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矯正膝關節屈曲受限裝置。
背景技術: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關節病,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膝關節疼痛、屈曲受限。目前對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治療,多采用推拿手法結合自我功能鍛煉為主。
目前針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屈曲畸形的康復裝置并不多見,并主要以下肢伸直位軸位牽引為主,對于增大膝關節關節間隙的效果不明顯,使用時牽引力不能全部集中于膝關節,作用力不集中,不能明顯增大屈曲范圍,對于環節膝關節屈曲畸形效果不佳。
中國發明專利CN201610308652.0,公開日為2016.07.20,公開了一種膝關節屈曲功能康復鍛煉器。該裝置僅用于對肌肉猥瑣、伸膝裝置攣縮粘連,無本發明的對膝關節施加一定力的功能。
中國發明專利CN201510208375.1,公開日為2015.09.02,公開了一種單邊式膝關節屈曲矯形裝置。該裝置僅用于減輕患者膝關節疼痛,無法對患者進行進一步治療。
因此,亟需一種能夠將牽引力全部集中于膝關節、增大屈曲范圍的矯正膝關節屈曲的裝置,而目前關于這種裝置還未見報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矯正膝關節屈曲受限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矯正膝關節屈曲受限裝置,所述的矯正膝關節屈曲受限裝置設有底板、大腿托架、支架、托盤、砝碼、膝關節束縛帶、纜繩,所述的大腿托架設置在底板頭端,所述的支架設置在底板尾端,所述的大腿托架為可調節式大腿托架,所述的支架為可調節式支架。
所述的底板設有足踝束縛帶、卡扣,所述的足踝束縛帶、卡扣設置在底板尾端,所述的足踝束縛帶上側設有粘貼層。
所述的大腿托架設有下支架、調節裝置、上支架、托板支架、大腿托板,所述的下支架為中空結構,所述的調節裝置設置在下支架外側中部,用于調節上支架在下支架中來回移動,所述的托板支架頭端設置在大腿托板中部下側,所述的托板支架尾端設置在上支架頭端,所述的托板支架尾端為圓球狀。
所述的支架為H型支架,設有支架主體、支桿、調節裝置、定滑輪,所述的支桿設置在兩個支架主體之間,所述的支桿兩端設有調節裝置,所述的定滑輪設置在支桿中部。
所述的膝關節束縛帶設有膝關節束縛帶主體、粘貼層、通孔,所述的粘貼層分別設置在膝關節束縛帶主體的前端左側、后端右側,所述的通孔設置在膝關節束縛帶主體中部下側,所述的通孔為兩個。
所述的大腿托架、托盤、砝碼、膝關節束縛帶、纜繩至少為一個。
所述的大腿托架、支架的調節方式為螺栓式調節、卡扣式調節中的一種。
所述的調節裝置為螺栓。
本發明優點在于:
1、增大患者屈曲范圍;
2、將人工手法轉換成機械手法,提高效率;
3、可控制作用力度,便于記錄患者治療過程;
4、利用可調節裝置,提高患者治療過程中的舒適度;
5、便于臨床操作,利于推廣。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發明的第一種矯正膝關節屈曲受限裝置的示意圖。
附圖2是本發明的第一中矯正膝關節屈曲受限裝置的詳細示意圖。
附圖3是本發明的一種矯正膝關節屈曲受限裝置的卡扣的示意圖。
附圖4是本發明的一種矯正膝關節屈曲受限裝置的膝關節束縛帶的示意圖。
附圖5是本發明的一種矯正膝關節屈曲受限裝置的纜繩示意圖。
附圖6是本發明的一種矯正膝關節屈曲受限裝置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附圖7是本發明的第二種矯正膝關節屈曲受限裝置的示意圖。
附圖8是本發明的第三種矯正膝關節屈曲受限裝置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提供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
附圖中涉及的附圖標記和組成部分如下所示:
