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臨床多點位注射裝置。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在外科手術過程中,通常都需要進行麻醉劑注射。當需要對患者的多個位點進行麻醉時,目前多使用傳統注射器進行多點位的分別注射,多點麻醉時每個點位的麻醉劑的注射量一般都比較小,這時醫生對每個點位的麻醉劑量的控制就顯得尤為重要。使用傳統的注射器進行多點位麻醉,會帶來麻醉劑量不易控制的問題,給麻醉醫師的操作帶來很大不便,也給患者帶來了手術中的風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新穎、操作方便、控制精確、麻醉快捷、避免手術風險的可連續麻醉的注射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臨床多點位注射裝置,包括麻醉殼體、麻醉針和輸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麻醉殼體內并列設有至少兩個不同容積的單元活塞腔,所述麻醉殼體上設有電磁閥、氣泵和控制器,所述單元活塞腔內設有活塞,所述單元活塞腔經活塞隔離成儲氣腔和儲液腔,所述儲氣腔上端經輸氣支管、輸氣管與氣泵相連接,所述輸氣支管上設有電磁閥,所述氣泵和電磁閥分別與控制器相連接,所述控制器與電源相連接,所述儲液腔下端與輸液管相連接,所述輸液管上設有輸液開關,所述輸液管下端經插接頭與麻醉針相連接,以利于根據不同點位的注射劑量選取單元活塞腔下端的麻醉針進行注射,達到操作方便、控制精確、麻醉快捷的作用,所述控制器是由殼體、殼體內電路板上設有的單片機、電源電路、至少兩個電磁閥控制電路A、B,氣泵控制電路和殼體上的至少兩個按鍵開關A、B組成,所述電源電路與單片機、電磁閥控制電路A、B、氣泵控制電路和按鍵開關A、B相連接,所述氣泵控制電路分別與單片機和氣泵相連接,所述氣泵與電磁閥A、B相連接,所述電磁閥控制電路A分別與單片機和電磁閥A相連接,所述電磁閥控制電路B分別與單片機和電磁閥B相連接,所述按鍵開關A、B與單片機相連接,當點擊按鍵開關A時,單片機即控制氣泵控制電路、電磁閥控制電路A和電磁閥A開啟,使標志有麻醉劑量A的單元活塞腔內的活塞在在氣壓的作用下推動儲液腔內的麻醉藥沿著輸液管下移,并通過麻醉針輸入到麻醉部位;接著,麻醉醫師再將下一個點位所需要的麻醉量B下方的麻醉針插入到下一麻醉部位,同樣,點動按鍵開關B,控制器再驅動電磁閥控制電路B和電磁閥B,使標志有麻醉劑量B的單元活塞腔內的活塞在在氣壓的作用下推動儲液腔內的麻醉藥沿著輸液管下移,并通過麻醉針輸入到麻醉部位。
本實用新型可在所述單元活塞腔的儲液腔內設有單元液位感應器,所述單元液位感應器與控制器相連接,當其中一單元活塞腔的儲液腔內的單元接近感應器感應到活塞后,單元接近傳感器將信息上傳至控制器的單片機中,單片機即指令所對應的限制該單元活塞腔的單元電磁閥自動關閉,達到使用安全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所述電磁閥控制電路A包括三極管Q1、Q2、Q3、Q5、Q6、Q7、二極管D4、D5、D6、D8、D10、D11,三極管Q5、Q6、Q7分別通過二極管D4、D5、D6與電磁閥A相連接,三極管Q1、Q2、Q3分別通過D8、D10和D11與單片機連接,三極管Q1、Q2、Q3分別與三極管Q5、Q6、Q7連接;
所述電磁閥控制電路B包括三極管Q1、Q2、Q3、Q5、Q6、Q7、二極管D4、D5、D6、D8、D10、D11,三極管Q5、Q6、Q7分別通過二極管D4、D5、D6與電磁閥B相連接,三極管Q1、Q2、Q3分別通過D8、D10和D11與單片機連接,三極管Q1、Q2、Q3分別與三極管Q5、Q6、Q7連接。
