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內置式導尿管、導入套管、導出套管,具體涉及一種根據人體膀胱內壓力變化引流控制尿液導出的裝置,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臨床上有許多因腦血管、脊髓血管疾病引發的截癱、偏癱患者,以及昏迷患者、高位截癱患者等等,他們大部分伴有排尿方面的障礙,而留置導尿成為解決上述患者排尿障礙的常用手段。傳統留置導尿使用的導尿裝置由插入尿道的貫通式導尿管和導尿管下端連接的尿袋組成。導尿管持續不斷的將膀胱內的尿液導出,導致膀胱內無法形成正常的膀胱內壓,患者的逼尿肌和膀胱內括約肌長時間處于廢用狀態,無法利用低壓儲尿和低壓排尿的控尿原理保護整個尿路系統,而且貫通式導尿管從人體膀胱內部直接引出體外,加大了人體膀胱的感染風險,長期使用貫通式導尿管會產生以下幾個風險:
1.導尿管持續引流使患者膀胱長時間缺乏充盈狀態,容易導致膀胱壁粘連;
2.導尿管持續引流使膀胱與外界壓力梯度減小,為了保證引流通暢常常需增大管壁外徑、硬度等,導致患者尿道粘膜受壓并發生缺血性損傷;
3.導尿管持續引流使膀胱的神經感受器產生適應性改變,不能感知膀胱內尿液充盈并完成排尿反射,發生尿潴留;
4.導尿管引流尿液的同時,導尿管外壁的細菌會發生逆向感染泌尿系統;
5.導尿管利用球囊固定在人體膀胱頸部處,長時間的壓迫導致患者膀胱頸部發生缺血性損傷;
6.為了避免導尿管漏尿的現象,往往選擇較大型號的導尿管,這樣會導致患者尿道粘膜受壓并發生缺血性損傷,尤其對于狹窄的膜部尿道,為尿道外傷易損部位,更容易受壓迫。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中國專利公開號CN102405033公開了一種排尿控制裝置,包括磁力控制的上游制止構件,下游制止構件以及支承構件,所述支承構件在膀胱內展開并能夠在尿道內保持排尿控制裝置處于穩定位置,所述上游制止構件和下游制止構件利用磁力吸引打開或者關閉球閥,控制人體排尿,該裝置通過腹壓調節開始排尿時的膀胱內壓,使人體控制自主排尿,解決了傳統導尿管持續引流帶來的技術問題,但該裝置的支承構件持續壓迫膀胱頸部,容易導致患者膀胱頸部發生缺血性損傷。
中國專利公開號CN203694361公開了一種男用內置式自控導尿管,包括位于膀胱頸部的導尿管膨出卡部和位于男性前列腺尖部的遠端膨出卡部,所述導尿管膨出卡部卡壓于膀胱腔內,所述遠端膨出卡部防止導尿管滑入膀胱腔內,兩者用于固定導尿管位于人體尿道內部。該內置式自控導尿管還設有磁力控制的磁性尿控開關,用于控制導尿通路的打開與關閉,該裝置解決了傳統導尿管持續引流帶來的技術問題,但同樣對人體膀胱頸部具有壓迫的弊端。
中國專利公開號CN2478610公開了一種前列腺局部治療導管,包括管體和管腔,管體由尿道球部氣囊管腔、膀胱氣囊管腔、導尿腔和治療腔構成四腔,管體上有兩個氣囊,氣囊充氣后分別卡在膀胱口內和尿道球部,使導管固定不動,該裝置同樣對人體膀胱頸部具有壓迫的弊端。
在非專利文獻“留置氣囊導尿管不適28例原因分析與護理”(選自“齊魯護理雜志”2007年19期)一文中,公開了在使用氣囊導尿管時,導尿管氣囊內壓力過高,對膀胱頸部及尿道口壓力過大,以致膀胱痙攣,患者疼痛不適,有欲排尿的感覺,上述文獻進一步證明留置氣囊導尿管對人體膀胱頸部具有持續壓迫的弊端。
在非專利文獻“留置導尿管致尿道損傷原因分析及對策”(選自“海南醫學”2009年第20卷第3期)一文中,公開了近年來的臨床留置氣囊導尿管致尿道損傷的原因,其中尿管太粗對尿道粘膜造成的機械性損傷所占比例較大,該文獻進一步證明留置氣囊導尿管對人體尿道粘膜具有壓迫的弊端。
由于傳統導尿裝置存在的諸多弊端,根據男性尿道特殊的生理性結構,醫療器械研發人員亟需設計一種不僅可以穩定固定導尿管于人體尿道內部,而且不壓迫尿道內壁以及膀胱頸部的導尿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安全可靠的導尿裝置,不僅可以穩定固定導尿管于人體尿道內部,而且解決傳統導尿裝置存在的諸多技術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一種內置式導尿管,包括:導尿管,所述導尿管呈兩端開口內部中空的管狀,其內部中空為導尿腔,一端設有進尿口,另一端設有出尿口,該導尿管位于男性生理尿道內,包括位于男性前列腺部尿道內的前列腺部部分,位于男性膜部尿道內的膜部部分和位于男性球部尿道內的球部部分,所述導尿管的進尿口位于膀胱頸部或膀胱腔內,出尿口位于男性球部尿道內或位于男性陰莖部尿道內;控制閥,所述控制閥位于導尿管球部部分至出尿口之間的導尿管導尿腔內,當控制閥處于打開狀態時,由進尿口進入的尿液通過控制閥流動至出尿口,并由尿道外口排出;所述前列腺部部分管壁外表面設有至少一個向外凸出的前列腺部凸起,所述球部部分管壁外表面設有至少一個向外凸出的球部凸起,所述前列腺部凸起和球部凸起以及連同二者之間的導尿管,在男性生理尿道內呈彎曲的啞鈴狀,使導尿管固定于尿道內,防止導尿管位移。
所述男性尿道起于膀胱頸部的尿道內口,貫穿前列腺、尿生殖膈、陰莖,止于陰莖頭的尿道外口,全長20cm左右,包括前尿道和后尿道,所述前尿道分為三部分:陰莖頭部尿道、陰莖體部尿道、球部尿道。其中陰莖頭部尿道長約2-3cm,周徑約2.1-2.7cm;陰莖體部尿道長約7-9cm,周徑約2.7-3.3cm;球部尿道管腔較寬大,長約4-5cm,周徑約3.3-3.6cm。所述后尿道分為兩部分:膜部尿道和前列腺部尿道,其中膜部尿道是除了尿道外口外最狹窄的部位,長約1.5-2cm,周徑約2.7cm;前列腺部尿道管腔呈梭形,是尿道最寬的部分,長約3-4cm,周徑約4.5cm,其中所述前列腺部尿道的尿道內口位于膀胱頸部或延伸至膀胱腔內。上述周徑是指周長,用軟尺圍繞尿道一周測到的長度就是周徑。所述男性尿道全程有兩處生理性彎曲:恥骨下彎曲和恥骨前彎曲,其中恥骨下彎曲從尿道內口至陰莖懸韌帶固定區域,包括前列腺部尿道、膜部尿道及球部尿道近段,彎曲角度在93°左右。男性尿道全程有三處生理性狹窄:縱行裂隙狀的尿道外口,細管狀的膜部尿道和膀胱頸部肌肉所包繞的尿道內口。男性尿道全程有三個生理性膨大:即舟狀窩、球部尿道和前列腺部尿道。
為了防止導尿管在導入或導出男性尿道內時,給男性生理尿道內壁造成不適感,所述導尿管采用柔軟、舒適、彈性好、易于形變、無異味,且組織相容性好的材質制成。所述導尿管不貫穿整個男性生理尿道,其長度小于男性尿道長度,優選地,止于球部尿道,主要用于切斷外界細菌逆行感染的通道,避免外界細菌通過導尿管外壁逆行感染泌尿系統,大大降低感染風險。所述導尿管適形于男性尿道生理結構,該導尿管充分利用了男性尿道中兩個生理性膨大、一處生理性狹窄和一處生理性彎曲,即前列腺部尿道、球部尿道、膜部尿道和恥骨下彎曲的生理特征,所述膜部尿道位于前列腺部尿道和球部尿道之間,膜部尿道是除尿道外口外最狹窄的部位,狹窄的膜部尿道阻止位于前列腺部尿道內導尿管前列腺部部分的前列腺部凸起滑入膜部尿道內,進而防止導尿管從男性尿道內脫出。同樣,狹窄的膜部尿道阻止位于球部尿道內導尿管球部部分的球部凸起滑入膜部尿道內,進而防止導尿管滑入膀胱腔內。所述前列腺部凸起和球部凸起不僅使導尿管穩定固定于男性尿道內,而且避免了傳統導尿裝置為了保證引流通暢需增大管壁外徑、硬度等,導致的患者尿道粘膜受壓并發生缺血性損傷,還避免了傳統導尿裝置利用球囊固定在人體膀胱頸部,長時間壓迫膀胱頸部,導致患者膀胱頸部發生缺血性損傷和膀胱痙攣等不適癥狀。另外,由于恥骨下彎曲位于男性尿道內口至陰莖懸韌帶固定區域之間,包括前列腺部尿道、膜部尿道及球部尿道近段,彎曲角度在93°左右,該導尿管充分利用男性尿道生理特征,位于所述前列腺部凸起和球部凸起二者之間的導尿管易于形變彎曲,使前列腺部凸起、球部凸起以及連同二者之間導尿管在男性生理尿道內呈彎曲的啞鈴狀,彎曲狀的導尿管不僅有利于阻止導尿管進入膀胱腔內,而且還有利于阻止導尿管從尿道內脫出。所述前列腺部凸起可以為導尿管前列腺部部分管壁向外膨隆形成的梭形狀凸起或圓柱狀凸起,所述前列腺部凸起上還可以設有向外凸出的點狀凸點或環形狀凸起,通過點狀或環狀接觸,減少導尿管前列腺部部分與男性前列腺部尿道內壁接觸面積,進一步減輕對男性前列腺部尿道的壓迫。此外,為了使導尿管順利導入男性尿道內,所述前列腺部凸起還可以為囊體,將導尿管導入至正確位置后,向囊體內充入流體,充盈后囊體外輪廓呈梭形狀、球形狀、環形狀、圓柱狀中的一種,固定導尿管于尿道內。所述球部凸起可以為導尿管球部部分管壁向外膨隆形成的球形狀凸起或圓柱狀凸起,該球部凸起上還可以設有向外凸出的點狀凸點或環形狀凸起,通過點狀或環狀接觸,減少導尿管球部部分與男性球部尿道內壁接觸面積,減輕對男性球部尿道的壓迫。為了使導尿管順利導入男性尿道內,所述球部凸起還可以為囊體,將導尿管導入至正確位置后,向囊體內充入流體,充盈后囊體外輪廓呈球形狀、環形狀、圓柱狀中的一種,固定導尿管于尿道內。所述導尿管球部部分可以延伸至男性陰莖部尿道內,位于男性陰莖部尿道內的導尿管為陰莖部部分。所述前列腺部凸起和球部凸起還具有將尿道撐開的作用,解決尿道狹窄以及前列腺腫大導致排尿困難的問題。所述導尿管膜部部分位于前列腺部部分和球部部分之間,該膜部部分外徑小于前列腺部部分和球部部分的外徑。所述正確位置是導尿管進尿口位于膀胱頸部或膀胱腔內,導尿管前列腺部部分位于男性前列腺部尿道內,導尿管膜部部分位于男性膜部尿道內,導尿管球部部分位于男性球部尿道內,導尿管出尿口位于男性球部尿道內或位于男性陰莖部尿道內。所述進尿口為導尿腔在導尿管前列腺部部分以上設置的開口,所述出尿口為導尿腔在導尿管球部部分或在陰莖部部分上設置的開口。所述控制閥通過磁性牽引控制開關,為了便于體外控制,所述控制閥位于導尿管球部部分至出尿口之間的導尿管的導尿腔內,因為導尿管球部部分至出尿口之間的導尿管比導尿管其他部分要靠近體外。為了不影響尿液通暢性,所述控制閥位于導尿管球部部分球部凸起的導尿腔內,因為導尿管球部部分球部凸起的導尿腔比導尿管其他部分的導尿腔要寬大。
所述導尿管膜部部分至少一部分管壁外表面向內凹陷形成膜部凹陷,所述膜部凹陷位于狹窄的男性膜部尿道內部,在所述導尿管前列腺部凸起和球部凸起之間,該膜部凹陷有助于導尿管在尿道內彎曲,減輕對男性膜部尿道的過盈壓迫。所述膜部凹陷可以為導尿管膜部部分管壁內凹弧形狀,導尿管膜部部分管壁還可以設有點狀凹點或環形狀凹槽。根據男性尿道生理特征,膜部尿道是除尿道外口外最狹窄的部位,所以導尿管通過膜部尿道時,比較困難,需呈彎曲狀。傳統留置導尿管呈同徑的管狀,為了避免漏尿的現象,往往需增大導尿管管壁外徑,導尿管整體管路外徑的增大,不僅使導尿管通過膜部尿道時不容易彎曲,而且對狹窄的膜部尿道造成過盈壓迫。為了減輕對男性膜部尿道壓迫和順利通過膜部尿道,所述導尿管膜部部分適形于男性膜部尿道彎曲,并且設置膜部凹陷,所述膜部凹陷使導尿管膜部部分管壁外徑小于或等于膜部尿道內徑,避免對膜部尿道的過盈壓迫。具體地,所述導尿管膜部部分呈細管狀,細管狀膜部部分更易于形變彎曲,并適形于男性膜部尿道。
