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產品表面圖案印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立式移印運轉中的圖案位置調整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很多產品都需要在其表面印制相應的圖案。例如,針筒在生產過程中,其中一個重要的步驟是通過刻度線印刷機在針筒上印制刻度。目前,已公開的技術中,輸入分列轉盤外邊緣上設有能承托針筒的凹口,通過設置在輸入分列轉盤外側的擋板,可以使輸入分列轉盤上的針筒旋轉至統一角度,從而使印至針筒上的刻度線狀墨跡朝向相同的方向,產品一致性更高。然而,用于將其側壁上的刻度線狀墨跡印至針筒上的硅膠輪,其與輸入分列轉盤共同轉動一段時間后,兩者的旋轉角度會產生一定的誤差,使后面印至的刻度線在針筒上的位置與之前印至的針筒不一致。為解決這個問題,傳統的調整方式是采用一個離合裝置將凹版印刷輪的主軸傳動與針筒輸入分列轉盤的主軸傳動分離,這樣凹版印刷輪不旋轉,針筒輸入分列轉盤可以旋轉,從而實現兩者之間相對位置的調整。然而,這樣的調整方式由于多了一個離合裝置,不僅結構復雜,而且通過離合使凹版印刷輪不轉動,但針筒輸入分列轉盤仍然繼續轉動,要使兩者的位置再次同步需要多次調整,調整幅度不容易控制,更不方便的是需要停機調整,從而影響了生產進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立式移印運轉中的圖案位置調整機構,其結構更簡單,適用于多種產品,凹版印刷輪和硅膠輪之間的角度調整精確,而且調整操作無需停機進行,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立式移印運轉中的圖案位置調整機構,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有硅膠輪和能在其側壁上留有圖案墨跡的成印裝置,所述硅膠輪一側設有用于輸送產品的輸入分列轉盤,所述輸入分列轉盤和硅膠輪通過驅動機構聯動,輸入分列轉盤上設有通過調整其相對硅膠輪的旋轉角度來修正位于其上的產品與硅膠輪上的圖案墨跡相對位置的調節裝置。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電機和分別與輸入分列轉盤和硅膠輪連接的皮帶輪,電機與各皮帶輪通過皮帶相適配,與輸入分列轉盤連接的皮帶輪為第一皮帶輪。
作為本發明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調節裝置包括上端與所述輸入分列轉盤中部固接且豎直布置的主軸,主軸的下部設有與輸入分列轉盤平行且同軸布置的轉盤;所述第一皮帶輪中部與主軸的底端之間為能相對轉動的結構,第一皮帶輪與轉盤之間連接有能使兩者相對旋轉一定角度的角度調節機構。
作為本發明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角度調節機構為與所述第一皮帶輪與轉盤平行布置的電動推桿,電動推桿的兩端分別與第一皮帶輪和轉盤兩者上靠近外側邊緣處鉸接。
作為本發明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成印裝置包括與所述硅膠輪相接觸的凹版印刷輪,所述凹版印刷輪的一側設有與油墨供給系統和油墨刮刀;成印裝置還包括位于凹版印刷輪一側能纏有膠布的粘墨滾輪,粘墨滾輪連接有能使其與凹版印刷輪接觸或遠離的卡位裝置。
作為本發明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油墨供給系統包括與所述凹版印刷輪接觸的出墨筒和墨盒,所述出墨筒下端豎直布置在墨盒內,出墨筒內部設有豎向布置且用于供給油墨的旋轉螺桿,所述旋轉螺桿的上端連接有油墨供給電機,出墨筒上設有出墨口。
作為本發明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出墨口的數量為至少三個,各出墨口沿豎向排列在所述出墨筒的側壁上。
作為本發明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機架與硅膠輪之間設有用于調節硅膠輪水平位置的硅膠輪調節裝置。
作為本發明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凹版印刷輪連接有用于調節其與硅膠輪之間位置的凹版印刷輪調節裝置。
作為本發明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油墨刮刀連接有用于調節其與所述凹版印刷輪之間位置的油墨刮刀調節裝置。
有益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用于立式移印運轉中的圖案位置調整機構的優點為:
1、當設備工作一段時間后,由于機械誤差的積累,使輸入分列轉盤與硅膠輪的外邊緣平均線速度不完全相同,出現硅膠輪外側壁上的圖案墨跡只有一部分附著在位于輸入分列轉盤上的產品表面,印刷不完全,導致不良品的出現,此時,通過調節裝置修正輸入分列轉盤上的針筒與硅膠輪上的圖案墨跡的相對位置,由于誤差量不大,所需的修正量也較小,調節裝置每次操作的修正量小,容易控制,因此可實現不停機就就行調節,從而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
