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藥物,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仔豬腹瀉的藥物顆粒劑。
背景技術:
:豬流行性腹瀉病是由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高度急性腸道傳染病。臨床以水樣腹瀉、嘔吐、脫水為特征,育肥豬多表現(xiàn)為發(fā)育遲緩,仔豬常表現(xiàn)為高發(fā)病率和高死亡率。流行性腹瀉是近年來影響初生仔豬死亡的主要病毒性疾病之一,使得仔豬死亡率連年上升,給養(yǎng)殖場尤其是種豬場造成了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嚴重阻礙了養(yǎng)豬業(yè)快速健康地發(fā)展。目前,治療豬腹瀉的方法主要是運用抗菌素治療,但是療效一般且費用高,副作用大,長期使用會產(chǎn)生抗藥性,并且會產(chǎn)生藥物殘留,危害人體的健康,所以尋求一種不易產(chǎn)生耐藥性、安全無藥物殘留、成本低、藥效和療效顯著的治療豬腹瀉病的藥物是人們長期迫切需求的。技術實現(xiàn)要素: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不易產(chǎn)生耐藥性、安全無藥物殘留、成本低、藥效和療效顯著的用于治療仔豬腹瀉的藥物顆粒劑。為了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治療仔豬腹瀉的藥物顆粒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青梅15-20份、龍膽草15-20份、白蘚皮8-13份、葛根粉10-15份、茯苓6-10份、黨參8-13份、甘草5-10份、山楂5-10份、陳皮5-10份、山藥8-13份、代赭石10-15份、葡萄糖酸鈣6-10份、單糖漿12-18份。優(yōu)選地,所述藥物顆粒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青梅17-20份、龍膽草16-18份、白蘚皮10-13份、葛根粉12-15份、茯苓8-10份、黨參10-12份、甘草7-9份、山楂7-9份、陳皮5-8份、山藥8-11份、代赭石12-14份、葡萄糖酸鈣8-10份、單糖漿14-17份。優(yōu)選地,所述藥物顆粒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青梅20份、龍膽草18份、白蘚皮12份、葛根粉14份、茯苓9份、黨參11份、甘草8份、山楂8份、陳皮6份、山藥10份、代赭石13份、葡萄糖酸鈣10份、單糖漿17份。優(yōu)選地,所述藥物顆粒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青梅20份、龍膽草18份、白蘚皮12份、葛根粉12份、茯苓10份、黨參12份、甘草8份、山楂8份、陳皮8份、山藥10份、代赭石14份、葡萄糖酸鈣8份、單糖漿15份。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仔豬腹瀉的藥物顆粒劑的制備過程為:取青梅、龍膽草、白蘚皮、茯苓、黨參、甘草、山楂、陳皮、山藥、代赭石,在95-105℃條件下烘干1-3h,粉碎,過60目篩;然后將它們置于提取罐中進行水提取,水的加入量為其總重量的1.5倍,得提取液;將提取液進行濃縮,噴霧干燥,得混合粉料;將葛根粉和葡萄糖酸鈣加入到混合粉料中,混合攪拌0.5-1h;最后加入單糖漿攪拌均勻,制粒后干燥即得。本發(fā)明中的藥物特性為:青梅性溫、味甘,主治久咳、久泄等病癥,具有調(diào)節(jié)腸胃功能的獨特功效,對炭疽桿菌、白喉和類白喉桿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皆有抑制作用,對大腸桿菌、宋內(nèi)氏痢疾桿菌、變形桿菌、傷寒和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霍亂弧菌等腸內(nèi)致病菌也有效。龍膽草苦、寒,清熱燥濕且對多種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有顯著的抗炎作用。白蘚皮清熱燥濕,葛根粉解表除濕,茯苓健脾燥濕,黨參健脾益氣。甘草含有甘草酸芍藥甙,在解熱、抗炎、抑制胃液分泌和松弛平滑肌方面均有協(xié)同作用。