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癱殘人員的肢體輔助器具,具體是一種智能移位機。
背景技術:
移位機是為了解除癱殘人員常年臥床的痛苦和擺脫護理人員及其家庭的勞苦,將行動不方便的人從一個位置移動到另一個位置的一種設備。移位機實現了癱瘓、腿腳受傷的病人或老年人在床、輪椅、座椅、坐便器之間的安全轉移,大大減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強度,提高了護理效率,降低了護理風險。但現有的移位機在起吊方式方式上采用的是“正三角形”受力方式,受力點單一,起吊帶比較容易對病人產生擠壓而帶來的二次傷害;在運動方式上采用的是“單起吊”支架,病人只能保持單一的坐姿,不能解決長期癱床病人長肉瘡的問題,并且當病人起吊后,相對位置容易發生偏移。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舒適、安全、經濟、實用的智能移位機,用來服務癱瘓人員和常年臥床者,解決危重癥病人、急癥手術病人、特殊病人及長期臥床病人的移動、稱重及病人體位的定位控制。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在起吊方式方式上采用“單力臂平行”受力方式,避免了由于受力點單一而產生的不安全性;在運動方式上采用“雙起吊”支架,始終保證病人在垂直方向上下運動,病人既可以坐起,也可以平躺。平躺方式可以使病人懸空,進行自然通風,解決了長期癱床病人長肉瘡的問題。
本發明創造是以如下技術方案實現:智能移位機包括垂直運動滑輪組件;所述垂直運動滑輪組件上的尼龍輪連接板安裝在導軌立柱的槽內;所述垂直運動滑輪組件上安裝有懸臂梁;所述懸臂梁1上安裝有2個掛鉤口朝外的起吊支架2;該起吊支架2上焊接有若干個掛鉤,可根據癱殘病人的身體具體情況選擇不同位置的掛鉤,用來懸掛患者專用托帶;所述垂直運動滑輪組件的下端電動推桿連接孔用來連接垂直電動推桿的活動端,所述垂直電動推桿的活動端通過插銷固定;所述垂直電動推桿的固定端則連接在導軌立柱的下端,并通過插銷固定;所述導軌立柱插進立柱固定套里,并用快速插銷固定連接,便于安裝拆卸;所述導軌立柱的另一側面安裝有電氣操控裝置、手扶架;所述電氣操控裝置外接有電源插頭以及與垂直電動推桿、水平電動推桿、遙控器相連接的導線;所述遙控器上設有四個功能按鍵,分別為上升功能按鍵、下降功能按鍵、打開功能按鍵、閉合功能按鍵,為使操作上更將直觀便利,與每個功能按鍵相互對應的還有示意圖標,分別為上升圖標、下降圖標、打開圖標、閉合圖標,其中上升、下降的功能按鍵用來控制垂直電動推桿的伸出和回縮,從而控制懸臂梁的上升、下降;所述電氣操控裝置還設有內置電池,以便在斷電情況下進行功能的繼續完成;所述立柱固定套焊接在水平下連接梁側面,保證了連接的強度;為保證了轉動的靈活性,所述水平下連接梁左右兩側各安裝有一個支腿旋轉軸;所述支腿旋轉軸各連接有一個支腿,支腿的前端連接有一個3"萬向腳輪,支腿的后端連接有一個5"帶腳剎萬向腳輪,用來實現智能移位機的機動性和安全;在所述兩個支腿的中部通過插銷安裝有一個由自潤滑桿端關節軸承、支腿開合連接桿、支腿開合連接板、水平電動推桿組成的開合連接裝置,通過遙控器的打開、閉合的功能按鍵來控制開合連接裝置的動作,根據殘疾人專用輪椅、蹲便器等的大小,來調整兩個支腿之間的間距。
在本發明中,所述垂直運動滑輪組件上的中間連接板的一側面焊接有一對懸臂梁鎖定板,懸臂梁鎖定板的上面焊接有1個懸臂梁連接軸,懸臂梁鎖定板的下面焊接有2個垂直電動推桿耳板,垂直電動推桿耳板上開有對穿的電動推桿連接孔,中間連接板的另一側面焊接有尼龍輪連接板,尼龍輪連接板上、下各安裝有一對尼龍輪,尼龍輪內部安裝有滾動軸承,滾動軸承能夠起到確保垂直運動滑輪組件在導軌立柱內的靈活滾動。
在本發明中,所述懸臂梁連接軸直插安裝懸臂梁,用一個定位螺栓穿過懸臂梁鎖定孔,壓在懸臂梁的上端,手動鎖緊螺母,用來鎖定懸臂梁。
在本發明中,所述懸臂梁和起吊支架之間采用的是軸孔直插的安裝方式。
經由以上的說明,可將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歸納如下:
1.智能移位機的懸臂梁和起吊支架之間采用的是軸孔直插的安裝方式,病人移位完成后,可對懸臂梁和起吊支架進行快速拆卸,不占用空間位置。其他移位機的起吊支架與主梁是連接在一起的,不便于拆卸,而且需要較大的空間位置存放。
2.智能移位機采用的電氣操控裝置,可分別或同時對懸臂梁的升降和移動支腿的開合進行操作。電氣操控裝置的內置電池,可在緊急斷電的情況下繼續完成相應的動作,進一步保證了可靠性和安全性。
3.智能移位機的懸臂梁和導軌立柱,立柱固定套和支腿均采取的是軸套的安裝方式,通過高強度的快速插銷鏈接;這樣,在任何情況下,此智能移位機可以快速安全的進行安裝和拆卸,以便于在狹小的空間內使用和存放,同時也便于進行轉運。
附圖說明
圖1為智能移位機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遙控器的剖面示意圖;
