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用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階梯式氣管導管。
背景技術:
近年來,呼吸系統腫瘤的發病率不斷升高,晚期腫瘤患者往往因氣道阻塞致呼吸衰竭,這也是致呼吸系統腫瘤患者死亡的常見原因之一。若不行手術治療,則腫瘤會漸漸完全堵塞氣道,若行手術治療,該類患者往往合并嚴重的氣道狹窄,如何保障患者術中的氧供成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氣管插管使管腔通過氣道狹窄處是最為安全的方法。氣管插管術,是指將特制的氣管導管,通過口腔或鼻腔插入病人氣管內,是一種氣管內麻醉和搶救病人的技術,也是保持上呼吸道通暢的最可靠手段。目前被廣泛用于全身麻醉中以及危重病人的搶救中。氣管導管根據其內徑的粗細分成不同的型號,目前國內成人常用的型號多為7.0/7.5#。一般來講氣管插管在不損傷氣道的情況下因盡可能選擇相對較粗管徑的氣管導管以建立較好的通氣狀態,但若要使氣管導管能通過腫瘤狹窄處,則需使用較細的氣管導管,而這些氣管導管平時常被用于小兒,因此其長度有限,往往達不到腫瘤所在的深度,因此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階梯式氣管導管。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階梯式氣管導管,包括第一連接管,第一連接管的一側連接有第二連接管,第二連接管遠離第一連接管的一側連接有第三連接管,第三連接管遠離第二連接管的一側連接有第四連接管,第一連接管上設有第一通氣開口,第一通氣開口上安裝有充氣套囊,第二連接管、第三連接管和第四連接管上均設有第二通氣開口,第一連接管、第二連接管、第三連接管和第四連接管為漸變形連接結構,且第一連接管、第二連接管、第三連接管和第四連接管的管徑依次減小,第一連接管、第二連接管、第三連接管和第四連接管為一體設置。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四連接管上遠離第一連接管的一側設有第三通氣開口。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連接管管徑為7號氣管導管的內經大小,第二連接管管徑為6號氣管導管的內經大小,第三連接管管徑為5號氣管導管的內經大小,第四連接管管徑為4號氣管導管的內經大小。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設計合理,無需測量或試驗性插管,一步到位,減少對氣道的損傷,根據患者呼吸系統不同程度的堵塞情況利用卡塊與卡槽相互配合,方便該氣管導管進行不同長度的安裝;利用第一連接管、第二連接管、第三連接管和第四連接管漸變式的連接結構,較易通過腫瘤狹窄處,無論插到何種深度,方便在第一時間為患者建立通氣條件,為搶救爭取時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一種階梯式氣管導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方式的一種階梯式氣管導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第一連接管、2第二連接管、3第三連接管、4第四連接管、5第三通氣開口、6充氣套囊、7第一通氣開口、8第二通氣開口、9卡槽、10卡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實施例一
參照圖1,一種階梯式氣管導管,包括第一連接管1,第一連接管1的一側連接有第二連接管2,第二連接管2遠離第一連接管1的一側連接有第三連接管3,第三連接管3遠離第二連接管2的一側連接有第四連接管4,第一連接管1上設有第一通氣開口7,第一通氣開口7上安裝有充氣套囊6,第二連接管2、第三連接管3和第四連接管4上均設有第二通氣開口8,第一連接管1、第二連接管2、第三連接管3和第四連接管4為漸變形連接結構,且第一連接管1、第二連接管2、第三連接管3和第四連接管4的管徑依次減小,第一連接管1、第二連接管2、第三連接管3和第四連接管4為一體設置。
