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一種按摩器,尤其涉及一種改良的手持式按摩器。
背景技術: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人的生活忙碌與緊張,非常容易造成身體的不舒適感,且人們對于養生保健的意識、健康和瘦身的要求與日俱增,而按摩正是消除身體不適的重要方法之一;隨著按摩器的出現,現代人可以適當的對人體的穴道及腿部、手部肌肉按摩,進而舒緩緊張的肌肉,而對于容易勞累的人或血液循環較差的老年人,可以藉由按摩達到消除疲勞及保健的效果。
目前市面上有多種類型的按摩器,其中被普遍應用的一種按摩器具有藉由一手柄上設置二根向外延伸的樞桿,并且在該樞桿上活動套設若干球形或柱形按壓單元,使用者手持手柄帶動各按壓單元在人體表面進行滾動,以使按摩器達到按摩效果之結構;然而,習知按摩器之連結手柄與按壓單元之連接部系為可撓材料結構,得按壓單元并無彈性回復力,以致使用者操作使用上必須依照使用部位的粗細不同隨時調整按壓單元滾壓效果,因此使用操作不甚便利,再者由于連接部結構系外露式,長期使用下來容易積卡臟污,如此嚴重影響整體結構之使用順暢性。
鑒于上述習知按摩器結構所存在之問題,目前出現了一種較為理想實用性的創新結構,如申請號為201020269592.4、申請日為2010.07.23、名稱為一種手持按摩器結構,其包括:一具有中空殼體結構的握柄,該握柄相對界定形成有一握持部及一按摩件組設端,該按摩件組設端具有間隔配置的二開口部及一內部容設空間;二旋支座,其間隔配置于握柄的容設空間內;二連動桿,其呈間隔設置型態,包含一樞組端以及由該樞組端相對二端延伸形成的一按摩件組設段及一帶動區段,所述連動桿的樞組端樞組于旋支座上,按摩件組設段則凸伸于按摩件組設端開口部,構成二連動桿以旋支座為支點呈可相對打開或靠近旋擺狀態;二按摩件,其分別套于連動桿的按摩件組設段外部,構成二按摩件之間相對形成有一夾置空間;至少一內置式彈性復位件,其具有可藉以組合于握柄容設空間內的組裝定位部以及可藉以與連動桿的帶動區段呈連結狀態的致動部,當按摩件呈相對打開狀態時,彈性復位件呈蓄積彈力狀態令二按摩件呈現復位趨勢。
以上所述的手持按摩器結構,其彈性復位件都采用各類彈簧,如二拉伸彈簧結構型態、單拉伸彈簧結構型態、扭力彈簧結構型態,該些結構形態的彈簧均采用某一點(定位部)固定的方式固定于握柄的容設空間內,因而按摩件在數次開合并頂壓彈簧的過程中,彈簧的穩定性差,容易出現簧偏位、旋轉等現象。
此外,以上所述的手持按摩器結構的按摩件和連動桿通常為鋁等金屬材質制件,握柄為中空的結構,質輕,且按摩件和連動桿位于手持按摩器結構的一端,而握柄位于手持按摩器結構的另一端,因而導致手持按摩器結構的一端的重量明顯大于手持按摩器結構的另一端的重量,故而手持按摩器結構的穩定性較差,影響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良的手持式按摩器,其穩定性好,且使用壽命長,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改良的手持式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中空殼體結構的握柄,該握柄相對界定形成有一握持部及一按摩件組設端,該按摩件組設端具有間隔配置的二開口部及一內部容設空間;
二旋支座,其間隔配置于握柄的內部容設空間內;
二連動桿,兩者間隔設置,其包含樞接部以及由所述樞接部一端延伸出的按摩件組設部,所述連動桿的樞接部樞接于所述旋支座上,所述按摩件組設部凸伸于按摩件組設端開口部,構成二連動桿以旋支座為支點呈可相對打開或靠近旋擺狀態;
二按摩件,其分別套于所述按摩件組設部上,并構成二按摩件之間相對形成的一夾置空間;
一彈性復位件,所述彈性復位件包括藉以固定于所述握柄的內部容設空間內的定位部以及藉以與所述連動桿的樞接部呈連結狀態的致動部,
所述樞接部為剪刀臂結構,當所述按摩件呈相對靠近旋擺狀態時,所述剪刀臂結構輕觸所述致動部,當所述按摩件呈相對打開狀態時,所述剪刀臂結構向內側頂壓所述致動部收縮而使所述按摩件呈現復位趨勢;
