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取栓器。
背景技術:
腦卒中目前為世界上的常見病之一,其具有的特點為;:高發病率、高患病率、高致殘率。我國城市腦血管病的年發病率為219/10萬,農村的為185/10萬,而且還在逐年上升。自1998年至2008年腦血管病的患病率由5.9‰上升至9.7‰。在存活的腦血管病患者中,約有四分之三不同程度的喪失勞動能力,有報道稱80%的腦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其中43.7%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靜脈注射rt-pa溶栓是目前唯一被循證醫學證實有效的腦梗死急性期治療方法。但是靜脈注射溶栓的治療時間長,對缺血的腦組織損傷大,并伴有出血風險,再通率非常低;基底動脈溶栓的再通率只有30%左右,頸動脈末端的病變溶栓只有6%的再通率,頸總動脈溶栓只有27%左右的再通率。而且靜脈注射溶栓的時間窗只有4小時左右。由以上可見,腦動脈閉塞單用靜脈溶栓是遠遠不夠的,單純的靜脈溶栓可能不足以使滿足實際的臨床需求。
取栓器是一種用于治療由于抓取血管中的血栓的醫療工具。取栓器通過微導管系統進入栓塞位置,釋放后可以抓捕栓塞位置的血栓,然后后通過微導管回收,將血栓取出。然而,現有的取栓器主要針對較粗的血管,無法進入較細的腦動脈血管。且取栓支架本身若設計不當,容易對血管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導致再狹窄、血管破裂等其他并發癥;此外還容易出現在血栓抓取過程中血栓脫落,耗時,血管再通率低。若耗時久,則會導致缺血時間過長容易對大腦產生不可逆的損傷。取栓支架的顯影情況不佳,也會導致取栓時間過長、血栓脫落、溶栓效果不佳等問題。以上這些都是取栓器要應用于治療腦血栓引起的腦卒中所必須面對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尤其是取栓支架上顯影元件的設計問題,本發明者們研究獲得了一種取栓器,包括取栓支架,取栓支架上設置有顯影元件。顯影元件的形狀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設定,比如可以是線狀、環狀、網狀和/或點狀。
進一步地,取栓支架的遠端和近端均設置有顯影元件。在本發明中遠端指遠離操作者(比如醫生)的那一端;近端指靠近操作者(比如醫生)的那一端。
進一步地,取栓支架呈卷筒狀;取栓支架的橫截面為開環結構。取栓支架的外徑大小隨取栓支架的卷曲程度而改變。開環的卷筒狀設計有利于取栓支架根據需要調節卷曲的松緊度,從而調整其外徑大小,以適應不同血管大小,以及適應不同支撐力的需要。當血管小時,提高卷曲度,外徑變小;反之亦然。適合的支撐力,有利于提高取栓支架與血栓的融合性的同時又不損傷血管,增加血栓的抓取能力。這里的支撐力是指取栓支架對于作業部位血管內壁的張力。
進一步地,顯影元件的數量為≥2個,顯影元件繞取栓支架的卷筒狀的圓周均勻分布。
優選地,顯影元件的數量為≥3個。
進一步地,取栓支架的遠端上的顯影元件的數量≥2個(優選地為≥3個),取栓支架的遠端上的顯影元件均勻分布在取栓支架的遠端上;取栓支架的近端上的顯影元件的數量≥2個(優選地為≥3個),取栓支架的近端上的顯影元件均勻分布在取栓支架的近端上。
在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取栓支架呈卷筒狀;取栓支架的橫截面為開環結構;取栓支架的遠端上的顯影元件的數量≥2個(優選地為≥3個),取栓支架的遠端上的顯影元件繞取栓支架的卷筒狀的圓周均勻分布在取栓支架的遠端上;取栓支架的近端上的顯影元件的數量≥2個(優選地為≥3個),取栓支架的近端上的顯影元件繞取栓支架的卷筒狀的圓周均勻分布在取栓支架的近端上。
進一步地,取栓支架的中段設置有顯影元件。本發明中取栓支架的中段指位于取栓支架的遠端和近端之間的區段。