山楂含有多種有效成分,具有消食健胃的作用,對痢疾桿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陳皮具有行氣健脾、降逆止嘔、燥濕化痰的功效,可用于胃部脹滿、噯氣、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多痰等癥狀。山藥山藥味甘,補而不膩,是緩和滋補強壯藥,健脾益胃寬腸,固腸止瀉。代赭石苦、寒,歸肝、心、肺、胃經(jīng),平肝潛陽、降肺胃逆氣,涼血止血。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1、本發(fā)明以青梅和龍膽草為主要原料,并與白蘚皮、茯苓、黨參、甘草、山楂、陳皮、山藥、葛根粉、代赭石等藥材配伍,各成分之間協(xié)同作用,具有抗病毒、行氣潤燥、止吐止瀉、調(diào)節(jié)免疫力等作用;2、本發(fā)明的藥物顆粒劑安全無毒、無殘留、不易產(chǎn)生耐藥性、周期短、成本低、制作工藝簡單、藥效和療效顯著。3、本發(fā)明的藥物顆粒劑有效成分高,易吸收,可直接用于仔豬的口服,也可與飼料混合拌料后食用。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實施例1一種用于治療仔豬腹瀉的藥物顆粒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青梅18份、龍膽草15份、白蘚皮8份、葛根粉10份、茯苓6份、黨參8份、甘草5份、山楂5份、陳皮5份、山藥8份、代赭石10份、葡萄糖酸鈣6份、單糖漿12份。制備過程為:取青梅、龍膽草、白蘚皮、茯苓、黨參、甘草、山楂、陳皮、山藥、代赭石,在95-105℃條件下烘干1-3h,粉碎,過60目篩;然后將它們置于提取罐中進行水提取,水的加入量為其總重量的1.5倍,得提取液;將提取液進行濃縮,噴霧干燥,得混合粉料;將葛根粉和葡萄糖酸鈣加入到混合粉料中,混合攪拌0.5-1h;最后加入單糖漿攪拌均勻,制粒后干燥即得。實施例2一種用于治療仔豬腹瀉的藥物顆粒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青梅15份、龍膽草20份、白蘚皮13份、葛根粉15份、茯苓10份、黨參13份、甘草10份、山楂10份、陳皮10份、山藥13份、代赭石15份、葡萄糖酸鈣10份、單糖漿18份。制備過程同實施例1所述方法相同。實施例3一種用于治療仔豬腹瀉的藥物顆粒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青梅20份、龍膽草18份、白蘚皮12份、葛根粉14份、茯苓9份、黨參11份、甘草8份、山楂8份、陳皮6份、山藥10份、代赭石13份、葡萄糖酸鈣10份、單糖漿17份。制備過程同實施例1所述方法相同。實施例4一種用于治療仔豬腹瀉的藥物顆粒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青梅20份、龍膽草18份、白蘚皮12份、葛根粉12份、茯苓10份、黨參12份、甘草8份、山楂8份、陳皮8份、山藥10份、代赭石14份、葡萄糖酸鈣8份、單糖漿15份。制備過程同實施例1所述方法相同。試驗選取臨床診斷患有腹瀉病的仔豬80頭,體重均在25-30kg,隨機將這些仔豬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0頭。試驗組采用實施例3制備的藥物顆粒劑,按照0.06%的比例與豬飼料拌料;對照組采用環(huán)丙沙星,按照0.06%的比例與豬飼料拌料,每天用藥2次,連用5天。兩組仔豬的飼養(yǎng)環(huán)境相同。病例判斷標準:病豬治療5d后,根據(jù)治療后的臨床癥狀將療效分為治愈、有效、無效三級:精神、飲食均恢復正常,腹瀉消失,糞便軟硬適中,且顏色、氣味正常為治愈;腹瀉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飲食和其他癥狀有所好轉,但在第5天尚未完全康復為有效;病豬所有癥狀在治療第5天時未見明顯改善,甚至病情加重,并且改用其他藥物治療者為無效。結果如下表所示:組別治愈數(shù)有效數(shù)無效數(shù)總有效率試驗組2115490%對照組11191075%從上表可看出,本發(fā)明的藥物顆粒劑的治愈數(shù)和總有效率均比采用環(huán)丙沙星的高,說明本發(fā)明治療仔豬腹瀉的療效和藥效高、周期短。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