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反頜矯正器,屬于醫療器械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現有的反頜矯正器是前方牽引裝置和弓絲。通過牽引下頜或改變牙齒位置來實現反頜矯正,通過逐漸增加壓力,引導下頜后收,上下頜前后關系正常。使用這種傳統反頜矯正器矯正下頜的過程比較長,而且會出現反彈,矯正效果差,所以需要一種反頜矯正器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反頜矯正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本實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穩定性好,可靠性高。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反頜矯正器,包括上牙套固定槽、上牙套主體、斜度塊、斜度槽、下牙套主體以及下牙套固定槽,所述上牙套主體與下牙套主體裝配在一起,所述上牙套主體的上端開設有上牙套固定槽,所述下牙套主體的下端開設有下牙套固定槽,所述上牙套主體的下端安裝有斜度塊,所述下牙套主體的上端安裝有斜度槽,所述下牙套主體上斜度槽的右側端面與水平面呈60°夾角,所述下牙套主體上斜度槽與上牙套主體上的斜度塊嚙合在一起。
進一步地,所述上牙套固定槽與使用者上排牙齒嚙合在一起。
進一步地,所述下牙套固定槽與使用者下排牙齒嚙合在一起。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反頜矯正器,通過添加斜度塊與斜度槽來實現對使用者反頜的修復,通過利用上牙套主體與下牙套主體的嚙合來牽引牙齒,斜度塊進入斜度槽的內部,由于下牙套主體之間的斜度槽的對位上下頜會被引導至設定的位置,降低了矯正過度的風險,通過長期的佩戴固定下頜會適應新的停留位并固定,本實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穩定性好,可靠性高。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反頜矯正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上牙套固定槽、2-上牙套主體、3-斜度塊、4-斜度槽、5-下牙套主體、6-下牙套固定槽。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反頜矯正器,包括上牙套固定槽1、上牙套主體2、斜度塊3、斜度槽4、下牙套主體5以及下牙套固定槽6,上牙套主體2與下牙套主體5裝配在一起,上牙套主體2的上端開設有上牙套固定槽1,下牙套主體5的下端開設有下牙套固定槽6,上牙套主體2的下端安裝有斜度塊3,下牙套主體5的上端安裝有斜度槽4,下牙套主體5上斜度槽4的右側端面與水平面呈60°夾角,下牙套主體5上斜度槽4與上牙套主體2上的斜度塊3嚙合在一起。
上牙套固定槽1與使用者上排牙齒嚙合在一起,下牙套固定槽6與使用者下排牙齒嚙合在一起,通過添加斜度塊3與斜度槽4來實現對使用者反頜的修復,通過利用上牙套主體2與下牙套主體5的嚙合來牽引牙齒,斜度塊3進入斜度槽4的內部,由于下牙套主體5之間的斜度槽4的對位上下頜會被引導至設定的位置,降低了矯正過度的風險。
具體實施方式:在進行使用時,首先工作人員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檢查,檢查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的話就無法進行使用了,此時需要通知維修人員進行維修,如果不存在問題的話就可以進行使用,使用時,使用者將上牙套固定槽1與口腔中上排牙齒嚙合到一起,然后下牙套固定槽6與口腔中下排牙齒嚙合到一起,在這期間,斜度塊3與斜度槽4嚙合到一起,進而推動使用者下頜向后退,從而引導下頜向后移動,最終實現上頜處于下頜的前方,達到矯正反頜的效果。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