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有關于水產養殖中的魚類的疾病救治,具體涉及一種防治魚類腹水病的組合物。
背景技術:
:魚類腹水病也稱腹腔積水,是一種慢性繼發性疾病。癥狀表現為食欲減退,被毛粗亂,消瘦、喝欲較強,體溫一般無明顯變化。腹部外形變化明顯,腹部明顯下垂,兩側對稱性脹大。腹部觸診有波動感并有水響聲,背部和肋骨明顯突出,進行性消瘦,不愿活動。如腹水繼續增大時,腹部呈桶狀。油于腹水壓迫橫隔膜和肺臟,可見有呼吸加速或呼吸困難、缺氧等癥狀。腹腔穿刺有大量的腹水。一般以漏出液多見,液體顏色為透明或淡黃色。以往用于該病的魚藥,治療效果不好,副作用大,對魚池有一定的污染。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組方合理、制備簡單、使用方便的一種防治魚類腹水病的組合物。所述的一種防治魚類腹水病的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垂盆草10~15份、茯苓3~6份、半枝蓮8~12份、雞骨草5~8份、赤小豆3~6份、虎杖5~8份、白術8~12份、山藥8~12份、丹參5~8份。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垂盆草13份、茯苓4份、半枝蓮9份、雞骨草7份、赤小豆4份、虎杖7份、白術11份、山藥11份、丹參7份。上述的一種防治魚類腹水病的組合物的制備方法為:按所述的重量份稱取各原料,按重量份稱取中草藥原料,干燥,粉碎至100目左右,混合均勻,包裝即得組合物。所述一種防治魚類腹水病的組合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將組合物按0.5%~0.8%比例添加于常規飼料中。上述一種防治魚類腹水病的組合物原料功效解析:垂盆草:清利濕熱、護肝、解毒;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有利尿、抗菌作用,能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半枝蓮: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利尿;雞骨草:利濕退黃,清熱解毒,疏肝止痛;赤小豆:利水消腫、解毒排膿。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等有抑制作用;虎杖:有抗肝損傷、抗休克、抗菌、鎮咳、降壓、平喘、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腫瘤、鎮靜、改善微循環的作用;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有促進腸胃蠕動、利膽、抗氧化、降血糖、抗凝血、抗菌、擴張血管、抑制心臟、鎮靜等作用;山藥: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丹參:祛瘀止痛、活血痛經、清心除煩。有益效果:1、能有效的防治魚類腹水病,降低因魚類腹水病死亡;2、采用中草藥配方的配合,不易產生抗藥性;3、具有安全性高、殘留少等諸多優點。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一:所述的一種防治魚類腹水病的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垂盆草14份、茯苓3份、半枝蓮8份、雞骨草8份、赤小豆4份、虎杖6份、白術12份、山藥10份、丹參8份。實施例二:所述的一種防治魚類腹水病的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垂盆草13份、茯苓4份、半枝蓮9份、雞骨草7份、赤小豆4份、虎杖7份、白術11份、山藥11份、丹參7份。實施例三:所述的一種防治魚類腹水病的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垂盆草12份、茯苓5份、半枝蓮10份、雞骨草6份、赤小豆5份、虎杖8份、白術10份、山藥11份、丹參6份。上述的一種防治魚類腹水病的組合物的制備方法為:按所述的重量份稱取各原料,按重量份稱取中草藥原料,干燥,粉碎至100目左右,混合均勻,包裝即得組合物。所述一種防治魚類腹水病的組合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將組合物按0.5%比例添加于常規飼料中。本發明的實驗效果取腹水病鳙魚600只,每組150只,分四個水池放置,每池放入病魚150只,池水深0.5米,控制水溫25℃左右??瞻捉M常規喂養,實驗組1采用本發明的實施例一,實驗組2采用本發明的實施例二,實驗組3采用本發明的實施例三,實驗組的將本發明組合物按0.5%比例添加于常規飼料中。記錄10天后鳙魚的數據如下表:空白組實驗組1實驗組2實驗組3腹水病鳙魚數150150150150存活數71136142139存活率47.3%90.7%94.7%92.7%從上表可以看出本發明對魚類腹水病有很好的療效。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發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是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