一限位框,其設于所述彈性復位件的外周邊緣,至少用于將所述彈性復位件限制于其有限的空間內;
以及一配重塊,所述配重塊設置于所述握柄的內部容設空間內,并位于所述彈性復位件的定位部的一端。
優選的,所述彈性復位件采用U型彈片結構,其致動部包含有二靠持端,藉以撐持于二連動桿的剪刀臂結構的相對內側,令彈性復位件常態性頂推二連動桿。
優選的,所述配重塊呈長條形,其由位于其中間的定位柱定位以及由位于其兩端的固定螺釘固定于所述握柄的內部容設空間內。
優選的,該手持式按摩器還包括平穩塊,所述平穩塊設于所述握柄的內部容設空間內,并位于兩個剪刀臂結構之間。
優選的,所述按摩件組設部上至少套設有兩個軸承,所述按摩件套設有所述軸承上。
優選的,所述按摩件上設置有復數個六角形的凹口。
優選的,所述按摩件上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至少一條鍺條。
優選的,所述按摩件的頭部設置有呈圓錐形的穴位按摩頭。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1)通過限位框可以將彈性復位件限制于其中的有限空間內,防止彈性復位件在連動桿的力的作用下出現彈簧偏位、旋轉等現象,因而提高了該手持式按摩器的穩定性。再者,通過配重塊可以使得手持式按摩器結構的一端的重量與手持式按摩器結構的另一端的重量相持平,故而手持式按摩器結構的穩定性較好,使用方便。
2)優選的,本實用新型增加的穩定塊,可以對連動桿的剪刀臂結構起到靠持的作用,此外,當連動桿旋轉時可以對剪刀臂結構起到引導其旋轉適合角度的作用。
3)該按摩器在被使用時,使用者可以將欲按摩部位(例如:腿部、手部、脖子等)夾持于兩按摩件之間的夾置空間內,并于按摩部位表面進行往復滾動,由于該手持式按摩器的二連動桿與彈性復位件呈連結狀態,如此一來,該手持式按摩器俾可隨著按摩部位粗細不同而能夠依其部位呈相對打開或靠近的夾持效果,而產生壓迫式按摩,即深度按摩,舒經活血,達到消除疲勞及保健身體的效果;
4)使用者還可以手握住握柄的握持部并將按摩件在欲按摩部位(如面部、肩頸部、背部、胸部、腹部、腿部、手部等)的表面進行滾動,可以起到舒緩緊張的肌肉,塑造優美線條的作用。
5)優選的,利用穴位按摩頭頂壓某個穴位處(如臉部的眼窩、鼻翼、耳后等),可以起到加強按摩和提拉的作用,還可以點壓手臂、大腿、臀部等處,起到提拉手臂、大腿、臀部等處的作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結構特征和技術要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手持式按摩器呈靠近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手持式按摩器呈打開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按摩件和連動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施例中的附圖,對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具體、清楚、完整地描述。
參見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改良的手持式按摩器,包括:
具有中空殼體結構的握柄11,具體的,握柄11由相互配合的上殼和下殼組成,該握柄11相對界定形成有一握持部111及一按摩件組設端112,該按摩件組設端112具有間隔配置的二開口部及一內部容設空間K;
二旋支座12,其間隔配置于握柄11的內部容設空間K內;
二連動桿13,兩者間隔設置,其包含樞接部131以及由樞接部131一端延伸出的按摩件組設部132,連動桿13的樞接部131樞接于旋支座12上,按摩件組設部132凸伸于按摩件組設端112開口部,構成二連動桿13以旋支座12為支點呈可相對打開或靠近旋擺狀態;
二按摩件14,其分別套于按摩件組設部132上,并構成二按摩件14之間相對形成的一夾置空間H;