2、轉盤與主軸固接,第一皮帶輪可相對主軸轉動,輸入分列轉盤與硅膠輪位置誤差的修正,通過第一皮帶輪與轉盤相對旋轉一定角度即可實現,結構簡單;其中,角度調節機構為電動推桿,通過控制電動推桿移動端伸出的長度即可直接控制第一皮帶輪與轉盤相對旋轉的角度,調節更精確;
3、出墨筒內部旋轉螺桿,油墨供給電機驅使旋轉螺桿轉動,旋轉螺桿通過螺旋從墨盒由下往上汲取油墨,旋轉螺桿具有攪拌作用,還能防止油墨因溫度上升而揮發;
4、出墨口的數量為至少三個且沿豎向排列,使凹版印刷鋼輪上的油墨更加均勻。
通過以下的描述并結合附圖,本發明將變得更加清晰,這些附圖用于解釋本發明的實施例。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用于立式移印運轉中的圖案位置調整機構的立體示意圖之一;
圖2為用于立式移印運轉中的圖案位置調整機構的立體示意圖之二;
圖3為用于立式移印運轉中的圖案位置調整機構的局部爆炸圖;
圖4為調節裝置的原理圖;
圖5為出墨筒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參考附圖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
實施例
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至圖5所示,一種使用在針筒刻度線印刷的用于立式移印運轉中的圖案位置調整機構,包括機架1,所述機架1上沿針筒移送方向依次設有進料軌道2、輸入分列轉盤3、輸出分列轉盤4和出料軌道5,輸入分列轉盤3用于分列多個針筒,所述輸入分列轉盤3一側設有能與位于其上的針筒相抵靠的硅膠輪6,輸入分列轉盤3、輸出分列轉盤4和硅膠輪6通過驅動機構11聯動,所述硅膠輪6一側設有能使其外側壁留印有刻度線狀墨跡的成印裝置,輸入分列轉盤3上設有通過調整其相對硅膠輪6的旋轉角度、從而修正其上的針筒與硅膠輪6上的刻度線狀墨跡相對位置的調節裝置。
所述驅動機構11包括電機111和分別與輸入分列轉盤3、輸出分列轉盤4和硅膠輪6連接的皮帶輪,電機111與各皮帶輪通過皮帶112相適配,與輸入分列轉盤3連接的皮帶輪為第一皮帶輪113。
所述調節裝置包括上端與所述輸入分列轉盤3中部固接且豎直布置的主軸31,主軸31的下部設有與輸入分列轉盤3平行且同軸布置的轉盤12;所述第一皮帶輪113中部與主軸31的底端之間為能相對轉動的結構,第一皮帶輪113與轉盤12之間連接有能使兩者相對旋轉一定角度的角度調節機構13。
所述角度調節機構13為與所述第一皮帶輪113與轉盤12平行布置的電動推桿,電動推桿的兩端分別與第一皮帶輪113和轉盤12兩者上靠近外側邊緣處鉸接。
所述成印裝置包括與所述硅膠輪6相接觸的凹版印刷輪7,所述凹版印刷輪7的一側設有與油墨供給系統8和油墨刮刀9;成印裝置還包括位于凹版印刷輪7一側能纏有膠布的粘墨滾輪10,粘墨滾輪10連接有能使其與凹版印刷輪7接觸或遠離的卡位裝置17。本實施例中,粘墨滾輪10的數量為兩個。操作卡位裝置17使粘墨滾輪10遠離凹版印刷輪7后,即可對粘墨滾輪10上的膠布進行更換。
所述油墨供給系統8包括與所述凹版印刷輪7接觸的出墨筒81和墨盒85,所述出墨筒81下端豎直布置在墨盒85內,出墨筒81內部設有豎向布置且用于供給油墨的旋轉螺桿83,所述旋轉螺桿83的上端連接有油墨供給電機82,出墨筒81上設有出墨口84。
所述出墨口84的數量為至少三個,各出墨口84沿豎向排列在所述出墨筒81的側壁上。本實施例中,出墨口84的數量為四個。
本實施例中,凹版印刷輪7、出墨筒81和粘墨滾輪10均連接有皮帶輪,三者通過皮帶輪和皮帶112與所述電機111連接。
所述機架1與硅膠輪6之間設有用于調節硅膠輪6水平位置的硅膠輪調節裝置14。
所述凹版印刷輪7連接有用于調節其與硅膠輪6之間位置的凹版印刷輪調節裝置15。
硅膠輪調節裝置14和凹版印刷輪調節裝置15兩者均采用固定導桿和滑塊相配合的結構,硅膠輪6和凹版印刷輪7分別設置在兩個滑塊上。固定導桿水平布置,導桿兩端連接有限位部,滑塊一側與其中一個限位部之間設有用于調節滑塊位置的螺桿,滑塊另一側與另一個限位部之間設有復位彈簧。
所述油墨刮刀9連接有用于調節其與所述凹版印刷輪7之間位置的油墨刮刀調節裝置16。本實施例中,油墨刮刀9固定在刮刀固定架上,刮刀固定架上為能繞豎直軸線水平擺動的結構。油墨刮刀調節裝置16通過調整刮刀固定架水平擺動的幅度,從而調節油墨刮刀9與凹版印刷輪7之間位置。
本實施例中,操作卡位裝置17、凹版印刷輪調節裝置15和油墨刮刀調節裝置16均設置在硅膠輪調節裝置14上。
本發明的用于立式移印運轉中的圖案位置調整機構,還能用于其他產品的圖案移印中。
以上結合最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描述,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實施例,而應當涵蓋各種根據本發明的本質進行的修改、等效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