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牽引床。
背景技術:
現今,對于大部分腰椎病及頸椎病的非手術治療,通常需要對患者進行牽引治療,由醫生操作牽引床對患者的身體進行拉伸,牽引床作為一種依靠機械傳動實現牽引的醫療器械,被廣泛應用到醫院或醫療機構,治療頸椎腰椎間盤突出、行走無力引起的肌肉萎縮及頸椎壓迫神經導致頭暈等疾病。目前的牽引床是在醫生的操作下,將人體的頭部、腳部、胸部或腰部固定后,依靠機械力對人體進行拉伸,使用過程中,難以控制對人體拉伸的角度,牽引力不能正確利用易導致身體多側部位受力不均勻,牽引導致患者比較痛苦,也不利于患者康復,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此外,目前市場上出售的或者醫院正在使用的牽引床,其床板基本都為平面結構,在牽引的過程中,對人體的生理曲度起不到有效的糾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還可能會使人體的生理曲度造成傷害,是患者比較痛苦,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平面結構的床板,也難以對患者的病灶部位進行按摩,及全身的筋骨和經絡難以到達疏通和糾正的作用。另外,傳統的牽引床在操作過程中,牽引力的角度難以準確控制,導致牽引效果難以控制。將患者的腳踝部位夾壓固定進行牽引時,因患者的腳型為內八字形或外八字形,傳統的固定方式不能進行糾正牽引。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于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牽引床,解決傳統牽引床拉伸時,能夠正確合理利用牽引力,對人體的生理曲度進行有效的糾正和保護,實現對頭部和腳部的固定角度進行合理控制,省事省力,安全可靠,還能對患者的腰部、背部及頸部進行按摩和理療。
本實用新型為了實現上述目的,采用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牽引床,包括床體、底架及活動床板,所述床體為方形框架結構,固定安裝在底架的上部。所述活動床板設置在床體的中部,活動床板包括第一鏈條及若干個橫桿,第一鏈條有兩根且均閉合,兩根第一鏈條分別位于床體內的左右兩側。所有橫桿均橫向等間距排布在兩根第一鏈條之間,它們的兩端分別與第一鏈條連接,且伸出第一鏈條外側。所述第一鏈條的一端設置有主動軸,其另一端設置有從動軸,所述主動軸驅動所有的橫桿移動。
優選地,所有橫桿的兩端伸出第一鏈條外側的部分,均配置有滾輪。其中,間隔相等數量橫桿的相鄰的兩個橫桿上,均設置有一組按摩球,每組按摩球包括至少兩個按摩球,且關于床體的中軸線對稱,所述按摩球由玉石制成。
優選地,所述床體的左右兩側的內壁上,分別固定安裝有兩個托板,所述兩個托板采用一上一下的方式布置。兩個托板分別位于與其對應的第一鏈條的底部,安裝在位于上下兩層橫桿兩端的滾輪均在托板上行走。底架的上部設置有多個電加熱管,多個電加熱管沿床體的軸線方向依次排布,且位于所有橫桿的下方。
優選地,所述床體的左右兩側的內壁上,均設置有符合人體背部及臀部曲線的導向槽,兩個導向槽正向相對布置,且位于托板的上部,兩個導向槽通過位于兩層橫桿之間的兩個平行的方軸固定相連。所述床體的左右兩側還分別設置有第四鏈條,第四鏈條的兩端分別與兩個方軸連接。位于從動軸前側的床體上設置有橫向的調節轉軸,調節轉軸設置有兩個與第四鏈條相適配的第四鏈輪,兩個第四鏈輪驅動兩個第四鏈條同步運動,調節轉軸的一端伸出床體外側且配置有手輪。所述主動軸上也設置有與第四鏈條相適配的第四鏈輪,安裝在主動軸上的第四鏈輪可相對其轉動。每個導向槽的外側均設置有鎖緊螺栓,鎖緊螺栓穿出位于床體左右側壁上的長圓孔,配置有鎖緊螺母。每個導向槽的頂部設置有一個指針,位于指針上方的床體的內壁上安裝有刻度尺。
