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輔助器械技術領域,具體為用于內腔鏡手術中穩定收集桶的擋板式防護裝置。
背景技術:
近二十年來,腔內外科的發展改變了醫學上必須采用開放手術治療泌尿及女性生殖系統疾病的歷史,隨著手術成像系統的發展及其清晰度的提高,大大促進了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TURP)、經皮腎鏡技術(PCNL)及宮腔鏡下內膜電切術(TCRE)等內腔鏡在各自領域的發展,手術中為了保持術野清晰,應及時沖洗并帶走組織創面的出血,因此需要使用大量沖洗液。沖洗液的參與可導致液體吸收進入機體,從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學改變,甚至出現嚴重的并發癥,其中尤以經尿道電切綜合征(TURS)的后果最為嚴重。此外,手術中所造成的出血可導致失血性休克,嚴重時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準確檢測沖洗液的吸收和沖洗混合液的出血,早期進行臨床干預,對于提高手術安全性和減少并發癥有重要意義。目前國內外對沖洗液的吸收和出血進行定量監測的方法都無法完全做到早期、準確、安全、即時地監測患者術中的液體吸收和出血情況,不能及時給術者反饋相關信息以使術者做出相應處理,故而迫切需要建立一種新的監測方法或技術用于提高內腔鏡手術中TURS和出血的診斷水平,尤其是早期診斷水平,針對上述問題一種準確收集手術中的流出液、能及時的對患者液體吸收量及流出液中的血紅蛋白濃度進行測定的內腔鏡手術中沖洗液收集分析裝置桶應用而生,如中國專利號201420476286.6的申請文件公開了一種內腔鏡手術中沖洗液收集分析裝置桶,該申請文件公開的技術方案要達到的技術效果很明 顯,但是該收集桶在使用時四面孤立,周圍沒有防護的東西從而容易傾倒,影響手術過程中對患者液體吸收量及流出液中的血紅蛋白濃度進行測定,同時給患者和醫務人員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能夠很好穩定收集桶,且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用于內腔鏡手術中穩定收集桶的擋板式防護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用于內腔鏡手術中穩定收集桶的擋板式防護裝置,包括底座1、擋板2、萬向輪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設有呈階梯狀的底座槽Ⅰ5和底座槽Ⅱ6,且座槽Ⅱ6上設有底座孔7;在所述的底座1邊緣設有護板101,且護板101上設有擋板2;所述擋板2上設有手握孔201,靠近手握孔201一側設有固定桿3,固定桿3上設有插孔301,且插孔301內設有扁平狀凸起;所述擋板2外側設有旋鈕8,旋鈕8連接螺紋桿9延伸至半圓形插孔301內。
所述底座孔7下端為空心實體,且空心實體一側設有通孔4。
所述底座1下端設有萬向輪10。
所述插孔301內設有與其相配合的一次性無紡布收集裝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裝置能夠很好穩定收集桶,從根本上解決現有技術中收集桶傾倒的問題,方便手術過程中對患者液體吸收量及流出液中的血紅蛋白濃度進行測定,給醫務人員帶來操作上的極大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所示:底座1、擋板2、固定桿3、通孔4、底座槽Ⅰ5、底座槽Ⅱ6、底座孔7、旋鈕8、螺紋桿9、萬向輪10、手握孔201、插孔301。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及其有益效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如圖1-3所示。
用于內腔鏡手術中穩定收集桶的擋板式防護裝置,包括底座1、擋板2、萬向輪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設有呈階梯狀的底座槽Ⅰ5和底座槽Ⅱ6,且座槽Ⅱ6上設有底座孔7;在所述的底座1邊緣設有護板101,且護板101上設有擋板2;所述擋板2上設有手握孔201,靠近手握孔201一側設有固定桿3,固定桿3上設有插孔301,且插孔301內設有扁平狀凸起;所述擋板2外側設有旋鈕8,旋鈕8連接螺紋桿9延伸至半圓形插孔301內。
所述底座孔7下端為空心實體,且空心實體一側設有通孔4。
所述底座1下端設有萬向輪10。
所述插孔301內設有與其相配合的一次性無紡布收集裝置。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施的:在手術時,將收集桶(圖中未顯示)放置在底座1上,底座1邊緣的護板101及護板101上的擋板2對收集桶起到防護穩定的作用,再將一次性無紡布收集裝置(圖中未顯示)的一端插入插孔301內與其相配合使用,同時旋緊旋鈕8使螺紋桿9將一次性無紡布收集裝置的一端固定在插孔301內,本裝置在穩定收集桶的同時,也將一次性無紡布收集裝置固定在收集桶上端,這樣即方便了手術中度對流出液的收集,同時也方便手術過程中對患者液體吸收量及流出液中的血紅蛋白濃度進行測定,給醫務人員帶來 操作上的極大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