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注射泵夾鉗裝置。
背景技術:
在醫療領域中,對于傳統的注射泵夾鉗裝置,通常采用手動方式對針筒實現夾緊的設計模式,注射泵的夾鉗通過手動向外拉動夾鉗到底部,轉動夾鉗鎖死,然后一手拿著針筒放置在注射泵上,另一手旋動夾鉗并松開夾鉗,夾鉗迅速回彈鎖住針筒,但是在手術的過程中,由于狀況很復雜,往往有時候無法進行雙手操作,難以應對復雜的手術過程,并且在松開夾鉗時,由于受到注射泵空間的限制,在夾鉗迅速回彈的過程中易出現誤傷醫務人員手指的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提高操作便利性的注射泵夾鉗裝置。
一種注射泵夾鉗裝置,用于將針筒夾持在所述注射泵的殼體上,包括:
支撐架,固定在所述殼體上;
夾鉗組件,用于夾持所述針筒,所述夾鉗組件包括傳動部和與所述傳動部連接的夾持部;
驅動機構,包括安裝在所述支撐架上并用于驅動所述夾鉗組件相對所述支撐架滑動的第一驅動組件,及用于驅動所述夾鉗組件相對所述支撐架轉動的第二驅動組件;
控制器,與所述驅動機構電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驅動組件包括電機,一端與所述電機輸出軸連接的絲桿,與所述絲桿轉動連接并用于推動所述傳動部滑動的壓板;所述絲桿的另一端與所述支撐架轉動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驅動組件包括轉動安裝在所述支撐架上并與所述傳動部滑動配合且能帶動其轉動的從動件,轉動安裝在所述支撐架上并能帶動所述從動件轉動的主動件,及與所述絲桿滑動配合且能跟隨絲桿轉動的離合件;
其中,當所述壓板推動所述離合件與所述主動件配合時,所述主動件帶動所述從動件轉動。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離合件為端部帶有第二棘齒的離合棘齒輪,所述從動件為帶有第二輪齒的從動齒輪,所述主動件為主動棘齒輪,所述主動棘齒輪的端部設置有能與所述第二棘齒嚙合的第一棘齒,所述主動棘齒輪的外周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二輪齒嚙合的第一輪齒。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離合棘齒輪通過第一滑動鍵與所述絲桿連接,所述離合棘齒輪的中心處還設置有能推動其滑動的第一彈性件。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彈性件為圓柱彈簧。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傳動部遠離所述夾持部的一端安裝有與所述壓板相對的頂塊,所述頂塊與所述從動齒輪的中心處之間連接有能推動所述傳動部相對所述從動齒輪滑動的第二彈性件。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彈性件為圓柱彈簧。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頂塊上設置有與所述壓板相對并用于檢測所述頂塊與所述壓板是否接觸的第二位移傳感器。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殼體上設置有與所述針筒相對并用于檢測所述殼體上是否放置有所述針筒的第一位移傳感器。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注射泵夾鉗裝置,由于設置了夾鉗組件和驅動機構,在控制器的作用下,第一驅動組件驅動夾鉗組件滑動,從而改變夾持部與注射泵殼體之間的間隙,便于取放和夾緊針筒。第二驅動組件驅動夾鉗組件轉動,以便夾持部對針筒形成有效的夾持作用。該裝置不會受到注射泵空間限制的影響,大幅提高了手術過程中的操作便利性,同時避免了操作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
附圖說明
圖1為針筒夾持在注射泵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注射泵夾鉗裝置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方式。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理解的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內”、“外”、“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實施方式。
同時參閱圖1和圖2,一種注射泵夾鉗裝置,用于將針筒110夾持在注射泵的殼體100上,該裝置包括支撐架700、夾鉗組件200、驅動機構300,和控制器。支撐架700固定在殼體100上。夾鉗組件200包括傳動部220和夾持部210,傳動部220和夾持部210連接成一個L型的結構,由于夾持部210夾緊力的作用,針筒110被夾置在夾持部210和注射泵的殼體100之間。驅動機構300包括第一驅動組件310和第二驅動組件320,第一驅動組件310安裝在支撐架700上,用于驅動傳動部220滑動,從而帶動夾持部210相對殼體100(或支撐架700)滑動;第二驅動組件320用于驅動傳動部220轉動,從而帶動夾持部210相對殼體100(或支撐架700)轉動。
具體的,第一驅動組件310包括電機311、絲桿312和壓板313。電機311可以固定在支撐架700上,也可以固定在注射泵的殼體100上,絲桿312的一端與電機311的輸出軸連接,絲桿312的另一端與支撐架700轉動連接,絲桿312只能轉動而不能產生滑動。當絲桿312轉動時,壓板313沿絲桿312上下運動,壓板313同時推動傳動部220向下運動。
