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技術醫療器械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固定強度增加的內固定鋼板。
背景技術:
鋼板是骨科臨床上非常常用的手術器械,通過鋼板固定骨折端,使骨折端穩定,最后達到愈合的目的。現在常用的鋼板為長方體,其縱截面為長方形(如圖1A-B所示),鋼板越長,其力臂越長,鋼板中間部分承受的力量越大,在強大的外力作用下其會有縱向的彎曲,導致骨折斷端不穩定,甚至有折斷的風險。
中國專利201310615416.X公開了一種膝關節平臺鋼板,該鋼板整體呈Z形,由鋼板頭部、板身和鋼板尾部組成,鋼板頭部和鋼板尾部成旋轉角為180度的旋轉對稱,在鋼板頭部和鋼板尾部上分別設有若干個通孔;板身的厚度大于鋼板頭部和鋼板尾部的厚度;板身的兩側設有凹槽;所述的通孔數量為三個;鋼板頭部和鋼板尾部的邊緣呈圓弧形;該技術方案的鋼板也為T型,但在使用時,其縱截面仍然為長方形,無法有效避免骨折端處鋼板彎折的風險。中國專利201210002010.X公開了一種治療股骨頸骨折的帶弧度的梯形鎖定鋼板,包括梯形鎖定鋼板,梯形鎖定鋼板上端窄下端寬,梯形鎖定鋼板上與股骨近端相貼合的梯形面帶有弧度,梯形鎖定鋼板中心位置設置有中心孔,梯形鎖定鋼板上設定有6個鎖定孔,6個鎖定孔與中心孔的方向相互平行,以中心孔為中心、6個鎖定孔向上端、左下端、右下端三個方向發散設置,每個方向設置有2個鎖定孔,鎖定孔上設置有鎖定螺釘;雖然該鋼板的板身(骨折端)厚度大于固定端(頭部和尾部)的厚度,但板身與頭尾部連接處較薄,使用時在外力的作用下仍容易發生斷裂。因此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點,有必要對鋼板的結構形狀進行改良,使其在外力作用下不易發生彎曲和折斷的可能,增加穩定性。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我們根據臨床上的需要,將鋼板的外形進行改良,形成中間略厚,兩端略薄的形狀體,使鋼板在縱行截面上成為一個三角形,三角形的穩定性要優于長方形,使其在外力作用下不易發生彎曲和折斷的可能,增加穩定性。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固定強度增加的內固定鋼板。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固定強度增加的內固定鋼板,包括鋼板板體(1),所述鋼板板體(1)的縱截面為去掉了三個角的等腰三角形的一部分,鋼板板體(1)縱截面中部的厚度大于其兩端的厚度,該鋼板不易發生形變,增加骨折端固定的穩定性及固定強度。
進一步,所述等腰三角形的斜邊與底邊的夾角為5-30度。
進一步,所述鋼板板體(1)上設有若干均勻分布的固定釘孔。
進一步,所述鋼板板體(1)的表面設有加強筋,所述加強筋增加鋼板抗彎曲和折斷的能力,防止鋼板折斷。
進一步,所述鋼板板體(1)的縱截面包括與骨折部位接觸固定的下邊(18),及與下邊(18)平行的上邊(17),所述下邊(18)長度與上邊(17)長度之間的比例為2:1~10:1。
進一步,所述鋼板板體(1)為條形,由上固定段(2)、插接段(3)、下固定段(4)組成;所述鋼板板體(1)的表面設有凸起的加強筋(5),所述加強筋增加鋼板抗彎曲和折斷的能力,防止鋼板折斷;所述上固定段(2)上設有若干固定釘孔(6),所述上固定段(2)的下端面設有上嵌合槽(7),在上嵌合槽(7)對應的上固定段(2)的表面設有第一連接孔(8),所述第一連接孔(8)貫穿上嵌合槽(7);
所述插接段(3)由嵌合塊(9)和連接段(10)組成,所述嵌合塊(9)與上嵌合槽(7)相配合,嵌合塊(9)上設有第二連接孔(11),所述連接段(10)的寬度與上固定段(2)相同,連接段(10)的下端面設有嵌合槽(12),在嵌合槽(12)對應的連接段(10)的表面設有第三連接孔(13),所述第三連接孔(13)貫穿嵌合槽(12);
所述下固定段(4)由下嵌合塊(14)和下固定鋼板(15)組成,所述下嵌合塊(14)與嵌合槽(12)相配合,下嵌合塊(14)上設有第四連接孔(16),所述下固定鋼板(15)的寬度與上固定段(2)相同,下固定鋼板(15)的表面設有若干固定釘孔(6)。
