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輸液泵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位置可調的輸液加溫裝置。
背景技術:
輸液泵是一種能夠準確控制輸液滴數或輸液流速,保證藥物能夠速度均勻,藥液準確并且安全地進入病人體內發揮作用的一種儀器,同時是一種智能化的輸液裝置,輸液速度不受人體背壓和操作者影響,輸注準確可靠,有助于降低臨床護理工作強度,提高輸注的準確性、安全性以及護理質量。
藥液在寒冷的冬天或剛從冷藏箱拿出時溫度較低,若患者需要及時輸液,低溫藥液在輸液時對患者帶來的不適,甚至會使患者產生疼痛,因此,會給醫護人員和患者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目前,絕大多數輸液泵都設有為藥液加溫的加熱裝置,絕大多數加熱裝置都是固定安裝在輸液泵上,因此,輸液管必須纏繞并經過在輸液泵上的加熱裝置,但在輸液的過程中,輸液泵一般與患者存在一個較遠的距離,那么加熱后的藥液則需要流過一段較長的輸液管才能夠進入人體,在溫度比較低的環境中,加熱后的藥液經過上述的流動過程會再次被冷化,導致輸液泵在寒冷的環境中不能夠達到預想的藥液加溫效果,進而無法為患者提供最好的輸液溫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種位置可調的位置可調的輸液加溫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提供一種位置可調的輸液加溫裝置,包括輸液泵和殼體,所述殼體的一端鉸接有夾板,所述殼體與所述夾板配合形成有用于夾緊輸液管的夾緊機構,所述夾緊機構的兩側設有發熱件,所述發熱件經線纜連接至所述輸液泵。
其中,所述發熱件為硅膠發熱片。
其中,還包括控制器和溫度傳感器;所述控制器產生第一電信號傳遞至所述硅膠發熱片,所述溫度傳感器用于檢測藥液溫度并產生第二電信號,所述硅膠發熱片根據第一電信號和第二電信號進行發熱。
其中,所述殼體與所述夾板鉸接處設有扭簧,使所述殼體與所述夾板鉸接。
其中,所述殼體設有用于夾緊輸液管的第一夾緊機構。
其中,所述第一夾緊機構為夾緊口,所述夾緊口與所述夾板配合夾緊所述輸液管。
其中,所述夾板設有用于輔助夾緊輸液管的第二夾緊機構。
其中,所述第二夾緊機構為頂板,所述頂板開設有弧形開口,所述頂板與所述殼體配合夾緊所述輸液管。
其中,所述殼體包括用于承載所述硅膠發熱片的承載件,所述承載件與所述殼體可拆卸連接。
其中,所述承載件設有兩個,所述兩個承載件均與所述殼體過盈配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位置可調的輸液加溫裝置中,包括輸液泵和殼體,所述殼體的一端鉸接有夾板,所述殼體與所述夾板配合形成有用于夾緊輸液管的夾緊機構,所述夾緊機構的兩側設有發熱件,所述發熱件經線纜連接至所述輸液泵,由于輸液泵與發熱件通過線纜連接,因此發熱件不需要固定在輸液泵上,而且夾緊機構可以讓加溫裝置夾緊于輸液管的任意位置,所以使用者可將加溫裝置移動至輸液管上的適當位置進行加溫,解決了以往在低溫環境中,藥液因輸送距離較長而再次冷化的問題。
附圖說明
利用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以下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位置可調的輸液加溫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位置可調的輸液加溫裝置的剖視圖。
圖1至圖2中包括有:
1-殼體;11-夾緊口;
2-夾板;21-頂板;
3-扭簧;
4-硅膠發熱片;
5-溫度傳感器;
6-承載件;
7-輸液管;
8-控制器。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以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本實用新型的位置可調的輸液加溫裝置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和圖2所示,其結構包括殼體1和夾板2,殼體1的右端設有扭簧3,夾板2通過扭簧3與殼體1實現鉸接,使本裝置在拆卸和安裝時都十分方便、快捷,殼體1和夾板2之間設有用于夾緊輸液管7的夾緊機構,具體的,殼體1靠近夾板2的側面設有第一夾緊機構,第一夾緊機構具體為開設在殼體1靠近夾板2的一側的夾緊口11,夾緊口11的截面呈圓形狀,其直徑與輸液管7的直徑大致相同,夾板2靠近殼體1的一面設有第二夾緊機構,具體第二夾緊機構為夾板2所延伸出的一塊頂板21,其中頂板21和夾板2一體注塑成型,頂板21開有一個弧形開口,其目的為了更好地迎合輸液管7,進一步加強夾緊效果而且不會在夾緊的過程中損害到輸液管7。在殼體1內部固定安裝有發熱件,具體的,發熱件為硅膠發熱片4,硅膠發熱片4是在硅膠材料中內置發熱絲,通過發熱絲發熱傳遞至硅膠發熱,硅膠發熱片4設置有兩個且以夾緊口11的中心左右對稱設置于夾緊口11的兩側,每個硅膠發熱片4中都內置有一個溫度傳感器5。本實施例的加溫裝置還包括控制器8,控制器8與硅膠發熱片4通過線纜連接,控制器8安裝于輸液泵(圖中未畫出)中。由于輸液泵與發熱件通過線纜連接,因此發熱件不需要固定在輸液泵上,而且夾緊機構可以讓加溫裝置夾緊于輸液管的任意位置,所以使用者可將加溫裝置移動至輸液管上的適當位置進行加溫,解決了以往在低溫環境中,藥液因輸送距離較長而再次冷化的問題。
本實施例的紅外監控裝置進行工作時,通過按壓夾板2在鉸接處的端部,把該裝置安裝并夾緊在輸液管7上的適當位置,此時左右對稱設置的硅膠發熱片4對輸液管7進行包覆,再通過軟件對控制器8設定適當的加熱溫度,控制器8發出的第一電信號至硅膠發熱片4,硅膠發熱片4根據第一電信號進行發熱,然后再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把熱量傳遞至輸液管7中的藥液,其中置于硅膠發熱片4內部的溫度傳感器5實時監測藥液的溫度,并發送第二電信號反饋至控制器8,當達到預設溫度時,控制器8發出停止加溫信號;這樣就一個閉環聯動系統,能夠根據夾緊在輸液管7上的不同位置進行智能控制加熱,更加精確地為藥液進行加溫,而且溫度傳感器5實時向控制器8反饋溫度信號,增加了加溫裝置的安全性。
請見圖2,在本實施例中,殼體1包括用于承載硅膠發熱片4的承載件6,承載件6設置有兩個,分別用于承載兩個硅膠發熱片4,其中,兩個承載件6都通過過盈配合的方式與殼體1實現可拆卸鏈接,使對該裝置進行維修時更加方便,若硅膠發熱片4損壞,只需更換承載件6部分即可,有效地降低了維修成本。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