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注射器。
背景技術:
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其血糖指標是很重要的,需要定時關注和記錄,并且為了減少患者血糖指標的波動,需要通過藥物控制。人工胰島素是一種熟知的降低血糖指標的藥物,它必須非腸道施用,才能在人體中起作用;目前,對糖尿病患者施用人工胰島素的最常見方式是通過皮下注射。
目前,皮下注射大多使用一次性的或固定劑量的注射器,但由于患者需要注射的劑量取決于他的血糖指標,因此在使用中有諸多不便;
當然,目前市場上也有能調節劑量的注射器,但是存在操作繁瑣、準確度不高或制造成本過高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期望提供一種注射器,能準確調節注射劑量,且使用方便、成本不高。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注射器,包括外殼、刻度環、調節旋鈕、調節劑量套、推桿和注射按鈕;其中,
所述外殼的一端為連接藥劑筒的注射端,另一端為調節注射劑量的調節端;
所述刻度環外表面設置有藥劑刻度標記,所述刻度環安裝在所述外殼的內壁,且所述刻度環的外表面與所述外殼的內壁螺紋連接;
所述調節旋鈕安裝在所述外殼的調節端,且與所述刻度環固定連接,所述刻度環隨所述調節旋鈕的轉動而轉動;
所述調節劑量套穿設在所述外殼中,一端與所述調節旋鈕連接,所述調節劑量套隨所述調節旋鈕的轉動而轉動;
所述推桿的一端穿設在調節劑量套內,另一端伸出所述外殼的注射端,所述推桿的外圓和所述調節劑量套為螺紋連接;所述外殼的注射端還設有限制所述推桿轉動的復位止轉套;
所述注射按鈕安裝在所述外殼的調節端,所述調節劑量套隨所述注射按鈕的按壓向注射端移動。
優選的,所述外殼的注射端設有控制注射劑量的擋環,所述擋環的外圓固定在所述外殼內壁的預定位置,所述擋環的內孔小于所述調節劑量套的外圓。
優選的,所述調節劑量套一端設有第一端面齒輪,所述調節旋鈕設有與所述第一端面齒輪匹配的第二端面齒輪,所述調節旋鈕通過所述第一端面齒輪和第二端面齒輪帶動所述調節劑量套轉動。
優選的,所述調節劑量套設有使第一端面齒輪和第二端面齒輪保持嚙合狀態的彈性部件。
優選的,所述調節劑量套包括推桿螺母和調節套,所述推桿螺母設有與所述推桿配合的內螺紋;所述調節套套設在所述推桿螺母上,帶動所述推桿螺母轉動;所述調節套穿設在所述刻度環的內壁,所述調節套一端設有所述第一端面齒輪。
優選的,所述調節劑量套還包括助推限位環,所述助推限位環包括固定在所述推桿螺母上的固定端和伸入所述調節套內的限位端,所述限位端設有限制所述調節套軸向移動距離的彈性凸緣。
優選的,所述擋環的內孔在軸向上分為直徑不同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直徑大于所述推桿螺母的外圓直徑預設值,所述第二空腔的直徑小于所述推桿螺母的外圓直徑預設值且大于所述推桿的外圓直徑預設值。
優選的,所述復位止轉套的軸向設有止轉孔,所述推桿的圓周上設有至少一個貫通整個長度的扁勢面,所述止轉孔的橫截面形狀與所述推桿相適應。
優選的,所述復位止轉套的一端套設到所述擋環一端,所述復位止轉套一端的內壁周向均布有預設數量的第一擋塊,所述擋環一端外圓設有與所述第一擋塊匹配的第二擋塊,所述第二擋塊在周向的寬度與相鄰的兩個第一擋塊的間距相匹配。