所述導尿管還包括監測部分,所述監測部分與導尿管連接,位于膀胱腔內部,包括壓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處理器,無線發射模塊和電源。所述監測部分還包括殼體和顯示設備,所述壓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處理器,無線發射模塊和電源容納于殼體內部,所述殼體位于導尿管進尿口處,該殼體與導尿管采用插接、螺紋連接、卡扣式連接等可拆卸式連接方式連接,或者采用醫用級粘接劑粘接固定在一起。所述壓力傳感器實時監測膀胱腔內的尿液壓力數據,為了保證壓力傳感器監測數據不受尿液本身、尿液中的血塊和尿液中的結石的影響,所述壓力傳感器表面設有邵氏硬度為0HA硅膠涂層。所述溫度傳感器實時監測膀胱腔內的尿液溫度數據。所述處理器將上述壓力數據和溫度數據處理后,由無線發射模塊發射至顯示設備上。所述顯示設備位于人體外部,可以接收處理器所發出的各種數據,并顯示處理器生成的數據參數和執行的指令,指導醫護人員和患者進行排尿。此外,該顯示設備還包括無線發射模塊,通過無線發射模塊將數據發射至醫院或者患者的數據端,供醫生和科研人員進行病情分析研究。所述電源為監測部分的各個部件進行供電,可以是直流電或者交流電中的一種。
所述監測部分與導尿管進尿口處通過至少兩根柔性系帶或柔性管壁連接。所述柔性系帶與柔性系帶之間設有柔性系帶間隙,所述膀胱腔內的尿液由柔性系帶間隙流動至導尿管進尿口。所述柔性管壁上設有柔性管壁開口,所述膀胱腔內部的尿液由柔性管壁開口流動至導尿管進尿口。該柔性系帶或柔性管壁供尿液通過的間隙較大,且柔軟、易于變形,減少膀胱腔內尿液經柔性系帶間隙或柔性管壁開口流入導尿管進尿口的阻力,保證膀胱腔內尿液流至導尿管進尿口的通暢性。
所述監測部分還包括無線充電模塊,所述無線充電模塊包括體內接收部件和體外充電部件,所述體內接收部件位于監測部分內,所述體外充電部件位于人體外部,體內接收部件接收體外充電部件發射出的電磁波為電源充電。無線充電模塊采用了非接觸、可移動、無電線充電供電,不僅保證監測部分正常運行和使用周期,且便于醫護人員和患者進行操作。
所述控制閥包括定位磁環,磁球,外置磁鐵以及供磁球運動的開關腔,所述定位磁環位于導尿腔內部,磁球在定位磁環的磁力吸引下關閉控制閥,由進尿口進入的尿液無法通過控制閥流動至出尿口;利用外置磁鐵在體外吸引磁球,使磁球在開關腔內部發生位移,解除對控制閥的關閉,由進尿口進入的尿液通過控制閥流動至出尿口。所述定位磁環呈中空環狀,所述導尿管管壁內表面設有容納定位磁環的容置槽,所述定位磁環適形固定于容置槽內。所述開關腔為導尿管球部部分至出尿口之間的導尿管導尿腔的一段,其一端設有開關腔入口,另一端設有開關腔出口,所述定位磁環位于開關腔入口或位于開關腔出口。所述磁球的外徑大于開關腔入口和開關腔出口的內徑,該磁球與開關腔之間留有允許尿液通過的間隙。所述磁球在定位磁環磁力吸引下,向開關腔入口或開關腔出口方向位移,對開關腔入口或開關腔出口封堵。由于開關腔為導尿管球部部分至出尿口之間的導尿管導尿腔的一段,通過封堵開關腔入口或開關腔出口,在導尿腔內部控制關閉,進而阻止由進尿口進入的尿液通過控制閥流動至出尿口。當患者需要排尿時,磁球在外置磁鐵的磁力吸引下,向偏離開關腔入口或開關腔出口方向位移,解除導尿腔內部控制閥的關閉,由進尿口進入的尿液通過開關腔與磁球之間的間隙流動至出尿口。
所述磁球表面含有Au,Ag,Zn或者Sn具有抑菌性能的金屬皮膜。通過采用化學結合技術將金屬皮膜固著在磁球表面。該金屬皮膜具有廣泛的物理殺菌作用,對尿液中的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具有很強的殺滅作用。
所述外置磁鐵為電磁鐵,可通過改變電流方向改變外置磁鐵的磁極。排尿時,所述磁球在外置磁鐵的磁力吸引下,向偏離開關腔入口或開關腔出口方向位移,解除導尿腔內部控制閥的關閉,由進尿口進入的尿液通過開關腔與磁球之間間隙流動至出尿口。排尿完成,通過改變電流方向,改變外置磁鐵的磁極,磁球在外置磁鐵的磁力排斥及定位磁環的磁力吸引下,向開關腔入口或開關腔出口方向位移,通過封堵開關腔入口或開關腔出口,使導尿腔內部控制閥關閉,進而阻止由進尿口進入的尿液通過控制閥流動至出尿口。
所述導尿管靠近出尿口附近的管壁內表面設有環狀的導尿管凸起和導尿管凹槽,或者設有點狀的導尿管凸點和導尿管凹點。所述導尿管凸起為導尿管管壁內表面向導尿管中心方向凸出的環形狀凸起,所述導尿管凹槽為導尿管管壁內表面向管壁內部凹陷的環形狀凹槽,該導尿管凸起與導尿管凹槽交替排列。所述導尿管凸點為導尿管管壁內表面向導尿管中心方向凸出的點狀凸點。所述導尿管凹點為導尿管管壁內表面向管壁內部凹陷的點狀凹點。所述導尿管凸起、導尿管凹槽、導尿管凸點和導尿管凹點有助于導尿管與外接部件之間的連接和固定,所述外接部件為輔助導尿管導入或導出尿道內部的裝置。
一種導入套管,所述導入套管為兩端開口內部中空的管狀,其內部中空為引尿腔,導入套管一端設有尿液入口,另一端設有尿液出口,該導入套管包括位于導尿管導尿腔內的導入套管導尿腔內段,位于導尿管出尿口外部的導入套管出尿口外段和位于導尿管進尿口外部的導入套管進尿口外段,所述導入套管出尿口外段延伸至尿道外口外部,所述尿液入口位于導尿管進尿口外部,所述尿液出口位于尿道外口外部,所述導入套管進尿口外段管壁外表面設有可充盈式導入套管定位囊,所述導入套管管壁內部設有導入套管定位囊流體通道,所述導入套管定位囊流體通道一端與導入套管定位囊內腔連通,另一端在導入套管出尿口外段設有導入套管定位囊流體注入口,所述導入套管導尿腔內段至少一部分管壁上設有導入套管固定結構,該導入套管固定結構與導尿管管壁內表面可拆卸式連接,將導入套管固定結構與導尿管管壁內表面可拆卸式連接,施加外力驅動導入套管向尿道內部位移,同時帶動導尿管位移,當導尿管進尿口進入至膀胱腔內,通過導入套管定位囊流體注入口經導入套管定位囊流體通道向導入套管定位囊內腔注入流體,此時位于進尿口外部柔性系帶或柔性管壁隨著導入套管定位囊膨脹拉伸變形,充盈后導入套管定位囊外徑大于尿道內口內徑,再施加外力驅動導入套管出尿口外段向尿道外口外部方向移動,同時帶動導尿管位移,待導入套管定位囊卡壓于膀胱頸部無法位移時,確定前列腺部凸起位移至前列腺部部分,球部凸起位移至球部部分。所述導入套管采用柔軟、舒適、彈性好、易于形變、無異味,且組織相容性好的材質制成,該導入套管輔助導尿管導入男性尿道內,使導尿管位于正確位置。所述導入套管定位囊呈薄膜狀,位于導入套管進尿口外段管壁外表面上,與導入套管進尿口外段管壁外表面通過醫用級粘接劑固定密封連接,充盈后導入套管定位囊外輪廓呈球形狀、圓柱狀、環形狀中的一種。所述導入套管導尿腔內段管壁外表面的導入套管固定結構與導尿管管壁內表面可以通過螺紋連接、彈性形變連接、磁鐵牽引等可拆卸式連接方式連接。
導尿管導入男性尿道內部前,使導入套管導尿腔內段預先進入導尿管導尿腔內,導入套管進尿口外段位于導尿管進尿口外部,導入套管出尿口外段位于導尿管出尿口外部,再將導入套管固定結構與導尿管管壁內表面可拆卸式連接。導尿管導入男性尿道內部時,施加外力驅動導入套管出尿口外段使導入套管向男性尿道內位移,同時帶動導尿管位移,將導尿管經尿道外口導入男性尿道內,待導尿管進尿口位于膀胱頸部或膀胱腔內,膀胱腔內部的尿液由導入套管尿液入口經引尿腔流動至尿液出口,此時將導尿管向男性尿道內再導入2cm至3cm,確保導入套管定位囊完全進入膀胱腔內后,通過導入套管定位囊流體注入口經導入套管定位囊流體通道向導入套管定位囊內腔注入流體,導入套管定位囊充盈膨脹,施加外力驅動導入套管出尿口外段使導入套管向尿道外口外部方向移動,同時帶動導尿管位移,待導入套管定位囊卡壓于膀胱頸部無法移動時,確定導尿管導入正確位置。導尿管導入男性尿道完畢后,使導入套管固定結構與導尿管管壁內表面解除連接,導入套管定位囊放出流體,再施加外力驅動導入套管出尿口外段使導入套管向尿道外口外部方向移動,將導入套管從男性尿道內取出。
所述導入套管固定結構為至少一個可充盈式導入套管固定囊,該導入套管固定囊位于導入套管導尿腔內段管壁外表面,所述導入套管管壁內部設有導入套管固定囊流體通道,所述導入套管固定囊流體通道一端與導入套管固定囊內腔連通,另一端在導入套管出尿口外段設有導入套管固定囊流體注入口,通過導入套管固定囊流體注入口經導入套管固定囊流體通道向導入套管固定囊內腔注入流體,導入套管固定囊充盈膨脹,充盈后導入套管固定囊與導尿管管壁內表面可拆卸式連接。該導入套管固定囊呈薄膜狀,位于導入套管導尿腔內段管壁外表面上,與導入套管導尿腔內段管壁外表面通過醫用級粘接劑固定密封連接,充盈后導入套管固定囊外輪廓呈球形狀、圓柱狀、環形狀、凹凸不平形狀中的一種。為了增強導入套管固定囊與導尿管管壁內表面之間連接的牢固性,所述導尿管管壁內表面設有防滑紋,所述防滑紋為導尿管管壁內表面增加摩擦力的凹凸不平的紋路。當然,所述導尿管管壁內表面做磨砂或噴砂處理,也可以增加導尿管管壁內表面摩擦力。通過導入套管固定囊流體注入口經導入套管固定囊流體通道向導入套管固定囊內腔注入流體,導入套管固定囊充盈膨脹,充盈后導入套管固定囊與導尿管管壁內表面可拆卸式連接。導尿管導入男性尿道完畢后,將導入套管固定囊內腔流體放掉,解除導入套管固定囊與導尿管管壁內表面連接,再施加外力驅動導入套管出尿口外段使導入套管向尿道外口外部方向移動,將導入套管從男性尿道內取出。
所述導入套管固定囊充盈后嵌入導尿管凹槽內部,導尿管管壁內表面設置的導尿管凸起卡位固定充盈后導入套管固定囊的頂端和底端;所述導入套管固定囊設有導入套管固定囊凸點和導入套管固定囊凹點,所述導入套管固定囊凸點嵌入導尿管凹點內部,導尿管凸點嵌入導入套管固定囊凹點內部,使導入套管固定囊與導尿管管壁內表面可拆卸式連接。另一種方式,多個所述導入套管固定囊相間排列,導入套管固定囊與導入套管固定囊之間留有導入套管固定囊間隔,充盈后導入套管固定囊嵌入導尿管凹槽內部,所述導尿管凸起嵌入導入套管固定囊間隔內部。所述導入套管固定囊凸點為導入套管固定囊囊壁外表面向外凸出的點狀凸點,所述導入套管固定囊凹點為導入套管固定囊囊壁外表面向內凹陷的點狀凹點。以上配合方式,進一步加強充盈后導入套管固定囊與導尿管管壁內表面連接的牢固性。
所述導入套管固定結構為導入套管外螺紋,該導入套管外螺紋位于導入套管導尿腔內段管壁外表面,所述導尿管管壁內表面設有與導入套管外螺紋相互配合導尿管內螺紋。使用螺紋配合更加牢固,加工工藝簡單,拆卸方便。
所述導入套管管壁外表面設有導入套管刻度。所述導入套管刻度位于導入套管長度方向上,為導入套管管壁外表面設置的指示結構,該導入套管刻度具有標記和測量的作用。