進一步地,取栓支架的遠端上的顯影元件的數量≥2個(優選地為≥3個),取栓支架的遠端上的顯影元件均勻分布在取栓支架的遠端上;取栓支架的近端上的顯影元件的數量≥2個(優選地為≥3個),取栓支架的近端上的顯影元件均勻分布在取栓支架的近端上;取栓支架的中段上的顯影元件的數量≥2個(優選地為≥3個),取栓支架的中段上的顯影元件均勻分布在取栓支架的中段上。
在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取栓支架呈卷筒狀;取栓支架的橫截面為開環結構;取栓支架的遠端上的顯影元件的數量≥2個(優選地為≥3個),取栓支架的遠端上的顯影元件繞取栓支架的卷筒狀的圓周均勻分布在取栓支架的遠端上;取栓支架的近端上的顯影元件的數量≥2個(優選地為≥3個),取栓支架的近端上的顯影元件繞取栓支架的卷筒狀的圓周均勻分布在取栓支架的近端上;取栓支架的中段上的顯影元件的數量≥2個(優選地為≥3個),取栓支架的中段上的顯影元件繞取栓支架的卷筒狀的圓周均勻分布在取栓支架的中段上。
在另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顯影元件包括呈線狀的顯影線。
進一步地,顯影線的一端設置在取栓支架的遠端或遠端面,另一端設置在取栓支架的近端或近端面。
進一步地,顯影線的數量是≥3條,顯影線均勻地排布在取栓支架上。
在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取栓支架呈卷筒狀;取栓支架的橫截面為開環結構;顯影線的數量是≥3條,顯影線沿取栓支架的軸向延伸,圍繞取栓支架的卷筒狀的圓周均勻地排布在取栓支架上。
在另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取栓支架呈卷筒狀;取栓支架的橫截面為開環結構;取栓支架呈卷筒狀;顯影線沿取栓支架的卷筒狀的圓周方向延伸。
在又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取栓支架呈卷筒狀;取栓支架的橫截面為開環結構;顯影線既沿取栓支架的軸向延伸,又沿取栓支架的卷筒狀的圓周方向來回延伸。
進一步地,顯影線的數量是≥3條,顯影線圍繞取栓支架的卷筒狀的圓周均勻地排布在取栓支架上。
進一步地,顯影元件的設置方式包括向取栓支架噴涂、涂刷顯影材料,以及通過纏繞、卡扣、穿孔、焊接或粘接的方式將顯影元件安裝到取栓支架上中的一種或者多種。
在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取栓支架的全身覆蓋有顯影材料。覆蓋有顯影材料包括向所述取栓支架噴涂、涂刷顯影材料。
在另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顯影元件包括呈網狀的顯影網;顯影網位于取栓支架的最遠端,將取栓支架的遠端開口封閉。
進一步地,取栓支架的遠端為開口狀態。在取栓的過程中,往往利用取栓支架的中段與血栓進行融合,此時取栓支架的中段往往會變形使得該段的外徑縮小。若取栓支架的遠端呈封閉狀態,那么取栓時取栓支架中段和遠端的外徑均被縮小了,取栓時,血栓因受到血管壁的阻力很容易從取栓支架上脫落。若取栓支架的遠端為開口狀態,則取栓支架的中段(取栓部位)外徑縮小,而取栓支架兩端的外徑則大于中間部位,此時取栓支架呈啞鈴狀,尤其是取栓支架的遠端外徑大于取栓支架的中段外徑,取栓時血栓不易從支架上脫落。因此,遠端開口狀態的取栓支架其血栓融合、抓取能力即取栓效果會明顯好于遠端閉合狀態的取栓支架。
進一步地,取栓支架的近端為開口狀態。使得在取栓時,近端外徑大于取栓支架的中段外徑,血栓不易從近端脫落。
進一步地,越靠近取栓支架的最遠端,取栓支架的遠端的橫截面的周長越小。有利于取栓支架的遠端卷曲成更細的狀態,從而伸入到更細的血管,因此擴大了取栓支架的適用范圍。
進一步地,越靠近取栓支架的最近端,取栓支架的近端的橫截面的周長越小。有利于取栓支架更好的收攏到導入鞘中。
進一步地,取栓支架的最近端的橫截面縮小為點狀。
