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一次性使用醫療器械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輸液監護儀。
背景技術:
目前,醫療領域中臨床靜脈輸液時,由于護理人員在照顧患者時一對多、輸液時間長、夜間輸液等其他外界因素的影響,醫護人員在輸液過程工作強度大,稍有監護不及時就可能造成病患靜脈炎、氣栓、回血等不安全因素,易引發醫患糾紛問題,無形中增加了護理人員的精神負擔。
因此,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在臨床輸液過程中,如何實現自動監控整個輸液過程,以設備自動作業替代部分人工作業,降低醫護和陪侍人員的勞動強度和精神負擔,并提高輸液過程監護的可靠性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是在臨床輸液中,提供一種具備自動監控功能的設備,實現替代部分人工作業,降低醫護和陪侍人員勞動強度和精神負擔,達到提高輸液過程監護可靠性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是針對上述現有問題存在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輸液監護儀,包括信息顯示模塊、紅外檢測模塊、報警模塊、自動止液模塊、電源模塊、監控模塊、無線網絡模塊和固定上述模塊的外殼,信息顯示模塊、紅外檢測模塊、報警模塊和自動止液模塊通過控制線路依次連接,電源模塊通過控制線路分別與信息顯示模塊、紅外檢測模塊、報警模塊、自動止液模塊和監控模塊連接,監控模塊通過控制線路分別與信息顯示模塊、紅外檢測模塊、報警模塊、自動止液模塊和無線網絡模塊連接。
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輸液監護儀的實施例中,信息顯示模塊包括TFT顯示屏,TFT顯示屏安裝在輸液監護儀外殼的左上部分。
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輸液監護儀的實施例中,報警模塊包括警報指示燈,警報指示燈安裝在輸液監護儀外殼的左上角并與TFT顯示屏鄰近。
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輸液監護儀的實施例中,監控模塊包括多個功能按鍵,多個功能按鍵安裝在輸液監護儀外殼左側TFT顯示屏的下方。
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輸液監護儀的實施例中,紅外檢測模塊包括紅外線檢測窗口、莫菲氏滴管卡槽、紅外光發射元件和接收檢測傳感元件,紅外線檢測窗口和莫菲氏滴管卡槽安裝在輸液監護儀外殼右側,紅外線檢測窗口位于莫菲氏滴管卡槽的上方,紅外光發射元件和接收檢測傳感元件分別水平安裝在紅外線檢測窗口的兩側。
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輸液監護儀的實施例中,自動止液模塊包括止液執行件和微型電機,止液執行件安裝在輸液監護儀外殼莫菲氏滴管卡槽的下方,微型電機與止液執行件連接并安裝在輸液監護儀外殼內部。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輸液監護儀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液滴滴速過慢、過快、輸液管路折彎、輸液完成等及時報警,方便醫護人員及時發覺輸液狀態,做出合理反映;
(2)紅外檢測模塊實時反饋液滴滴速,易于醫護人員實現精確滴速設置,實時反饋剩余時間,可以給醫護人員巡查提供參考,合理安排時間,降低醫護人員勞動強度;
(3)自動止液保護,輸液過程中如有異常出現報警時,在報警的同時輸液監護儀內部自動止液模塊作用,藥液停止流動,給醫護人員創造充足的反映時間,避免意外發生,確保整個輸液過程的安全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輸液監護儀的結構框架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輸液監護儀的外殼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輸液監護儀的自動止液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輸液監護儀的結構框架圖,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輸液監護儀,包括信息顯示模塊(01)、紅外檢測模塊(02)、報警模塊(03)、自動止液模塊(04)、電源模塊(05)、監控模塊(06)、無線網絡模塊(07)和固定上述模塊的外殼(08),信息顯示模塊(01)、紅外檢測模塊(02)、報警模塊(03)和自動止液模塊(04)通過控制線路依次連接,電源模塊(05)通過控制線路分別與信息顯示模塊(01)、紅外檢測模塊(02)、報警模塊(03)、自動止液模塊(04)和監控模塊(06)連接,監控模塊(06)通過控制線路分別與信息顯示模塊(01)、紅外檢測模塊(02)、報警模塊(03)、自動止液模塊(04)和無線網絡模塊(07)連接。
