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加熱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用于醫用輸液瓶或導管的加熱保溫套。
背景技術:
在氣溫較低的天氣,尤其是寒冷的冬季,患者在輸液時容易感覺四肢冰冷麻木,這是由于輸液瓶中的液體溫度較低,與患者體內血液溫差過大,導致液體進入體內后引起血管收縮所致;并且輸液液體溫度過低,還會使患者產生其它的輸液反應,由于患者本身身體就很虛弱,輸入低溫液體后,極易產生受涼感冒、四肢乏力、胃部疼痛等癥狀,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凝血障礙,增加出血風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加熱保溫套,它可以解決由于低溫輸液使患者產生輸液反應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種加熱保溫套,包括設有透明觀察窗的環形套筒,所述環形套筒由內環保溫層和依次疊設在所述內環保溫層外的加熱層及外保溫層組成;所述加熱層為內含導電性液體的袋體,所述袋體內設有溫度傳感器;在所述外保溫層上設有與所述溫度傳感器電連接的溫度顯示器和蜂鳴警報器。
上述技術方案中,更具體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所述內環保溫層和所述外保溫層均由雙面絨布制成。
進一步的,所述內環保溫層和所述外保溫層的上下兩端均粘合在一起。
進一步的,所述環形套筒于外側設有網兜,所述網兜上下兩端均設有帶扣件的拉繩。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加熱保溫套的電源線連接電源后,加熱元件發熱使加熱層的導電性液體升溫,當溫度顯示器顯示加熱層溫度升到最高設定值時,斷開電源,然后再將輸液瓶或導管套入本加熱保溫套;當加熱層溫度低于最低設定值時,蜂鳴警報器發出蜂鳴聲提示充電加熱;這樣輸液瓶或導管就會一直處于適當的溫度范圍內,不會造成由于低溫輸液而使患者產生輸液反應的問題。
2、內環保溫層和外保溫層均由雙面絨布制成,并將內環保溫層和外保溫層的上下兩端粘合在一起,可以使加熱層的溫度保持較長時間并減緩熱量流失速度;透明觀察窗可以用于觀察輸液瓶內液體的剩余情況。
3、為了方便移動,在環形套筒外側設置一個網兜,網兜上下兩端均設有帶扣件的拉繩,拉繩可以將套裝在加熱保溫套內的輸液瓶掛在需要的地方,扣件可以防止輸液瓶從套內脫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A處的剖視圖;
圖3是圖1外設網兜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
如圖1和圖2所示的加熱保溫套,包括設有透明觀察窗6的環形套筒,環形套筒由內環保溫層1和依次疊設在內環保溫層1外的加熱層2及外保溫層3組成,制作時,內環保溫層1、加熱層2和外保溫層3均開有長形通孔,并通過壓制將內環保溫層1、加熱層2和外保溫層3三層的長形通孔壓合;加熱層2為內含導電性液體的袋體,袋體內還設有加熱元件和溫度傳感器,加熱層2外部設有電源線7與加熱元件連接;在外保溫層3上設有與溫度傳感器電連接的溫度顯示器4和蜂鳴警報器5。內環保溫層1和外保溫層3均由雙面絨布制成,并將內環保溫層1和外保溫層3的上下兩端粘合在一起,可以使加熱層的溫度保持較長時間并減緩熱量流失速度。透明觀察窗6由耐高溫透明材料制成,并將該透明觀察窗6壓制在壓合的長形通孔即可。
使用時,先將電源線7連接電源,加熱元件發熱使加熱層2的導電性液體升溫,當溫度顯示器4顯示加熱層2的溫度升到最高設定值時,斷開電源,然后再將輸液瓶或導管套入本加熱保溫套;當加熱層2的溫度低于最低設定值時,蜂鳴警報器5發出蜂鳴聲提示充電加熱,這樣輸液瓶或導管就會一直處于適當的溫度范圍內,不會造成由于低溫輸液而使患者產生輸液反應的問題;透明觀察窗6可以用于觀察輸液瓶內液體的剩余情況。
如圖3所示,為了方便移動,在環形套筒外側設置一個網兜8,網兜上下兩端均設有帶扣件9的拉繩10,拉繩10可以將套裝在加熱保溫套內的輸液瓶或導管掛在需要的地方,扣件9可以防止輸液瓶或導管從套內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