一種導出套管,所述導出套管包括位于導尿管導尿腔內的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和位于導尿管出尿口外部的導出套管出尿口外段,所述導出套管出尿口外段延伸至尿道外口外部,所述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至少一部分管壁上設有導出套管固定結構,該導出套管固定結構與導尿管管壁內表面可拆卸式連接,將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管壁上的導出套管固定結構與導尿管管壁內表面可拆卸式連接,施加外力驅動導出套管出尿口外段向尿道外口外部方向移動,帶動導尿管從尿道內導出。所述導出套管采用柔軟、舒適、彈性好、易于形變、無異味,且組織相容性好的材質制成,該導出套管輔助導尿管從男性尿道內取出。所述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管壁外表面與導尿管管壁內表面可以通過螺紋連接、彈性形變連接、磁鐵牽引等可拆卸式連接。導尿管導出男性尿道內部前,施加外力驅動導出套管出尿口外段使導出套管經尿道外口向男性尿道內部位移,將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導入導尿管導尿腔內,導出套管出尿口外段位于導尿管出尿口外部。導尿管導出男性尿道內部時,將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管壁上的導出套管固定結構與導尿管管壁內表面可拆卸式連接,再施加外力驅動導出套管出尿口外段使導出套管向尿道外口外部方向位移,同時帶動導尿管位移,將導尿管從男性尿道內部導出。
所述導出套管固定結構為至少一個可充盈式導出套管固定囊,該導出套管固定囊位于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管壁外表面,所述導出套管管壁內部設有導出套管固定囊流體通道,所述導出套管固定囊流體通道一端與導出套管固定囊內腔連通,另一端在導出套管出尿口外段設有導出套管固定囊流體注入口,通過導出套管固定囊流體注入口經導出套管固定囊流體通道向導出套管固定囊內腔注入流體,導出套管固定囊充盈膨脹,充盈后導出套管固定囊與導尿管管壁內表面可拆卸式連接。該導出套管固定囊呈薄膜狀,位于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管壁外表面,與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管壁外表面通過醫用級粘接劑固定密封連接。為了增強導出套管固定囊與導尿管管壁內表面之間連接牢固性,所述導尿管管壁內表面設有防滑紋,或者做磨砂或噴砂處理。所述導出套管固定囊充盈后外輪廓呈球形狀、圓柱狀、環形狀、凹凸不平形狀中的一種。通過導出套管固定囊流體注入口經導出套管固定囊流體通道向導出套管固定囊內腔注入流體,導出套管固定囊充盈膨脹,充盈后導出套管固定囊與導尿管管壁內表面可拆卸式連接,再施加外力驅動導出套管出尿口外段使導出套管向尿道外口外部方向位移,同時帶動導尿管位移,將導尿管從男性尿道內導出。
所述導出套管固定囊充盈后嵌入導尿管凹槽內部,導尿管管壁內表面設置的導尿管凸起卡位固定充盈后導出套管固定囊的頂端和底端;所述導出套管固定囊設有導出套管固定囊凸點和導出套管固定囊凹點,所述導出套管固定囊凸點嵌入導尿管凹點內部,所述導尿管凸點嵌入導出套管固定囊凹點內部,使導出套管固定囊與導尿管管壁內表面可拆卸式連接。另一種方式,多個所述導出套管固定囊相間排列,導出套管固定囊與導出套管固定囊之間留有導出套管固定囊間隔,導出套管固定囊充盈后嵌入導尿管凹槽內部,所述導尿管凸起嵌入導出套管固定囊間隔內部。所述導出套管固定囊凸點為導出套管固定囊囊壁外表面向外凸出的點狀凸點,所述導出套管固定囊凹點為導出套管固定囊囊壁外表面向內凹陷的點狀凹點。以上配合方式,進一步加強充盈后導出套管固定囊與導尿管管壁內表面連接的牢固性。
所述導出套管為中空的管路,導出套管前端管壁設置多個縱向的長條狀切口,所述切口圍繞導出套管管壁圓周均勻排列,所述導出套管固定結構包括切口之間的間隔部和導出套管內部設置的拉絲,所述拉絲一端與導出套管前端連接,另一端伸出導出套管后端,施加外力驅動拉絲向導出套管后端外部方向移動,導出套管的間隔部呈傘狀膨脹,膨脹后間隔部嵌入導尿管凹槽內,導尿管管壁內表面設置的導尿管凸起卡位固定膨脹后的間隔部。所述拉絲呈細長管狀,包括位于導出套管中空內的拉絲內段和位于導出套管出尿口外段外部的拉絲外段。導尿管導出男性尿道內部前,施加外力驅動導出套管出尿口外段使導出套管經尿道外口向男性尿道內位移,將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導入導尿管導尿腔內,導出套管出尿口外段位于導尿管出尿口外部,所述拉絲外段位于導出套管出尿口外段外部;導尿管導出男性尿道內部時,施加外力驅動拉絲外段使拉絲向尿道外口外部方向移動,同時帶動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前端位移,此時位于導尿腔內部的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的間隔部向外側呈傘狀膨脹,膨脹后間隔部嵌入導尿管凹槽內,導尿管管壁內表面設置的導尿管凸起卡位固定膨脹后的間隔部,使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與導尿管可拆卸式連接,再施加外力驅動拉絲外段使拉絲向尿道外口外部方向繼續移動,同時帶動導尿管位移,將導尿管從男性尿道內導出。
所述導出套管管壁外表面設有導出套管刻度。所述導出套管刻度位于導出套管長度方向上,為導出套管管壁外表面設置的指示結構,該導出套管刻度具有標記和測量的作用。
有益效果:
所述內置式導尿管利用前列腺部凸起、膜部凹陷和球部凸起的結構設計,使導尿管穩定固定于男性尿道內,防止導尿管滑入膀胱腔內,或者從男性尿道內脫出,同時也避免現有技術中導尿裝置利用球囊固定在人體膀胱頸部,長時間壓迫導致患者膀胱頸部發生缺血性損傷的技術問題。另外,該導尿管非貫穿整個男性尿道,有效阻斷細菌逆行感染通道,避免了反復插管的風險,增加了使用者的自由度。此外,該尿管還設有控制閥,通過體外打開控制閥,實現自主排尿,解決了傳統導尿管持續引流存在的諸多風險。
所述內置式導尿管還包括監測部分,該監測部分能實時監測膀胱內尿液壓力和溫度,將采集的壓力和溫度數據通過無線發射模塊發射至體外顯示設備,所述顯示設備將采集到數據進行顯示,并指導醫護人員和患者進行自主排尿。此外,該顯示設備通過無線發射模塊將數據發射至醫院或者患者的數據端,供醫生和科研人員進行病情分析研究。
所述內置式導尿管還包括導入套管和導出套管,所述導入套管輔助內置式導尿管導入男性尿道內部,使導尿管導入至正確位置。所述導出套管輔助內置式導尿管從尿道內導出。該導入套管和導出套管配合導尿管使用,增加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內置式導尿管使用狀態立體剖切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內置式導尿管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內置式導尿管剖切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內置式導尿管立體剖切分解結構示意圖1;
圖5為本實用新型內置式導尿管控制閥局部立體剖切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內置式導尿管立體剖切分解結構示意圖2;
圖7為本實用新型內置式導尿管監測部分使用狀態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內置式導尿管監測部分原理流程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內置式導尿管無線充電模塊使用狀態立體局部剖切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內置式導尿管柔性系帶使用狀態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內置式導尿管柔性管壁使用狀態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12為本實用新型導入套管剖切結構示意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導入套管使用狀態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1;
圖14為本實用新型導入套管使用狀態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2;
圖15為本實用新型導入套管使用狀態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3;
圖16為本實用新型導入套管使用狀態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4;
圖17為本實用新型導入套管使用狀態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5;
圖18為本實用新型導入套管使用狀態立體局部剖切結構示意圖;
圖19為本實用新型導出套管剖切結構示意圖;
圖20為本實用新型導出套管使用狀態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1;
圖21為本實用新型導出套管使用狀態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2;
圖22為本實用新型導出套管使用狀態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3;
圖23為本實用新型導出套管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24為本實用新型導出套管使用狀態局部剖切結構示意圖;
圖25為本實用新型導出套管使用狀態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4;