優選地,所述主動軸和從動軸的兩端,均固定安裝有第一鏈輪,所述底架上安裝有伺服電機,伺服電機通過減速機驅動主動軸轉動。
優選地,所述床體的前端設置有頭部固定座,頭部固定座通過滑軌機構與床體連接。頭部固定座的內側上部安裝有頜部牽引帶,其下部配置有頸部調節帶。位于頭部固定座前側的床體上設置有橫向的驅動軸,驅動軸上固定安裝有凸輪機構,所述驅動軸由伺服電機通過減速機驅動其轉動。
優選地,所述頭部固定座連接有第一牽引繩,第一牽引繩的末端繞過凸輪機構,與安裝在底架上的第一漲緊調節器連接。頭部固定座與活動床板之間具有頸部托桿,頸部托桿的兩端安裝在床體上且高度可調節,所述頸部托桿上也配置有按摩球。
優選地,所述床體的后端設置有腳部固定座,腳部固定座也通過滑軌機構與床體連接。所述腳部固定座上設置有可調節傾斜度的安裝板,安裝板的底部與腳部固定座鉸接。所述腳部固定座的左右側板上,對稱設置有呈弧形排布的多個安裝孔,安裝板的兩側設置有限位桿,限位桿的兩端均插入腳部固定座的左右側板的安裝孔內。
優選地,所述安裝板靠近活動床板的一側,設置有一對帶有腳部固定帶的腳型板,兩個腳型板的距離和角度,可通過安裝板上的多個豎向的長條孔進行調節。
優選地,所述床體的后端安裝有第二漲緊調節器,床體靠近其后端的內側設置有橫向的支撐桿。所述第二漲緊調節器連接有第二牽引繩,第二牽引繩繞過腳部固定座的掛接部后,再繞過支撐桿,其末端通過拉力計與底架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頭部固定座和腳部固定座分別與床體通過滑軌機構連接,確保牽引時患者身體兩側受力均勻。該牽引床設置有拉力計,能夠精確確定牽引時患者身體受到的最大拉力,保證牽引治療的效果,同時避免患者因牽引力過大造成損傷。所述活動床板在經過導向槽時,局部呈現符合人體脊柱正常生理曲線的曲面,能起到正確的糾正作用,導向槽的位置可以調節,以滿足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牽引床采用活動床板,并在活動床板上布置多組按一定規律排布的按摩球,在牽引過程中,配合對患者的病灶部位進行按摩疏通,使患者的肌肉放松,全身的經脈暢通以達到陰陽平衡,提高舒適度及牽引治療效果。同時,位于活動床板下方的電加熱管可對按摩球加熱,受熱的按摩球對人體的經絡進行疏導,電加熱管還可以通過橫桿的間隙直接對患者的背部進行加熱,能夠起到更佳的理療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自動化程度高,通用性強,操作簡單,省時省力,安全性好,能夠滿足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通過拉力的調整能夠滿足治療和保健的多種功能,具有較好的市場推廣價值。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中一種牽引床的結構原理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一種牽引床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結合圖1和圖2,一種牽引床,包括床體1、底架2、活動床板3、頭部固定座4及腳部固定座5,所述床體1為方形框架結構,固定安裝在底架2的頂部。所述活動床板3設置在床體1的中部,活動床板1包括第一鏈條11及橫桿12,所述第一鏈條11有兩根且均閉合,兩根第一鏈條11分別位于床體1內的左右兩側。所述橫桿12有若干個,且均橫向等間距排布在兩根第一鏈條11之間,所有橫桿12的兩端分別與第一鏈條11連接,且兩端均伸出第一鏈條11外側。所有橫桿12的兩端伸出第一鏈條11外側的部分,均配置有滾輪13。其中,間隔四根橫桿12的相鄰的兩個橫桿12上,均設置有一組按摩球14,每組按摩球14包括至少兩個按摩球14,各組按摩球14按照一定規律排布,位于橫桿12上的所有組按摩球14均關于床體1的中軸線對稱,所述按摩球14由玉石制成。