優選的,所述注射按鈕包括柱體和帽沿,所述柱體穿過所述調節旋鈕的內孔、且與所述調節劑量套的端面接觸;所述帽沿的直徑大于所述調節旋鈕的內孔。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注射器,包括外殼,外殼的一端為連接藥劑筒的注射端,另一端為調節注射劑量的調節端;外殼的內壁安裝有刻度環,刻度環外表面設置有藥劑刻度標記,且刻度環的外表面與外殼的內壁螺紋連接;外殼的一端還安裝有調節旋鈕,所述調節旋鈕與刻度環固定連接,當轉動調節旋鈕時,能帶動刻度環轉動;穿設在外殼中的調節劑量套,一端與調節旋鈕連接,當轉動調節旋鈕時,能帶動調節劑量套轉動;推桿一端穿設在調節劑量套內,另一端伸出外殼的注射端,推桿的外圓和調節劑量套為螺紋連接;外殼的注射端還設有限制推桿轉動的復位止轉套;安裝在外殼調節端的注射按鈕,當按壓注射按鈕時,能推動調節劑量套向注射端移動;可見,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注射器,通過調節旋鈕的調節,帶動調節劑量套、推桿和外殼、刻度環的螺旋運動,能準確調節注射劑量,使用方便,且全部使用機械結構,無需使用電子控制部件,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注射器的剖視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注射器的外形立體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注射器卸除調節劑量套和推桿的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注射器中調節劑量套和推桿組合的剖視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注射器中的調節旋鈕的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注射器中的調節套的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注射器中的推桿螺母的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注射器中的推桿的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注射器中的復位止轉套的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注射器中的擋環的示意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注射器中的調節劑量套的端面正投影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注射器,包括:外殼、刻度環、調節旋鈕、調節劑量套、推桿和注射按鈕;其中,所述外殼的一端為連接藥劑筒的注射端,另一端為調節注射劑量的調節端;所述刻度環外表面設置有藥劑刻度標記,安裝在所述外殼的內壁,且所述刻度環的外表面與所述外殼的內壁螺紋連接;所述調節旋鈕安裝在所述外殼的調節端,且與所述刻度環固定連接,當轉動所述調節旋鈕時,能帶動所述刻度環轉動;所述調節劑量套穿設在所述外殼中,一端與所述調節旋鈕連接,當轉動所述調節旋鈕時,能帶動所述調節劑量套轉動;所述推桿的一端穿設在調節劑量套內,另一端伸出所述外殼的注射端,所述推桿的外圓和所述調節劑量套為螺紋連接;所述外殼的注射端還設有限制所述推桿轉動的復位止轉套;所述注射按鈕安裝在所述外殼的調節端,當按壓所述注射按鈕時,能推動所述調節劑量套向注射端移動。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工作過程包括安裝藥劑筒、調節注射劑量、注射和復位,具體的工作原理如下:
1)安裝藥劑筒,所述藥劑筒可以是一體的,即用于和注射器外殼固定的藥劑倉和藥劑瓶是一體的,直接裝上即可,注射完直接丟棄,是一次性的;也可以是分體的,即先裝上藥劑倉,再裝上藥劑瓶,注射完,丟棄藥劑瓶,藥劑倉可以反復利用;藥劑筒從外殼的注射端裝入,對復位止轉套產生擠壓,使復位止轉套無法轉動,具體實現方式見下文給出的應用實施例;
