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具有減震功能的醫(yī)療推車。
背景技術:
醫(yī)療技術,是指醫(yī)療機構及其醫(yī)務人員以診斷和治療疾病為目的,對疾病作出判斷和消除疾病、緩解病情、減輕痛苦、改善功能、延長生命和幫助患者恢復健康而采取的診斷、治療措施。醫(yī)療技術分為三類:第一類醫(yī)療技術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確切,醫(yī)療機構通過常規(guī)管理在臨床應用中能確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術。第二類醫(yī)療技術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確切,涉及一定倫理問題或者風險較高,衛(wèi)生行政部門應當加以控制管理的醫(yī)療技術。第三類醫(yī)療技術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衛(wèi)生行政部門加以嚴格控制管理的醫(yī)療技術:(一)涉及重大倫理問題;(二)高風險;(三)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經(jīng)規(guī)范的臨床試驗研究進一步驗證;(四)需要使用稀缺資源;(五)衛(wèi)生部規(guī)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醫(yī)療技術。在醫(yī)院里,每天都會運送大量的醫(yī)療用品,例如,給各個床鋪送藥,回收用過的器械會送回到消毒中心消毒,現(xiàn)在送藥一般是采用推車,但由于醫(yī)院很多物品都是玻璃器件,屬于易碎物品,在拿取時稍有磕碰就會破損。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減震功能的醫(yī)療推車,具備減震的優(yōu)點,解決了在用推車轉移玻璃器件時容易磕碰破損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具有減震功能的醫(yī)療推車,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左側板和右側板,所述左側板和右側板的相對面均與伸縮套管的固定端固定連接,所述伸縮套管自由端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彈簧,所述伸縮套管的自由端與擠壓塊的一側面固定連接,所述擠壓塊的下表面與第一活動桿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活動桿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第一滑輪,所述第一滑輪滑動連接在底板上表面開設的第一滑槽內(nèi),所述擠壓塊的一側面與半球體的外表面活動連接,所述半球體的內(nèi)表面開設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內(nèi)部滑動連接有第二滑輪,所述第二滑輪設置在第二活動桿的底部,所述第二活動桿的數(shù)量為兩個,且兩個第二活動桿的相對面分別與第二彈簧的兩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活動桿一側面開設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內(nèi)部活動連接有固定桿,所述固定桿的兩端均與半球體的內(nèi)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活動桿的頂部設置有第三滑輪,所述第三滑輪滑動連接在箱體下表面開設的第三滑槽內(nèi)。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彈簧的一端與伸縮套管的固定端固定連接,且第一彈簧的另一端與擠壓塊的一側面固定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設置有滾輪。
優(yōu)選的,所述左側板的一側面固定連接有把手,且把手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防脫塊。
優(yōu)選的,所述箱體的內(nèi)部等距離設置有兩塊分隔板。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半球體、伸縮套管、第一活動桿、第二活動桿、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達到了減震的效果,當推車在受到震動時,伸縮套管收縮,第一彈簧被壓縮,第一活動桿向左運動,起到第一次減震效果,兩個第二活動桿相互靠近,第二彈簧被壓縮,起到第二層減震效果,解決了在用推車轉移玻璃器件時容易磕碰破損的問題。
2、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分隔板,可以將不同使用類型的器具分開存放,防止了交叉感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二活動桿側視圖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板、2左側板、3右側板、4伸縮套管、5第一彈簧、6擠壓塊、7第一活動桿、8第一滑輪、9第一滑槽、10半球體、11第二滑槽、12第二滑輪、13第二活動桿、14第二彈簧、15通槽、16固定桿、17第三滑輪、18箱體、19第三滑槽、20滾輪、21把手、22防脫塊、23分隔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一種具有減震功能的醫(yī)療推車,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下表面設置有滾輪20,且滾輪20的數(shù)量為四個,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左側板2和右側板3,左側板2的一側面固定連接有把手21,且把手21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防脫塊22,防止手心有水或者汗水手與把手21脫離,左側板2和右側板3的相對面均與伸縮套管4的固定端固定連接,伸縮套管4自由端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彈簧5,第一彈簧5的一端與伸縮套管4的固定端固定連接,且第一彈簧5的另一端與擠壓塊6的一側面固定連接,伸縮套管4的自由端與擠壓塊6的一側面固定連接,擠壓塊6的下表面與第一活動桿7的頂部固定連接,第一活動桿7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第一滑輪8,第一滑輪8滑動連接在底板1上表面開設的第一滑槽9內(nèi),擠壓塊6的一側面與半球體10的外表面活動連接,推車在受到震動時,半球體10下壓,伸縮套管4收縮,第一彈簧5被壓縮,第一活動桿7向左運動,起到第一次減震效果,半球體10的內(nèi)表面開設有第二滑槽11,第二滑槽11的內(nèi)部滑動連接有第二滑輪12,第二滑輪12設置在第二活動桿13的底部,第二活動桿13的數(shù)量為兩個,且兩個第二活動桿13的相對面分別與第二彈簧14的兩端固定連接,第二活動桿13一側面開設有通槽15,通槽15的內(nèi)部活動連接有固定桿16,固定桿16的兩端均與半球體10的內(nèi)表面固定連接,固定桿16可以將兩個第二活動桿13的位置固定,防止第二活動桿13前后運動,第二活動桿13的頂部設置有第三滑輪17,第三滑輪17滑動連接在箱體18下表面開設的第三滑槽19內(nèi),推車在受到震動時,兩個第二活動桿13相互靠近,第二彈簧14被壓縮,起到第二層減震效果,箱體18的內(nèi)部等距離設置有兩塊分隔板23,通過設置分隔板23,可以將不同使用類型的器具分開存放,防止了交叉感染。
使用時,當推車在受到震動時,半球體10下壓,伸縮套管4收縮,第一彈簧5被壓縮,第一活動桿7向左運動,起到第一次減震效果,兩個第二活動桿13相互靠近,第二彈簧14被壓縮,起到第二層減震效果,通過設置分隔板23,可以將不同使用類型的器具分開存放,防止了交叉感染,達到了減震的效果。
綜上所述:該具有減震功能的醫(yī)療推車,通過設置半球體10、伸縮套管4、第一活動桿7、第二活動桿13、第一彈簧5和第二彈簧14,解決了在用推車轉移玻璃器件時容易磕碰破損的問題。
盡管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