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的講,涉及一種疼痛科腰椎治療裝置。
背景技術:
腰椎疾病是骨科常見的多發病之一,近年來許多年輕人由于長期坐立、缺乏鍛煉,導致腰椎疾病逐漸呈現年輕化趨勢。腰椎疾病的治療需時較長,一般無法在短時間內根治。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有兩種:1.通過牽引床進行牽引,這種方法主要通過腹帶拖動診療人員的肉皮,牽引用力通過肉皮傳遞至腰椎處,牽引效果有限,并且給病人帶來很大的不舒適感;2.利用重力進行治療,主要方法是利用病人上肢支撐,雙腳不使力,在重力的作用下降低腰椎病和腰肌勞損的,然而這種方法長時間使用也給病人帶來不適感,短時間使用效果
又不明顯。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疼痛科腰椎治療裝置,幫助患者進行腰椎治療,減輕疼痛。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發明目的:
一種疼痛科腰椎治療裝置,包括兩個對稱的按摩板,其特征是:每個所述按摩板底部對稱固接有兩個支撐桿,每個所述支撐桿與T型桿中部鉸接,所述T型桿一端和短連桿一端鉸接,所述短連桿另一端與電機的轉軸固接,所述T型桿的另一端與長連桿一端鉸接,所述長連桿另一端環套在定位軸上,所述定位軸固定在主體箱內部,所述支撐桿穿過所述主體箱上的按摩板槽口。
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按摩板上設有一組按摩凸起。
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主體箱兩側設有一組理療磁石。
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主體箱中部設有兩個電極片,所述電極片與所述主體箱內的脈沖理療模塊通過電線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動力由電機提供,電機帶動短連桿轉動,通特殊的連桿機構,實現按摩板上升托起腰部,然后按摩板左移,接著按摩板下降,然后按摩板再右移的過程,配合按摩凸起對腰部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同時理療磁石起到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狀態、助眠等效果,電極片刺激抑制交感神經,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軟化腰椎周圍韌帶,通經活絡,配合按摩機構,對腰椎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大大減輕患者疼痛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中,1-按摩板、2-按摩凸起、3-主體箱、4-脈沖理療模塊、5-電機、6-短連桿、7-支撐桿、8-T型桿、9-長連桿、10-定位軸、11-理療磁石、12-按摩板槽口、13-電極片、14-臀部支撐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對稱的按摩板1,每個所述按摩板1底部對稱固接有兩個支撐桿7,每個所述支撐桿7與T型桿8中部鉸接,所述T型桿8一端和短連桿6一端鉸接,所述短連桿6另一端與電機5的轉軸固接,所述T型桿8的另一端與長連桿9一端鉸接,所述長連桿9另一端環套在定位軸10上,所述定位軸10固定在主體箱3內部,所述支撐桿7穿過所述主體箱3上的按摩板槽口12。所述按摩槽口12的開口大小適合按模板1的活動范圍。
所述按摩板1上設有一組按摩凸起2。
所述主體箱3兩側設有一組理療磁石11。
所述主體箱3中部設有兩個電極片13,所述電極片13與所述主體箱3內的脈沖理療模塊4通過電線連接。脈沖理療模塊4采用現有技術,在此不再贅述。
可將本裝置直接放置在座椅靠背上,患者坐在椅子上,腰部靠著本裝置,電機5帶動短連桿6轉動,短連桿6帶動T型桿8運動,T型桿8中部的運動軌跡如圖1中虛線所示,實現按摩板1上升托起腰部,然后按摩板1左移,接著按摩板1下降,然后按摩板1再右移的過程,配合按摩凸起2對腰部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同時理療磁石11起到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狀態、助眠等效果,電極片13刺激抑制交感神經,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軟化腰椎周圍韌帶,通經活絡,配合按摩機構,對腰椎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大大減輕患者疼痛感。
以上公開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