圖26為本實用新型導出套管使用狀態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5;
圖27為本實用新型導出套管使用狀態立體局部剖切結構示意圖;
圖28為本實用新型單向閥立體剖切結構示意圖;
圖中:1.導尿管;10.導尿腔;101.進尿口;102.出尿口;103.導尿管凸起;104.導尿管凹槽;105.導尿管凸點;106.導尿管凹點;107.內螺紋;108.鐵環;11.前列腺部部分;111.前列腺部凸起;112.前列腺部凸起流體通道;1121.前列腺部凸起流體注入口;1122.前列腺部凸起連通口;12.膜部部分;121.膜部凹陷;13.球部部分;131.球部凸起;132.球部凸起流體通道;1321.球部凸起流體注入口;1322.球部凸起連通口;14.導尿管前段;141.環形凹槽;142.環形凸臺;15.導尿管后段;16.導尿管第一段;161.環形凹腔;17.導尿管第二段;18.導尿管第三段;19.陰莖部部分;2.尿道;21.前列腺部尿道;22.膜部尿道;23.球部尿道;24.尿道內口;25.尿道外口;26.陰莖部尿道;3.膀胱;31.膀胱頸部;32.膀胱腔;4.控制閥;41.定位磁環;411.容置槽;42.磁球;43.外置磁鐵;44.開關腔;441.開關腔入口;442.開關腔出口;443.間隙;5.監測部分;51.壓力傳感器;52.溫度傳感器;53.處理器;54.無線發射模塊;55.電源;56.無線充電模塊;561.體內接收部件;562.體外充電部件;58.殼體;581.柔性系帶;5811.柔性系帶間隙;582.柔性管壁;5821.柔性管壁開口;59.顯示設備;6.導入套管;61.引尿腔;611.尿液入口;612.尿液出口;62.導入套管導尿腔內段;621.導入套管固定囊;622.導入套管外螺紋;623.導入套管電磁鐵;63.導入套管出尿口外段;64.導入套管進尿口外段;641.導入套管定位囊;6411.導入套管固定囊間隔;6412.導入套管固定囊凸點;6413.導入套管固定囊凹點;65.導入套管固定囊流體通道;651.導入套管固定囊流體注入口;652.導入套管固定囊連通口;66.導入套管定位囊流體通道;661.導入套管定位囊流體注入口;662.導入套管定位囊連通口;67.導入套管刻度;68.導入套管固定結構;7.導出套管;71.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711.導出套管固定囊;7111.導出套管固定囊間隔;7112.導出套管固定囊凸點;7113.導出套管固定囊凹點;712.切口;713.間隔部;714.導出套管外螺紋;715.導出套管電磁鐵;72.導出套管出尿口外段;73.導出套管固定囊流體通道;731.導出套管固定囊流體注入口;732.導出套管固定囊連通口;74.拉絲;741.拉絲內段;742.拉絲外段;75.導出套管刻度;76.導出套管固定結構;8.單向閥;81.閥體;811.閥腔;8111.限位凸起;8112.支撐凸起;812.閥體流體入口;813.閥體流體出口;82.閥芯;83.彈簧;9.注射管;10.頂絲。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內置式導尿管,包括導尿管1和控制閥4,所述導尿管1由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橡膠或者聚氯乙烯材質注塑制成,整體柔軟、無異味、彈性好,且具有較好組織相容性。該導尿管1為兩端開口內部中空的管狀,其內部中空為導尿腔10,一端設有進尿口101,另一端設有出尿口102,所述進尿口101、出尿口102和導尿腔10相連通。所述導尿管1內置于男性生理尿道2內部,為了避免外界細菌通過導尿管1管壁外表面逆行感染泌尿系統,所述導尿管1非貫穿整個男性生理尿道2,其長度小于男性尿道2的長度,具體為9cm-15cm之間。該導尿管1與男性生理尿道2相適形,包括位于男性前列腺部尿道21內的前列腺部部分11,位于男性膜部尿道22內的膜部部分12,位于男性球部尿道23內的球部部分13,位于男性陰莖部尿道26內陰莖部部分19,所述膜部部分12位于前列腺部部分11和球部部分13之間,該膜部部分12管壁外徑小于前列腺部部分11和球部部分13的管壁外徑。所述導尿管1進尿口101位于膀胱頸部31或者位于膀胱3的膀胱腔32內,該進尿口101為導尿腔10在導尿管1前列腺部部分11上設置的開口。所述導尿管1出尿口102位于陰莖部尿道26內,該出尿口102為導尿腔10在導尿管1陰莖部部分19上設置的開口。所述膀胱腔32內部的尿液由導尿管1進尿口101經導尿腔10從出尿口102流出。
如圖2所示,該導尿管1充分利用了男性尿道2中兩個生理性膨大、一處生理性狹窄和一處生理性彎曲,即球部尿道23、前列腺部尿道21、膜部尿道22和恥骨下彎曲的生理特征,不僅使導尿管1穩定固定于男性尿道2內,而且避免長時間壓迫人體膀胱頸部31發生缺血性損傷和膀胱3痙攣等不適癥狀。具體地,所述導尿管1前列腺部部分11設有前列腺部凸起111,所述前列腺部凸起111為導尿管1前列腺部部分11管壁外表面向外凸出的點狀凸點或環形狀凸起,通過減少前列腺部部分11管壁外表面與前列腺部尿道21內壁接觸面積,一方面減輕導尿管1前列腺部部分11對前列腺部尿道21內壁壓迫,另一方面節省材料,降低加工成本。所述導尿管1球部部分13設有球部凸起131,所述球部凸起131為導尿管1球部部分13管壁外表面向外凸出的點狀凸點或環形狀凸起,通過減少球部部分13管壁外表面與球部尿道23內壁接觸面積,一方面減輕導尿管1球部部分13對球部尿道23內壁壓迫,另一方面節省材料,降低加工成本。由于骨下彎曲位于男性尿道內口24至陰莖懸韌帶固定區域之間,包括前列腺部尿道21、膜部尿道22及球部尿道23近段,彎曲角度在93°左右,該導尿管1充分利用男性尿道2這一生理特征,位于前列腺部凸起111和球部凸起131之間的導尿管1易于形變彎曲,該前列腺部凸起111、球部凸起131以及連同前列腺部凸起111和球部凸起131之間的導尿管1在男性生理尿道2內呈彎曲的啞鈴狀,彎曲狀的導尿管1不僅有利于阻止導尿管1進入膀胱腔32內,而且還有利于阻止導尿管1從尿道2內脫出。如圖2所示,為了減輕導尿管1對男性膜部尿道22壓迫,以及阻止導尿管1前后位移,該膜部部分12設有膜部凹陷121,所述膜部凹陷121為導尿管1管壁外表面向內凹陷的點狀凹點或環形狀凹槽。
如圖1、圖4、圖5所示,所述控制閥4通過磁性牽引控制開關,為了便于體外控制,該控制閥4位于導尿管1球部部分13導尿腔10內,具體位于導尿管1球部部分13后端,包括定位磁環41、磁球42、外置磁鐵43以及供磁球42運動的開關腔44。所述定位磁環41為天然磁石,呈中空環狀,位于導尿腔10內,利用定位磁環41吸引磁球42對控制閥4關閉。所述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設有容納定位磁環41的容置槽411,所述定位磁環41適形固定于容置槽411內,所述容置槽411為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向內凹陷的環形凹槽。所述磁球42為鐵塊,呈實心球形狀,位于開關腔44內。所述外置磁鐵43為天然磁石或者電磁裝置,位于人體外部,利用外置磁鐵43在體外吸引磁球42,使磁球42在開關腔44內部發生位移,解除控制閥4的關閉狀態。所述開關腔44為導尿管1球部部分13導尿腔10的一段,其一端設有開關腔入口441,另一端設有開關腔出口442,位于開關腔入口441處和開關腔出口442處的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向管徑中心方向凸出,使開關腔入口441和開關腔出口442的內徑小于開關腔44的平均內徑。所述定位磁環41位于開關腔出口442處,所述磁球42位于開關腔44內,磁球42外徑大于開關腔入口441和開關腔出口442的內徑,該磁球42與開關腔44之間留有允許尿液通過的間隙443。所述磁球42在定位磁環41磁力吸引下,向開關腔出口442方向位移,磁球42外表面與開關腔出口442密封接觸,對開關腔出口442封堵,通過封堵開關腔出口442,使控制閥4關閉,進而阻止由進尿口101進入的尿液通過控制閥4流動至出尿口102。當患者需要排尿時,磁球42在外置磁鐵43的磁力吸引下,向偏離開關腔出口442方向位移,解除控制閥4的關閉,由進尿口101進入的尿液通過開關腔44與磁球42之間間隙443流動至出尿口102。采用體外控制控制閥4,不僅實現自主排尿,而且解決了傳統導尿裝置持續引流存在的諸多風險。
實施例2:
如圖1所示,一種內置式導尿管,包括導尿管1和控制閥4,所述導尿管1由乳膠或硅橡膠材質硫化制成。該導尿管1為兩端開口內部中空的管狀,其內部中空為導尿腔10,一端設有進尿口101,另一端設有出尿口102,所述進尿口101、出尿口102和導尿腔10相連通。所述導尿管1內置于男性生理尿道2內,其長度小于男性尿道2長度,具體為10cm-13cm之間。該導尿管1與男性生理尿道2相適形,包括位于男性前列腺部尿道21內的前列腺部部分11,位于男性膜部尿道22內的膜部部分12和位于男性球部尿道23內的球部部分13,所述膜部部分12位于前列腺部部分11和球部部分13之間,該膜部部分12管壁外徑小于前列腺部部分11和球部部分13的管壁外徑。具體地,所述導尿管1前列腺部部分11長度為3-4cm之間,其管壁外表面最大周徑為4.5cm;所述導尿管1膜部部分12長度為1.5-2cm之間,其管壁外表面最大周徑為2.7cm;所述導尿管1球部部分13長度為4-5cm之間,其管壁外表面最大周徑為3.3-3.6cm之間。所述導尿管1進尿口101位于膀胱3膀胱腔32內,由于膀胱頸部31的尿道內口24比較狹窄,為了使導尿管1進尿口101順利通過膀胱頸部31,位于進尿口101處的導尿管1管壁外徑小于導尿管1管壁平均外徑。所述導尿管1出尿口102位于男性球部尿道23內,所述膀胱腔32內部的尿液由導尿管1進尿口101經導尿腔10從出尿口102流出。
