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放射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小鼠放射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體內實驗最常用的模型為裸小鼠顱內原位種植(右側)和皮下種植,皮下種植最常用的部位為右后肢外側皮膚。為了研究放療對體內腫瘤的影響,需要將荷瘤小鼠進行放射,但是小鼠在進行放療時會四處跑動,這樣就需要一個固定裝置將小鼠固定起來。目前常見的鼠放療固定裝置沒有針對頭部局部放射的,而且所使用材料大部分均沒有放射線屏蔽作用(專利號:CN205181523U,CN205031385U,CN203169348U)這樣使身體其余部位也暴露在射線之中,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放射損傷,也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另外,目前放療固定裝置均為長方體(專利號:CN205181523U,CN205031385U,CN203169348U),這樣如果放射源較近,各個小鼠距離放射源的距離就不一致,會使各個小鼠受到照射的劑量不同,實驗誤差較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小鼠放射固定裝置,實現頭部原位種植腫瘤照射和皮下種植腫瘤照射的兩種功能集成。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小鼠放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盤以及用于照射小鼠頭部的第一裝置或用于照射小鼠腳部的第二裝置,底盤上周向均勻間隔設置有多個放療單元;多個放療單元的軸線相交于同一中心點;放療單元包括兩個對稱設置且垂直于底盤的隔板,兩個隔板頂端之間設置有頂板;兩個隔板遠離中心點的端部之間設置有可沿垂直于底盤方向滑動的擋板,所述擋板與底盤相垂直且位于頂板遠離中心點一端的外側。
所述底盤為圓盤結構;所述多個擋板以中心點即底盤圓心為圓心,呈圓周布置。
所述第一裝置包括第一鉛板和設置于頂板靠近中心點的一端的第一放射孔;第一鉛板上設置有和第一放射孔對應配合的第二放射孔;第一鉛板覆蓋多個擋板形成的圓周區域。
所述第二裝置包括第二鉛板和設置于擋板的上端用于放置小鼠腳部的缺口;底盤上設置有穿繩孔,穿繩孔位于擋板遠離中心點一側,穿繩孔內設置有對應的用于系結小鼠腳部的繩子;第二覆蓋鉛板多個放療單元;第二鉛板并可貼合于頂板上;第二鉛板覆蓋多個擋板形成的圓周區域;第二鉛板的直徑等于多個擋板形成的圓周區域。
所述頂板靠近中心點的邊緣和兩個隔板靠近中心點的邊緣與底盤配合形成用于小鼠頭部穿過的鼠吻孔。
所述隔板上設置有與擋板兩端相配合的滑槽,擋板的兩端分別卡設于對應的滑槽內。
所述兩個隔板靠近中心點一端的間距小于兩個隔板遠離中心點一端的間距。
所述擋板的底端設置有用于小鼠尾部穿過的鼠尾孔。
所述擋板包括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滑槽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第一擋板卡設于對應的第一滑槽內;第二擋板卡設于對應的第二滑槽內;第二擋板較第一擋板靠近于中心點。
所述底盤和放療單元均采用透明的有機玻璃。
本實用新型圓形有機玻璃底盤上方有若干大小一致的呈等腰梯形的放療單元,頂板上的第一放射孔,方便頭部定位照射。放療單元靠近中心點的一端前開孔為鼠吻孔,另一端設置有兩個大小不同擋板置于前后不同位置處,用于擋住小鼠臀部使小鼠身體恰好容納于小盒子中不能活動,可滿足不同體長的絕大部分小鼠的照射要求。第一鉛板在各第一放射孔附近對應位置分別留設第二放射孔,使第一鉛板擋住除頭部腫瘤種植部位以外的身體其他部分。擋板上方留有半圓形的缺口,小鼠可從孔中伸出后肢,方便照射。照射后肢時可用另一塊沒有開孔的第二鉛板蓋在放療單元上表面,使后肢伸出來露在外面方便照射,而不照射身體其他部位。本實用新型將鉛板與固定裝置分為獨立分開的兩部分,考慮到鉛板質地較軟,形狀容易改變,質量較重厚度厚,難以與有機玻璃嵌合一起,而且不透明,不能觀察到小鼠在里面的情況。本實用新型包括兩塊鉛板:第一鉛板留置頭部照射孔,用作頭部照射用;第二鉛板不留孔,用作后肢照射用,更換簡單便捷,且經濟實用。另外,圓形的底盤設計解決了放射源近導致各個小鼠放射劑量不一致的問題,只要將放射源置于底盤中心上方,就可以保證各個小鼠相同部位接受照射劑量一致。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a;
