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是一種適合牽引狀態下溫針灸的頸肩同步牽引器。
背景技術: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頸椎病的最常見臨床類型,約占各型頸椎病的50%~60%,主要表現為頸部疼痛和上肢麻木,常用治療方法有牽引療法和溫針灸療法,牽引療法主要是通過增寬椎間隙,擴大椎間孔,解除對神經根的刺激、壓迫,溫針灸療法主要改善局部微循環,減輕神經根的充血、水腫,促進致炎物質的轉換、分解、排泄,利于消除神經根無菌性炎癥,但現有牽引療法采用牽引儀,溫針灸療法采用針灸儀進行,不能同步治療,治療時間長,遠期療效不理想。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能同時進行牽引療法和溫針灸療法治療的適合牽引狀態下溫針灸的頸肩同步牽引器。
本實用新型中的一種適合牽引狀態下溫針灸的頸肩同步牽引器,包括橫臂、伸縮桿、牽引力計、動力裝置和頭套,伸縮桿為2個,伸縮桿位于橫臂兩側,伸縮桿中部設有頭套固定扣和頸牽引帶張開器;牽引力計下部設有頸牽引力拉鉤,頭套上部設有牽引帶,頸牽引拉鉤穿過橫臂與牽引帶上部相連;頭套兩側通過頭套固定扣與伸縮桿相連,用于將頭套固定;頭套位于針灸所需部位上部,頸牽引帶張開器與牽引帶相連,用于將牽引帶張開;伸縮桿下部設有符合人體工程學結構的肩托,肩托上設有調節機構,動力裝置用于帶動牽引帶向上運動、牽引頭部,調節機構和動力裝置相連、用于控制動力裝置的位移量。針灸部位暴露在頭套外部,同時進行針灸治療。針灸部位為天柱、風池、百勞、大柕等穴位。
作為優選,所述動力裝置為氣缸或直線步進電機。成本低,控制精度高。
作為優選,動力裝置和伸縮桿相連,給伸縮桿提供動力。動力裝置控制伸縮桿向上運動,通過橫臂拉動牽引帶向上運動,對頭部進行牽引。
作為優選,動力裝置安裝在橫臂上,動力裝置與牽引帶頂部相連。左右兩邊受力更平衡,使用方便。
作為優選,頸套為環狀結構。有效防止前后倒伏。
作為優選,頸套為彈性可塑材料制成。貼合效果好,使用舒適。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頸肩同步牽引狀態下溫針灸療法對改善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總體臨床療效優于常規溫針灸療法和單純頸肩同步牽引療法;2)常規溫針灸和頸肩同步牽引狀態下溫針灸療法對改善神經根型頸椎病的頸、肩背痛、頸項部肌張力和頭痛療效優于單純頸肩同步牽引療法;而單純頸肩同步牽引和頸肩同步牽引溫針灸療法對改善神經根型頸椎病的上肢麻木癥狀療效優于常規溫針灸療法;3)常規溫針灸、單純頸肩同步牽引以及頸肩同步牽引狀態下溫針灸三種治療方法對改善神經根型頸椎病的頸、肩背痛、頸項部肌張力、上肢麻木和頭痛等有良好的臨床療效。
附圖說明
圖1為適合牽引狀態下溫針灸的頸肩同步牽引器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1、橫臂,2、頸牽引拉鉤,3、頸牽帶張開器,4、氣缸伸縮調節手柄,5、頭套,6、肩托,7、頭套固定扣,8、伸縮桿,9、牽引力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不應將此理解為本實用新型的上述主題的范圍僅限于上述實施例。
如圖1所示,一種適合牽引狀態下溫針灸的頸肩同步牽引器,包括橫臂1、伸縮桿8、牽引力計9、氣缸和頭套5,伸縮桿8為2個,伸縮桿8位于橫臂1兩側,伸縮桿8中部設有頭套固定扣7和頸牽引帶張開器3;氣缸和伸縮桿8相連,給伸縮桿8提供動力;牽引力計9下部設有頸牽引力拉鉤2,頭套5上部設有牽引帶,頸牽引拉鉤2穿過橫臂1與牽引帶上部相連;頭套5兩側通過頭套固定扣7與伸縮桿8相連,用于將頭套5固定;頭套5位于針灸所需部位上部,頸牽引帶張開器3與牽引帶相連,用于將牽引帶張開;伸縮桿1下部設有符合人體工程學結構的肩托6,肩托6上設有氣缸伸縮調節手柄4,氣缸伸縮調節手柄4與氣缸相連,控制氣缸運動。氣缸可替換為直線步進電機,移動更精確。使用時,將頭套5套在頭上,肩托放置在使用者肩膀上,按動氣缸伸縮調節手柄,伸縮桿伸縮部分向上運動,帶動橫臂1向上運動,拉緊牽引帶對頭部進行牽引,通過牽引力計9能實時顯示牽引力,操作方便,使用安全;針灸部位暴露在頭套5外部,同時進行針灸治療。針灸部位為天柱、風池、百勞、大柕等穴位。
作為優選,頸套5為彈性可塑材料制成。貼合效果好,使用舒適。
作為優選,頸套5為環狀結構。有效防止前后倒伏。
作為優選,牽引力計9為數字式拉力表,具有數據鎖定功能。方便觀察及時數據。
在上述方案上進一步改進,氣缸、步進電機等動力裝置安裝在橫臂1上,動力裝置與牽引帶相連,通過頭套5拉動頭部向上運動,左右兩邊受力更平衡,使用方便。
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浙江省中山醫院針灸科門診病人,共收集符合納入、排除標準的105例患者進行臨床試驗,按照溫針組、牽引組、溫針組+牽引組進行分組試驗。溫針組:取穴:天柱、風池、百勞、大杼,針刺得氣后,行平補平瀉法,天柱加以溫針灸,灸1壯,留針30分鐘。牽引組:牽引器取0°直立位固定頸肩部,適當調整牽引力量,牽引30分鐘。牽引+溫針組:在牽引狀態下進行針刺,牽引和針灸操作與溫針組和牽引組相同。治療30分鐘。采用疼痛數字評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進行測量。使用關節角度尺測量頸椎前屈、后伸、左右側屈和左右旋轉的角度。
表1 癥狀體征評分標準
表2 改良Ashworth法
表3 頸、肩背痛治療前后評分比較(±S)
表4 頸、肩背痛治療前后評分比較( ±S)
從上面臨床試驗結果可以看出:
第一,頸肩同步牽引狀態下溫針灸療法對改善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總體臨床療效優于常規溫針灸療法和單純頸肩同步牽引療法。
第二,常規溫針灸和頸肩同步牽引狀態下溫針灸療法對改善神經根型頸椎病的頸、肩背痛、頸項部肌張力和頭痛療效優于單純頸肩同步牽引療法;而單純頸肩同步牽引和頸肩同步牽引溫針灸療法對改善神經根型頸椎病的上肢麻木癥狀療效優于常規溫針灸療法。
第三,常規溫針灸、單純頸肩同步牽引以及頸肩同步牽引狀態下溫針灸三種治療方法對改善神經根型頸椎病的頸、肩背痛、頸項部肌張力、上肢麻木和頭痛等有良好的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