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導管類醫(yī)療器械的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導管用低阻力三向瓣膜。
背景技術:
PICC—由外周靜脈穿刺將一根中心靜脈導管插入并使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靜脈或右心房入口處的深靜脈導管置入術。PICC相對于傳統(tǒng)的中心靜脈置管來說,是一種簡單、安全、有效的技術。PICC是一根細細的、柔軟可彎曲的導管,導管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發(fā)癥低,操作簡單安全,不需要局麻,不需要縫針,不限制患者臂部活動,患者痛苦時間短,并且可留置一年,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推廣應用。PICC導管經(jīng)肘前淺靜脈穿刺置人,頭端送達上腔靜脈的下1/3,靠近上腔靜脈與右心房處。起到外周血管置管,中央靜脈治療的效果。
三向瓣膜在PICC導管中應用廣泛,由于其負壓時,閥門向內打開,可抽血;正壓時,閥門向外打開,可輸液;平衡時,閥門關閉,避免了空氣栓塞、血液返流或凝固的風險;維護簡單:只用生理鹽水沖管;且間歇期每周一次;不再用肝素,對易于出血的病人尤其有意義;減少維護頻率,降低潛在感染的機會。
現(xiàn)有技術中廣泛應用的為美國巴德公司的三向瓣膜導管產(chǎn)品,為廣大患者和醫(yī)護人員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是由于其三向瓣膜管段的橫截面形狀一直為圓柱體,瓣膜切縫兩側的橫截面為拱形結構,瓣膜打開的阻力較大,這也是廣大醫(yī)護人員一直反饋的問題,有待改進。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導管用低阻力三向瓣膜。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導管用低阻力三向瓣膜,包括沿導管母線方向的瓣膜縫隙,以及位于該瓣膜縫隙兩端的導管段和導管前封閉端,其特征是:所述的設有瓣膜縫隙的部分導管為瓣膜段,該瓣膜段包括與導管段相同的圓弧側面和設置瓣膜縫隙的凹陷面,所述的瓣膜縫隙位于該凹陷面正中部,并且瓣膜縫隙兩端穿出該凹陷面分別穿入導管段和導管前封閉端,該凹陷面的兩端與導管段和導管前封閉端之間為平滑過渡連接,提升導管表面的光滑性,提升舒適度。
優(yōu)選的,所述的凹陷面沿軸向呈梯形截面,所述的凹陷面為包括中部的與軸向平行的主體面和兩端的斜面,所述的主體面平面占據(jù)凹陷面的絕大部分,主體平面上的瓣膜縫隙為開啟瓣膜的主要部位,主體面面積越大越利于降低阻力。
優(yōu)選的,該主體面與瓣膜縫隙垂直并與導管軸線平行,凹陷面的兩端的斜面與瓣膜縫隙垂直并與瓣膜段導管的軸向有夾角α,此處夾角20°≤α≤40°。
優(yōu)選的,所述的主體面包括關于瓣膜縫隙對稱的左、右兩個內傾面,該內傾面與導管軸線平行,內傾面的靠近瓣膜縫隙內側邊沿低于外部與圓弧側面連接的邊沿;相比于前面所述的平面結構更能夠降低瓣膜開啟的阻力,兩端的斜面外側與圓弧側面連接的邊沿高于內部靠近瓣膜縫隙內側邊沿。
優(yōu)選的,所述的凹陷面沿軸向呈三角形截面,該凹陷面包括兩對內傾并關于瓣膜縫隙對稱的三角形內傾斜面組成,該凹陷面的最低點位于凹陷面的中部即兩對三角形內傾斜面的最下端的連接處,每個三角形內傾斜面的外部與圓弧側面連接的邊沿高于其內部靠近瓣膜縫隙的內側邊沿,該瓣膜結構的阻力低于前面所述的內傾面結構的阻力,因為在該凹陷部的最低點最容易打開。
優(yōu)選的,所述的凹陷面中的最低點位于凹陷面的正中部。
優(yōu)選的,所述的凹陷面中的最低點偏離凹陷面的正中部,偏向導管前封閉端一側。
本發(fā)明的技術效果是:
該發(fā)明提供一種導管用低阻力三向瓣膜,該三向瓣膜的切縫位于凹陷面上,改變了瓣膜縫隙兩側的拱形結構,從而降低了瓣膜打開的阻力,便于醫(yī)護人員的操作。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一中的導管用低阻力三向瓣膜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一中的導管用低阻力三向瓣膜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A-A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二中的導管用低阻力三向瓣膜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實施例二中的導管用低阻力三向瓣膜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