圖2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b;
圖3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c;
圖4是本實用新型局部示意圖;
其中,1-底盤;2-穿繩孔;3-放療單元;4-隔板;5-擋板;6頂板;7-第一放射孔;8-鼠吻孔;9-第二放射孔;10-第一鉛板;11-第二鉛板;12-滑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實用新型,但它們不對本實用新型構成限定。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小鼠放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圓形的底盤1以及用于照射小鼠頭部的第一裝置或用于照射小鼠腳部的第二裝置,底盤1上周向均勻間隔設置有13個獨立的放療單元3;每一個獨立放療單元3均為相同大小的等腰梯形容器。所述底盤1和放療單元3均采用透明的有機玻璃制成。放療單元3包括兩個對稱設置且垂直于底盤1的隔板4,所述兩個隔板4靠近中心點一端的間距小于兩個隔板4遠離中心點一端的間距。兩個隔板4頂端之間設置有頂板6;隔板4與頂板6配合形成所述的梯形容器。梯形容器上表面即頂板6為腰長70mm的等腰梯形有機玻璃,并在靠近右腰處有用于頭部局部放射的第一放射孔7,第一放射孔7為梯形。
兩個隔板4遠離中心點的端部之間設置有可沿垂直于底盤1方向滑動的擋板5,所述擋板5與底盤1相垂直且位于頂板6遠離中心點一端的外側。多個放療單元3的軸線相交于同一中心點;所述多個擋板5以中心點即底盤1圓心為圓心,呈圓周布置。所述隔板4上設置有與擋板5兩端相配合的滑槽12,擋板5的兩端分別卡設于對應的滑槽12內。所述擋板5包括第一擋板5和第二擋板5;滑槽12包括第一滑槽12和第二滑槽12;第一擋板5卡設于對應的第一滑槽12內;第二擋板5卡設于對應的第二滑槽12內;第二擋板5較第一擋板5靠近于中心點。第一滑槽12和第二滑槽12分別距離隔板4遠離中心點的一端10mm與17mm。隔板4遠離中心點的一端距離圓盤外緣為10mm。第一擋板5長27.5mm,第二擋板52長25.75m。
所述第一裝置包括第一鉛板10和設置于頂板6靠近中心點的一端的第一放射孔7;第一鉛板10上設置有和第一放射孔7對應配合的第二放射孔9;第一鉛板10覆蓋多個擋板5形成的圓周區域。
所述第二裝置包括第二鉛板11和設置于擋板5的上端兩角用于放置小鼠腳部的半徑為10mm的扇形缺口;底盤1上設置有直徑6mm的穿繩孔2,穿繩孔2位于擋板5遠離中心點一側,穿繩孔2內設置有對應的用于系結小鼠腳部的繩子;第二覆蓋鉛板多個放療單元3;第二鉛板11并可貼合于頂板6上;第二鉛板11覆蓋多個擋板5形成的圓周區域;第二鉛板11的直徑等于多個擋板5形成的圓周區域。
所述頂板6靠近中心點的邊緣和兩個隔板4靠近中心點的邊緣與底盤1配合形成用于小鼠頭部穿過的鼠吻孔8。所述擋板5的底端中央設置有用于小鼠尾部穿過的直徑8mm的鼠尾孔。
將此套裝置充分消毒滅菌后,裝入裸鼠,然后整體再置于滅菌的容器中帶入放療室,可保證放療過程中的相對無菌。當進行頭部照射時,將小鼠置于小鼠放療單元3中,根據小鼠體長和頭部位置選用不同擋板5,使小鼠右側頭部恰好位于第一放射孔7下,并使小鼠緊緊卡住,不能隨意活動,鼠嘴巴伸出鼠吻孔8,方便呼吸透氣,尾巴被鼠尾孔卡住。放射時,將第一鉛板10置于多個放療單元3上,并使第一放射孔7和第二放射孔9對應,保證只有頭部暴露在外,身體其余部位全被鉛板遮住。
當進行后肢照射時,小鼠放置方法與上述相同。不同的是,小鼠放入后,用鑷子將小鼠右后肢夾出,從缺口中拉出,在穿繩孔2中穿入繩子或橡皮筋,繩子或橡皮筋的一端打結與底盤1底部,另一端綁住小鼠伸出的右后肢,使右后肢固定。放射時,將第二鉛板11放置于多個放療單元3上,保證只有右后肢暴露在外,身體其余部位全被鉛板遮住。然后可進行右后肢的照射。
本說明書未作詳細描述的內容屬于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公知的現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