所述第一鏈條11的前端內側設置有可驅動所有橫桿12轉動的主動軸15,第一鏈條11的后端內側設置有從動軸16,主動軸15和從動軸16均安裝在床體1上。所述主動軸15和從動軸16的兩端,均固定安裝有第一鏈輪17,所有第一鏈輪17均位于床體1的內側。所述底架2上安裝有伺服電機6,伺服電機6的動力輸出軸連接有減速機7,所述減速機7上配置的第二鏈輪22通過第二鏈條18驅動主動軸15轉動,主動軸15通過位于其左右兩側的第一鏈輪17,驅動所有橫桿12與其兩端的第一鏈條11的組合體轉動,位于該組合體上的按摩球14移動,對患者的背部、臀部及腿部進行按摩,使患者的肌肉放松,提高舒適度及牽引治療效果。底架2的上部設置有支架61,所述支架61沿床體1的中軸線方向依次布置多個電加熱管62,所述多個電加熱管62位于所有橫桿12的下方。電加熱管62在通電狀態下,電加熱管62可對其上方安裝在橫桿12上的按摩球14進行加熱,受熱后的按摩球14在經過人體背部時,能夠病灶部位的筋骨和經絡起到按摩和疏導的作用,具有更佳的理療效果。電加熱管62可以通過橫桿12之間的間隙,直接對人體進行理療。
所述床體1的左右兩側的內壁上,分別固定安裝有兩個托板21,所述兩個托板21采用一上一下的方式布置位于同一側的兩個托板21分別位于上述組合體的上、下層橫桿12的底部,位于組合體的兩層橫桿12兩端的滾輪13可在托板21上行走。所述床體1的左右兩側的內壁上,均設置有符合人體背部及臀部曲線的導向槽8,兩個導向槽8正向相對布置,兩個導向槽8通過位于兩層橫桿之間的兩個平行的方軸19固定相連。每個導向槽8的外側均設置有鎖緊螺栓81,鎖緊螺栓穿出位于床體1左右側壁上的長圓孔,配置有鎖緊螺母82。通過導向槽8的外側的鎖緊螺栓81和鎖緊螺母82可調節導向槽8在床體1上的橫向位置,以滿足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提高本實用新型的適用性。所述床體1的左右兩側還分別設置有第四鏈條26,第四鏈條26的兩端分別與兩個方軸19連接。位于從動軸16前側的床體1上設置有橫向的調節轉軸27,調節轉軸27的兩側分別固定安裝有與第四鏈條26相適配的第四鏈輪28,兩個第四鏈輪28隨調節轉軸27一起轉動,調節轉軸27的一端伸出床體1外側,且配置有手輪29。所述主動軸15上設置有與第四鏈條26相適配的第四鏈輪28,安裝在主動軸15上的第四鏈輪28可相對其轉動。通過轉動手輪29使第四鏈輪28驅動第四鏈條26同步運動,實現導向槽8位置的調節,以滿足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導向槽8調節到位后,通過鎖緊螺母82將導向槽8固定住。
兩個導向槽8的底部貼合于托板21的上表面,位于組合體的上層橫桿12兩端的滾輪13在行走時,從床體1兩側的導向槽8通過,可使組合體的局部上層橫桿12形成符合人體背部及臀部曲線的曲面,以保證按摩球14能夠對人體的背部進行全面的按摩。每個導向槽8的頂部設置有一個指針83,位于指針83上方的床體1左右兩側的內壁上安裝有刻度尺84,刻度尺84有兩個,分別正向相對,通過指針83可調節導向槽8在床體1上的安裝位置,以確定床體1兩側的導向槽8正向相對。
頭部固定座4位于活動床板3前端的外側,頭部固定座4通過安裝于其兩側的滑軌機構9與床體1連接,所述頭部固定座4的內側上部安裝有頜部牽引帶41,頭部固定座4的內側的下部安裝有頸部調節帶42。頜部牽引帶41和頸部調節帶42上具有粘絨粘扣結構,可根據患者的頭部形狀調節它們的松緊度,以保證使用的舒適度。頭部固定座4與活動床板3之間具有頸部托桿24,頸部托桿24的兩端安裝在床體1上,所述頸部托桿24也設置有三組按摩球14,其中一組按摩球14固定安裝在頸部托桿24的中部,另外兩組按摩球14分別位于兩側,可沿頸部托桿24的軸向活動調節,能夠對患者的頸部和肩部進行按摩。