本發明涉及一種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到管腔縫合引導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臨床上手術中使用止血夾夾持后的管腔如膽管或血管,處于前后壁相互貼合不易分開,閉合狀態管腔縫合過程中,易發生刺傷甚至縫合一側管腔壁,臨床上對管腔的縫合仍以手工縫合為主,手工縫合過程中管腔在止血鉗夾持下呈現閉合狀態,而且受操作空間和位置的限制,縫合時進針深度,起針角度都有較高的要求,血管縫合難度大,無論是損傷管腔內膜還是管腔縫閉都會造成縫合失敗。
技術實現要素:
在管腔縫合引導器的固定托板(9)兩側利用引導架轉動鉚釘(10)固定兩組引導架(2),引導架(2) 上裝有固定位卡絲(4) ,在引導架(2)的引導架導管(207)中裝配有第一膨脹導絲推桿(3),引導架導管(207)的直徑2mm4mm,引導架彎管(208)長度8mm12mm,當推動第一膨脹導絲推桿(3),隱藏在引導架彎管(208)內的膨脹導絲(303)被推出,其膨脹導絲(303)預制的弧形導絲膨脹,拉回第一膨脹導絲推桿(3)膨脹導絲(303)的弧形導絲被收納在引導架彎管(208)內;管腔縫合引導器零件包括:固定夾(1)、引導架(2)、第一膨脹導絲推桿 (3)、固定位卡絲(4)、固定位卡絲(5)、引導架(6) 、第二膨脹導絲推桿 (7)固定夾彈性膠圈(8)、固定托板(9)、引導架轉動鉚釘(10);引導架(2)由板金與金屬管件焊接組成, 在弧形條狀的上下兩側各有對稱方形片折轉成槽形,槽形開口方向與C弧形條開口一致,在弧形條的下部槽形方片的兩個方片上個有一圓孔引導架卡絲上孔(205)與引導架卡絲下孔(206) ,其兩個孔不在一個軸線上;弧形條的上部槽形方形片的兩個側向方形片上個有對稱的豎孔上端一側接橫孔,上部槽形開口方向與C弧形條開口相反;在弧形條的正上方有一引導架轉動孔(201) ,下方有一引導架固定卡凸點(202);固定夾(1)為A字形,A字尖部分開,分開兩側有橫槽防止滑脫,A字形中部兩側為三角形,角尖相連,延A字邊一側有長薄片下連圓柱中有開槽,圓柱頂部有環為固定夾固定托板卡勾(101)。
本發明優點在于可隔離管腔壁,避免過度進針將管腔前、后壁縫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爆炸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說明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引導架與膨脹導絲推桿組合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管腔縫合引導器圖;
圖6、7、8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引導架說明圖;
圖9、10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膨脹導絲推桿說明圖;
圖1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固定托板說明圖;
圖1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固定夾說明圖。
【圖號對照說明】
1—固定夾、101—固定夾固定托板卡勾、102—固定夾手柄、102—固定夾彈性膠圈卡槽;
2—引導架、201—引導架轉動孔、202—引導架固定卡凸點、203—引導架卡槽、204—引導架弧片、205—引導架卡絲上孔、206—引導架卡絲下孔、207—引導架導管、208—引導架彎管;
3—第一膨脹導絲推桿、301—推桿手環、302—圓柱推桿圓柱、303—膨脹導絲;
4—固定位卡絲、401—卡絲下鉤、402—卡絲上鉤、402—卡絲橫桿;
5—固定位卡絲;
6—引導架;
7—第二膨脹導絲推桿;
8—固定夾彈性膠圈;
9—固定托板、901—固定托板固定夾孔、902—固定托板引導架轉動孔、903—固定托板引導架固定卡孔;
10—引導架轉動鉚釘。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方案、創新特征、予以說明,以下實施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具體闡述。
