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密閉性瘺道式壓瘡引流系統。
背景技術:
臨床上不少長期臥床的患者難免會產生壓瘡,目前,在治療瘺道式壓瘡的過程中,由于環境密封性不夠,外界的細菌極易進入壓瘡內部從而增加壓瘡創面的感染幾率及對壓瘡創面的愈合產生影響,并且壓瘡腐爛組織及滲液不能被及時排出,從而導致壓瘡的治療效果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技術問題,從而提供一種密封效果好、能及時持續吸出壓瘡中腐爛組織及滲出液的密閉性瘺道式壓瘡引流系統。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
一種密閉性瘺道式壓瘡引流系統,包括柔性多孔引流管,其還包括海綿體和黏貼密封層,所述海綿體包括上海綿體和下海綿體,所述上海綿體和下海綿體的邊緣處通過連接層相互粘接,所述上海綿體和下海綿體的內部對應位置處還分別設有上卡槽和下卡槽,所述柔性多孔引流管的一端卡設在所述上卡槽和下卡槽之間,其另一端伸出至所述上海綿體和下海綿體的外部,并與負壓吸引器相連接,其中,位于所述上卡槽和下卡槽之間的柔性引流管上間隔的開設有多個吸引孔,以及所述海綿體置入瘺道式的壓瘡創面中,所述黏貼密封層包覆在所述海綿體的外部,且與壓瘡創面外緣的人體皮膚密封粘貼。
進一步地,所述柔性多孔引流管還與一滲液收集囊相連接,所述滲液收集囊位于所述密封層和所述負壓吸引器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密封層采用透明材料制作而成。
進一步地,多個吸引孔沿所述柔性多孔引流管的長度方向等間距分布。
進一步地,所述負壓吸引器產生的負壓為100-125mmHg。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將上下海綿體放置在壓瘡的瘺道內,再利用黏貼密封層包覆上海綿體和下海綿體后與人體皮膚密封粘貼,使壓瘡不與外界相通,從而避免了外界的細菌對壓瘡治療效果的影響。而通過負壓吸引器產生的持續低負壓引流,將壓瘡中的壓瘡中腐爛組織及滲出液從柔性多孔引流管的多個吸引孔中抽出,其加快了新鮮肉芽的生長,提升了壓瘡的治療效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密閉性瘺道式壓瘡引流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密閉性瘺道式壓瘡引流系統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參閱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密閉性瘺道式壓瘡引流系統,包括柔性多孔引流管1,其還包括海綿體和黏貼密封層4,海綿體包括上海綿體2和下海綿體3,上海綿體2和下海綿體3的邊緣處通過連接層5相互粘接,上海綿體2和下海綿體3的內部對應位置處還分別設有上卡槽21和下卡槽31,柔性多孔引流管1的一端卡設在上卡槽21和下卡槽31之間,其另一端伸出至上海綿體21和下海綿體31的外部,并與負壓吸引器6相連接,其中,位于上卡槽21和下卡槽31之間的柔性引流管1上間隔的開設有多個吸引孔11,以及海綿體置入瘺道式的壓瘡創面中,黏貼密封層4包覆在海綿體的外部,且與壓瘡創面外緣的人體皮膚密封粘貼。本實用新型中的上卡槽21和下卡槽31主要用于夾持并引導柔性多孔引流管1進行排布,在本實施例中,上卡槽21和下卡槽31的形狀可以為S型或波浪形,也可以為其他合適形狀,這樣可以使柔性多孔引流管1的吸附面積增大,提高對壓瘡的滲液及腐爛組織的吸附效果。
本實用新型通過將下海綿體3放置在壓瘡的瘺道內,再利用黏貼密封層4包覆上海綿體2和下海綿體3后與人體密封,使壓瘡不與外界相通,從而避免了外界的細菌對壓瘡治療效果的影響。而通過負壓吸引器6產生的持續負壓引流,將壓瘡中的滲液及腐爛組織從柔性多孔引流管1的多個吸引孔11中抽出,其加快新鮮肉芽的生長,提升了壓瘡的治療效果。
較佳的,為了避免抽出的滲液及腐爛組織堵塞負壓吸引器6,柔性多孔引流管1還與一滲液收集囊7相連接,滲液收集囊7位于密封層4和負壓吸引器6之間。滲液收集囊7可以采用透明材質制作而成,方便觀察收集量。
較佳的,黏貼密封層4根據壓瘡面積進行裁剪,也可以為其他合適形狀,且黏貼密封層4采用透明材料制作而成。從而便于觀察上海綿體2、下海綿體3和柔性多孔引流管1的狀態。
本實用新型中,為了使吸力更加均勻,多個吸引孔11沿柔性多孔引流管1的長度方向等間距分布。其中,相鄰吸引孔11的間隔為2cm,本實施例中,若負壓吸引器6產生的負壓過大,則會導致過度抽取人體滲液,造成傷口無法愈合,優選的,負壓吸引器6產生的負壓為100-125mmHg。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