如圖1所示,所述導尿管1充分利用了男性尿道2中兩個生理性膨大、一處生理性狹窄和一處生理性彎曲,即球部尿道23、前列腺部尿道21、膜部尿道22和恥骨下彎曲的生理特征,不僅使導尿管1穩定固定于男性尿道2內,而且避免長時間壓迫人體膀胱頸部31發生缺血性損傷和膀胱3痙攣等不適癥狀。具體地,所述導尿管1前列腺部部分11設有前列腺部凸起111,所述導尿管1球部部分13設有球部凸起131。所述前列腺部凸起111為導尿管1前列腺部部分11管壁向外膨隆形成的梭形狀凸起,并適形于男性前列腺部尿道21。所述球部凸起131為導尿管1球部部分13管壁向外膨隆形成的球形狀凸起,并適形于男性球部尿道23。如圖6所示,另一種方案,所述前列腺部凸起111為導尿管1前列腺部部分11管壁向外膨隆形成的圓柱狀凸起,并適形于男性前列腺部尿道21。所述球部凸起131為導尿管1球部部分13管壁向外膨隆形成的圓柱狀凸起,并適形于男性球部尿道23。所述膜部尿道22位于前列腺部尿道21和球部尿道23之間,膜部尿道22是除尿道外口25外最狹窄的部位,狹窄的膜部尿道22阻止位于前列腺部尿道21內導尿管1前列腺部部分11前列腺部凸起111滑入膜部尿道22內,進而防止導尿管1從男性尿道2內脫出。同樣,狹窄的膜部尿道22阻止位于球部尿道23內導尿管1球部部分13球部凸起131滑入膜部尿道22內,進而防止導尿管1滑入膀胱腔32內。由于骨下彎曲位于男性尿道內口24至陰莖懸韌帶固定區域之間,包括前列腺部尿道21、膜部尿道22及球部尿道23近段,彎曲角度在93°左右,該導尿管1充分利用男性尿道2生理特征,位于前列腺部凸起111和球部凸起131之間的導尿管1易于形變彎曲,該前列腺部凸起111、球部凸起131以及連同前列腺部凸起111和球部凸起131之間的導尿管1在男性生理尿道2內呈彎曲的啞鈴狀,彎曲狀的導尿管1不僅有利于阻止導尿管1進入膀胱腔32內,而且還有利于阻止導尿管1從尿道2內脫出。另外,由于男性膜部尿道22比較狹窄,導尿管1通過膜部尿道22時,比較困難,需呈彎曲狀,上述連同前列腺部凸起111和球部凸起131之間的導尿管1易于形變彎曲,更有利于導尿管1通過膜部尿道22。如圖1所示,為了進一步解決導尿管1通過膜部尿道22困難問題,所述膜部部分12呈細長管狀,細長管狀膜部部分12更易于形變彎曲。為了減輕導尿管1對男性膜部尿道22壓迫,該膜部部分12設有膜部凹陷121,所述膜部凹陷121為導尿管1管壁向內凹陷的內凹弧形狀。為了便于導尿管1與外接部件之間連接和固定,所述外接部件為輔助導尿管1導入或導出男性尿道2的裝置,如圖15和圖21所示,所述導尿管1靠近出尿口102附近的管壁內表面設有導尿管凸起103和導尿管凹槽104,所述導尿管凸起103為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向外凸出的環形狀凸起,所述導尿管凹槽104為導尿管管壁內表面向內凹陷的環形狀凹槽,該導尿管凸起103與導尿管凹槽104交替排列,導尿管凸起103與外接部件上凹陷結構凹凸配合,導尿管凹槽104與外接部件上凸出結構凹凸配合。如圖16和圖22所示,另一種方案,所述導尿管1靠近出尿口102附近的管壁內表面設有導尿管凸點105和導尿管凹點106,所述導尿管凸點105為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向外凸出的點狀凸點,所述導尿管凹點106為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向內凹陷的點狀凹點,所述導尿管凸點105與外接部件上凹陷結構凹凸配合,所述導尿管凹點106與外接部件上凸出結構凹凸配合。
將傳統留置氣囊導尿管和內置式導尿管進行對比試驗,比較二者在留置導尿時給患者帶來不適感。
實驗方法:
本組50例男性,其中25例男性使用傳統留置氣囊導尿管,另外25例男性使用內置式導尿管,分別留置導尿管時間3至22d,觀察二者在留置導尿時給患者帶來的不適感。
實驗結果:
25例男性使用傳統留置氣囊導尿管,3d內出現不適10例,22d內出現不適15例。不適癥狀:1.尿急、尿道疼痛、下腹憋脹15例。2.明顯下腹憋脹、尿道疼痛、尿急并伴有煩躁不安、心率增快、血壓增高6例。3.有血性尿液流出4例。
另外25例男性使用內置式導尿管,3d內無不適癥狀,22d內出現不適1例。不適癥狀:煩躁不安、心率增快1例。
實驗結論:
在本測試條件下,使用傳統留置氣囊導尿管對患者產生不適感明顯高于使用內置導尿管對患者產生不適感,尤其對人體膀胱頸部壓迫以致膀胱痙攣和對尿道壓迫,造成患者尿道疼痛不適,有欲排尿的感覺。
另一種方案,如圖3所示,為了使導尿管1順利導入男性尿道2內,避免對尿道2造成損傷,所述前列腺部凸起111和球部凸起131為可調節的充盈式囊體,該囊體呈薄膜狀,與導尿管1管壁外表面通過醫用級粘接劑固定密封連接,由硅橡膠或乳膠材質硫化制成。所述導尿管1管壁內部設有前列腺部凸起流體通道112,所述前列腺部凸起流體通道112一端設有連通前列腺部凸起111囊體內腔的前列腺部凸起連通口1122,所述前列腺部凸起連通口1122為導尿管1前列腺部部分11管壁上的開口,所述前列腺部凸起流體通道112另一端在導尿管1球部部分13底端設有前列腺部凸起流體注入口1121,所述前列腺部凸起流體注入口1121、前列腺部凸起連通口1122和前列腺部凸起流體通道112相連通。如圖3所示,該前列腺部凸起流體注入口1121上設有單向閥8,所述單向閥8與前列腺部凸起流體注入口1121密封連接,該單向閥8允許流體通過前列腺部凸起流體注入口1121經前列腺部凸起流體通道112進入前列腺部凸起111囊體內腔,阻止前列腺部凸起111囊體內腔流體經前列腺部凸起流體通道112通過前列腺部凸起流體注入口1121返流。同樣,所述導尿管1管壁內部設有球部凸起流體通道132,所述球部凸起流體通道132一端設有連通球部凸起131囊體內腔的球部凸起連通口1322,所述球部凸起連通口1322為導尿管1球部部分13管壁上設置的開口,所述球部凸起流體通道132另一端在導尿管1球部部分13底端設有球部凸起流體注入口1321,所述球部凸起流體注入口1321、球部凸起連通口1322和球部凸起流體通道132相連通。該球部凸起流體注入口1321上設有單向閥8,所述單向閥8與球部凸起流體注入口1321密封連接,該單向閥8允許流體通過球部凸起流體注入口1321經球部凸起流體通道132進入球部凸起131的囊體內腔,阻止球部凸起131囊體內腔流體經球部凸起流體通道132通過球部凸起流體注入口1321返流。如圖28所示,所述單向閥8包括閥體81,閥芯82和彈簧83,所述閥體81采用聚氯乙烯材質注塑制成,由左右兩部分對合而成。該閥體81為兩端開口內部中空的管狀,其內部中空為閥腔811,一端為閥體流體入口812,另一端為閥體流體出口813。所述閥芯82位于閥體81閥腔811內,該閥芯82采用聚氯乙烯材質注塑制成,閥腔811內設有限制閥芯82位移的限位凸起8111,閥腔811內還設有支撐閥芯82的支撐凸起8112。所述彈簧83位于閥芯82和限位凸起8111之間,對閥芯82起到復位作用。通過單向閥8向球部凸起131或前列腺部凸起111的囊體內腔注入流體時,流體通過閥體流體入口812經閥腔811流動至閥體流體出口813,依靠流體壓力頂起彈簧83控制的閥芯82,停止注入流體后,壓力消失,彈簧83彈力使閥芯82復位,封閉流體倒流。為了方便操作,還包括注射管9,所述注射管9為兩端開口內部中空的管狀,其一端分別與前列腺部凸起流體注入口1121和球部凸起流體注入口1321密封插接,另一端延伸出尿道外口25外部。
使用過程,導尿管1導入男性尿道2前,預先使注射管9一端分別與前列腺部凸起流體注入口1121和球部凸起流體注入口1321密封插接;導尿管1導入正確位置后,通過注射管9經前列腺部凸起流體通道112向前列腺部凸起111囊體內腔注入流體,充盈膨脹后前列腺部凸起111囊體外輪廓呈梭形狀,并適形于男性前列腺部尿道21,通過注射管9經球部凸起流體通道132向球部凸起131囊體內腔注入流體,充盈膨脹后球部凸起131囊體外輪廓呈球形狀,并適形于男性球部尿道23;導尿管1穩定固定于男性尿道2內后,稍微用力向尿道外口25外部方向拉注射管9使其分別與前列腺部凸起流體注入口1121和球部凸起流體注入口1321脫離,并將注射管9從男性尿道2內取出。
如圖1、圖4、圖5所示,所述控制閥4通過磁性牽引控制開關,為了便于體外控制控制閥4,保證尿液通過控制閥4的通暢性,該控制閥4位于導尿管1球部凸起131導尿腔10內,包括定位磁環41、磁球42、外置磁鐵43以及供磁球42運動的開關腔44。所述定位磁環41為天然磁石,呈中空環狀,位于導尿腔10內,利用定位磁環41吸引磁球42,對控制閥4關閉。所述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設有容納定位磁環41的容置槽411,所述定位磁環41適形固定于容置槽411內,所述容置槽411為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凹陷的環形凹槽。所述磁球42為天然磁石,呈空心球形狀,位于開關腔44內,空心球形狀的磁球42質量輕,更容易移動和控制。由于磁球42表面易滋生細菌,所述磁球42表面涂覆有一層具有抑菌性能的金屬皮膜,具體為Au、Ag、Zn或者Sn中的一種,采用化學結合技術將金屬皮膜固著在磁球42表面。該金屬皮膜具有廣泛的物理殺菌作用,對尿液中的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具有很強的殺滅作用。所述外置磁鐵43為電磁鐵,位于人體外部,通過改變電流方向改變外置磁鐵43的磁極,利用外置磁鐵43在體外吸引磁球42,使磁球42在開關腔44內部發生位移,解除控制閥4的關閉。所述導尿管1球部部分13球部凸起131導尿腔10為開關腔44,所述開關腔44一端設有開關腔入口441,另一端設有開關腔出口442,所述開關腔入口441和開關腔出口442分別位于導尿管1球部凸起131導尿腔10兩端。所述開關腔入口441和開關腔出口442的內徑小于開關腔44平均內徑,所述定位磁環41位于開關腔入口441處,所述磁球42位于開關腔44內,磁球42的外徑大于開關腔入口441和開關腔出口442的內徑,該磁球42與開關腔44之間留有允許尿液通過的間隙443。當患者需要排尿時,磁球42在外置磁鐵43的磁力吸引下,向偏離開關腔入口441方向位移,解除對控制閥4的關閉,由進尿口101進入的尿液通過開關腔44與磁球42之間間隙443流動至出尿口102。排尿完成,通過改變電流方向改變外置磁鐵43的磁極,磁球42在外置磁鐵43的磁力排斥和定位磁環41的磁力吸引下,向開關腔入口441方向位移,磁球42外表面與開關腔入口441密封接觸,通過封堵開關腔入口441,控制閥4關閉,進而阻止由進尿口101進入的尿液通過控制閥4流動至出尿口102。另一種方案,排尿時,使外置磁鐵43通電,通電后外置磁鐵43會產生磁性,利用外置磁鐵43吸引磁球42,磁球42在外置磁鐵43的磁力吸引下,向偏離開關腔入口441方向位移,解除對控制閥4的關閉;排尿完成,使外置磁鐵43斷電,斷電后外置磁鐵43會消磁,消磁后外置磁鐵43不在吸引磁球42,磁球42只受定位磁環41的磁力吸引,向開關腔入口441方向位移,通過封堵開關腔入口441,控制閥4關閉。這樣,可以減少外置磁鐵43電能的消耗,提高電能的利用率。采用體外控制控制閥4,不僅實現自主排尿,而且解決了傳統導尿裝置持續引流存在的諸多風險。