進一步地,取栓支架的遠端的橫截面呈c字形。
進一步地,取栓支架的近端的橫截面呈c字形。
進一步地,取栓支架包括多個相同或不同的網格單元。
進一步地,網格單元彼此相連呈網狀。
進一步地,顯影元件包括呈網狀的顯影網;顯影網位于取栓支架的最遠端,將取栓支架的遠端開口封閉;顯影網的網格尺寸比網格單元的網格尺寸小。從而在取栓過程中,既能顯示取栓支架遠端的位置,又能捕獲取栓時掉落的血栓。
在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網格單元的形狀包括弧線構成的圖形、多邊形和弧線與直線構成的圖形中的一種或者多種。
在另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網格單元的形狀包括圓形、橢圓形、四邊形、三角形、菱形和梯形中的一種或者多種。
在又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網格單元的形狀包括多條弧線構成的圖形。
進一步地,多個網格單元依次排列成行,且相鄰兩行的網格單元錯位排列。優選地,所述行與取栓支架的軸向平行。即,在垂直于取栓支架軸向的方向上,相鄰兩行中,一行的網格單元對著另一行相鄰兩個網格單元的空隙。這樣的設計,使得取栓支架更易壓縮,更能適應細小血管,也更容易收入導入鞘中。
進一步地,網格單元由相鄰的4個網格單元圍合而成。
進一步地,網格單元包括第一網格單元和第二網格單元;第一網格單元由相鄰的4個第二網格單元圍合而成;第二網格單元由相鄰的4個第一網格單元圍合而成。
進一步地,網格單元包括第一網格單元和第二網格單元;多個第一網格單元依次排列成與取栓支架的軸向平行的第一網格單元行;多個第二網格單元依次排列成與取栓支架的軸向平行的第二網格單元行;第一網格單元行與第二網格單元行在取栓支架的軸向上交替排列,在垂直于取栓支架的軸向上錯位排列。其排列方式即:取栓支架的單數行為第一網格單元行,雙數行為第二網格單元行;或者雙數行為第一網格單元行,單數行為第二網格單元行;并且在垂直于取栓支架軸向的方向上,第一網格單元對齊相鄰兩個第二網格單元的空隙,第二網格單元對齊相鄰兩個第一網格單元的空隙。這樣的排列方式,有利于取栓支架的各區段以及其橫截面的一周上的網格絲分布均勻,從而能夠提供均勻的支撐力,取栓效果更好。
進一步地,網格單元的網格絲的寬度是0.05~0.16mm;網格單元之間的連接點的尺寸是0.25~0.45mm。優選地,網格單元的網格絲的寬度是0.07~0.14mm。
進一步地,取栓支架具有第一狀態和第二狀態;在第二狀態下,網格單元的形狀變化。比如,變化后使得取栓支架的中段的外徑小于其兩端的外徑。
進一步地,在第一狀態下,網格單元的形狀穩定。
進一步地,在第一狀態下,網格單元的大小是3~5mm。優選地,網格單元的大小是3.6~4.5mm。網格單元的網格絲的寬度、厚度,以及網格單元的大小和排布,連同取栓支架的卷筒狀的開環結構一起決定了取栓支架對作業部位的支撐力,且卷筒狀的開環結構能夠便于該支撐力的調節。本發明中網格單元的網格絲的厚度采用現有技術中所顯示的。取栓支架設計有不同的外徑和長度,用以適應不同直徑的腦血管和不同長度的血栓。
進一步地,取栓支架的遠端設置有顯影元件。顯影元件用以定位手術時取栓支架在血管中位置。優選地,位于取栓支架的遠端的網格單元的端部的顯影元件的數量是2-8個。優選地,為4個。
進一步地,取栓支架的材質包括記憶合金。進一步地,取栓支架的材質包括鎳鈦合金和/或鈷基合金。
進一步地取栓器還包括推送桿;取栓支架的近端與推送桿的遠端連接,并在該連接處設置有顯影元件。進一步地,顯影元件采用貴金屬顯影點,有較強的顯影性,可以幫助術者在術中確定取栓支架的位置。
在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取栓支架的近端與推送桿的遠端連接處的顯影元件是顯影環;顯影環套設在該連接處外。