2)調節注射劑量,轉動調節旋鈕,使調節旋鈕向外殼的調節端螺旋上升,調節旋鈕的轉動,會帶動調節劑量套轉動,由于調節劑量套與推桿為螺紋連接,但是推桿的轉動被復位止轉套限制,且推桿的頭部頂住了藥劑筒的活塞,阻力較大,無法向注射端軸向移動,即:無法轉動、無法移動,所以調節劑量套會向外殼的調節端方向螺旋上升,這樣調節劑量套朝向外殼注射端的一端與外殼的注射端會隨著調節劑量套的螺旋上升產生一定的距離,這個距離決定了注射劑量;同時調節旋鈕和刻度環是固定連接的,所以刻度環也會螺旋上升,刻度環移動的距離和調節劑量套移動的距離有一定的比例關系,而刻度環的外壁設置有藥劑刻度標記,這樣通過外殼的讀數窗口,就能知道注射的劑量;
為了使注射劑量更精確,所述刻度環的螺紋的螺距大于所述調節劑量套的螺紋的螺距,這樣就能將調節劑量套的移動距離通過刻度環放大,藥劑刻度標記更精確。
3)注射,按動注射按鈕,注射按鈕會推動調節劑量套向外殼的注射端移動,調節劑量套和推桿螺紋連接,也就會推動推桿移動,直到調節劑量套朝向外殼注射端的一端頂住外殼,完成設定劑量的注射;同時注射按鈕在向下移動時也會擠壓調節旋鈕,進而帶動刻度環作螺旋下降,刻度歸零。
注意:如果藥劑筒的藥物沒有注射完,則復位止轉套不能轉動,也就是藥劑筒最好不要拆卸下來,否則會影響藥劑注射量的準確性。
4)復位,藥劑筒的藥物注射完,拆卸藥劑筒,松開復位止轉套,手動旋轉推桿,使推桿向外殼的調節端移動,回到未注射前的位置,一般會設置止位零件,推桿回到未注射前的位置就止住,無法轉動或移動,具體見下文給出的應用實施例;
另外,為了保證市面上大多數藥劑筒都能注射完,推桿需要設計的足夠長,所以在設計時會考慮調節劑量套有足夠的空腔,以容納推桿。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主要用于糖尿病患者,但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理解,也能用于其它患者,在此不做贅述。
以下根據說明書附圖以及具體的應用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地闡述。
為了表述簡單,按圖1所示的方向來描述注射器及其零部件,即上方、下方均指圖1中的上方和下方。
如圖1-4所示,一種注射器,包括外殼1,所述外殼1的下端為連接藥劑筒的注射端,上端為調節注射劑量的調節端;所述外殼1的內壁設有刻度環2:所述刻度環2外表面設置有藥劑刻度標記,且所述刻度環2的外表面與所述外殼1的內壁螺紋連接,即刻度環2的外表面設有外螺紋,外殼1的內壁設有內螺紋;
進一步地,刻度環2的外表面和外殼1的內壁的螺紋類型是傳動螺紋,即牙型是矩形、梯形或鋸齒形的,由于基本不受力,優選矩形,這樣傳動效率高、摩擦力小。
如圖2所示,所述外殼1的調節端安裝有調節旋鈕3,所述調節旋鈕3與所述刻度環2固定連接,當轉動所述調節旋鈕3時,能帶動所述刻度環2轉動;
具體的,在初始狀態,也就是刻度環2是零位時,刻度環2的下端是頂住外殼1的注射端的內底面的,也就是調節旋鈕3只能帶動刻度環2做向上的螺旋上升;
所述外殼1的注射端用于安裝藥劑筒,其設有安裝所述藥劑筒的外螺紋12,為了表達的簡潔,所述藥劑筒未在圖中示出。
如圖5所示,所述調節旋鈕3設有卡槽32,所述刻度環2設有插入所述卡槽的卡腳(圖中未示出),安裝后,調節旋鈕3和刻度環2就固定在一起,同步運動;
進一步地,卡槽32在周向均布設有3個,與之對應的,所述卡腳也設有三個,這樣,固定的更可靠,更容易傳遞扭矩;
調節旋鈕的外表面設有增加摩擦力的滾花33,滾花的類型有很多,不作限定。
如圖2所示,所述外殼1的表面設有讀數窗口11,可以看到刻度環2外表面的藥劑刻度標記,所述藥劑刻度標記按螺旋線設置,且從上往下,逐步增加刻度值;
如圖1所示,所述外殼1的內腔中還設有調節劑量套4,所述調節劑量套上端與所述調節旋鈕3連接,當轉動所述調節旋鈕3時,能帶動所述調節劑量套轉動。
具體的,如圖4和圖5所示,所述調節劑量套上端設有第一端面齒輪413,所述調節旋鈕3設有與所述第一端面齒輪413匹配的第二端面齒輪31,所述調節旋鈕3通過所述第一端面齒輪413和第二端面齒輪31的嚙合帶動所述調節劑量套轉動;
具體的,所述第一端面齒輪413和第二端面齒輪31的齒的截面形狀為矩形或梯形,且為了便于順利嚙合,第一端面齒輪413和第二端面齒輪31的齒的外端是圓弧形的。