其中,無線網絡模塊(07)可與系統中樞進行信息實時反饋,實現中樞整體監護。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輸液監護儀的外殼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其中,信息顯示模塊(01)包括TFT顯示屏(09),TFT顯示屏(09)安裝在輸液監護儀外殼(08)的左上部分。其中,TFT顯示屏(09)可以直觀顯示信號、電量、液滴滴速度、輸液總量顯示、剩余時間、警報狀態、輸液狀態。
如圖2所示,其中,報警模塊(03)包括警報指示燈(10),警報指示燈(10)安裝在輸液監護儀外殼(08)的左上角并與TFT顯示屏(09)鄰近。
如圖2所示,其中,監控模塊(06)包括多個功能按鍵(11),多個功能按鍵(11)安裝在輸液監護儀外殼(08)左側TFT顯示屏(09)的下方。監控模塊(06)主要通過控制線路和多個功能按鍵實現報警、信息顯示、自動止液等控制。
如圖2所示,其中,紅外檢測模塊(02)包括紅外線檢測窗口(12)、莫菲氏滴管卡槽(13)、紅外光發射元件和接收檢測傳感元件(圖中未示出),紅外線檢測窗口(12)和莫菲氏滴管卡槽(13)安裝在輸液監護儀外殼(08)右側,紅外線檢測窗口(12)位于莫菲氏滴管卡槽(13)的上方,紅外光發射元件和接收檢測傳感元件分別水平安裝在紅外線檢測窗口(12)的兩側(圖中未示出)。紅外檢測模塊(02)可實時反饋液滴滴速,信息反饋芯片,根據輸液總量,實時反映剩余輸液時間。
圖3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輸液監護儀的自動止液模塊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輸液監護儀的實施例中,自動止液模塊(04)包括止液執行件(14)和微型電機(15),止液執行件(14)安裝在輸液監護儀外殼(08)莫菲氏滴管卡槽(13)的下方,微型電機(15)與止液執行件(14)連接并安裝在輸液監護儀外殼(08)內部。
如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采用紅外檢測模塊(02)對液體點滴速度檢測,使用時將一次性輸液器的莫菲氏滴管放置在接收檢測傳感元件的檢測點上,紅外光發射元件和接收檢測傳感元件分別安裝在紅外線檢測窗口(12)兩側,當藥液在重力的作用下以自由落體的方式滴下,并通過紅外線檢測窗口(12)時,液滴對紅外發射器發出的紅外光線產生阻擋作用,接收檢測傳感元件不能接收到紅外光,即接收檢測傳感元件將檢測到這個阻擋信號,根據信號脈沖實現測速。根據紅外檢測模塊(02)反饋信息,輸液監護儀實時顯示輸液狀態,當輸液狀態出現異常時,報警器報警,自動止液模塊(04)動作,實現輸液保護,避免氣體進入患者靜脈。
如圖2和圖3所示,在不與病人連接的情況下,建議進行檢測,以確保輸液監護儀的正常工作:首先關閉輸液套管上的手動滾輪閥,停止莫菲氏管的滴液;接著點擊輸液監護儀上功能按鍵中的[OK/POWER]按鍵,通過TFT顯示屏(09)觀察到液體滴落速度、剩余時間和輸液總量均為0,等待約15秒后,輸液監護儀發出警報聲和警報指示燈(10)閃爍;打開輸液管上的手動滾輪閥,有液體滴落,調節滴速在5滴/分至150滴/分(具體數值可調)時輸液監護儀警報聲和警報指示燈(10)閃爍解除;警報正常,可以與病人連接。
如圖2和圖3所示,完成測試后,開始正常輸液,在關機狀態下按下功能按鍵中的[OK/POWER]按鍵約3秒,輸液監護儀開機,屏幕初始顯示液體滴落速度、輸液總量、剩余時間均為初始值0。連接網絡,待TFT顯示屏(09)中信號指示標志顯示為時,已經連接上輸液監控的網絡系統,此時輸液監護儀可以與系統中樞進行信息共享(需醫院系統支持)。連上網絡后,根據醫生所開劑量,有兩種方法可以設置輸液總量,一是通過輸液監護儀上功能按鍵中加減按鍵(加“△”、減“▽”)設置輸液總量;二是通過護士工作站內的配套系統操作界面進行輸液總量的輸入。設定完成后,將調解好液面的莫菲氏管嵌入莫菲氏滴管卡槽(13),輕點功能按鍵中[OK/POWER]按鍵,聽到“滴”一聲,TFT顯示屏(09)中無線連接標志右方閃動水滴形狀的圖標,調節好滴速,輸液監控開始。
如圖2和圖3所示,在整個輸液過程中,若未出現異常現象,輸液將完成即莫菲氏管再無液滴滴入時,輸液監護儀發出警報和警報指示燈(10)閃爍,自動止液模塊(04)進行止液保護動作,微型電機(15)帶動止液執行件(14)將莫菲氏管下部輸液管卡死,暫停輸液為護理人員到來創造安全時間,防止氣體進入患者體內造成血栓等不良問題,待護理人員處理時只需輕點功能按鍵中[CLR]按鍵清除警報和止液保護,并按照標準輸液流程停止輸液。
如圖2和圖3所示,若出現異常,如輸液管彎折造成液滴滴速過低(小于5滴/分),或莫菲氏管液面到達或超過了紅外線檢測窗口(12)亦或輸液套管上的手動滾輪閥開得太大造成液滴滴速過高(大于150滴/分)時,報警模塊(03)作用,設備發出警報聲和警報指示燈(10)閃爍,同時為保證輸液安全,自動止液模塊(04)進行止液保護動作,微型電機(15)帶動止液執行件(14)將莫菲氏管下部輸液管卡死,暫停輸液為護理人員到來創造安全時間。護理人員處理時先輕點功能按鍵中[OK/POWER]按鍵清除止液保護動作,通過有效操作將滴速恢復至正常輸液值,警報指示燈(10)閃爍解除,輸液監護儀繼續正常工作。
最后應說明的是: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申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說明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