在另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取栓支架的近端與推送桿的遠端的連接方式包括焊接、套接、鏈接或粘膠固定連接。優選地,焊接包括銀焊和/或金焊。
在又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取栓支架的近端與推送桿的遠端的連接方式包括先焊接、套接或鏈接,再用粘膠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粘膠包括uv膠和/或環氧樹脂膠。
進一步地,推送桿的材料包括鎳鈦合金。從而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和回彈性,便于取栓器在崎嶇血管中的推送。
進一步地,推送桿的遠端被設置為錐度臺階狀,以便與取栓支架的近端連接時過渡順暢。
進一步地,推送桿的外表面包覆有低摩擦系數的高分子材料。有利于減少推送桿的摩擦力,提供較高的推送性能。低摩擦系數的高分子材料包括聚四佛乙烯(ptfe)和/或聚對苯甲酸已二醇酯(pet)塑料。
進一步地,取栓器還包括導入鞘;導入鞘為雙層管,內層管的材料包括ptfe或/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外層管的材料包括尼龍和/或pebax。pebax為尼龍彈性體。導入鞘的作用是將取栓支架連同推送桿導入到微導管中。微導管為一種手術附件。
進一步地,內層管的遠端內壁被設置為圓角過渡順滑。
進一步地,導入鞘的近端設置有手柄。
有益效果包括:
1、在取栓支架的有效長度上(即取栓支架的近端到遠端)增加顯影元件的數量,便于醫生手術時準確判斷取栓支架的位置;
2、在取栓支架上增加≥3條的顯影線,能夠準確顯示取栓支架在取栓時的膨脹狀態和取栓支架具體位置,從而判斷取栓支架與血管融合的情況,便于醫生的判斷、手術操作及減少手術時間;
3、取栓支架全身噴涂黃金、鉑金等顯影材料,從而讓取栓支架能夠全身顯影,能夠準確顯示取栓支架在取栓時的膨脹狀態和取栓支架具體位置從而判斷取栓支架與血管融合情況,便于醫生的判斷、手術操作及減少手術時間;
4、在取栓支架的遠端增加顯影網,既能顯示取栓支架的位置又能捕獲取栓時掉落的血栓,尤其是顯影網的網格尺寸小于取栓支架網格單元的網格尺寸時;
5、特殊的取栓支架切割設計,保證取栓支架柔韌性的同時又具有適合的很好的血栓抓取能力;
6、特殊的取栓支架切割設計,可以有效的附著血栓避免取栓過程中血栓從取栓支架上脫落;
7、取栓支架和推送桿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和彈性,可以在微導管和多彎的血管中自由穿行;
8、當取栓支架的網格單元為弧線圍成的圖形時,取栓支架的側壁必定為圓角,因此可以降低在術中損傷血管的概率;
9、取栓支架為開環的結構設計,使得支架具有很好的柔韌性,能夠穿過曲折的血管,順利到達治療部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所涉及的一種取栓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a截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的血栓支架另一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4-9是關于顯影元件設計與分布的幾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10-13是關于顯影元件設置方式的幾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14是取栓支架切割圖案一。
圖15是取栓支架切割圖案二。
圖16是取栓支架切割圖案三。
圖17是取栓支架切割圖案四。
圖18是取栓支架切割圖案五。
圖19是取栓支架切割圖案六。
圖20是取栓支架切割圖案七。
圖21是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血栓支架與推送桿的鏈接示意圖。