進一步,所述連接孔及固定釘孔(6)貫穿加強筋(5)。
進一步,所述每個鋼板板體(1)設有2-5個插接段(3),相鄰的兩個插接段(3)之間通過插接在嵌合槽(11)內的嵌合塊(9)首位相連。
進一步,所述固定釘孔(6)上帶有螺紋,通過螺紋安裝螺釘;所述連接孔上帶有螺紋,通過螺紋安裝螺釘。
進一步,所述加強筋設置在鋼板板體(1)上表面的中部,加強筋平行鋼板板體(1)長軸方向設置。
本發明優點在于:
1、本發明對鋼板的形狀進行改良,形成中間略厚,兩端略薄的形狀體,使鋼板在縱形截面上成為一個類三角形的截面,三角形的穩定性要優于長方形,使其在外力作用下不易發生彎曲和折斷的可能,增加骨折端固定的穩定性及固定強度。
2、鋼板截面類三角形的設計,可減少術后固定鋼板的微動,降低鋼板折斷的風險,有利于骨愈合和患者術后恢復。
3、本發明鋼板板體由上固定段、插接段、下固定段組成;使用時可根據手術需要調節鋼板的長度,使骨折復位固定手術簡化,縮短手術時間,減輕患者痛苦。
4、本發明鋼板板體的表面設有凸起的加強筋,所述加強筋設置在鋼板板體上表面的中部,加強筋平行鋼板板體長軸方向設置,加強筋的設計增加鋼板抗彎曲和折斷的能力,防止生彎曲和折斷,穩定性更強。
附圖說明
附圖1為現有技術固定鋼板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1A為鋼板折斷前縱截面的示意圖,圖1B為鋼板折斷后縱截面的示意圖。
附圖2為本發明內固定鋼板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2A為固定鋼板縱截面的示意圖,圖2B為使用狀態示意圖。
附圖3為本發明內固定鋼板改進結構示意圖。
附圖4為本發明內固定鋼板拆分后的示意圖。其中圖4A為上固定段,圖4B為插接段,圖4C為下固定段。
附圖5為圖4A的俯視圖。
附圖6為圖4B的俯視圖。
附圖7為圖4C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明記載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附圖中涉及的附圖標記和組成部分如下所示:
1.鋼板板體 2.上固定段 3.插接段
4.下固定段 5.加強筋 6.固定釘孔
7.上嵌合槽 8.第一連接孔 9.嵌合塊
10.連接段 11.第二連接孔 12.嵌合槽
13.第三連接孔 14.下嵌合塊 15.下固定鋼板
16.第四連接孔 17.上邊 18.下邊
實施例1本發明固定強度增加的內固定鋼板
請參見圖1-圖2。圖1為現有技術固定鋼板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1A為鋼板折斷前縱截面的示意圖,圖1B為鋼板折斷后縱截面的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內固定鋼板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2A為固定鋼板縱截面的示意圖,圖2B為使用狀態示意圖。
一種固定強度增加的內固定鋼板,包括鋼板板體1,所述鋼板板體1的縱截面為去掉了三個角的等腰三角形的一部分,等腰三角形的斜邊與底邊的夾角為5-30度,所述鋼板板體1的縱截面包括與骨折部位接觸固定的下邊18,及與下邊18平行的上邊17,所述下邊18長度與上邊17長度之間的比例為2:1~10:1。所述鋼板左右兩邊的端面平行。所述鋼板板體1上設有若干均勻分布的固定釘孔,所述固定釘孔上帶有螺紋,通過螺紋安裝螺釘。所述鋼板板體1的表面設有加強筋,所述加強筋設置在鋼板板體1上表面的中部,加強筋平行鋼板板體1長軸方向設置,加強筋增加鋼板抗彎曲和折斷的能力,防止鋼板折斷。本發明對固定鋼板的形狀進行改進,使鋼板縱截面中部的厚度大于其兩端的厚度,使用時不易發生形變,增加骨折端固定的穩定性及固定強度。
現有技術常用的鋼板為長方體,其縱截面為長方形如圖1所示,鋼板越長,其力臂越長,鋼板中間部分承受的力量越大,在強大的外力作用下其會有縱向的彎曲,導致骨折斷端不穩定,甚至有折斷的風險。
本發明根據臨床上的需要,將鋼板的外形進行改良,形成中間略厚,兩端略薄的形狀體,使鋼板在縱形截面上成為一個三角形,三角形的穩定性要優于長方形,使其在外力作用下不易發生彎曲和折斷的可能,增加骨折端固定的穩定性。
