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技術:
:在心內科中,化膿性心包炎經確診均應作心包切開引流術,不宜拖延。由于化膿性心包炎的發病幾率低,普通醫院中沒有針對該病的配套引流設備,多采用其它引流裝置進行引流,這樣有時會因設備不配套出現失誤或是增加患者病痛的情況,若引進專業該病的引流設備,成本較高,對醫院和患者都是一個較大的負擔。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對化膿性心包炎進行引流時,操作簡便、省時省力、成本低廉的一種簡易心內科引流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包括底座和導入管,底座上設置有第一固定槽,第一固定槽右側設置有第二固定槽,第一固定槽上設置有第一引流瓶,第一引流瓶上設置有第一固定塞,第一固定塞上設置有進液管,進液管右側設置有通氣管,進液管左側設置有連接管,連接管左側設置有固定管扣,第二固定槽上設置有第二引流瓶,第二引流瓶上設置有第二固定塞,第二固定塞上設置有導管,導管右側設置有抽氣管,連接管和導管之間設置有橡膠軟管,橡膠軟管上設置有固定卡,固定卡與旋轉夾相連接,抽氣管右側與控制閥相連接,控制閥上設置有擋板,擋板右側設置有第一橡膠片,擋板下側設置有第二橡膠片,控制閥右側與手握球相連接,導入管上設置有進液口,導入管左側和扁形穿刺針相連接,扁形穿刺針下側設置有穿刺進液口,穿刺進液口上側設置有氣壓平衡口,導入管上下兩側設置有固定支架,導入管右側與固定管相連接,固定管上設置有螺紋。
作為優選,所述手握球上設有防滑紋。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引流瓶上設有刻度線。
作為優選,所述底座下側設有防滑墊。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進行化膿性心包炎引流時,高效實用,操作起來簡便、省時省力,極大地減輕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難度。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導入管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座,2、導入管,3、第一固定槽,4、第二固定槽,5、第一引流瓶,6、第一固定塞,7、進液管,8、通氣管,9、連接管,10、固定管扣,11、第二引流瓶,12、第二固定塞,13、導管,14、抽氣管,15、橡膠軟管,16、固定卡,17、旋轉夾,18、控制閥,19、擋板,20、第一橡膠片,21、第二橡膠片,22、手握球,23、進液口,24、扁形穿刺針,25、穿刺進液口,26、氣壓平衡口,27、固定支架,28、固定管,29、螺紋,30、防滑紋,31、刻度線,32、防滑墊。
具體實施方式:包括底座1和導入管2,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設置有第一固定槽3,第一固定槽3右側設置有第二固定槽4,第一固定槽3上設置有第一引流瓶5,第一引流瓶5上設置有第一固定塞6,第一固定塞6上設置有進液管7,進液管7右側設置有通氣管8,進液管7左側設置有連接管9,連接管9左側設置有固定管扣10,第二固定槽4上設置有第二引流瓶11,第二引流瓶11上設置有第二固定塞12,第二固定塞12上設置有導管13,導管13右側設置有抽氣管14,連接管9和導管13之間設置有橡膠軟管15,橡膠軟管15上設置有固定卡16,固定卡16與旋轉夾17相連接,抽氣管14右側與控制閥18相連接,控制閥18上設置有擋板19,擋板19右側設置有第一橡膠片20,擋板19下側設置有第二橡膠片21,控制閥18右側與手握球22相連接,導入管2上設置有進液口23,導入管2左側和扁形穿刺針24相連接,扁形穿刺針24下側設置有穿刺進液口25,穿刺進液口25上側設置有氣壓平衡口26,導入管2上下兩側設置有固定支架27,導入管2右側與固定管28相連接,固定管28上設置有螺紋29。在使用該裝置時,首先在合適位置放置好該裝置,然后將外部導流管一端固定在固定管28上,另一端與固定管扣10固定,擰緊旋轉夾17使得固定卡16卡住橡皮軟管15,醫務人員在患者心房位置進行開口,將導入管2插入患者心房內,在插入瞬間打開旋轉夾17,膿液隨各級管道進入到第一引流瓶5中,當引流速度過慢或是無法有效引流時,醫務人員通過擠壓手握球22,使得手握球22中產生負壓催動膿液流動,直至吸干膿液為止。
作為優選,所述手握球22上設有防滑紋30。這樣設置,有利于增加舒適度,方便握拿。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引流瓶5上設有刻度線31。這樣設置,有利于知道引流出來液體的容量。
作為優選,所述底座1下側設有防滑墊32。這樣設置,有利于增加穩定性,防止因滑動而造成引流瓶歪倒而出現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