如圖6、圖7和圖8所示,所述內置式導尿管還包括監測部分5,所述監測部分5外部包覆有軟質殼體58,所述殼體58整體呈邊角圓潤的長方體形狀,該殼體58由醫用級天然橡膠或硅橡膠材質硫化制成,分為上下兩部分,通過醫用級粘接劑密封固定連接。如圖11所示,所述殼體58底端與導尿管1進尿口101端通過柔性管壁582連接,所述柔性管壁582兩端分別與殼體58底端、導尿管1進尿口101頂端采用醫用級粘接劑粘接固定在一起,該柔性管壁582呈薄膜狀,由硅橡膠或乳膠材質硫化制成,整體柔軟、無異味、彈性好,且具有較好組織相容性。所述柔性管壁582設有柔性管壁開口5821,所述膀胱腔32內部的尿液由柔性管壁開口5821流動至導尿管1進尿口101,進入導尿腔10。該柔性管壁582柔軟、易于變形,減少膀胱腔32內部的尿液經柔性管壁開口5821流入導尿管1進尿口101的阻力,保證膀胱腔32內部的尿液流動至導尿管1進尿口101的通暢性。如圖7和圖10所示,另一種方案,所述殼體58底端和導尿管1進尿口101頂端通過兩根柔性系帶581連接,具體采用醫用級粘接劑粘接固定在一起,該柔性系帶581呈細條狀,由硅橡膠或乳膠材質硫化制成。所述柔性系帶581與柔性系帶581之間設有柔性系帶間隙5811,所述膀胱腔32內部的尿液由柔性系帶間隙5811流動至導尿管1進尿口101,進入導尿腔10。該柔性系帶581柔軟、易于變形,減少膀胱腔32內部的尿液經柔性系帶間隙5811流動至導尿管1進尿口101的阻力,保證尿液流入導尿管1進尿口101的通暢性。上述監測部分5位于膀胱3的膀胱腔32內,包括壓力傳感器51、溫度傳感器52、處理器53、無線發射模塊54和電源55。所述壓力傳感器51為壓阻式壓力傳感器,用于實時監測膀胱腔32內部的尿液壓力數據,將監測到的壓力數據傳輸給處理器53。為了保證壓力傳感器51監測的數據不受尿液本身、尿液中的血塊和尿液中的結石影響,所述壓力傳感器51表面涂覆有邵氏硬度0HA的硅膠涂層。所述溫度傳感器52為熱電阻式溫度傳感器,用于實時監測膀胱腔32內的尿液溫度數據,將監測到溫度數據傳輸給處理器53。所述處理器53將上述壓力傳感器51監測到壓力數據和溫度傳感器52監測到溫度數據進行處理,將處理后的壓力數據和溫度數據通過無線發射模塊54發射給體外顯示設備59。所述無線發射模塊54為藍牙或者WIFI。所述顯示設備59用于顯示處理器53生成的數據參數和執行的指令,并指導醫護人員和患者進行排尿。此外,該顯示設備59上還可以設有無線發射模塊54,通過無線發射模塊54將數據上傳給醫院或者患者的數據端,供醫生和科研人員進行病情分析研究。所述電源55為紐扣電池或者充電電池,為監測部分5供電。如圖9所示,另一種方案,所述監測部分5還包括無線充電模塊56,所述無線充電模塊56包括體內接收部件561和體外充電部件562,所述體內接收部件561位于監測部分5內部,所述體外充電部件562位于人體外部,體內接收部件561接收體外充電部件562發射出的電磁波為電源55充電,通過無線充電方式,即方便充電,又保證監測部分5持續供電。
如圖4所示,為了便于導尿管1成型產品加工制作,所述導尿管1包括導尿管前段14和導尿管后段15,所述導尿管前段14為兩端開口內部中空的管狀,該導尿管前段14管壁內表面設有向導尿腔10內凸出的環形凸臺142,導尿管前段14靠后位置的管壁內表面設有容納導尿管后段15前端的環形凹槽141,所述環形凹槽141表面向內凹陷形成容納定位磁環41的容置槽411。所述導尿管后段15為兩端開口內部中空的管狀,該導尿管后段15前端呈倒置漏斗狀,導尿管后段15前端插接于導尿管前段14后端的環形凹槽141內,通過醫用級粘接劑粘接固定在一起,同時又將定位磁環41密封于容置槽411內,防止定位磁環41與尿液接觸。所述導尿管前段14環形凸臺142至導尿管后段15前端之間的導尿腔10形成了開關腔44,所述開關腔入口441位于導尿管前段14環形凸臺142處,所述開關腔出口442位于導尿管后段15的前端位置。所述導尿管1進尿口101位于導尿管前段14頂端位置,所述導尿管1出尿口102位于導尿管后段15尾端位置。
另一種方案,如圖6所示,為了便于導尿管1成型產品加工制作,所述導尿管1包括導尿管第一段16、導尿管第二段17和導尿管第三段18,所述導尿管第一段16為兩端開口內部中空的管狀,該導尿管第一段16后端管壁內表面設有容納導尿管第二段17前端的環形凹腔161,所述環形凹腔161表面向內凹陷形成容納定位磁環41的容置槽411。所述導尿管第二段17為兩端開口內部中空的管狀,該導尿管第二段17呈倒置漏斗狀,導尿管第二段17前端插接于導尿管第一段16后端環形凹腔161內,通過醫用級粘接劑粘接固定在一起,同時將定位磁環41密封于容置槽411內,防止定位磁環41與尿液接觸。所述導尿管第三段18為兩端開口內部中空的管狀,該導尿管第三段18呈倒置漏斗狀,導尿管第三段18前端容納于導尿管第二段17后端位置,通過醫用級粘接劑粘接固定在一起。所述導尿管第二段17至導尿管第三段18之間的導尿腔10形成了開關腔44,所述開關腔入口441位于導尿管第二段17前端,開關腔出口442位于導尿管第三段18前端。所述導尿管1進尿口101位于導尿管第一段16頂端,所述導尿管1出尿口102位于導尿管第三段18尾端。
實施例3:
如圖12、圖13和圖14所示,一種導入套管6,用于輔助內置式導尿管導入男性尿道2內部。所述導入套管6由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橡膠或者聚氯乙烯材質注塑制成,或由硅橡膠、乳膠材質硫化制成,整體柔軟、無異味、彈性好,且具有較好組織相容性。該導入套管6為兩端開口內部中空的管狀,其內部中空為引尿腔61,一端設有尿液入口611,另一端設有尿液出口612,所述尿液入口611、尿液出口612和引尿腔61相連通。使用時,該導入套管6預先導入導尿管1內,包括位于導尿管1導尿腔10內的導入套管導尿腔內段62,位于導尿管1出尿口102外部的導入套管出尿口外段63和位于導尿管1進尿口101外部的導入套管進尿口外段64,所述尿液入口611位于導尿管1進尿口101外部,該尿液入口611為引尿腔61在導入套管進尿口外段64上設置的開口,所述尿液出口612位于導尿管1出尿口102外部,該尿液出口612為引尿腔61在導入套管出尿口外段63上設置的開口。為了使導尿管1準確定位,所述導入套管進尿口外段64管壁外表面設有可充盈式導入套管定位囊641,該導入套管定位囊641呈薄膜狀,由硅橡膠或乳膠材質硫化制成,所述導入套管定位囊641與導入套管進尿口外段64管壁外表面通過醫用級粘接劑固定密封連接,充盈后導入套管定位囊641外輪廓呈球形狀。如圖12所示,所述尿液入口611位于導入套管定位囊641頂端或者底端,所述導入套管6管壁內部設有導入套管定位囊流體通道66,所述導入套管定位囊流體通道66一端設有連通導入套管定位囊641內腔的導入套管定位囊連通口662,所述導入套管定位囊連通口662為導入套管進尿口外段64管壁上的開口,所述導入套管定位囊流體通道66另一端在導入套管出尿口外段63設有導入套管定位囊流體注入口661,所述導入套管定位囊流體注入口661、導入套管定位囊連通口662和導入套管定位囊流體通道66相連通。所述導入套管定位囊流體注入口661上設有單向閥8,所述單向閥8與導入套管定位囊流體注入口661密封連接,該單向閥8允許流體通過導入套管定位囊流體注入口661經導入套管定位囊流體通道66進入導入套管定位囊641內腔內,阻止導入套管定位囊641內腔內流體經導入套管定位囊流體通道66從導入套管定位囊流體注入口661返流。如圖28所示,所述單向閥8包括閥體81、閥芯82和彈簧83,所述閥體81采用聚氯乙烯材質注塑制成,由左右兩部分對合而成。該閥體81為兩端開口內部中空的管狀,其內部中空為閥腔811,一端為閥體流體入口812,另一端為閥體流體出口813。所述閥芯82位于閥體81閥腔811內,該閥芯82采用聚氯乙烯材質注塑制成,閥腔811內設有限制閥芯82位移的限位凸起8111,閥腔811內還設有支撐閥芯82的支撐凸起8112。所述彈簧83位于閥芯82和限位凸起8111之間,對閥芯82起到復位作用。通過單向閥8向導入套管定位囊641內腔注入流體時,流體通過閥體流體入口812經閥腔811流動至閥體流體出口813,依靠流體壓力頂起彈簧83控制的閥芯82,停止注入流體后,壓力消失,彈簧83彈力使閥芯82復位,防止流體返流。利用頂絲10將彈簧83控制的閥芯82頂起,流體通過閥體流體出口813經閥腔811逆流動至閥體流體入口812。
為了使導入套管6與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固定在一起,防止導入套管6從導尿管1內脫出,所述導入套管導尿腔內段62管壁外表面設有導入套管固定結構68,所述導入套管固定結構68與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可拆卸式連接。如圖12、圖13和圖14所示,所述導入套管固定結構68為導入套管導尿腔內段62管壁外表面設置的可充盈式導入套管固定囊621,由硅橡膠或乳膠材質硫化制成,充盈后導入套管固定囊621與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通過形變擠壓固定配合。所述導入套管固定囊621呈薄膜狀,位于導入套管導尿腔內段62管壁外表面上,該導入套管固定囊621與導入套管導尿腔內段62管壁外表面通過醫用級粘接劑固定密封連接。為了使導入套管固定囊621與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之間連接更牢固,充盈后導入套管固定囊621外輪廓呈圓柱狀,通過增加導入套管固定囊621與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接觸面積,增大導入套管固定囊621與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之間的摩擦力。另一種方案,所述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設有防滑紋,所述防滑紋為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增加摩擦力的凹凸不平的紋路。當然,所述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也可以做磨砂或噴砂處理,增加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摩擦力。如圖12所示,所述導入套管6管壁內部設有導入套管固定囊流體通道65,所述導入套管固定囊流體通道65一端設有連通導入套管固定囊621內腔的導入套管固定囊連通口652,所述導入套管固定囊連通口652為導入套管導尿腔內段62管壁上設置的開口,該導入套管固定囊流體通道65另一端在導入套管出尿口外段63設有導入套管固定囊流體注入口651,所述導入套管固定囊流體注入口651、導入套管固定囊連通口652和導入套管固定囊流體通道65相連通。所述導入套管固定囊流體注入口651上設有單向閥8,所述單向閥8與導入套管固定囊流體注入口651密封連接,該單向閥8允許流體通過導入套管固定囊流體注入口651經導入套管固定囊流體通道65進入導入套管固定囊621內腔內,阻止導入套管固定囊621內腔內流體經導入套管固定囊流體通道65通過導入套管固定囊流體注入口651返流。