圖22是另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血栓支架與推送桿的套接示意圖。
圖23是導入鞘的結構示意圖。
圖24是圖23中b部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25-29是取栓過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描述,本發明的保護內容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在不背離發明構思的精神和范圍下,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想到的變化和優點都被包括在本發明中,并且以所附的權利要求書為保護范圍。
實施例1
圖1示出了本發明涉及的取栓器的一個具體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取栓器包括取栓支架1、顯影環2、推送桿3和導入鞘4。取栓支架1的近端與推送桿3的遠端連接,在連接處上設置有顯影環2(屬于顯影元件21中的第一種)。推送桿3與導入鞘4連接。取栓支架1的遠端設置有顯影元件21。取栓支架1的遠端和近端均為開口狀態。
圖1的a-a截面如圖2所示,可以看到取栓支架1的橫截面為開環。結合圖1可以看出取栓支架1呈卷筒狀。調節取栓支架1的卷曲程度能夠使得取栓支架1的外徑發生改變,比如提高卷曲程度后,取栓支架1的外徑變小,如圖3所示。反之,亦然。
實施例2
本實施例中,取栓支架1的遠端和近端均設置有顯影元件21,如圖4所示。位于遠端的顯影元件21有3個,其在取栓支架1的卷筒狀結構的圓周上均勻分布。本發明中,在取栓支架1的卷筒狀結構的圓周上均勻分布的意思是兩兩間在圓周上的距離相同或相近。位于近端的顯影元件21有1個或多個,當為多個時,其在取栓支架1的卷筒狀結構的圓周上均勻分布。位于遠端和近端的顯影元件21的數量不限于圖4所示,均可以為1個或多個。
實施例3
本實施例中,取栓支架1的遠端、中段和近端均設置有顯影元件21,如圖5所示。位于遠端的顯影元件21有3個,其在取栓支架1的卷筒狀結構的圓周上均勻分布。位于中段的顯影元件21有1個或多個,當為多個時,其在取栓支架1的卷筒狀結構的圓周上均勻分布。位于近端的顯影元件21有1個或多個,當為多個時,其在取栓支架1的卷筒狀結構的圓周上均勻分布。位于遠端、中段和近端的顯影元件21的數量不限于圖5所示,均可以為1個或多個。
實施例4
本實施例中,顯影元件包括顯影線22。顯影線22的一端設置在取栓支架1的遠端上,另一端設置在取栓支架1的近端面上,如圖6所示。顯影線22呈波浪狀沿取栓支架1的卷筒狀的圓周方向來回延伸,同時又沿著取栓支架1的軸向延伸。顯影線22的數量可以是一條或多條。當為多條時,其在取栓支架1的卷筒狀結構的圓周上均勻分布。
實施例5
本實施例中,顯影元件包括顯影線22。顯影線22的一端設置在取栓支架1的遠端上,另一端設置在取栓支架1的近端上,未抵達近端面,如圖7所示。顯影線22呈波浪狀沿取栓支架1的卷筒狀的圓周方向來回延伸,同時又沿著取栓支架1的軸向延伸。顯影線22的數量可以是一條或多條。當為多條時,其在取栓支架1的卷筒狀結構的圓周上均勻分布。
實施例6
本實施例中,顯影元件包括顯影線。顯影線的一端設置在取栓支架的遠端上,另一端設置在取栓支架的近端上。顯影線呈直線,沿著取栓支架的軸向延伸。顯影線的數量可以是一條或多條。當為多條時,其在取栓支架的卷筒狀結構的圓周上均勻分布。
實施例7
本實施例中,顯影元件包括顯影線。顯影線沿取栓支架的卷筒狀的圓周方向延伸。顯影線的數量是多條。取栓支架的遠端、中段和近端均設置有顯影線。
實施例8
本實施例中,顯影元件包括顯影線。顯影線的數量是1條。顯影線沿取栓支架的卷筒狀的圓周方向來回延伸,同時又沿著取栓支架的軸向延伸。顯影線的一端設置在取栓支架的遠端上,另一端設置在取栓支架的近端上。