本實用新型所述氣泵控制電路包括三極管Q4,二極管D12、D7和繼電器,三極管Q4基極通過二極管D12與單片機相連接,三極管Q4集電極通過二極管D7和繼電器連接。
本實用新型可在單元活塞腔的外部設有劑量標簽,以達到控制準確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結構,具有結構新穎、操作方便、控制精確、麻醉快捷、避免手術風險等優點。
本實用新型適用于多種麻醉方式,尤其適用于兩點或多點操作的髂筋膜間隙阻滯、臂叢神經阻滯硬膜外麻醉或股神經組織麻醉。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控制器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麻醉殼體1、麻醉針2、輸液管3、單元活塞腔A4、B5、C6、D7、電磁閥A8、B9、C10、D11、氣泵12、控制器13、儲氣腔14、儲液腔15、輸氣支管16、輸氣管17、輸液開關18、插接頭19\電磁閥控制電路A20、B21、C22、D23、氣泵控制電路29\按鍵開關A24、B25、C26 、D27、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附圖所示,一種臨床多點位注射裝置,包括麻醉殼體1、麻醉針2和輸液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麻醉殼體1內并列設有不同容積的單元活塞腔A4、B5、C6、D7,所述麻醉殼體1上設有電磁閥A8、B9、C10、D11、氣泵12和控制器13,所述控制器與電源相連接,所述單元活塞腔A4、B5、C6、D7內均設有活塞,所述單元活塞腔A4、B5、C6、D7經活塞隔離成儲氣腔14和儲液腔15,所述儲氣腔14上端經輸氣支管16、輸氣管17與氣泵12相連接,所述輸氣支管16上設有電磁閥A8、B9、C10、D11,所述氣泵12和電磁閥A8、B9、C10、D11分別與控制器13相連接,所述儲液腔15下端與輸液管3相連接,所述輸液管3上設有輸液開關18,所述輸液管3下端經插接頭19與麻醉針2相連接,以利于根據不同點位的注射劑量選取單元活塞腔下端的麻醉針進行注射,達到操作方便、控制準確、麻醉快捷的作用,所述控制器是由殼體31、殼體31內電路板上設有的單片機28、電源電路30、電磁閥控制電路A20、B21、C22、D23、氣泵控制電路和殼體上的按鍵開關A24、按鍵開關B25、按鍵開關C26、按鍵開關D27組成,所述電源電路與單片機、電磁閥控制電路A20、B21、C22、D23、氣泵控制電路29和按鍵開關A24、B25、C26 、D27相連接,
所述氣泵控制電路分別與單片機和氣泵相連接,所述氣泵與電磁閥A8、B9、C10、D11相連接,所述電磁閥控制電路A20分別與單片機和電磁閥A相連接,所述電磁閥控制電路B分別與單片機和電磁閥B相連接,所述電磁閥控制電路C分別與單片機和電磁閥C相連接,所述電磁閥控制電路D分別與單片機和電磁閥D相連接,所述按鍵開關A、B、C、D與單片機相連接,當點擊按鍵開關A時,單片機即控制氣泵控制電路、電磁閥控制電路A和電磁閥A開啟,使標志有麻醉劑量A的單元活塞腔內的活塞在在氣壓的作用下推動儲液腔內的麻醉藥沿著輸液管下移,并通過麻醉針輸入到麻醉部位;接著,麻醉醫師再將下一個點位所需要的麻醉量B下方的麻醉針插入到下一麻醉部位,同樣,點動按鍵開關B,控制器再驅動電磁閥控制電路B和電磁閥B,使標志有麻醉劑量B的單元活塞腔內的活塞在在氣壓的作用下推動儲液腔內的麻醉藥沿著輸液管下移,并通過麻醉針輸入到麻醉部位。