如圖14所示,為了進一步阻止導入套管固定囊621從導尿管1導尿腔10內脫出,所述導入套管固定囊621位于導尿管1球部部分13至控制閥4之間導尿腔10內。由于導尿管1膜部部分12呈細長管狀,膜部部分12外徑小于球部部分13的外徑,細長的膜部部分12阻止位于導尿管1球部部分13至控制閥4之間導尿腔10內的導入套管固定囊621滑入膜部部分12內,又由于控制閥4開關腔入口441內徑小于開關腔44平均內徑,該控制閥4阻止位于導尿管1球部部分13至控制閥4之間導尿腔10內的導入套管固定囊621從控制閥4滑出。如圖14所示,另一種方案,所述導入套管固定囊621位于導尿管1前列腺部部分11前列腺部凸起111導尿腔10內,由于前列腺部凸起111為前列腺部部分11管壁向外膨隆形成的梭形狀凸起,該前列腺部凸起111導尿腔10兩端的內徑小于前列腺部凸起111導尿腔10中間部分的內徑,所以阻止位于導尿管1前列腺部部分11前列腺部凸起111導尿腔10內的導入套管固定囊621從前列腺部凸起111導尿腔10兩端脫出。如圖15所示,另一種方案,所述導入套管導尿腔內段62管壁外表面設有多個可充盈式導入套管固定囊621,多個所述導入套管固定囊621相間排列分布,導入套管固定囊621與導入套管固定囊621之間留有導入套管固定囊間隔6211,充盈后導入套管固定囊621嵌入導尿管凹槽104內部,所述導尿管凸起103嵌入導入套管固定囊間隔6211內部。導入套管固定囊621與導尿管凹槽104的凹凸配合,導入套管固定囊間隔6211與導尿管凸起103的凹凸配合,使導入套管導尿腔內段62管壁外表面與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之間連接更牢固,防止導入套管6從導尿管1導尿腔10內脫出。如圖16所示,另一種方案,所述導入套管導尿腔內段62管壁外表面設有一個可充盈式導入套管固定囊621,所述導入套管固定囊621設有導入套管固定囊凸點6212和導入套管固定囊凹點6213,所述導入套管固定囊凸點6212為導入套管固定囊621囊壁外表面向外凸出的點狀凸點,所述導入套管固定囊凹點6213為導入套管固定囊621囊壁外表面向內凹陷的點狀凹點,所述導入套管固定囊凸點6212嵌入導尿管凹點106內部,所述導尿管凸點105嵌入導入套管固定囊凹點6213內部,導入套管固定囊凸點6212與尿管凹點106的凹凸配合,導入套管固定囊凹點6213與導尿管凸點105的凹凸配合,使導入套管導尿腔內段62管壁外表面與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之間連接更牢固,防止導入套管6從導尿管1導尿腔10內脫出。
使用過程,導尿管1導入男性尿道2前,使導入套管導尿腔內段62預先導入導尿管1導尿腔10內,使導入套管進尿口外段64位于導尿管1進尿口101外部,使導入套管出尿口外段63位于導尿管1出尿口102外部,通過導入套管固定囊流體注入口651經導入套管固定囊流體通道65向導入套管固定囊621內腔注入流體,導入套管固定囊621充盈膨脹,充盈后導入套管固定囊621與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可拆卸式連接。導尿管1導入男性尿道2內部,施加外力驅動導入套管出尿口外段63使導入套管6向男性尿道2內部位移,同時帶動導尿管1位移,使導尿管1經尿道外口25進入男性尿道2內,待導尿管1進尿口101位于膀胱頸部31或膀胱腔32內后,膀胱腔32內部的尿液由柔性管壁開口5821或柔性系帶間隙5811經導入套管6尿液入口611流動至尿液出口612,此時將導尿管1向男性尿道2內再導入2cm至3cm,確保導入套管定位囊641完全進入膀胱腔32內后,通過導入套管定位囊流體注入口661經導入套管定位囊流體通道66向導入套管定位囊641內腔注入流體,導入套管定位囊641充盈膨脹,此時位于導尿管1進尿口101外部的柔性管壁582或柔性系帶581隨著導入套管定位囊641膨脹拉伸變形,充盈后導入套管定位囊641外徑大于尿道內口24內徑,施加外力驅動導入套管出尿口外段63向尿道外口25外部方向移動,當感到有阻力時,證明導入套管定位囊641卡壓于膀胱頸部31處,確定導尿管1導入至正確位置。導尿管1導入男性尿道2完畢后,將導入套管固定囊621內腔和導入套管定位囊641內腔內的流體放掉,再施加外力驅動導入套管出尿口外段63向尿道外口25外部方向移動,將導入套管6從男性尿道2內取出。
如圖17所示,另一種方案,所述導入套管固定結構68為導入套管導尿腔內段62管壁外表面設有導入套管外螺紋622,靠近出尿口102附近的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設有與導入套管導尿腔內段62導入套管外螺紋622相互配合內螺紋107,通過導入套管外螺紋622和內螺紋107相互配合,使導入套管6固定于導尿管1導尿腔10內部。使用過程,導尿管1導入男性尿道2前,使導入套管導尿腔內段62導入套管外螺紋622與導尿管1內螺紋107旋轉固定配合。導尿管1導入男性尿道2內時,施加外力驅動導入套管出尿口外段63使導入套管6向男性尿道2內位移,同時帶動導尿管1位移,使導尿管1經尿道外口25導入男性尿道2內。導尿管1導入男性尿道2完畢后,使導入套管導尿腔內段62導入套管外螺紋622與導尿管1內螺紋107解除配合,再施加外力驅動導入套管出尿口外段63向尿道外口25外部方向位移,將導入套管6從男性尿道2內取出。
如圖18所示,另一種方案,所述導入套管固定結構68為導入套管導尿腔內段62管壁內部設有導入套管電磁鐵623,所述導入套管電磁鐵623通電流會產生磁力,靠近出尿口102 附近的導尿管1管壁內部設有與導入套管導尿腔內段62導入套管電磁鐵623相互吸合的鐵環108,所述鐵環108呈環形狀,通過導入套管電磁鐵623和鐵環108相互吸合,使導入套管6固定于導尿管1導尿腔10內部。使用過程,導尿管1導入男性尿道2前,將導入套管導尿腔內段62導入套管電磁鐵623接通電源,導入套管電磁鐵623產生磁力,導入套管電磁鐵623與導尿管1內壁鐵環108相互吸合,使導入套管6與導尿管1固定在一起。導尿管1導入男性尿道2內時,施加外力驅動導入套管出尿口外段63使導入套管6向男性尿道2內位移,同時帶動導尿管1位移,使導尿管1經尿道外口25導入男性尿道2內。導尿管1導入男性尿道2完畢后,切斷導入套管電磁鐵623電源,此時導入套管電磁鐵623磁性消失,導入套管6管壁外表面與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脫開,施加外力驅動導入套管出尿口外段63向尿道外口25外部方向位移,將導入套管6從男性尿道2內取出。
如圖17所示,所述導入套管6管壁外表面設有導入套管刻度67,所述導入套管刻度67位于導入套管6長度方向上,為導入套管6管壁外表面的指示結構,具有標記和測量的作用。當導入套管6輔助導尿管1導入男性尿道2內時,讀出導入套管6位于尿道外口25處導入套管刻度67,標記出導入套管6位于尿道外口25的位置,測量出導入套管6導入尿道2內距離,保證導尿管1導入至正確位置。
實施例4:
如圖19所示,一種導出套管7,所述導出套管7用于輔助內置式導尿管從男性尿道2內導出。該導出套管7呈細長的管狀,由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橡膠、聚氯乙烯中的一種材質注塑制成,或由硅橡膠、乳膠中的一種材質硫化制成,整體柔軟、無異味、彈性好,且具有較好組織相容性。使用時導出套管7需經尿道外口25導入導尿管1內,包括位于導尿管1導尿腔10內的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71和位于導尿管1出尿口102外部的導出套管出尿口外段72。為了使導出套管7與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固定在一起,防止導出套管7從導尿管1內脫出,所述導出套管7管壁上設有導出套管固定結構76,該導出套管固定結構76與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可拆卸式連接。
如圖19和圖20所示,所述導出套管固定結構76為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71管壁外表面設置的可充盈式導出套管固定囊711,所述導出套管固定囊711由硅橡膠或乳膠中的一種材質硫化制成,充盈后導出套管固定囊711與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通過形變擠壓固定配合。所述導出套管固定囊711呈薄膜狀,位于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71管壁外表面上,該導出套管固定囊711與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71管壁外表面通過醫用級粘接劑固定密封連接。為了使導出套管固定囊711與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之間連接更牢固,充盈后導出套管固定囊71外輪廓呈圓柱狀,通過增加導出套管固定囊71囊壁外表面與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接觸面積,增大導出套管固定囊71與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之間摩擦力。另一種方案,所述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設有防滑紋,所述防滑紋為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增加摩擦力的凹凸不平的紋路。