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消化內科免掛式灌腸裝置。
背景技術:
消化內科醫療領域,灌腸治療是較為常見的治療方式,但是當前所使用到的灌腸裝置大多都是簡易的輸液袋配合通入管道,由醫護人員手動將管道從患者的直腸處介入,借助于重力作用將灌洗液通入進行灌腸,這樣操作即會造成醫護人員工作的不便,也會因為沒有防護裝置可能引起灌腸液外流,污染治療環境,十分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消化內科免掛式灌腸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利用灌腸泵完成灌腸操作,可控制灌腸的速率,減輕病人的痛苦,設有加熱底座,可控制灌腸液溫度,保證病人舒適性,設有防漏桶和防漏墊片,二者配合防止灌腸液外流,保證環境清潔。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消化內科免掛式灌腸裝置,包括坐桶、坐墊、靠背、灌腸液桶、灌腸泵、灌腸頭和防漏桶,所述的坐桶為圓柱體形狀,坐桶的上部設有坐墊,坐桶一側設有靠背,所述的坐桶內部下側設有灌腸液桶,所述的灌腸液桶內設有灌腸液,所述的灌腸液桶上部設有灌腸泵,所述的灌腸泵通過灌腸管與灌腸頭連接,所述的灌腸頭深入到坐墊內,灌腸頭正下方設有防漏桶。
作為本方案的優選實施例,所述的灌腸液桶下部設有對其內部液體進行加熱的加熱底座,所述的灌腸液桶內部設有溫度傳感器。
作為本方案的優選實施例,所述的灌腸頭表面設有多個均勻設置灌腸孔。
作為本方案的優選實施例,所述的灌腸頭下部設有防漏墊片,所述的防漏墊片使用海綿材料制成。
作為本方案的優選實施例,所述的防漏桶上部設有回收漏斗,所述的回收漏斗最大直徑與坐桶內鏡相吻合。
作為本方案的優選實施例,所述的坐桶側面設有控制面板,所述的控制面板與灌腸泵、加熱底座和溫度傳感器連接,控制面板上部設有顯示屏,下部設有控制開關。
本申請實施例中提供的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或優點:
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利用灌腸泵完成灌腸操作,可控制灌腸的速率,減輕病人的痛苦,設有加熱底座,可控制灌腸液溫度,保證病人舒適性,設有防漏桶和防漏墊片,二者配合防止灌腸液外流,保證環境清潔。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申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申請實施例的控制面板結構示意圖;
圖1-圖2中,1、坐桶,2、坐墊,3、靠背,4、灌腸液桶,5、灌腸泵,6、灌腸頭,7、防漏桶,8、加熱底座,9、溫度傳感器,10、灌腸孔,11、防漏墊片,12、回收漏斗,13、灌腸管,14、控制面板,15、顯示屏,16、控制開關。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消化內科免掛式灌腸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利用灌腸泵完成灌腸操作,可控制灌腸的速率,減輕病人的痛苦,設有加熱底座,可控制灌腸液溫度,保證病人舒適性,設有防漏桶和防漏墊片,二者配合防止灌腸液外流,保證環境清潔。
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說明書附圖以及具體的實施方式對上述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說明。
如圖1-圖2所示,一種消化內科免掛式灌腸裝置,包括坐桶1、坐墊2、靠背3、灌腸液桶4、灌腸泵5、灌腸頭6和防漏桶7,所述的坐桶1為圓柱體形狀,坐桶1的上部設有坐墊2,坐桶1一側設有靠背3,所述的坐桶1內部下側設有灌腸液桶4,所述的灌腸液桶4內設有灌腸液,所述的灌腸液桶4上部設有灌腸泵5,所述的灌腸泵5通過灌腸管13與灌腸頭6連接,所述的灌腸頭6深入到坐墊2內,灌腸頭6正下方設有防漏桶7。
其中,在實際應用中,所述的灌腸液桶4下部設有對其內部液體進行加熱的加熱底座8,所述的灌腸液桶4內部設有溫度傳感器9,二者配合控制灌腸液的溫度,保證病人的舒適性。
其中,在實際應用中,所述的灌腸頭6表面設有多個均勻設置灌腸孔10,通過灌腸孔進行灌腸操作。
其中,在實際應用中,所述的灌腸頭6下部設有防漏墊片11,所述的防漏墊片11使用海綿材料制成,放置灌腸液外流。
其中,在實際應用中,所述的防漏桶7上部設有回收漏斗12,所述的回收漏斗12最大直徑與坐桶1內鏡相吻合,保證外流的灌腸液可以回收進入防漏桶,保持環境清潔。
其中,在實際應用中,所述的坐桶1側面設有控制面板14,所述的控制面板14與灌腸泵5、加熱底座8和溫度傳感器9連接,控制面板14上部設有顯示屏15,下部設有控制開關16,通過顯示屏觀察灌腸液流速、灌腸液溫度以及灌腸液的使用量,通過控制開關控制灌腸速度、溫度等。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