本實用新型可在所述單元活塞腔A4的儲液腔內設有單元液位感應器A32、B33、C34、D35,所述單元液位感應器A32、B33、C34、D35與控制器相連接,當其中一單元活塞腔的儲液腔內的單元接近感應器感應到活塞后,單元接近傳感器將信息上傳至控制器的單片機中,單片機即指令所對應的限制該單元活塞腔的單元電磁閥自動關閉,達到使用安全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所述電磁閥控制電路A包括三極管Q1、Q2、Q3、Q5、Q6、Q7、二極管D4、D5、D6、D8、D10、D11,三極管Q5、Q6、Q7分別通過二極管D4、D5、D6與電磁閥A相連接,三極管Q1、Q2、Q3分別通過D8、D10和D11與單片機連接,三極管Q1、Q2、Q3分別與三極管Q5、Q6、Q7連接;
所述電磁閥控制電路B包括三極管Q1、Q2、Q3、Q5、Q6、Q7、二極管D4、D5、D6、D8、D10、D11,三極管Q5、Q6、Q7分別通過二極管D4、D5、D6與電磁閥B相連接,三極管Q1、Q2、Q3分別通過D8、D10和D11與單片機連接,三極管Q1、Q2、Q3分別與三極管Q5、Q6、Q7連接;
所述電磁閥控制電路C包括三極管Q1、Q2、Q3、Q5、Q6、Q7、二極管D4、D5、D6、D8、D10、D11,三極管Q5、Q6、Q7分別通過二極管D4、D5、D6與電磁閥C相連接,三極管Q1、Q2、Q3分別通過D8、D10和D11與單片機連接,三極管Q1、Q2、Q3分別與三極管Q5、Q6、Q7連接;
所述電磁閥控制電路D包括三極管Q1、Q2、Q3、Q5、Q6、Q7、二極管D4、D5、D6、D8、D10、D11,三極管Q5、Q6、Q7分別通過二極管D4、D5、D6與電磁閥D相連接,三極管Q1、Q2、Q3分別通過D8、D10和D11與單片機連接,三極管Q1、Q2、Q3分別與三極管Q5、Q6、Q7連接。
本實用新型所述氣泵控制電路包括三極管Q4,二極管D12、D7和繼電器,三極管Q4基極通過二極管D12與單片機相連接,三極管Q4集電極通過二極管D7和繼電器連接。
本實用新型可在單元活塞腔的外部設有劑量標簽,以達到控制準確的作用。
臨床上,首先,麻醉醫師根據患者多點位的不同麻醉劑量,將不同點位的麻醉劑通過插接頭、輸液管依次輸入到各個儲液腔中后,再依次關閉輸液開關,麻醉醫師麻醉時,根據麻醉點位的麻醉量A,麻醉醫師將標志有麻醉劑量A下方的麻醉針插入麻醉部位,并同時打開對應的輸液開關,再點擊按鍵開關A,單片機即控制氣泵控制電路、電磁閥控制電路A和電磁閥A開啟,使標志有麻醉劑量A的單元活塞腔內的活塞在在氣壓的作用下推動儲液腔內的麻醉藥沿著輸液管下移,并通過麻醉針輸入到麻醉部位;接著,麻醉醫師再將下一個點位所需要的麻醉量B下方的麻醉針插入到下一麻醉部位,同樣,點動按鍵開關B,控制器再驅動電磁閥控制電路B和電磁閥B,使標志有麻醉劑量B的單元活塞腔內的活塞在在氣壓的作用下推動儲液腔內的麻醉藥沿著輸液管下移,并通過麻醉針輸入到麻醉部位,同理,根據需要操作其它麻醉針,當麻醉劑量A的單元活塞腔A4內的單元接近傳感器A32感應到活塞后,單元接近傳感器A32將信息上傳至單片機28中,單片機28即指令電磁閥A8關閉,當單片機接收到所有單元活塞腔內的單元接近傳感器上傳的信息后,單片機即指令氣泵停止運行,達到自動控制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結構,具有結構新穎、操作方便、控制準確、麻醉快捷、避免手術風險等優點。
本實用新型適用于多種麻醉方式,尤其適用于兩點或多點操作的髂筋膜間隙阻滯、臂叢神經阻滯硬膜外麻醉或股神經組織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