第四連接管4上遠離第一連接管1的一側設有第三通氣開口5。
第一連接管1管徑為7號氣管導管的內經大小,第二連接管2管徑為6號氣管導管的內經大小,第三連接管3管徑為5號氣管導管的內經大小,第四連接管4管徑為4號氣管導管的內經大小。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設計合理,無需測量或試驗性插管,一步到位,減少對氣道的損傷,根據患者呼吸系統不同程度的堵塞情況利用卡塊10與卡槽9相互配合,方便該氣管導管進行不同長度的安裝;由于腫瘤大部分集中在左側位置,這樣更容易通過氣管,同時無論插到何種深度,方便在第一時間為患者建立通氣條件,為搶救爭取時間。
工作原理:使用時,利用第一連接管1、第二連接管2、第三連接管3和第四連接管4漸變式的連接結構,由于腫瘤大部分集中在左側位置,這樣更容易通過氣管;若是插在較前端,則腫瘤會封堵氣道使其封閉;若在較尾端,則可使用充氣套囊6封閉氣道;即使插入過深至支氣管,其上端仍有開口,不會影響雙側通氣均在第一時間能為患者建立通氣條件,為搶救爭取時間。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1、本實用新型氣管導管管腔最細處較易通過腫瘤狹窄處,在第一時間能為患者建立通氣,為搶救爭取時間。
2、其管徑的變換為連續性,無需反復更換氣管導管,直接插入至有阻力即可,其插入的管徑即為該患者能使用的最粗的管徑,從而為患者建立更好的通氣。
3、無論插到何種深度,均能建立有效封閉的通氣條件,若在較前端,則腫瘤會封堵氣道使其封閉,若在較尾端,則可使用氣囊封閉氣道。即使插入過深至支氣管,其上端仍有開口,不會影響雙側通氣。
4、無需測量或試驗性插管,一步到位,可減少對氣道的損傷,且相對較安全。
5、除適用于全麻下通氣道的建立外,還可用于其他已有或可疑有氣道狹窄患者的搶救。除適用于已有氣道狹窄的患者外,對于普通患者也完全適用。
實施例二
參照圖1,一種階梯式氣管導管,包括第一連接管1,第一連接管1的一側連接有第二連接管2,第二連接管2遠離第一連接管1的一側連接有第三連接管3,第三連接管3遠離第二連接管2的一側連接有第四連接管4,第一連接管1上設有第一通氣開口7,第一通氣開口7上安裝有充氣套囊6,第二連接管2、第三連接管3和第四連接管4上均設有第二通氣開口8,第一連接管1、第二連接管2和第三連接管3靠近第四連接管4一側的內壁上均設有卡槽9,所述卡槽9內設有密封圈11,第二連接管2、第三連接管3和第四連接管4靠近第一連接管1的一側均設有卡塊10,且卡塊10與卡槽9相配合。
第一連接管1、第二連接管2、第三連接管3和第四連接管4為漸變形連接結構,且第一連接管1、第二連接管2、第三連接管3和第四連接管4的管徑依次減小,第四連接管4上遠離第一連接管1的一側設有第三通氣開口5,卡塊10為圓形結構,且卡塊10的直徑分別大于連接處第二連接管2、第三連接管3和第四連接管4的管徑。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設計合理,無需測量或試驗性插管,一步到位,減少對氣道的損傷,根據患者呼吸系統不同程度的堵塞情況利用卡塊10與卡槽9相互配合,方便該氣管導管進行不同長度的安裝;利用第一連接管1、第二連接管2、第三連接管3和第四連接管4漸變式的連接結構,較易通過腫瘤狹窄處,無論插到何種深度,方便在第一時間為患者建立通氣條件,為搶救爭取時間。
工作原理:使用時,根據患者呼吸系統不同程度的堵塞情況利用卡塊10與卡槽9相互配合,方便該氣管導管進行不同長度的安裝;利用第一連接管1、第二連接管2、第三連接管3和第四連接管4漸變式的連接結構,較易通過腫瘤狹窄處。若是插在較前端,則腫瘤會封堵氣道使其封閉;若在較尾端,則可使用充氣套囊6封閉氣道;即使插入過深至支氣管,其上端仍有開口,不會影響雙側通氣均在第一時間能為患者建立通氣條件,為搶救爭取時間,同時利用密封圈11防止氣管壓力過大漏氣。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