圖3為圖1中的垂直運動滑輪組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中的懸臂梁與起吊支架的連接方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其中,1、懸臂梁;2、起吊支架;3、垂直電動推桿;4、電源插頭;5、3"萬向腳輪;6、支腿;7、支腿旋轉軸;8、自潤滑桿端關節軸承;9、5"萬向腳輪(帶腳剎);10、支腿開合連接桿;11、支腿開合連接板;12、水平電動推桿;13、水平下連接梁;14、立柱固定套;15、電氣操控裝置;16、遙控器;161、上升圖標;162、下降圖標;163、上升按鍵;164、下降按鍵;165、打開按鍵;166、閉合按鍵;167、打開圖標;168、閉合圖標;17、手扶架;18、導軌立柱;19、垂直運動滑輪組件;191、滾動軸承;192、尼龍輪;193、-中間連接板;194、懸臂梁鎖定孔;195、懸臂梁鎖定板;196、懸臂梁連接軸;197、垂直電動推桿耳板;198、電動推桿連接孔;199、尼龍輪連接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如圖1至圖4所示,智能移位機包括垂直運動滑輪組件19;該垂直運動滑輪組件19上的尼龍輪連接板199安裝在導軌立柱18的槽內;該垂直運動滑輪組件19上安裝有懸臂梁1;該懸臂梁1上安裝有2個掛鉤口朝外的起吊支架2;該起吊支架2上焊接有若干個掛鉤,可根據癱殘病人的身體具體情況選擇不同位置的掛鉤,用來懸掛患者專用托帶;該垂直運動滑輪組件19的下端電動推桿連接孔198用來連接垂直電動推桿3的活動端,該垂直電動推桿3的活動端通過插銷固定;該垂直電動推桿3的固定端則連接在導軌立柱18的下端,并通過插銷固定;該導軌立柱18插進立柱固定套14里,并用快速插銷固定連接,便于安裝拆卸;該導軌立柱18的另一側面安裝有電氣操控裝置15、手扶架17;該電氣操控裝置15外接有電源插頭4以及與垂直電動推桿3、水平電動推桿12、遙控器16相連接的導線;該遙控器16上設有四個功能按鍵,分別為上升功能按鍵163、下降功能按鍵164、打開功能按鍵165、閉合功能按鍵166,為使操作上更將直觀便利,與每個功能按鍵相互對應的還有示意圖標,分別為上升圖標161、下降圖標162、打開圖標167、閉合圖標168,其中上升163、下降164的功能按鍵用來控制垂直電動推桿3的伸出和回縮,從而控制懸臂梁1的上升、下降;該電氣操控裝置15還設有內置電池,以便在斷電情況下進行功能的繼續完成。該立柱固定套14焊接在水平下連接梁13側面,保證了連接的強度;為保證了轉動的靈活性,該水平下連接梁13左右兩側各安裝有一個支腿旋轉軸7;該支腿旋轉軸7各連接有一個支腿6,支腿6的前端連接有一個3"萬向腳輪5,支腿6的后端連接有一個5"帶腳剎萬向腳輪9,用來實現智能移位機的機動性和安全;在該兩個支腿6的中部通過插銷安裝有一個由自潤滑桿端關節軸承8、支腿開合連接桿10、支腿開合連接板11、水平電動推桿12組成的開合連接裝置,通過遙控器16的打開165、閉合166的功能按鍵來控制開合連接裝置的動作,根據殘疾人專用輪椅、蹲便器等的大小,來調整兩個支腿6之間的間距。
在本發明中,優選在所述垂直運動滑輪組件19上的中間連接板193的一側面焊接有一對懸臂梁鎖定板195,懸臂梁鎖定板195的上面焊接有1個懸臂梁連接軸196,懸臂梁鎖定板195的下面焊接有2個垂直電動推桿耳板197,垂直電動推桿耳板197上開有對穿的電動推桿連接孔198,中間連接板193的另一側面焊接有尼龍輪連接板199,尼龍輪連接板199上、下各安裝有一對尼龍輪192,尼龍輪192內部安裝有滾動軸承191,滾動軸承191能夠起到確保垂直運動滑輪組件19在導軌立柱18內的靈活滾動。
在本發明中,優選在所述懸臂梁連接軸196直插安裝懸臂梁1,用一個定位螺栓穿過懸臂梁鎖定孔194,壓在懸臂梁1的上端,手動鎖緊螺母,用來鎖定懸臂梁1。
在發明進一步特征在于:為了對懸臂梁和起吊支架進行快速拆卸,不占用空間位置,懸臂梁1和起吊支架2之間采用的是軸孔直插的安裝方式。
本發明技術方案中,智能移位機的使用方法是把專用托帶放到臥床癱殘人員背后;把懸臂梁1直接插入連接軸196內;定位螺栓穿過鎖定空194,手動鎖緊螺母;把2個起吊支架2(掛鉤口朝外)直接插入起吊支架;把智能移位機手攤到床前,按遙控器上的“升163”、“降164”按鍵,通過吊帶把癱殘人員吊起;推動扶手架17,把癱殘人員移動到預定位置;根據輪椅、蹲便器等大小,按遙控器上的“開165”、“合166”按鍵,調整合適的尺寸;按遙控器上的“降164”按鍵,把癱殘人員放到輪椅或蹲便器上;癱殘人員清洗完畢后,推動手扶架17,按遙控器“升163”、“降164”按鍵,調整合適的高度,把病人放在床上;拿出病人背后的專用托帶;取下2個起吊支架;手旋松開垂直運動滑輪組件19上的定位螺栓上的螺母,抽出定位螺栓;取下懸臂梁1;把智能移位機推到床邊,使導軌立柱18靠近床沿,這樣不占位置。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