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來講是一種急診科用吸痰裝置。
背景技術:
呼吸道疾病是較常見的疾病,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多出現咳嗽痰多的癥狀。然而對于老年人或者患病嚴重的患者,常常咳痰無力,無法將痰咳出造成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死亡。吸痰管的設計制造和應用,解決了以上問題。
但是,目前吸痰管的舒適感差,且清理能力不強,常需要棉簽輔助清潔,但棉簽自身體積小,長度太短,操作不方便,且棉簽頭較硬,操作不當容易對病人口腔造成傷害,費時費力。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急診科用吸痰裝置,能夠防止主管將口腔內細菌帶入氣道中,且清理能力強。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急診科用吸痰裝置,包括殼體和主管,所述殼體內設置有負壓泵、與負壓泵相連的積液盒、以及用于儲存化痰液的儲液瓶;主管外部滑動套設有保護套,該保護套的前端設置有柔性擋片,保護套外部固定套設有牙墊;主管的前端為弧形的封閉端,該封閉端開設有若干個排液孔,主管的后端與殼體內的儲液瓶連通;主管內部同軸設置有一根副管,該副管的前端穿過主管的封閉端與外界連通,作為吸液口;副管的后端穿過主管的側壁,與殼體內的負壓泵連接。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保護套的外表面設置有潤滑層。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保護套內部設置有電阻絲。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牙墊由醫用聚酯海綿制成,且表面設置有紋路。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吸液口與主管的封閉端平齊。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排液孔呈環狀均勻分布于吸液口周圍。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副管與負壓泵之間設置有壓力表。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主管的外側壁設置有刻度線。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主管的內管壁與副管的外管壁之間設置有若干加強筋。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加強筋內設置有金屬絲。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實用新型中,主管外部滑動套設有保護套,該保護套的前端設置有柔性擋片,保護套外部固定套設有牙墊。不使用時,主管的前端處于保護套內,使用時,主管的前端通過柔性擋板進入氣管,保護套留到咽喉外側,能夠防止主管將口腔內細菌帶入氣道中。另外,使用時,牙墊既能夠起到定位作用,又能夠與口腔摩擦,清理能力強。
2、本實用新型中,主管的前端為弧形的封閉端,該封閉端開設有若干個排液孔,主管的后端與殼體內的儲液瓶連通;主管內部同軸設置有一根副管,該副管的前端穿過主管的封閉端與外界連通,作為吸液口;副管的后端穿過主管的側壁,與殼體內的負壓泵連接。使用時,能夠通過主管將儲液瓶中的化痰液引入患者氣道中,并通過排液孔排出;又能夠將患者氣道中的痰液經吸液口吸入副管,并通過負壓泵引至積液盒,功能齊全,使用方便。
3、本實用新型中,保護套的外表面設置有潤滑層,便于保護套伸入患者口部,防止插入時引起疼痛。另外,所述保護套內部設置有電阻絲,可對保護套進行加熱,增加使用的舒適性。
4、本實用新型中,主管的外側壁設置有刻度線,醫護人員可通過刻度線控制主管的插入深度。
5、本實用新型中,主管的內管壁與副管的外管壁之間設置有若干加強筋。使管體的整體強度增加,在插管時提供強度支持,使插管更加順利,節省操作者的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減輕患者的不適感和痛苦。進一步的,加強筋內設置有金屬絲,提高了加強筋的韌性,能夠將管體塑成任意的彎曲度,有效減少吸痰的操作難度及并發癥。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急診科用吸痰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主管和副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A向的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主管和副管的剖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保護套的剖視圖。
附圖標記:
1-保護套;11-柔性擋片;12-牙墊;13-電阻絲;14-潤滑層;
2-主管;21-排液孔;22-刻度線;23-加強筋;24-金屬絲;
3-副管;31-吸液口;32-壓力表;
4-殼體;41-儲液瓶;42-負壓泵;43-積液盒。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參見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急診科用吸痰裝置,包括殼體4和主管2,殼體4內設置有負壓泵42、與負壓泵42相連的積液盒43、以及用于儲存化痰液的儲液瓶41。
主管2外部滑動套設有保護套1,該保護套1的前端設置有柔性擋片11,保護套1外部固定套設有牙墊12;不使用時,主管2的前端處于保護套1內,使用時,主管2的前端通過柔性擋11板進入氣管,保護套留到咽喉外側,能夠防止主管2將口腔內細菌帶入氣道中。另外,使用時,牙墊12既能夠起到定位作用,又能夠與口腔摩擦,清理能力強。具體的,牙墊12由醫用聚酯海綿制成,柔軟度和吸水能力強。其表面設置有紋路,可增大牙墊12與口腔的摩擦,提升清潔能力。
參見圖5所示,保護套1的外表面設置有潤滑層14,便于保護套1伸入患者口部,防止插入時引起疼痛。另外,保護套1內部設置有電阻絲13,可對保護套1進行加熱,增加使用的舒適性。
參見圖2和圖4所示,主管2的前端為弧形的封閉端,該封閉端開設有若干個排液孔21,主管2的后端與殼體4內的儲液瓶41連通;具體的,主管2的外側壁設置有刻度線22。醫護人員可通過刻度線22控制主管2的插入深度。主管2內部同軸設置有一根副管3,該副管3的前端穿過主管2的封閉端與外界連通,作為吸液口31;具體的,吸液口31與主管2的封閉端平齊。且排液孔21呈環狀均勻分布于吸液口31周圍。提高了吸痰及化痰的效果。副管3的后端穿過主管2的側壁,與殼體4內的負壓泵42連接。具體的,副管3與負壓泵42之間設置有壓力表32。醫護人員可通過觀察壓力表32控制副管3的吸痰強度。使用時,該裝置能夠通過主管2將儲液瓶41中的化痰液引入患者氣道中,并通過排液孔21排出;又能夠將患者氣道中的痰液經吸液口31吸入副管3,并通過負壓泵42引至積液盒43,功能齊全,使用方便。
參見圖3所示,主管2的內管壁與副管3的外管壁之間設置有若干加強筋23。使管體的整體強度增加,在插管時提供強度支持,使插管更加順利,節省操作者的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減輕患者的不適感和痛苦。進一步的,加強筋23內設置有金屬絲24。提高了加強筋23的韌性,能夠將管體塑成任意的彎曲度,有效減少吸痰的操作難度及并發癥。
本實用新型急診科用吸痰裝置的工作原理為:
不使用時,主管2的前端處于保護套1內,使用時,主管2的前端通過柔性擋11板進入氣管,保護套留到咽喉外側,能夠防止主管2將口腔內細菌帶入氣道中。同時,牙墊12既能夠起到定位作用,又能夠與口腔摩擦,清理能力強。
待主管2到達患處后,開啟儲液瓶41和負壓泵42,通過主管2將儲液瓶41中的化痰液引入患者氣道中,并通過排液孔21排出;同時,將患者氣道中的痰液經吸液口31吸入副管3,并通過負壓泵42引至積液盒43。
本實用新型不僅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產品,但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凡是具有與本實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在其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