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輔助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平行剪隱形利器盒。
背景技術:
醫用利器盒,其關鍵的結構都在于利器盒的蓋子設計,蓋子起到的功能主要是取針頭,而對于注射器的針頭而言,大多數的利器盒蓋子都能滿足要求,但是對于帶有軟管的靜脈注射器而言,最主要的問題在于我們同樣希望能方便的取下這些針頭,以免這些針頭刺傷護士的皮膚引起感染。
而目前也出現了一些在取針孔下方設置剪刀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然而,普通的平面鉸接剪刀在剪厚度較大的物品時,其張度越大,剪切力越小,導致其效果不好,經常出現剪不斷軟管的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平行剪隱形利器盒,在取針孔的正下方設置平行剪來解決平面鉸接剪刀出現的剪不斷靜脈注射軟管的問題。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為:平行剪隱形利器盒蓋子,包括可相對轉動的內蓋和外蓋,所述外蓋上設有取針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蓋上固定設有平行剪,所述平行剪位于取針孔的正下方,所述平行剪包括本體、兩片對稱的剪鉗、扇形齒輪,所述本體上設置有一個滑槽,所述剪鉗可在滑槽內滑動,兩片所述剪鉗的根部設有直線齒輪,所述直線齒輪與所述的扇形齒輪嚙合;兩片所述扇形齒輪分別帶有一根杠桿,兩根所述杠桿可相對轉動地鉸接在本體上。
進一步地,兩根所述杠桿之間設有一根復位彈簧。
進一步地,所述扇形齒輪上設有齒的端面輪廓為漸開線。
進一步地,所述剪鉗的根部寬度大于頂部寬度。
進一步地,兩根所述杠桿的端部設有把手,把手的形狀為平面狀。
進一步地,所述平行剪的杠桿中部設有折彎處。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利器盒,在取針孔正下方設置平行剪,解決了一般的平面鉸接剪在剪物體時V型張開使得剪切力較小,尤其是在剪切的物品厚度較大時(與紙張、布相比)非常明顯的問題;平行剪采用兩片相互鉸接的扇形齒輪驅動,使得兩片剪鉗始終保持平行,剪切力不會受到削弱。整個平行剪在不使用的時候完全隱藏在利器盒蓋子的下方,不會對醫護人員造成威脅。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平行剪隱形利器盒的俯視圖;
圖2是平行剪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平行剪隱形利器盒,包括可相對轉動的內蓋2和外蓋1,轉動中心為開口銷5,外蓋1上設有取針孔6,外蓋1上固定設有平行剪7,平行剪7位于取針孔6的正下方。
如圖2所述,平行剪7包括本體9、兩片對稱的剪鉗8、扇形齒輪10,本體9上設置有一個滑槽,滑槽的寬度與剪鉗8的厚度一致,使剪鉗8能在滑槽內只有一個自由度,保證剪切力,剪鉗8的剪切面為0.3-0.8mm的平面;兩片剪鉗8的根部設有直線齒輪12,直線齒輪12與扇形齒輪10嚙合;為了使直線齒輪12與扇形齒輪10能很好的嚙合,我們的將扇形齒輪10設有齒的端面的輪廓設置為漸開線,這樣就能使得扇形齒輪10在繞著鉸接點11旋轉時,與直線齒輪12始終很好地嚙合;兩片扇形齒輪10分別帶有一根杠桿13,兩根杠桿11可相對轉動地鉸接在本體9上,在兩根杠桿11之間設有一根復位彈簧3,在執行完一次剪切工作后,使平行剪能自動復位至打開的狀態,不遮擋取針孔6。
在本實施例中,兩根杠桿11的端部設有把手4,把手4的形狀為平面狀,醫護人員在使用時,兩根手指就能輕輕操作平行剪,本實施例中,還在杠桿11的中部設有折彎處14,折彎處14的結構為橫向鉸接,類似于灌裝八寶粥內置折疊勺子的伸縮結構,在不使用利器盒的時候,杠桿11可以折疊在蓋子下方,方便收納。
另外,剪鉗8的根部寬度大于頂部寬度,可以使得整個剪鉗8在合攏時,頂部至根部的剪切力分布更加均勻。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優實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