實施例9
本實施例中,取栓支架1全身噴涂或者涂刷顯影材料,如圖8所示。
實施例10
本實施例中,取栓支架1的近端設置有顯影元件21,遠端設置有顯影網23,如圖9所示。顯影網23是顯影元件21中的一種。顯影網23位于取栓支架的最遠端,將取栓支架1的遠端開口封閉。顯影網23的網格尺寸小于取栓支架1的網格單元的網格尺寸。位于近端的顯影元件21有1個或多個,當為多個時,其在取栓支架1的卷筒狀結構的圓周上均勻分布。
實施例11
本實施例中,顯影元件21以纏繞的方式設置在取栓支架1上,如圖10所示。比如,位于取栓支架1近端的顯影元件21以纏繞的方式設置在取栓支架1上。
實施例12
本實施例中,取栓支架1上設置有附著元件30,顯影元件21安裝在附著元件30上,如圖11和12所示。安裝方式可以是穿孔(如圖11所示)或者卡扣(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安裝方式可以是針對位于任何位置的顯影元件21,優選針對取栓支架1近端的顯影元件21。
實施例13
本實施例中,顯影元件21以纏繞的方式安裝在取栓支架1上,或者顯影元件21為環狀套設在取栓支架1上,如圖13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安裝方式可以是針對位于任何位置的顯影元件21,優選針對取栓支架1遠端的顯影元件21。
實施例14
本實施例中,取栓支架切割圖案如圖14所示。取栓支架1包括多個相同的彼此相連的網格單元11。網格單元11為橢圓形。
實施例15
本實施例中,取栓支架切割圖案如圖15所示。取栓支架1包括多個彼此相連的網格單元11。網格單元11為三角形。
實施例16
本實施例中,取栓支架切割圖案如圖16所示。取栓支架1包括多個彼此相連的網格單元11。網格單元11為四邊形。
實施例17
在本實施例中,網格單元為橢圓形。
實施例17.1
本實施例中,取栓支架切割圖案如圖17所示。取栓支架1包括多個彼此相連的網格單元11。取栓支架1的遠端設置有6個沿取栓支架的遠端延伸的顯影元件21。取栓支架1設置有1個最近端12。
實施例17.2
本實施例中,取栓支架切割圖案如圖18所示。取栓支架1包括多個彼此相連的網格單元11。取栓支架1設置有2個最近端12。
實施例17.3
本實施例中,取栓支架切割圖案如圖19所示。取栓支架1包括多個彼此相連的網格單元11。取栓支架1的遠端設置有3個沿取栓支架的遠端延伸的顯影元件21。取栓支架1設置有2個最近端12。
實施例17.4
本實施例中,取栓支架切割圖案如圖20所示。取栓支架1包括多個彼此相連的網格單元11。多個網格單元11依次排列成與取栓支架1的軸向平行的行,且單數行和雙數行中的網格單元11錯位排列。取栓支架1的遠端設置有3個沿取栓支架的遠端延伸的顯影元件21。取栓支架1設置有1個最近端12。
實施例18
本實施例中,取栓支架包括多個彼此相連的網格單元。網格單元為由弧線構成的圖形。取栓支架的最遠端的網格單元的端部均設置有顯影元件,這里共為4個,但不拘于4個。網格單元包括第一網格單元和第二網格單元。多個第一網格單元依次排列成與取栓支架的軸向平行的第一網格單元行;多個第二網格單元依次排列成與取栓支架的軸向平行的第二網格單元行。第一網格單元行與第二網格單元行在軸向上交替排列,在垂直于軸向上錯位排列,即:取栓支架的單數行為第一網格單元行,雙數行為第二網格單元行;或者雙數行為第一網格單元行,單數行為第二網格單元行;并且在垂直于取栓支架軸向的方向上,第一網格單元對齊相鄰兩個第二網格單元的空隙,第二網格單元對齊相鄰兩個第一網格單元的空隙。這樣的排列方式,有利于取栓支架的各區段以及其橫截面的一周上的網格絲分布均勻,從而能夠提供均勻的支撐力,取栓效果更好。
第一網格單元由相鄰的4個第二網格單元圍合而成;第二網格單元由相鄰的4個第一網格單元圍合而成。
實施例19
實施例19.1
在本實施例中,網格單元的網格絲包括第一網格絲和第二網格絲。第一網格絲的寬度是0.07mm;第二網格絲的寬度是0.16mm。網格單元包括第一網格單元和第二網格單元。