第二驅動組件320包括從動件323,主動件321和離合件322。從動件323轉動安裝在支撐架700上,當然也可以轉動安裝在殼體100上,傳動部220與從動件323滑動配合(傳動部220可以相對從動件323上下滑動),而從動件323相對傳動部220的周向位移則得到限制,從動件323的轉動可以帶動傳動部220轉動。主動件321轉動安裝在支撐架700上,主動件321可以帶動從動件323轉動,繼而從動件323帶動傳動部220轉動。絲桿312的上段帶有螺紋(螺紋段),以便與壓板313配合,絲桿312的下段不帶有螺紋(即光滑段),離合件322則安裝在光滑段上,離合件322與絲桿312滑動配合(離合件322可以沿絲桿312的光滑段上下滑動),而離合件322相對絲桿312的周向位移則得到限制,離合件322跟隨絲桿312產生轉動。當壓板313推動離合件322與主動件321配合時,主動件321帶動從動件323轉動,進而帶動傳動部220轉動。
具體的,離合件322為離合棘齒輪322a,主動件321為主動棘齒輪321a,從動件323為從動齒輪323a,當然,可以理解,主動件321和從動件323也可以為同步帶輪或連桿機構等。從動齒輪323a上設置有第二輪齒。離合棘齒輪322a的端部設置有第二棘齒,主動棘齒輪321a的端部設置第一棘齒,第一棘齒可以與離合棘齒輪322a上的第二棘齒嚙合,主動棘齒輪321a的外周上設置有第一輪齒,該第一輪齒與從動齒輪323a上的第二輪齒嚙合。
當電機311正轉時,絲桿312帶動壓板313向下運動,同時驅動離合棘齒輪322a轉動,壓板313推動傳動部220和夾持部210向下運動,當壓板313與離合棘齒輪322a的上端接觸,并推動離合棘齒輪322a向下運動,此時,離合棘齒輪322a上的第二棘齒與主動棘齒輪321a上的第一棘齒嚙合,離合棘齒輪322a驅動主動棘齒輪321a運動,繼而主動棘齒輪321a驅動從動齒輪323a運動,從而帶動傳動部220和夾持部210轉動。
具體的,離合棘齒輪322a的安裝孔內套設有滑動套,滑動套上安裝有與絲桿312的光滑段滑動配合的第一滑動鍵,絲桿312的光滑段上套設有第一彈性件51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彈性件510為圓柱彈簧,第一彈性件510的一端與離合棘齒輪322a連接或抵接,第一彈性件510的另一端與套設在絲桿312外的夾套連接。
傳動部220遠離夾持部210的一端安裝有頂塊221,頂塊221與壓板313抵接,傳動部220上套設有第二彈性件520,第二彈性件520同樣可以為圓柱彈簧,第二彈性件520的一端與頂塊221連接,第二彈性件520的另一端與從動齒輪323a中心孔內設置的凸臺連接。
當電機311反轉時,電機311帶動絲桿312轉動,離合棘齒輪322a跟隨絲桿312轉動,并通過主動棘齒輪321a帶動從動齒輪323a和夾鉗組件200轉動,同時,壓板313沿絲桿312開始向上運動,壓板313將逐漸解除對頂塊221和離合棘齒輪322a的頂緊作用,此時,在第二彈性件520的作用下,第二彈性件520將通過頂塊221推動傳動部220向上運動,第一彈性件510逐漸推動離合棘齒輪322a向上運動,當離合棘齒輪322a與主動棘齒輪321a分離時,主動棘齒輪321a停止轉動,從而使得從動齒輪323a和夾鉗組件200停止轉動。
進一步的,殼體100上設置有第一位移傳感器610,第一位移傳感器610與針筒110相對。頂塊221上設置有第二位移傳感器620,第二位移傳感器620與壓板313相對。第一傳感器可以感知針筒110是否與殼體100之間緊密接觸,第二位移傳感器620可以感知頂塊221是否與壓板313完全分離,第一位移傳感器610和第二位移傳感器620均將反饋信號傳遞給控制器,控制器將驅動電機311的具體轉停動作(例如正轉,反轉,轉動的速度和角位移等)
進一步的,殼體100上設置有第三傳感器400,第三傳感器400可以感知主動棘齒輪321a的位置,同時反饋信號傳遞給控制器,控制器將控制電機311的具體轉停動作。
工作時,控制器使電機311正轉,壓板313推動夾鉗組件200整體向下運動,使得夾持部210與殼體100之間的間隙增大,方便放置針筒110,當壓板313沿絲桿312繼續向下運動,并推動轉動的離合棘齒輪322a與主動棘齒輪321a嚙合,從而使從動齒輪323a帶動夾鉗組件200旋轉,當夾持部210旋轉一定的角度后,使得在針筒110的放置過程中,消除了夾持部210對人手或其它器械的干擾,此時,控制器接受第三傳感器400的反饋信息控制電機311停止運動,工作人員可以很方便的將針筒110放置在殼體100上與之配合的槽中。
當針筒110放置完畢后,第一傳感器感知針筒110與殼體100之間緊密接觸,從而將反饋信號傳遞給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電機311反轉,離合棘齒輪322a依次驅動主動棘齒輪321a嚙合、從動齒輪323a和夾鉗組件200反方向轉動,使得夾持部210反轉逐漸回原位,以便對放置好的針筒110形成有效夾持作用,同時,壓板313向上運動,在第二彈性件520的彈力作用下,夾鉗組件200向上運動,從而逐漸縮小夾持部210與殼體100之間的間隙,針筒110將被逐漸夾緊。當離合棘齒輪322a與主動棘齒輪321a分離時,夾鉗組件200停止轉動。當夾持部210與殼體100之間由于被針筒110阻擋,夾持部210無法繼續向上運動,此時,夾鉗組件200完成對針筒110的夾持作用。而當第二位移傳感器620感知頂塊221與壓板313分離后,將反饋信號傳遞給控制器,控制器使控制電機311停止運轉。
當需要從注射泵上取下針筒110時,按照如上所述的操作步驟,通過控制器控制電機311正轉,直至剛好使夾持部210與針筒110脫離,同時夾鉗組件200向下運動設定距離即可,夾持部210與注射泵殼體100之間保持一定的間距,方便針筒110卸載。
控制器可與外設的操作顯示設備通信連接,操作者在操作顯示設備上可輸入對控制器的相關操作指令。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