實施例2本發明的改進結構
請參見圖3-圖7。圖3為本發明內固定鋼板改進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內固定鋼板拆分后的示意圖,其中圖4A為上固定段,圖4B為插接段,圖4C為下固定段,圖5為圖4A的俯視圖,圖6為圖4B的俯視圖,圖7為圖4C的俯視圖。
一種固定強度增加的內固定鋼板,包括鋼板板體1,所述鋼板板體1的縱截面為去掉了三個角的等腰三角形的一部分,等腰三角形的斜邊與底邊的夾角為5-30度,所述鋼板板體1縱截面包括與骨折部位接觸固定的下邊18,及與下邊18平行的上邊17,所述下邊18長度與上邊17長度之間的比例為2:1~10:1。所述鋼板板體1上設有若干均勻分布的固定釘孔,所述固定釘孔上帶有螺紋,通過螺紋安裝螺釘。所述鋼板板體1的表面設有凸起的加強筋5,所述加強筋5設置在鋼板板體1上表面的中部,加強筋平行鋼板板體1長軸方向設置,加強筋增加鋼板抗彎曲和折斷的能力,防止鋼板折斷。所述鋼板板體1為彎曲的條形,由上固定段2、插接段3、下固定段4組成;所述上固定段2設有若干固定釘孔6,所述上固定段2的下端面設有上嵌合槽7,在上嵌合槽7對應的上固定段2的表面設有第一連接孔8,所述第一連接孔8貫穿上嵌合槽7。所述插接段3由嵌合塊9和連接段10組成,所述嵌合塊9與上嵌合槽7相配合,嵌合塊9上設有第二連接孔11,所述連接段10的寬度與上固定段2相同,連接段10的下端面設有嵌合槽12,在嵌合槽12對應的連接段10的表面設有第三連接孔13,所述第三連接孔13貫穿嵌合槽12。所述下固定段4由下嵌合塊14和下固定鋼板15組成,所述下嵌合塊14與嵌合槽12相配合,下嵌合塊14上設有第四連接孔16,所述下固定鋼板15的寬度與上固定段2相同,下固定鋼板15的表面設有若干固定釘孔6。所述每個鋼板板體1設有2-5個插接段3,相鄰的兩個插接段3之間通過插接在嵌合槽12內的嵌合塊9首位相連;所述第一連接孔8、第二連接孔11、第三連接孔13及固定釘孔6貫穿加強筋5,所述固定釘孔6上帶有螺紋,所述連接孔上帶有螺紋,通過螺紋安裝螺釘。所述鋼板板體1為彎曲的條形,彎曲條形的設計,可防止鋼板在長軸方向的彎曲,更好的實現對骨折部位的固定,有利于骨折部位的愈合。插接段3的設置,使得本發明的鋼板可根據手術需要調節鋼板的長度,使骨折復位固定手術簡化,縮短手術時間,減輕患者痛苦。
本實施例的使用方法:使用時,首先根據患者骨折的尺寸及部位測量所需固定鋼板的長度,選擇合適數量的插接段與上固定段及下固定段進行組裝,先用骨釘穿過固定釘孔6將上固定段2與骨折部位的上端固定連接;將插接段3的嵌合塊9插入上嵌合槽7內,使第二連接孔11與第一連接孔8對齊,用骨釘穿過第二連接孔11與第一連接孔8,將插接段3與上固定段2及骨折部位固定連接,將剩下的的插接段3與已經固定的插接段3通過插接在嵌合槽12內的嵌合塊9實現首位相連,將第三連接孔13與第二連接孔11對齊并用骨釘固定連接;將下嵌合塊14插入最后一塊插入段3的嵌合槽12內,使第三連接孔13與第四連接孔16對齊,用骨釘穿過第三連接孔13與第四連接孔16,將下固定段4與插入段3及骨折部位固定連接,最后用骨釘穿過下固定鋼板15上的固定釘孔6將下固定鋼板15固定在骨折部位下端,完成手術。
有益效果:
1、本發明對鋼板的形狀進行改良,形成中間略厚,兩端略薄的形狀體,使鋼板在縱形截面上成為一個類三角形的截面,三角形的穩定性要優于長方形,使其在外力作用下不易發生彎曲和折斷的可能,增加骨折端固定的穩定性及固定強度。
2、鋼板截面類三角形的設計,可減少術后固定鋼板的微動,降低鋼板折斷的風險,有利于骨愈合和患者術后恢復。
3、本發明鋼板板體由上固定段、插接段、下固定段組成;使用時可根據手術需要調節鋼板的長度,使骨折復位固定手術簡化,縮短手術時間,減輕患者痛苦。
4、本發明鋼板板體的表面設有凸起的加強筋,所述加強筋設置在鋼板板體上表面的中部,加強筋平行鋼板板體長軸方向設置,加強筋的設計增加鋼板抗彎曲和折斷的能力,防止生彎曲和折斷,穩定性更強。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方法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補充,這些改進和補充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