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一般涉及一種醫療用品。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雙分叉輸液器裝置是由輸液管、插液針、墨菲氏滴管、三個流量控制器開關、過濾接頭(與頭皮針相連接)、頭皮針組成。當患者病情發生緊急變化,需要推注藥物或是更換藥物時,一般都將過濾器與頭皮針分離,進行藥物推注,這樣既易污染藥物及輸液器內壁,且近年來市面上所設計的推藥旁管道也只能進行少量藥物推注,沒有負壓,藥物很容易溢出輸液管外,還不能起到建立第二條輸液管道的作用,在接頭鏈接較緊時,不易松開會致救治時間延誤,微量空氣易進入頭皮針栓而不易排除,隨著靜脈推注和輸液進入血管,給患者及家屬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現今運用的雙分叉輸液器在對患者進行輸液時,針頭無處放置,易導致污染。患者液體輸注完畢后,醫護人員需為其拔出針頭,但在拔出血管內針頭和拔出針頭后分離銳器這兩個階段,由于已經被患者血液污染的針頭隨意暴露在空氣中,且針頭搖擺不定,易導致醫護人員被針刺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克服公知技術缺點,便于雙分叉輸液器推注藥物,在緊急狀態下提供一條額外輸藥通道,操作過程中方便無菌針頭放置的輸液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方案為:一種輸液器,由輸液管,插液針,墨菲氏滴管,多個流量控制開關,過濾器接頭,頭皮針組成,其特別之處在于在輸液器的過濾器上方一小段距離內通過一個三通管接有一個旁通管,在輸液器雙分叉的三角形連接片上開有可插入針頭的孔。
采用上述方案,在輸液過程中通過旁通管增設一組靜脈管道,提高了效率,在靜脈穿刺前,可將無菌針頭放于無菌位置,減少針頭的污染率,護士在操作過程中將針頭插入孔內,避免了污染針頭或被針頭所傷,實現了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下面結合圖示及實施例對本方案作更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輸液器的正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所述的輸液器由貯藥袋1,經輸液管2-1接入兩個第一流量控制開關3-1,3-2形成雙分叉輸液,兩條通路經輸液管2-2在三角區4雙分叉處合并,所述的三角區4為一薄片,有較薄的厚度,如2mm,將兩根叉管連接在一起,在三角區4開有孔,孔為圓形孔5或方孔均可,兩根叉管合并后通過管道2-3進入墨菲式滴管6,再通過管道2-4與一個第二流量控制器7相接,再通過管道2-5與一個旁通管8相連,所述的旁通管通過一個三通管9與輸液管2-7相連,三通管的支管連接一個帶肝素帽10的短輸液筒11,旁通管8往下連接一個過濾器12,經過濾器接頭出來的管道2-6連接一個注射針13。
所述的旁通管8的肝素帽10是通過螺紋與短輸液筒11相連,一般情況下,通過對肝素帽消毒后推注藥物,由于上述均為塑料制品,針刺很容易,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卸下肝素帽進行大劑量藥物推注。在患者兩種以上藥物需交替輸入時,在此旁通管道上接上另一組輸液管,無需開放兩組靜脈通道的前提下,增設一組輸液管。
三角區的開的圓形孔5護士可方便地插入針頭,無需在忙亂時無法放置針頭,給護士操作帶來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