1.底板 2.大腿托架
3.H型支架 4.托盤
5.砝碼 6.膝關節束縛帶
7.纜繩
11.足踝束縛帶 12.卡扣
21.下支架 22.調節裝置
23.上支架 24.托板支架
25.大腿托板
31.支架主體 32.支桿
33.調節裝置 34.定滑輪
61.膝關節束縛帶主體 62.粘貼層
63.通孔
111.粘貼層
實施例1
本發明的一種矯正膝關節屈曲受限裝置,參照圖1,所述的矯正膝關節屈曲受限裝置設有底板1、大腿托架2、H型支架3、托盤4、砝碼5、膝關節束縛帶6、纜繩7,所述的大腿托架3設置在底板1頭端,所述的H型支架3設置在底板1尾端;參照圖2,所述的底板1設有足踝束縛帶11、卡扣12,所述的卡口12如圖3所示,所述的足踝束縛帶11、卡扣12對稱設置在底板1尾端中部,所述的足踝束縛帶11上側設有粘貼層;參照圖2,所述的大腿托架2設有下支架21、調節裝置22、上支架23、托板支架24、大腿托板25,所述的下支架21為中空結構,所述的調節裝置22設置在下支架21外側中部,用于調節上支架23在下支架21中來回移動,所述的托板支架24頭端設置在大腿托板25中部下側,所述的托板支架24尾端設置在上支架23頭端,所述的托板支架24尾端為圓球狀,用于調節托板支架24角度;參照圖2,所述的H型支架設有支架主體31、支桿32、調節裝置33、定滑輪34,所述的支桿32設置在兩個支架主體31之間,所述的支桿32兩端設有調節裝置33,用于調節支桿32的高度,所述的定滑輪34設置在支桿32中部;參照圖4,所述的膝關節束縛帶6設有膝關節束縛帶主體61、粘貼層62、通孔63,所述的粘貼層62分別設置在膝關節束縛帶主體61的前端左側、后端右側,所述的通孔63設置在膝關節束縛帶主體61中部下側,所述的通孔63為兩個;參照圖5,所述的纜繩7在未使用時收納成圓盤狀。
本實施例中的大腿托架2、H型支架3的調節方式包括螺栓式調節、卡扣式調節。做為本實施例的一種優選情況,所述的調節裝置22、調節裝置33為螺栓。
本發明的一種矯正膝關節屈曲受限裝置的使用方法:參照圖6,患者將大腿放置在大腿托板25,通過調節紐22調節上支架23,使上支架23在下支架21中移動,當高度適宜后,旋緊調節裝置22,使上支架23固定;由于托板支架24尾端為圓球狀,可使大腿托板25處于一個適宜的角度,保證患者的舒適度;患者將足踝放置在足踝束縛帶11下方,將足踝束縛帶11頭端穿過卡扣12,并將粘貼層互相粘貼,從而固定患者足踝;將膝關節束縛帶6繞在患者腘窩部,將兩側的粘貼層62互相黏貼,包裹住膝關節,從而固定膝關節脛腓骨端;將纜繩7一端分別穿過膝關節束縛帶6的兩個通氣孔63,將纜繩7一端系緊在另一端,并使另一端留出一段距離;調節H型支架3的調節裝置33,使支桿32高度適宜;將纜繩7另一端繞在定滑輪34上,并將托盤4與纜繩7另一端相連接;將適量的砝碼5放置在托盤4內,治療開始;治療完畢后,將上述流程從尾至頭進行。
本發明的一種矯正膝關節屈曲受限裝置的優點在于:增大患者屈曲范圍;將人工手法轉換成機械手法,提高效率;可控制作用力度,便于記錄患者治療過程;利用可調節裝置,提高患者治療過程中的舒適度;便于臨床操作,利于推廣。
實施例2
本發明的第二種矯正膝關節屈曲受限裝置,參照圖7。本實施例中的矯正膝關節屈曲受限裝置與實施例1中的區別在于:本實施例中的矯正膝關節屈曲受限裝置的大腿托架2、定滑輪34、足踝束縛帶11、卡扣12、托盤4、砝碼5、膝關節束縛帶6、纜繩7均為兩組。
本實施例的矯正膝關節屈曲受限裝置可同時對患者的兩條大腿進行治療,并統一調節H型支架的支桿的高度。
實施例3
本發明的第三種矯正膝關節屈曲受限裝置,參照圖8.本實施例中的矯正膝關節屈曲受限裝置與實施例1中的區別在于:本實施例中的矯正膝關節屈曲受限裝置的大腿托架2、H型支架3、、足踝束縛帶11、卡扣12、托盤4、砝碼5、膝關節束縛帶6、纜繩7均為兩組。
本實施例的矯正膝關節屈曲受限裝置可同時對患者的兩條大腿進行治療,并分別調節H型支架的支桿的高度,從而對患者兩條大腿分別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方法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補充,這些改進和補充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