當然,所述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做磨砂或噴砂處理,增加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摩擦力。如圖19所示,所述導出套管7管壁內部設有導出套管固定囊流體通道73,所述導出套管固定囊流體通道73一端設有連通導出套管固定囊711內腔的導出套管固定囊連通口732,所述導出套管固定囊連通口732為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71管壁上開口,該導出套管固定囊流體通道73另一端在導出套管出尿口外段72設有導出套管固定囊流體注入口731,所述導出套管固定囊流體注入口731、導出套管固定囊連通口732和導出套管固定囊流體通道73相連通。該導出套管固定囊流體注入口731上設有單向閥8,所述單向閥8與導出套管固定囊流體注入口731密封連接,該單向閥8允許流體通過導出套管固定囊流體注入口731經導出套管固定囊流體通道73進入導出套管固定囊711內腔內,阻止導出套管固定囊711內腔內流體經導出套管固定囊流體通道73通過導出套管固定囊流體注入口731流出。所述單向閥8包括閥體81、閥芯82和彈簧83,所述閥體81采用聚氯乙烯材質注塑制成,由左右兩部分對合而成。該閥體81為兩端開口內部中空的管狀,其內部中空為閥腔811,一端為閥體流體入口812,另一端為閥體流體出口813。所述閥芯82位于閥體81閥腔811內,該閥芯82采用聚氯乙烯材質注塑制成,閥腔811內設有限制閥芯82位移的限位凸起8111,閥腔811內還設有支撐閥芯82的支撐凸起8112。所述彈簧83位于閥芯82和限位凸起8111之間,對閥芯82起到復位作用。通過單向閥8向導出套管固定囊711內腔注入流體時,流體通過閥體流體入口812經閥腔811流動至閥體流體出口813,依靠流體壓力頂起彈簧83控制的閥芯82,停止注入流體后,壓力消失,彈簧83彈力使閥芯82復位,封閉流體倒流。利用頂絲10將彈簧83控制的閥芯82頂起,流體通過閥體流體出口813經閥腔811逆流動至閥體流體入口812。
如圖21所示,另一種方案,所述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71管壁外表面設有多個可充盈式導出套管固定囊711,多個所述導出套管固定囊711相間排列分布,導出套管固定囊711與導出套管固定囊711之間留有導出套管固定囊間隔7111,導出套管固定囊711充盈后嵌入導尿管凹槽104內部,所述導尿管凸起103嵌入導出套管固定囊間隔7111內部。導出套管固定囊711與導尿管凹槽104的凹凸配合,導出套管固定囊間隔7111與導尿管凸起103的凹凸配合,使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71管壁外表面與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之間連接更牢固,防止導出套管7從導尿管1導尿腔10內脫出。如圖22所示,另一種方案,所述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71管壁外表面設有一個可充盈式導出套管固定囊711,所述導出套管固定囊711設有導出套管固定囊凸點7112和導出套管固定囊凹點7113,所述導出套管固定囊凸點7112為導出套管固定囊711囊壁外表面向外凸出的點狀凸點,所述導出套管固定囊凹點7113為導出套管固定囊711囊壁外表面向內凹陷的點狀凹點,所述導出套管固定囊凸點7112嵌入導尿管凹點106內部,所述導尿管凸點105嵌入導出套管固定囊凹點7113內部,導出套管固定囊凸點7112與尿管凹點106的凹凸配合,導出套管固定囊凹點7113與導尿管凸點105的凹凸配合,使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71管壁外表面與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之間連接更牢固,防止導出套管6從導尿管1導尿腔10內脫出。
使用過程,導尿管1導出男性尿道2內前,施加外力驅動導出套管出尿口外段72使導出套管7向男性尿道2內位移,將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71經尿道外口25導入導尿管1導尿腔10內,導出套管出尿口外段72位于導尿管1出尿口102外部。導尿管1導出男性尿道2內時,通過導出套管固定囊流體注入口731經導出套管固定囊流體通道73向導出套管固定囊711內腔注入流體,導出套管固定囊711充盈膨脹,充盈后導出套管固定囊711與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可拆卸式連接,施加外力驅動導出套管出尿口外段72向尿道外口25外部方向位移,同時帶動導尿管1位移,將導尿管1從男性尿道2內導出。導尿管1導出男性尿道2完畢后,使導出套管固定囊711腔內流體放掉,將導出套管7從導尿管1導尿腔10內取出。
如圖26所示,另一種方案,所述導出套管固定結構76為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71管壁外表面設有導出套管外螺紋714,靠近出尿口102附近的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設有與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71導出套管外螺紋714相互配合內螺紋107,通過導出套管外螺紋714和內螺紋107相互配合,使導出套管7固定于導尿管1導尿腔10內部,防止導出套管7從導尿管1導尿腔10內脫出。使用過程,導尿管1導出男性尿道2內前,施加外力驅動導出套管出尿口外段72使導出套管7向尿道2內位移,將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71經尿道外口25導入導尿管1導尿腔10內,導出套管出尿口外段72位于導尿管1出尿口102外部。導尿管1導出男性尿道2內時,將導出套管外螺紋714與導尿管1內螺紋107旋轉固定配合,再施加外力驅動導出套管出尿口外段72向尿道外口25外部方向位移,同時帶動導尿管1位移,將導尿管1經尿道外口25導出男性尿道2。導尿管1導出男性尿道2完畢后,使導出套管外螺紋714與導尿管1內螺紋107解除配合,將導出套管7從導尿管1導尿腔10內取出。
如圖27所示,另一種方案,所述導出套管固定結構76為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71管壁內部設有導出套管電磁鐵715,所述導出套管電磁鐵715通電流會產生磁力,靠近出尿口102附近的導尿管1管壁內部設有與導出套管電磁鐵715相互吸合的鐵環108,所述鐵環108呈環形狀,導出套管電磁鐵715和鐵環108相互吸合,使導出套管7固定于導尿管1導尿腔10內部,防止導出套管7從導尿腔10內脫出。使用過程,導尿管1導出男性尿道2內前,施加外力驅動導出套管出尿口外段72使導出套管7向尿道2內位移,將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71經尿道外口25導入導尿管1導尿腔10內,導出套管出尿口外段72位于導尿管1出尿口102 外部。導尿管1導出男性尿道2內時,將導出套管電磁鐵715接通電源,導出套管電磁鐵715產生磁力,導出套管電磁鐵715與鐵環108相互吸合,使導出套管7與導尿管1固定在一起,施加外力驅動導出套管出尿口外段72向尿道外口25外部方向位移,同時帶動導尿管1位移,將導尿管1經尿道外口25導出男性尿道2。導尿管1導出男性尿道2完畢后,切斷導出套管電磁鐵715電源,此時導出套管電磁鐵715磁性消失,導出套管7管壁外表面與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脫開,將導出套管7從導尿管1導尿腔10內取出。
如圖23、圖24和圖25所示,另一種方案,所述導出套管7為中空的管路,所述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72前端管壁設有多個縱向的長條狀切口712,所述切口712沿導出套管7管壁圓周均勻排列,所述導出套管固定結構76包括切口712與切口712之間的間隔部713和導出套管7內部設置的拉絲74,所述拉絲74呈細長管狀,由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橡膠、聚氯乙烯中的一種材質注塑制成。該拉絲74一端與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71前端通過醫用級粘接劑粘接固定連接,另一端伸出導出套管出尿口外段72外部,包括位于導出套管7中空內的拉絲內段741和位于導出套管出尿口外段72外部的拉絲外段742。
使用過程,導尿管1導出男性尿道2內前,施加外力驅動導出套管出尿口外段72使導出套管7向尿道2內位移,將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71經尿道外口25導入導尿管1導尿腔10內,導出套管出尿口外段72位于導尿管1出尿口102外部,拉絲外段742位于導出套管出尿口外段72外部。導尿管1導出男性尿道2時,施加外力驅動拉絲外段742向尿道外口25外部方向移動,同時對導出套管出尿口外段72施加相反外力,防止拉絲74帶動導出套管出尿口外段72移動,此時位于導尿腔10內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71各切口712之間的間隔部713呈傘狀膨脹,再施加外力驅動拉絲外段742向尿道外口25外部方向繼續移動,當感到有阻力時,證明呈傘狀膨脹后的間隔部713嵌入導尿管凹槽104內,導尿管1管壁內表面導尿管凸起103卡位固定膨脹后的間隔部713,最后施加外力驅動拉絲外段742向尿道外口25外部方向繼續移動,同時帶動導尿管1位移,將導尿管1從男性尿道2內導出。
如圖24所示,所述導出套管7管壁外表面設有導出套管刻度75,所述導出套管刻度75位于導出套管7長度方向上,為導出套管7管壁外表面的指示結構,具有標記和測量的作用。當導出套管7經尿道外口25導入導尿管1內部時,讀出導出套管7位于尿道外口25處導出套管刻度75,標記出導出套管7位于尿道外口25的位置,測量出導出套管7導入尿道2內距離,確定導出套管導尿腔內段71位于尿道2內導尿管1導尿腔10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