在取栓支架按照橫截面周長完全展開成平面的尺寸,即取栓支架切割圖尺寸為:第一網格單元的寬度(與取栓支架的軸向垂直,取栓支架的軸向是指貫穿取栓支架的遠端和近端的軸線方向)是4.55mm,長度(與取栓支架的軸向平行)是3.95mm。第二網格單元的寬度(與取栓支架的軸向垂直)是4.36mm,長度(與取栓支架的軸向平行)是4.97mm。
第一網格單元之間,在取栓支架軸向上的連接點的寬度(與取栓支架的軸向垂直)是0.25mm,長度(與取栓支架的軸向平行)是0.45mm。
第一網格單元之間,在與取栓支架軸向相交的方向上的連接點的寬度(與取栓支架的軸向相交)是0.38mm,長度(與取栓支架的軸向接近平行)是4.2mm。
取栓支架展開為一個平面時,其寬度(與取栓支架的軸向垂直)是20.15mm,長度(與取栓支架1的軸向平行)是38mm。
實施例19.2
在本實施例中,網格單元的網格絲包括第一網格絲、第二網格絲和第三網格絲。第一網格絲的寬度是0.07mm;第二網格絲的寬度是0.16mm,第三網格絲的寬度是0.10mm。網格單元包括第一網格單元、第二網格單元和第三網格單元。
網格絲和網格單元的種類不限于1種、2種或者3種。
以上實施例19.1和19.2所列的數值為幫助理解本發明,并不是把本發明限定在這些數值中。實際應用中可以根據血栓情況、血管情況設計不同的尺寸大小,以滿足取栓的需要,并不限于上述數值。
實施例20
如圖21所示,本實施例中,血栓支架1與推送桿3的連接方式是鏈接,顯影環2套設在該連接處外,且在顯影環2內涂布uv膠和/或環氧樹脂膠以進一步固定血栓支架1與推送桿3的連接。
實施例21
如圖22所示,本實施例中,血栓支架1與推送桿3的連接方式是套接,顯影環2套設在該連接處外。
實施例22
圖23示出了本發明涉及的導入鞘的一個具體實施例。導入鞘為雙層管,內層管42的材料包括ptfe,外層管43的材料包括尼龍和/或pebax。導入鞘的作用是將取栓支架連同推送桿導入到微導管中。微導管為一種手術附件。導入鞘的近端設置有手柄44。圖24示出了圖23中b部局部放大后的結構。如圖24所示,內層管42的遠端內壁421被設置為圓角過渡順滑。
實施例23
工作時,使用傳統的導管技術,用0.014英寸的神經-導絲(例如:
然后若血管條件允許,將微導管遠端送到血栓遠端10mm處(如圖26所示)。將導絲從微導管中移除。
將導入鞘插入止血閥一半處,輕輕收緊。用生理鹽水回沖導入鞘,直至生理鹽水從導入鞘近端流出。松開止血閥,將導入鞘送入微導管接口處,擰緊止血閥。操作位于導入鞘中的推送桿,推動位于導入鞘中的取栓支架。當大約送入一半長度的取栓支架進入微導管時,取下導入鞘,繼續推送取栓支架,直至取栓支架遠端完全露出微導管。在本實施例中,取栓支架的遠端包括頭端和遠端錐形段,頭端長4mm,遠端錐形段長6mm(如圖27所示)。
回撤微導管從而完全釋放取栓支架。此時,取栓支架處于第二狀態,取栓支架的中段與血栓接觸,血栓對該段的網格單元產生作用力,網格單元被壓縮,其形狀發生改變,使得取栓支架的中段的外徑小于其兩端的外徑(如圖28所示)。
等待一段時間(約5分鐘),使得血栓充分融合嵌入到取栓支架中,取栓支架的中段的外徑慢慢恢復至原狀或接近原狀(如圖29所示)。
然后,可以做一些阻斷近端血流的常規操作后,將取栓支架、推送桿和微導管作為一個整體一起緩慢拉出。后處理。完成取栓操作。
取栓支架在導入鞘時,其卷曲程度大,使得取栓支架的外徑足夠小才能裝入導入鞘中。當其從導入鞘中釋放出來,其外徑變大。在未有外力作用于取栓支架時,其處于第一狀態,如圖1所示,網格單元形狀穩定。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較佳具體實施例,僅為了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發明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發明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