位于所述頭部固定座4前側的床體1上設置有橫向的驅動軸10,驅動軸10的安裝在床體前端的兩塊加強板25上,與所述驅動軸10上固定安裝有凸輪機構20,所述凸輪機構20的偏心距可調節,凸輪機構20位于兩塊加強板25之間,所述驅動軸10的一端伸出床體1的外側,減速機7通過第三鏈條23帶動驅動軸10轉動,進而帶動凸輪機構20轉動。所述頭部固定座4連接有第一牽引繩43,第一牽引繩43繞過凸輪機構20,凸輪機構20可調節第一牽引繩43每次拉伸的漲緊度,其末端與安裝在底架2上的第一漲緊調節器44連接,通過第一漲緊調節器44可調節第一牽引繩43的有效長度及漲緊度。凸輪機構12轉動時,可通過第一牽引繩43拉動頭部固定座4相對于床體1直線往復滑動,對躺在本實用新型上的患者的身體進行反復的拉伸,當凸輪機構20的最遠點背離活動床板3的一側時,患者的身體將受到最大牽引力,合理控制最大牽引力是衡量本實用新型的一項重要指標。
腳部固定座5位于活動床板3后端,腳部固定座5也通過位于其兩側的滑軌機構9與床體1連接。腳部固定座5上設置有可調節傾斜度的安裝板51,安裝板51位于腳部固定座5的左右側板之間,所述安裝板51的下端與腳部固定座5的底部鉸接,所述腳部固定座5的左右側板上,對稱設置有呈弧形排布的多個安裝孔52,安裝板51的兩側分別設置有限位桿53,限位桿53的兩端均插入腳部固定座5的左右側板的安裝孔52內,通過變換限位桿53在固定座5的安裝孔52的位置,調節安裝板51傾斜度,以滿足不同患者的需要。腳部固定座5上部的前后兩端,分別設置有連接其左右側板的加強桿59。所述安裝板51靠近活動床板3的一側,設置有一對帶有腳部固定帶的腳型板54,兩個腳型板54的距離和角度,可通過安裝板51上的多個豎向的長條孔進行調節,兩個腳型板54通過螺栓固定在安裝板51上。所述床體1的后端安裝有第二漲緊調節器55,床體1靠近后端的內側設置有橫向的支撐桿57。所述第二漲緊調節器55連接有第二牽引繩56,第二牽引繩56繞過腳部固定座5的掛接部58后,再繞過支撐桿57,其末端通過拉力計60與底架2連接,所述拉力計可準確測量出第二牽引繩56受到的拉力,即本實用新型在工作過程中,對患者的施加的牽引力,能測量出最大牽引力,避免患者因牽引力過大造成損傷,保證使用的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的頭部固定座和腳部固定座分別與床體通過滑軌機構連接,確保牽引時患者身體兩側受力均勻。該牽引床設置有拉力計,能夠精確確定牽引時患者身體受到的最大拉力,保證牽引治療的效果,同時避免患者因牽引力過大造成損傷。所述活動床板在經過導向槽時,局部呈現符合人體脊柱正常生理曲線的曲面,能起到正確的糾正作用,導向槽的位置可以調節,以滿足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牽引床采用活動床板,并在活動床板上增加多組按一定規律布置的按摩球,在牽引過程中,配合對患者的病灶部位進行按摩疏通,使患者的肌肉放松,全身的經脈暢通以達到陰陽平衡,提高舒適度及牽引治療效果。同時,位于活動床板下方的電加熱管可對按摩球加熱,受熱的按摩球對人體的經絡進行疏導,電加熱管還可以通過橫桿的間隙直接對患者的背部進行加熱,能夠起到更佳的理療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自動化程度高,通用性強,操作簡單,省時省力,安全性好,能夠滿足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通過拉力的調整能夠滿足治療和保健的多種功能,具有較好的市場推廣價值。
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并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