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具體涉及一種可穿戴式甲狀腺疾病術后理療裝置。
背景技術:
甲狀腺術后會在患者脖頸處留下傷口,有時候還需要插入引流管進行引流。
但是現有技術固定引流管時,直接將引流管與皮膚平行設置并使用膠帶固定,這樣患者翻身或者移動時,有可能將引流管對折而造成堵塞,還有可能直接將引流管拽出。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可穿戴式甲狀腺疾病術后理療裝置,可以將引流管牢靠固定,并可以適應不同的引流管;可以避免引流管對折而阻塞;還可以通過活性磁石進行理療。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
一種可穿戴式甲狀腺疾病術后理療裝置,包括固定帶、限位皮袋、轉動裝置、夾持裝置;
所述固定帶采用銀纖維和棉纖維混紡制成,所述固定帶兩端通過魔術貼固定,所述固定帶中部設有圓孔,所述固定帶上繞所述圓孔外沿周向均布有第一線孔;
所述限位皮袋橫截面呈環形,所述限位皮袋下端面內沿設有一圈環形袋沿,所述環形袋沿周向均布有與所述第一線孔一一配合的第二線孔,所述第一、第二線孔對齊后經由縫線固定,所述限位皮袋上端面外沿周向均布有帶孔凸耳,穿過所述帶孔凸耳插設有繩帶;
所述轉動裝置包括被所述繩帶拘限在所述限位皮袋內的球頭、設在所述球頭上的一對支撐臂,所述球頭內設有孔道,每只支撐臂上分別設有一只矩形通孔;
所述夾持裝置設有一對,每只支撐臂上分別設有一只所述夾持裝置,所述夾持裝置包括插設在所述矩形通孔內的矩形桿體、設在所述矩形桿體外端的擋塊、設在所述矩形桿體內端的螺桿、插設在所述螺桿上并通過螺母進行固定的雙面夾板,所述矩形桿體上還設有壓縮彈簧,所述壓縮彈簧兩端分別與所述支撐臂、雙面夾板抵接;
所述雙面夾板兩側分別設有第一、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曲度大于所述第二弧面曲度,所述雙面夾板上還密布有螺紋孔,所述螺紋孔內螺接有摩擦條,所述摩擦條兩端分別設有第一、第二摩擦頭。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第二摩擦頭均采用軟質材料制成。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摩擦頭長度大于所述第二摩擦頭長度。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帶上密布有活性磁石。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將引流管經由所述圓孔、孔道后固定在所述夾持裝置上:手持所述擋塊將一對雙面夾板克服所述壓縮彈簧的作用力向外拉開,然后將引流管放在一對雙面夾板之間,松開手后,一對雙面夾板將引流管固定;本 實用新型可以防止引流管被患者或者患者家屬不小心拽出來。
進一步的,所述摩擦條的第一摩擦頭、第二摩擦頭增加與所述引流管的摩擦力,避免引流管滑出;所述第一摩擦頭、第二摩擦頭顯露長度可以調節,進而調節對引流管的摩擦力,達到合適的要求。
更進一步的,可以將所述雙面夾板翻轉后再使用螺母固定,所述第一弧面曲度大于所述第二弧面曲度,可以適應不同直徑的引流管。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允許引流管隨著所述轉動裝置在所述限位皮袋內彎折而彎折一定角度,相對于現有技術直接將引流管平行帖在皮膚上的方案來講,可以避免引流管呈180°對折造成堵塞。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2是圖1中A部放大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夾持裝置的一種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摩擦條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固定帶,11.魔術貼,12.圓孔,13.第一線孔,2.限位皮袋,21.環形袋沿,22.第二線孔,23.帶孔凸耳,24.繩帶,3.轉動裝置,31.球頭,31a.孔道,32.支撐臂,32a.矩形通孔,4.夾持裝置,41.矩形桿體,42.擋塊,43.螺桿,44.螺母,45.雙面夾板,45a.第一弧面,45b.第二弧面,45c.摩擦條,45c-1.第一摩擦頭,45c-2.第二摩擦頭,46.壓縮彈簧,5.引流管。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一種可穿戴式甲狀腺疾病術后理療裝置,包括固定帶1、限位皮袋2、轉動裝置3、夾持裝置4;
所述固定帶1采用銀纖維和棉纖維混紡制成,所述固定帶1兩端通過魔術貼11固定,所述固定帶1中部設有圓孔12,所述固定帶1上繞所述圓孔12外沿周向均布有第一線孔13;
所述限位皮袋2橫截面呈環形,所述限位皮袋2下端面內沿設有一圈環形袋沿21,所述環形袋沿21周向均布有與所述第一線孔13一一配合的第二線孔22,所述第一、第二線孔(13、22)對齊后經由縫線固定,所述限位皮袋2上端面外沿周向均布有帶孔凸耳23,穿過所述帶孔凸耳23插設有繩帶24;
所述轉動裝置3包括被所述繩帶24拘限在所述限位皮袋2內的球頭31、設在所述球頭31上的一對支撐臂32,所述球頭31內設有孔道31a,每只支撐臂32上分別設有一只矩形通孔32a;
所述夾持裝置4設有一對,每只支撐臂32上分別設有一只所述夾持裝置4,所述夾持裝置4包括插設在所述矩形通孔32a內的矩形桿體41、設在所述矩形桿體41外端的擋塊42、設在所述矩形桿體41內端的螺桿43、插設在所述螺桿43上并通過螺母44進行固定的雙面夾板45,所述矩形桿體41上還設有壓縮彈簧46,所述壓縮彈簧46兩端分別與所述支撐臂32、雙面夾板45抵接;
所述雙面夾板45兩側分別設有第一、第二弧面(45a、45b),所述第一弧 面45a曲度大于所述第二弧面45b曲度,所述雙面夾板45上還密布有螺紋孔,所述螺紋孔內螺接有摩擦條45c,所述摩擦條45c兩端分別設有第一、第二摩擦頭(45c-1、45c-2)。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第二摩擦頭(45c-1、45c-2)均采用軟質材料制成。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摩擦頭45c-1長度大于所述第二摩擦頭45c-2長度。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帶1上密布有活性磁石。
具體使用方法: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將引流管5經由所述圓孔12、孔道31a后固定在所述夾持裝置4上:手持所述擋塊42將一對雙面夾板45克服所述壓縮彈簧46的作用力向外拉開,然后將引流管5放在一對雙面夾板45之間,松開手后,一對雙面夾板45將引流管5固定;本實用新型可以放置引流管5被患者或者患者家屬不小心拽出來。
進一步的,所述摩擦條45c的第一摩擦頭45c-1、第二摩擦頭45c-2增加與所述引流管5的摩擦力,避免引流管5滑出;所述第一摩擦頭45c-1、第二摩擦頭45c-2顯露長度可以調節,進而調節對引流管5的摩擦力,達到合適的要求。
更進一步的,可以將所述雙面夾板45翻轉后再使用螺母44固定,所述第一弧面45a曲度大于所述第二弧面45b曲度,可以適應不同直徑的引流管5。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允許引流管5隨著所述轉動裝置3在所述限位皮袋2內彎折而彎折一定角度,相對于現有技術直接將引流管5平行帖在皮膚上的方案來講,可以避免引流管5呈180°對折造成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