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輔助用品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助翻身護理墊。
背景技術:
對于長期臥床或不能自主翻身的病人來說,為了保護皮膚,防止持續受壓,需要護理人員協助其翻身。一般,護理人員會直接施力于病人的肢體,這樣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極易損傷操作者的腕部或肩關節,也可能會導致病人不舒服。當病人側臥后,放好護理墊,卻也會因重力壓在護理墊上因受力不均而使得護理墊移位,失去支撐的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助翻身護理墊。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助翻身護理墊,包括墊布、左連接帶、右連接帶、左墊體、右墊體和拉手,所述墊布的左端通過左連接帶與所述左墊體連接,所述墊布的右端通過右連接帶與所述右墊體連接,所述左墊體和所述右墊體上分別設有拉手。
操作時,病人躺在墊布上,左墊體置于病人的左側,右墊體置于病人的右側,如需翻身時,需護理人員手握一邊的拉手,將助翻身護理墊的一邊拉起,協助病人翻身,當病人側臥后,放好左墊體或右墊體(當向右翻身時,則將左墊體折到左連接帶的下面,進而放于病人身下;當向左翻身時,則將右墊體折到右連接帶的下面,進而放于病人身下),由于左墊體、左連接帶、墊布、右連接帶和右墊體依次固定連接,且墊布壓于病人身下,所以助翻身護理墊不易移位。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左墊體和所述右墊體均為三棱柱結構墊體。三棱柱結構便于支撐人體。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左墊體和所述右墊體均包括棉布材料的外表層和設置在所述外表層內的軟質材料的內芯,所述外表層設有便于所述外表層脫卸的拉鏈,所述內芯由記憶棉或海綿構成。當需要換洗時,可以將拉鏈拉開,將左連接帶、墊布、右連接帶以及外表層一起清洗,方便快捷。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左墊體和所述右墊體各側面均規則排列設置有相互貫穿的透氣孔。透氣孔可增加墊體的舒適度,也便于病人排汗。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左連接帶和所述右連接帶均由兩條以上平行設置的松緊帶或布帶組成,所述相鄰的兩條松緊帶或布帶之間留有縫隙??p隙可增加透氣性。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墊布的形狀為長方形。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拉手的數量為4個,其中兩個與左墊體固定連接,另兩個與右墊體固定連接。一邊兩個拉手是為了便于操作,護理人員可以雙手拉起拉手,更加省力。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拉手由棉布制成,所述墊布由全棉的浴巾制成。全棉的浴巾更加吸汗。
本申請所有文件中出現的上下左右等方位概念以圖1所示助翻身護理墊的上下左右為準。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的助翻身護理墊,結構合理,操作簡單,增加了病人的舒適度和安全感,適用于長期臥床、不能自主翻身的病人。兩邊的拉手便于護理人員的抓握,方便省力,減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外表層便于脫卸,方便清洗;記憶棉可以適應不同病人不同體位的各種情況。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助翻身護理墊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墊布;2、左連接帶;3、右連接帶;4、左墊體;5、右墊體;6、拉手;51、拉鏈;7、透氣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助翻身護理墊,一種助翻身護理墊,包括墊布1、左連接帶2、右連接帶3、左墊體4、右墊體5和拉手6,墊布的兩端分別與左連接帶和右連接帶的一端固定連接,左連接帶的另一端與左墊體固定連接,右連接帶的另一端與右墊體固定連接,左墊體和右墊體上分別設有拉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措施來進一步實現。
左墊體4和右墊體5均為三棱柱結構墊體。左墊體4和右墊體5均包括棉布材料的外表層和設置在外表層內的軟質材料的內芯,外表層設有便于外表層脫卸的拉鏈,內芯由記憶棉或海綿構成。
進一步的,左墊體4和右墊體5各側面均規則排列設置相互貫穿的透氣孔7。
左連接帶和右連接帶均由三條平行設置的松緊帶(或布帶)組成,相鄰的兩條松緊帶或布帶之間留有縫隙。
墊布的形狀為長方形。
拉手的數量為4個,其中兩個與左墊體固定連接,另兩個與右墊體固定連接。
具體的,拉手由棉布制成,墊布由全棉的浴巾制成。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產品,但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凡是具有與本申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