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腹腔鏡應用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免穿刺套管微創傷腹腔鏡牽拉打結裝置。
背景技術:
現代醫學的發展,微創外科已經是外科手術的發展方向,微創外科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痛苦少,是現代醫學共同追求的目標和方向,現有腹腔鏡腹部手術時,均需要腹部皮膚切開、5mm或者10mmtrocar穿刺協助手術,如腹腔內牽拉、打結不方便,則需另外切開皮膚穿刺,增加穿刺切口數量。且現有腹部穿刺點均有較大傷口,均需要縫合,愈合后留下難看的手術瘢痕,如遇瘢痕體質患者,切口瘢痕增生嚴重影響傷口美觀,給病人身心造成困擾。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免穿刺套管微創傷腹腔鏡牽拉打結裝置,它能有效的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免穿刺套管微創傷腹腔鏡牽拉打結裝置,包括鈍頭臟器保護桿、可吸收絲線牽拉打結環、牽引絲線、尖頭穿刺筒、固定保護桿彈簧、排氣與固定牽引絲線裝置、旋轉手柄、牽引絲線固定端;所述鈍頭臟器保護桿一端與固定保護桿彈簧相連,一端凹槽內有可吸收絲線牽拉打結環;所述尖頭穿刺筒為直徑2mm中空穿刺針;所述尖頭穿刺筒內有牽引絲線和鈍頭臟器保護桿;所述排氣與固定牽引絲線裝置內有可旋轉手柄;所述旋轉手柄為通過旋轉可排氣或固定牽引絲線的旋轉手柄;所述牽引絲線固定端為固定在排氣與固定牽引絲線裝置上。
進一步,所述可吸收絲線牽拉打結環為可以牽引或套扎組織的可吸收線環。
進一步,所述鈍頭臟器保護桿為穿刺時借助彈簧回縮尖頭穿刺筒內,進腹腔后可彈出的鈍性保護頭且保護頭凹槽內有可吸收絲線牽拉打結環。
進一步,所述尖頭穿刺筒為直徑2mm穿刺套筒。
進一步,所述排氣與固定牽引絲線裝置為可借助旋轉手柄不同方向旋轉而固定、松開牽引絲線同時排出、關閉腹腔內氣體。
進一步,所述牽引絲線固定端為固定在排氣與固定牽引絲線裝置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該一種免穿刺套管微創傷腹腔鏡牽拉打結裝置,采用本實用新型進行腹腔鏡手術操作時,不需要穿刺套管,直接根據手術需要,多次、反復進行腹腔穿刺,且穿刺點微小,穿刺點不需要縫合,組織創傷小,病人痛苦少,傷口愈合快,不留手術瘢痕。同時可根據腹腔鏡術中情況對腹腔內臟器、組織進行方便靈活牽拉、打結。經過臨床試驗,此方法創傷微小,手術操作方便靈活,術后患者無明顯穿刺點疼痛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中:鈍頭臟器保護桿1;可吸收絲線牽拉打結環2;牽引絲線3;尖頭穿刺筒4;固定保護桿彈簧5;排氣與固定牽引絲線裝置6;旋轉手柄7;牽引絲線固定端8。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
一種免穿刺套管微創傷腹腔鏡牽拉打結裝置,包括鈍頭臟器保護桿1;可吸收絲線牽拉打結環2;牽引絲線3;尖頭穿刺筒4;固定保護桿彈簧5;排氣與固定牽引絲線裝置6;旋轉手柄7;牽引絲線固定端8;所述鈍頭臟器保護桿一端與固定保護桿彈簧相連,一端凹槽內有可吸收絲線牽拉打結環;所述尖頭穿刺筒為直徑2mm中空穿刺針;所述尖頭穿刺筒內有牽引絲線和鈍頭臟器保護桿;所述排氣與固定牽引絲線裝置內有可旋轉手柄;所述旋轉手柄為通過旋轉可排氣或固定牽引絲線的旋轉手柄;所述牽引絲線固定端為固定在排氣與固定牽引絲線裝置上。
進一步,所述可吸收絲線牽拉打結環為可以牽引或套扎組織的可吸收線環。
進一步,所述鈍頭臟器保護桿為穿刺時借助彈簧回縮尖頭穿刺筒內,進腹腔后可彈出的鈍性保護頭且保護頭凹槽內有可吸收絲線牽拉打結環。
進一步,所述尖頭穿刺筒為直徑2mm穿刺套筒。
進一步,所述排氣與固定牽引絲線裝置為可借助旋轉手柄旋轉不同而固定、松開牽引絲線同時排出、關閉腹腔內氣體。
進一步,所述牽引絲線固定端為固定在排氣與固定牽引絲線裝置上。
本實用新型在設計時:通過一種免穿刺套管微創傷腹腔鏡牽拉打結裝置進行腹腔穿刺時,由于組織阻力原因鈍頭臟器保護桿回縮在穿刺筒內,當穿刺腹腔成功后,由于組織阻力消失借助彈簧力量,鈍頭臟器保護桿彈出穿刺筒外,保護腹腔內臟器,鈍頭臟器保護桿凹槽內可吸收絲線牽拉打結環可根據手術需要進行組織牽拉或者打結,且打結線環為可吸收線,對機體影響小。術者可通過旋轉手柄進行排氣與固定牽引絲線操作。一種免穿刺套管微創傷腹腔鏡牽拉打結裝置穿刺套筒為2mm,穿刺點組織創傷微小,不需要縫合,使用方便。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