的B-B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7為實施例三中的導管用低阻力三向瓣膜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8為實施例三中的導管用低阻力三向瓣膜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9為圖8的C-C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10為實施例三中的導管用低阻力三向瓣膜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1為實施例三中的導管用低阻力三向瓣膜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12為圖11的D-D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1.導管段、2.導管前端封閉端、3.瓣膜縫隙、4.瓣膜段、5.凹陷面、6.圓弧側面、7.梯形縱截面、8.平面的主體面、9.斜面、10.內傾的主體面、11.內傾斜面、12.三角形縱截面、13.三角形內傾斜面、14.凹陷面的最低點。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參見圖1-3;一種導管用低阻力三向瓣膜,包括沿導管母線方向的瓣膜縫隙,以及位于該瓣膜縫隙兩端的導管段和導管前封閉端,其特征是:所述的設有瓣膜縫隙的部分導管為瓣膜段,該瓣膜段包括與導管段相同的圓弧側面和設置瓣膜縫隙的凹陷面,所述的瓣膜縫隙位于該凹陷面正中部,并且瓣膜縫隙兩端穿出該凹陷面分別穿入導管段和導管前封閉端,該凹陷面的兩端與導管段和導管前封閉端之間為平滑過渡連接。
所述的凹陷面沿軸向呈梯形截面,所述的凹陷面為包括中部的與軸向平行的主體面和兩端的斜面,所述的主體面平面占據(jù)凹陷面的絕大部分。
該主體面與瓣膜縫隙垂直并與導管軸線平行,凹陷面的兩端的斜面與瓣膜縫隙垂直并與瓣膜段導管的軸向有夾角α。
實施例二:參見圖4-6;一種導管用低阻力三向瓣膜,包括沿導管母線方向的瓣膜縫隙,以及位于該瓣膜縫隙兩端的導管段和導管前封閉端,其特征是:所述的設有瓣膜縫隙的部分導管為瓣膜段,該瓣膜段包括與導管段相同的圓弧側面和設置瓣膜縫隙的凹陷面,所述的瓣膜縫隙位于該凹陷面正中部,并且瓣膜縫隙兩端穿出該凹陷面分別穿入導管段和導管前封閉端,該凹陷面的兩端與導管段和導管前封閉端之間為平滑過渡連接。
所述的凹陷面沿軸向呈梯形截面,所述的凹陷面為包括中部的與軸向平行的主體面和兩端的斜面,所述的主體面平面占據(jù)凹陷面的絕大部分。
所述的主體面包括關于瓣膜縫隙對稱的左、右兩個內傾面,該內傾面與導管軸線平行,內傾面的靠近瓣膜縫隙內側邊沿低于外部與圓弧側面連接的邊沿;兩端的斜面外側與圓弧側面連接的邊沿高于內部靠近瓣膜縫隙內側邊沿。
實施例三:參見圖7-9;一種導管用低阻力三向瓣膜,包括沿導管母線方向的瓣膜縫隙,以及位于該瓣膜縫隙兩端的導管段和導管前封閉端,其特征是:所述的設有瓣膜縫隙的部分導管為瓣膜段,該瓣膜段包括與導管段相同的圓弧側面和設置瓣膜縫隙的凹陷面,所述的瓣膜縫隙位于該凹陷面正中部,并且瓣膜縫隙兩端穿出該凹陷面分別穿入導管段和導管前封閉端,該凹陷面的兩端與導管段和導管前封閉端之間為平滑過渡連接。
所述的凹陷面沿軸向呈三角形截面,該凹陷面包括兩對內傾并關于瓣膜縫隙對稱的三角形內傾斜面組成,該凹陷面的最低點位于凹陷面的中部即兩對三角形內傾斜面的最下端的連接處,每個三角形內傾斜面的外部與圓弧側面連接的邊沿高于其內部靠近瓣膜縫隙的內側邊沿。
所述的凹陷面中的最低點位于凹陷面的正中部。
實施例四:參見圖10-12;一種導管用低阻力三向瓣膜,包括沿導管母線方向的瓣膜縫隙,以及位于該瓣膜縫隙兩端的導管段和導管前封閉端,其特征是:所述的設有瓣膜縫隙的部分導管為瓣膜段,該瓣膜段包括與導管段相同的圓弧側面和設置瓣膜縫隙的凹陷面,所述的瓣膜縫隙位于該凹陷面正中部,并且瓣膜縫隙兩端穿出該凹陷面分別穿入導管段和導管前封閉端,該凹陷面的兩端與導管段和導管前封閉端之間為平滑過渡連接。
所述的凹陷面沿軸向呈三角形截面,該凹陷面包括兩對內傾并關于瓣膜縫隙對稱的三角形內傾斜面組成,該凹陷面的最低點位于凹陷面的中部即兩對三角形內傾斜面的最下端的連接處,每個三角形內傾斜面的外部與圓弧側面連接的邊沿高于其內部靠近瓣膜縫隙的內側邊沿。
所述的凹陷面中的最低點偏離凹陷面的正中部,偏向導管前封閉端一側。
實施例一到四提供了四中不同的結構的帶凹陷面的三向瓣膜方案,其阻力從大到小依次為實施例一、實施例二、實施例四、實施例三,醫(yī)護人員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情況選擇阻力不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