結合圖1、2、3、4、5對本發明的使用方法及結構進行說明:在管腔縫合引導裝置上端有固定夾(1),固定夾彈性膠圈卡槽(102)上裝有固定夾彈性膠圈(8),可將管腔縫合引導裝置夾在手術覆蓋無紡布上固定,這樣可將管腔縫合引導裝置懸掛在所需位置,固定夾(1)的另一端通過固定夾固定托板卡勾(101)將固定托板(9)掛住,固定托板(9)兩側利用引導架轉動鉚釘(10)固定兩組引導架(2),在引導架(2)的引導架導管(207)中裝配有第一膨脹導絲推桿(3)組成,引導架(2)引導架導管(207)的直徑2mm,引導架彎管(208)長度8mm12mm,這個長度可防止縫合掛在膨脹導絲(303)上;進一步敘述:圖4所述第一膨脹導絲推桿(3)與引導架(2)當推動第一膨脹導絲推桿(3),隱藏在引導架彎管(208)內的膨脹導絲(303)被推出,其膨脹導絲(303)預制的弧形導絲膨脹將血管撐開固定,再縫合后拉回第一膨脹導絲推桿(3),膨脹導絲(303)的弧形導絲被收納在引導架彎管(208)內。
本發明的使用方法為:由于固定托板(9)兩側各有可轉動引導架(2),引導架(2) 上裝有固定位卡絲(4) ;將一引導架(2)引導架彎管(208)部分插入第一血管血管內,推出第一膨脹導絲推桿(3),膨脹導絲(303)在引導架彎管(208)外膨脹,操作者在近引導架彎管(208)拐彎處固定第一針;繼而,用另一根引導架(2)引導架彎管(208)部分插入第一管腔的管內,推出第一膨脹導絲推桿(3),膨脹導絲(303)在引導架彎管(208)外膨脹,也在近引導架彎管(208)拐彎處固定第二針,再后,去相對點順序縫合;縫合一側的最后針,不作拉緊縫線,拉回第一膨脹導絲推桿(3),使膨脹導絲(303)的弧形導絲收納在引導架彎管(208)內,再用手擠壓引導架弧片(204),被擠壓引導架弧片(204)帶動引導架(2)上的固定位卡絲(4),延引導架卡槽(203)向上滑入導架卡槽(203)橫孔處圖1、8所示,使引導架(2)長度縮短5mm,該引導架(2)與另一側的引導架(6)形成軸線錯位,這樣,利用引導架(2)上的引導架轉動孔(201)在固定托板(9)上旋轉,使引導架彎管(208)撤出管腔,而后,將針線縫合另一側管腔,帶上針后,同樣拉回第一膨脹導絲推桿(3),使膨脹導絲(303)的弧形導絲收納在引導架彎管(208)內,并將引導架(6)撤出,縫線拉緊打結后完成管腔縫合。
所示在實施例中零件包括:固定夾(1)、引導架(2)、第一膨脹導絲推桿 (3)、固定位卡絲(4)、固定位卡絲(5)、引導架(6) 、第二膨脹導絲推桿 (7)固定夾彈性膠圈(8)、固定托板(9)、引導架轉動鉚釘(10)。
圖6、7、8 引導架(2)由板金與金屬管件焊接組成,如圖所示其中部加工為弧形條片,在上下兩側各有對稱方片折轉成槽形,在弧形條的下部槽形方形片的兩個方形片上,各有一圓孔,如圖7、8中的引導架卡絲上孔(205)、引導架卡絲下孔(206) 所示其兩個孔不在一個軸線上,槽形開口方向與C弧形條開口一致,這與固定位卡絲下鉤(401)、固定位卡絲上鉤(402)相互對應,這使其固定位卡絲(4)固定不轉動,再敘述在弧形條的上部槽形方形片的兩個側向方形片上個有對稱的豎孔上端一側接橫孔,上部槽形開口方向與C弧形條開口相反;在弧形條的正上方有一引導架轉動孔(201)與固定托板引導架轉動孔(901)配合,引導架轉動孔(201)的下方沖壓出一引導架固定卡凸點(202),它與固定托板引導架固定卡孔(903)配合使用,實現引導架(2)定位。
圖9、10為第一膨脹導絲推桿(3),圖9中為膨脹導絲(303)的弧形導絲收納在引導架彎管(208)內的導絲隨管型的狀態;圖10是膨脹導絲(303)的弧形導絲被推出引導架彎管(208)外,其呈現弧形膨開形狀,改圖中推桿手環(301)用于推拉使用,圓柱推桿圓柱(302),它將導絲固定,膨脹導絲(303)單根直徑0.2mm0.5mm。
在圖11中固定托板(9)的固定托板固定夾孔(901)用于放置固定夾(1),在固定托板(9)固定托板引導架轉動孔(902)的兩側,用引導架轉動鉚釘于(10)裝配引導架(2),固定托板引導架固定卡孔(903)。
在圖12為固定夾(1)為A字形,A字尖部分開,分開兩側有橫槽防止滑脫,A字形中部兩側為三角形,角尖相連,延A字邊一側有長薄片下連圓柱中有開槽,圓柱頂部有環為固定夾固定托板卡勾(101),用于固定在固定托板(9)上;固定夾手柄(102),固定夾彈性膠圈卡槽(6),用于放置固定夾彈性膠圈(8),使其實現固定夾的功能。
通過本發明作出的詳細說明,未盡之處非限定本發明。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對本發明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同樣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