一彈性復位件15,彈性復位件15包括藉以固定于握柄11的內部容設空間K內的定位部151以及與連動桿13的樞接部131呈連結狀態的致動部152,
樞接部131為剪刀臂結構,當按摩件呈相對靠近狀態時,剪刀臂結構輕觸致動部152,當按摩件呈相對打開狀態時,剪刀臂結構向內側頂壓致動部152收縮而使按摩件呈現復位趨勢;
一限位框17,其設于彈性復位件15的外周邊緣,至少用于將彈性復位件15限制于其有限的空間內,并且彈性復位件15的定位部151通過定位柱16定位于握柄11的內部容設空間K內;
以及一配重塊19,配重塊19設置于握柄的內部容設空間內,并位于彈性復位件的定位部的一端。
通過限位框17可以將彈性復位件15限制于其中的有限空間內,防止彈性復位件15在連動桿13的力的作用下出現偏位、旋轉等現象,因而提高了該手持式按摩器的穩定性。再者,通過配重塊19,可以使得手持按摩器結構的一端的重量與手持按摩器結構的另一端的重量相持平,故而手持按摩器結構的穩定性較好,使用方便,延長了其使用壽命。
優選的,彈性復位件15采用U型彈片結構,其致動部152包含有二靠持端,藉以撐持于二連動桿的剪刀臂結構的相對內側,令彈性復位件常態性頂推二連動桿。
彈性復位件15的致動部152也可以視為定位部151的兩端向斜上方延伸出的二彈簧臂(即靠持端),當按摩件14呈相對靠近狀態時,剪刀臂結構輕觸彈簧臂,當按摩件14呈相對打開狀態時,剪刀臂結構向內側頂壓彈簧臂收縮而使按摩件14呈現復位趨勢。
優選的,配重塊19呈長條形,其由位于其中間的定位柱191定位以及由位于其兩端的固定螺釘192固定于握柄的內部容設空間內。配重塊19可以采用鐵塊、鋼塊等具有一定質量的物件。
優選的,該手持式按摩器還包括平穩塊20,平穩塊20設于握柄的內部容設空間內,并位于兩個剪刀臂結構之間。平穩塊20可以對連動桿的剪刀臂結構起到靠持的作用,此外,當連動桿旋轉時可以對剪刀臂結構起到引導其旋轉適合角度的作用,因而平穩塊20進一步提高了該手持式按摩器的穩定性。
優選的,按摩件組設部132上至少套設有兩個軸承18,按摩件14套設有軸承18上。
優選的,按摩件14上設置有復數個六角形的凹口。滾動按摩件14,六角形的凹口可以起到按摩的作用。
優選的,按摩件14上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至少一條鍺條。
優選的,按摩件14的頭部設置有呈圓錐形的穴位按摩頭143,穴位按摩頭143可以起到點穴按摩的效果。
優選的,握柄11為流線型的設計,不但美觀好看,還可以方便于握持。
參見圖1所示,當該手持式按摩器處于松弛狀態時,此時,按摩件14呈相對靠近狀態,剪刀臂結構輕觸靠持端,參見圖2所示,當該手持式按摩器處于打開狀態時,此時剪刀臂結構向內側頂壓靠持端,并使靠持端收縮。
該按摩器在被使用時,使用者可以將欲按摩部位(例如:腿部、手部、脖子等)夾持于兩按摩件14之間的夾置空間H內,并于按摩部位表面進行往復滾動,由于該手持按摩器的二連動桿13與彈性復位件15呈連結狀態,如此一來,該手持按摩器俾可隨著按摩部位粗細不同而能夠依其部位呈相對打開或靠近的夾持效果,而產生壓迫式按摩,即深度按摩,舒經活血,達到消除疲勞及保健身體的效果;
此外,使用者還可以手握住握柄11的握持部111,并將按摩件14在欲按摩部位(如面部、肩頸部、背部、胸部、腹部、腿部、手部等)的表面進行滾動,可以起到舒緩緊張的肌肉,塑造優美線條的作用。
穴位按摩頭143頂壓某個穴位處(如臉部的眼窩、鼻翼、耳后等),起到加強按摩和提拉的作用,還可以點壓手臂、大腿、臀部等處,起到提拉手臂、大腿、臀部等處的作用。
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僅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和結構特征,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相關人士能夠據以實施,但以上所述內容并不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所作的任何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