進一步地,為了使第一端面齒輪413和第二端面齒輪31保持合適的預壓力,保持正常嚙合狀態,所述調節劑量套設有使第一端面齒輪413和第二端面齒輪31保持嚙合狀態的彈性部件44;
具體的,所述彈性部件44可以是壓縮彈簧,所述壓縮彈簧的線徑、節距等可以根據需要的預壓力設計,這樣,可以獲得相對比較準確的預壓力值。
為了便于加工,所述調節劑量套并非一體成形的,而是包括推桿螺母42和調節套41,見圖6和圖7;
所述調節套41套設在所述推桿螺母42上,且能帶動所述推桿螺母42轉動;
具體的,如圖6、7所示,所述推桿螺母42上端的外表面設有鍵421,調節套41內壁設有鍵槽414,通過鍵與鍵槽的配合傳遞扭矩,即調節套41帶動推桿螺母42轉動;
進一步地,所述鍵可以是花鍵,本實施例中采用了4個鍵的花鍵,這樣傳遞扭矩平穩,且加工也相對方便;
所述調節套41穿設在所述刻度環2的內壁,其上端設有所述第一端面齒輪413。
為了使第一端面齒輪413和第二端面齒輪31的良好嚙合,本實施例中,推桿螺母42和調節套41在軸向上沒有固定,為了在注射中,通過調節套41將注射按鈕的推力傳遞到推桿螺母42,繼而傳遞到推桿,本實施例增加了一個助推限位環43,如圖4所示,所述助推限位環43包括固定在所述推桿螺母42上的固定端和伸入所述調節套41內的限位端;
所述調節套41設有容納所述助推限位環43的第三空腔411和容納推桿螺母42的第四空腔412,所述第三空腔在第四空腔的外圍,且相互不連通;
這樣在注射時,注射按鈕推動調節套41向下運動,第三空腔411頂壁會頂住所述助推限位環43的限位端,推動助推限位環向下運動,這樣同時就推動推桿螺母42的向下運動。
進一步地,所述助推限位環套設有所述彈性部件44,所述彈性部件44的上端頂住所述調節套41的,對調節套41施加一個向上的彈力,由于調節套41在軸向上和推桿螺母42和助推限位環不固定,所以能夠獨立的做軸向運動,保證第一端面齒輪413和第二端面齒輪31的良好嚙合。
所述限位端設有限制所述調節套41軸向移動距離的彈性凸緣431;所述彈性凸緣的作用是在調節注射劑量時,調節套41向上運動到一定位置時,會被所述彈性凸緣擋住,這樣調節套41及刻度環2不會向上移動的過多而脫離外殼1;所述彈性凸緣類似一個倒鉤的形狀,限制住調節套41,所述第三空腔的底部設有與所述彈性凸緣匹配的阻擋環,所述阻擋環可以是與調節套41一體的,也可以是后裝的;彈性凸緣是有一定彈性的,且頭部設置成錐形,這樣便于安裝到第三空腔中。
如圖4所示,調節劑量套內穿設有推桿5,在本實施例中就是推桿螺母42內穿設有推桿5,所述推桿5上端穿設在調節劑量套內,下端伸出所述外殼1的注射端,所述推桿5的外圓和所述調節劑量套為螺紋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調節劑量套的內螺紋和推桿5的外螺紋的螺紋類型是傳動螺紋,即牙型是矩形、梯形或鋸齒形的,為了更耐磨,優選梯形,這樣傳動效率比較高、使用壽命長。
根據本實施例的原理,推桿5在調節劑量時,不能轉動,所以所述外殼1的注射端設有限制所述推桿5轉動的復位止轉套6;
如圖8和9所示,所述復位止轉套6的軸向設有止轉孔61,所述推桿5的圓周上設有至少一個貫通整個長度的扁勢面52,其余為外螺紋面53,所述止轉孔的橫截面形狀與所述推桿5相適應,這樣只要復位止轉套6不轉動,推桿5就沒法轉動;
進一步地,扁勢面可以是多個,但是過多,會減少螺紋面的面積,不利于螺旋運動,本實施例中是兩個扁勢面;
更進一步地,推桿5設有推桿頭51,作用是復位時,推桿向上螺旋運動時,推桿頭碰到復位止轉套,推桿就回到注射前的位置,完成復位;所述推桿頭就是原理中說的止位零件。
如圖3所示,所述外殼1的注射端設有控制注射劑量的擋環8,所述擋環8的外圓固定在所述外殼1內壁的預定位置,用于在完成預設的注射劑量后,阻止調節劑量套,也就是推桿5的進一步向下移動,也就是當刻度環2在零位時,推桿5無法向下移動;
為了設置這樣的功能,所述擋環8內孔小于所述調節劑量套的外圓,這樣調節劑量套的下端無法從擋環8的內孔中通過,抵住所述擋環8的上端就停止運動,注射也就停止。
