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療輔助設備領域,具體為一種適用于小兒外科手術的體位固定器。
背景技術:
目前,對小兒實施外科手術或清創縫合時,碰到刀口或創傷部位在上半身體側時,患兒需要躺成側臥位,為維持這一姿勢醫護人員要用棉布墊臨時固定患兒,但棉墊一般不能持久的保持這一姿勢,甚至給手術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以上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適用于小兒外科手術的體位固定器,該裝置可以快速將患兒固定成側臥位,并保證患兒的舒適性,提高手術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適用于小兒外科手術的體位固定器,包括底板以及固定在底板兩端的左端板和右端板,所述右端板分別與一塊頂部伸縮板以及兩塊側部伸縮板的一端固定連接,頂部伸縮板以及兩塊側部伸縮板的伸縮端均與調節板連接,在由底板、右端板、頂部伸縮板以及兩塊側部伸縮板包圍形成的空腔內設置有氣囊,所述的氣囊通過氣管與空腔外部的增壓球連接。
所述底板上設置有滑槽,在調節板的下端設置有與滑槽配合的滑塊。
所述氣管上分別設置有壓力表以及氣壓調節閥。
所述左端板與調節板相對面的周邊均設置有彈性卡扣,棉墊通過彈性卡扣固定在左端板與調節板相對面上。
所述頂部伸縮板以及側部伸縮板均由套板以及可在套板內滑動的芯板構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可將患兒快速固定在左端板與調節板之間的底板上,同時可根據患兒的體型大小調節氣囊的氣壓,通過氣囊膨脹或收縮來使調節板左右移動,從而控制調節板與左端板之間的間距,保證患兒的舒適性,提高手術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圖1的A-A剖視圖;
圖4為本發明中頂部伸縮板或側部伸縮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的俯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1-底板,2-左端板,3-調節板,4-側部伸縮板,5-右端板,6-壓力表,7-氣壓調節閥,8-增壓球,9-氣管,10-氣囊,11-滑槽,12-氣囊,13-彈性卡扣,14-棉墊,15-套板,16-芯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本發明的實施例:參閱圖1和圖2,本發明的適用于小兒外科手術的體位固定器,包括底板1以及固定在底板1兩端的左端板2和右端板5,所述右端板5分別與一塊頂部伸縮板5以及兩塊側部伸縮板4的套板15固定連接,頂部伸縮板5以及兩塊側部伸縮板4的芯板16均與調節板3連接;參見圖4及圖5,所述頂部伸縮板5以及側部伸縮板4均由套板15以及可在套板15內滑動的芯板16構成。同時,在底板1上設置有滑槽11,在調節板3的下端設置有與滑槽11配合的滑塊12。在由底板1、右端板5、頂部伸縮板5以及兩塊側部伸縮板4包圍形成的空腔內設置有氣囊10,所述的氣囊10通過氣管9與空腔外部的增壓球8連接;所述氣管9上分別設置有壓力表6以及氣壓調節閥7。參見圖3,所述左端板2與調節板3相對面的周邊均設置有彈性卡扣13,棉墊14通過彈性卡扣13固定在左端板2與調節板3相對面上,棉墊14的設置可以提高患兒躺著時的舒適性。
使用時,可將患兒快速固定在左端板2與調節板3之間的底板1上,在底板1也可以設置棉墊14,提高患兒舒適性;同時可根據患兒的體型大小調節氣囊10的氣壓,通過氣囊10膨脹或收縮來使調節板3左右移動,從而控制調節板3與左端板2之間的間距,保證患兒的舒適性,提高手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