進一步地,為了限制復位止轉套6的轉動,所述復位止轉套的上端設置成可以套設到所述擋環8下端,且所述復位止轉套6的內壁周向均布有預設數量的第一擋塊62,所述擋環8下端外圓設有與所述第一擋塊62匹配的第二擋塊81,所述第二擋塊在周向的寬度與相鄰的兩個第一擋塊的間距相匹配,具體見圖9和圖10;復位止轉套6的內壁周向均布有預設數量的第一擋塊類似于內齒輪,而擋環8下端外圓設有的第二擋塊類似外齒輪,兩者裝配后類似嚙合關系,但不是用來傳動的,而是阻止轉動的;阻止的方法就是外殼的注射端裝入藥劑筒(圖中未示出),藥劑筒向上擠壓復位止轉套6,復位止轉套的第一擋塊62和擋環8的第二擋塊81進入嚙合,擋環是固定的,因此復位止轉套就無法轉動;而藥劑筒拆卸后,復位止轉套可以向下移動,第一擋塊62和第二擋塊81脫離嚙合,復位止轉套可以轉動,也就不會阻礙在復位時,推桿的向上螺旋運動。
為了便于裝配,第一擋塊和第二擋塊的外端都設置成圓弧形。
更進一步地,所述擋環8的內孔在軸向上分為直徑不同的第一空腔83和第二空腔84,所述第一空腔的直徑大于所述推桿螺母42的外圓直徑預設值,所述第二空腔的直徑小于所述推桿螺母42的外圓直徑預設值,且大于所述推桿5的外圓直徑預設值;
所述第二空腔的直徑小于所述推桿螺母42的外圓直徑預設值,就是用于在完成預設的注射劑量后,阻止調節劑量套的向下移動,所以所述第二空腔的直徑小于所述推桿螺母42的外圓直徑預設值是盡可能大,但不能影響推桿5的穿過;
所述第一空腔83的直徑大于所述推桿螺母42的外圓直徑預設值,主要是為了使調節劑量套的轉動和移動的時候,徑向不會有晃動,即所述調節劑量套的下端能伸入所述擋環8的第一空腔,且所述調節劑量套下端的外圓和第一空腔的間隙很小,這樣既能轉動和移動,徑向也不會有晃動;
進一步地,所述調節劑量套下端的外圓上或第一空腔的內壁上可以設置彈性零件,如彈性鋼珠等,這樣能更進一步地保證徑向不會有晃動;
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空腔83的內壁設有截面形狀為三角形的內齒輪82,而調節劑量套下端設有多個與所述內齒輪的三角形截面相匹配的三角形凸起;
具體的見圖11,圖11為調節劑量套的端面正投影圖(從正下方向上看),如圖所示,調節劑量套的下端包括三角形凸起422,彈性支臂423,彈性平衡凸塊424,其中三角形凸起設有4個,分別設置在2個彈性支臂上,彈性平衡凸塊2個,均布在圓周,從整個圓周來說,4個三角形凸起和2個彈性平衡凸塊在圓周上均布;這樣的技術效果是,除了能更好的保證徑向不會有晃動外,還在調節注射劑量時,會給患者帶來明顯的間歇轉動的感覺,即調節一段預設的劑量,手上會有咯噔的感覺,且會發出聲音,便于患者在看不清藥劑刻度標記的情況下進行操作,因為很多糖尿病患者的視力會有很大的下降;并且這樣的結構也不會對注射時的軸向移動產生妨礙,保證調節劑量套的正常移動,即推桿5的正常移動;
進一步地,在所述彈性支臂423在結構具有一定彈性的基礎上,所述調節劑量套的材質也優選為彈性大的材料,在此不做贅述。
所述外殼1的調節端安裝有注射按鈕7,當按壓所述注射按鈕時,能推動所述調節劑量套4向注射端移動;
其中,所述注射按鈕7包括柱體和帽沿,所述柱體能穿過所述調節旋鈕3的內孔,擠壓所述調節劑量套的上端面;所述帽沿的直徑大于所述調節旋鈕3的內孔;
具體的,所述調節旋鈕3設有供注射按鈕的柱體穿過的通孔,這樣在注射時,所述注射按鈕的柱體穿過所述調節旋鈕3,擠壓所述調節劑量套的上端面,使調節劑量套向下方移動;
在本實施例中,在注射時,所述注射按鈕的柱體擠壓所述調節套41的上端面,一方面使調節套41向下運動,帶動推桿5的注射運動,另一方面,使調節套41的第一端面齒輪413與調節旋鈕3的第二端面齒輪31脫離嚙合狀態;這樣,由于所述注射按鈕的帽沿的直徑大于所述調節旋鈕3的內孔,在注射的同時,所述注射按鈕的帽沿對調節旋鈕3產生擠壓,使調節旋鈕3連同刻度環2一起做螺旋下降運動,使刻度歸零。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