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介入器械的輸送系統。
背景技術:
相對于外科手術,介入手術對人體造成的創傷小,侵害性少,是近些年迅速興起并推廣的醫療技術,在介入手術時,通常需要專門的輸送系統將診療器械、植入器械等輸送至病變部位。
一般輸送系統主要包括鞘管、位于鞘管內的鞘芯以及操作手柄,沿遠離操作者方向,鞘芯一般包括依次連接的芯管、介入器械連接部,進行介入器械植入時,首先將介入器械壓縮后與鞘芯連接部連接,鞘管套在鞘芯的外部,保持介入器械的壓縮狀態,鞘管、鞘芯攜帶著介入器械從血管的入口處推送到病變的部位,再后撤鞘管釋放介入器械,介入器械在體溫的作用下自膨脹開并完成就位,然后再將鞘管和鞘芯抽出。
隨著血管腔內介入治療在世界范圍內的廣泛應用,其并發癥也日益顯現。以介入主動脈瓣膜和肺動脈瓣膜置換手術為例,由于在手術過程中,需要經股動脈或者股靜脈穿刺,然后經股動脈或者股靜脈輸送裝載有瓣膜的輸送鞘管,將瓣膜放置于主動脈瓣環或肺動脈瓣環處。在釋放支架過程中,醫生很難保證支架釋放位置的準確性和所選瓣膜大小的準確性,導致瓣膜移位,達不到預期的治療效果。甚至有可能導致支架滑進心室或者堵塞冠脈。導致病人需要進行外科開胸手術甚至死亡。
現有技術中,如果發現支架釋放位置有偏差的話可以拉住鞘芯,前推鞘管(相對而言即回撤鞘芯),使支架逐漸進入鞘管,在鞘管內壁的擠壓下,支架會逐漸收攏直至完全被鞘管包裹回到釋放前的狀態,而后再重新定位、釋放,這樣的話就可以在支架就位不成功時,通過鞘管與鞘芯相對運動,調整人造瓣膜的位置。但是這種方式不僅操作難度大,而且成功率比較低,尤其是回撤鞘芯時,由于鞘管的包覆力有限,所提供的箍緊力不足,支架尾部的鎖定件很有可能從支架固定頭外周的卡槽中脫出,而一味提高鞘管強度又會大大降低鞘管的順應性,不便于實施介入操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便于回收及重復定位介入器械的輸送系統,可以用于實施心臟、血管等介入手術,利用可軸向運動的套管對鞘管的進一步包攏,可以箍緊并回收介入器械,并防止器械介入脫出,降低了手術的風險和死亡率。
一種可回收及重復定位介入器械的輸送系統,包括鞘管以及驅動鞘管運動的操作手柄,所述鞘管包括處在近端用以包絡介入器械的膨脹段,以及與膨脹段連接的鞘管推送段,推送段處于非膨脹狀態;鞘管推送段外周包有軸向滑動配合的套管,所述套管的近端為彈性段,該彈性段具有箍緊在膨脹段外圍的受脹狀態,以及處在鞘管推送段(非膨脹狀態)的預定型狀態。
本發明輸送系統中,靠近病灶一側為近端,遠離病灶一側(即靠近操作者一端)為遠端。
鞘管近端因為裝載有介入器械而處于被膨脹狀態或者為了裝載介入器械設置一個膨脹段,膨脹段內部用于收納壓縮狀態的支架,因此多數情況下相對于其它部位(可視為推送段)具有較大的直徑,套管的近端從預定型狀態通過徑向擴張變形后包覆束緊膨脹段。
本發明輸送系統中,鞘管內設有鞘芯,操作手柄用于驅動鞘管相對鞘芯運動。
手術過程中,在介入器械釋放過程中未完全脫離輸送鞘管時發現位置有偏差,或已完全釋放的介入器械發現位置有偏差,可回撤介入器械使其至少一部分重新進入膨脹段,然后沿軸向朝膨脹段位推送套管,在套管行進至鞘管的膨脹段時,套管依自身彈性擴張逐漸包裹膨脹段,然后再前推鞘管(與此同時,配合介入器械的回撤),使介入器械逐漸回收進入鞘管的膨脹段,在鞘管內壁的擠壓下,支架會逐漸收攏直至完全被鞘管膨脹段包裹回到釋放前的狀態,完成支架的回收。
本發明通過套管來包裹鞘管膨脹段,一方面提高膨脹段整體強度和抗擴張性能,另外也可以促使介入器械尾部鎖定更加牢固,防止介入器械脫出。
所述彈性段依靠材料自身彈性形變或具有能夠徑向擴張的迂回結構。
作為優選,所述彈性段具有能夠徑向擴張的迂回結構。采用迂回結構可控制擴張的極限尺寸,若采用自身彈性形變,會導致給予鞘管膨脹段的箍緊力稍弱,即始終有進一步形變擴張的可能。
作為優選,所述迂回結構為1~6處,依次分布在套管周向。
作為優選,處在受脹狀態的彈性段與膨脹段緊配合。
套管軸向移動時首先套箍住介入器械的尾端與輸送系統的連接部,加固連接部防止介入器械脫落,同時受脹狀態的彈性段與膨脹段兩者之間的緊配合可以盡可能的減少膨脹段發生形變的空間,增大膨脹段收納已展開介入器械時所需的塑性和韌性,兩者之間的緊配合還可以降低彈性段的最大外徑,提高其預定型狀態的順應性,便于介入手術操作。
作為優選,所述彈性段的軸向長度至少為膨脹段軸向長度的0.2倍。
作為優選,所述彈性段的軸向長度至少為膨脹段軸向長度的1倍。
作為優選,所述彈性段的軸向長度為膨脹段軸向長度的0.5~2倍。
為了保證束緊效果,彈性段至少應包裹住所述膨脹段軸向長度的一半左右,例如彈性段的軸向長度為膨脹段軸向長度的1倍,彈性段處在受脹狀態時其近端與膨脹段近端大致平齊。
作為優選,處在預定型狀態的彈性段與鞘管非膨脹段的推送段外壁相貼近。預定型狀態的彈性段盡可能具有較細的尺寸,以提高其順應性,因此優選彈性段內壁與鞘管非膨脹段的外壁相貼近。
作為優選,所述套管的內壁與鞘管非膨脹段外壁的間隙≤0.1mm。此處套管的內壁可理解為包含彈性段在內的套管內徑最小處。
作為優選,所述套管與鞘管在相接觸的部位處,至少一者具有光滑的接觸面。優選兩者均具有光滑的接觸面,光滑的接觸面并不嚴格要求為連續無缺陷的弧面,但至少不會明顯造成軸向運動障礙。
作為優選,為了便于操作或牽動套管,所述套管延伸至鞘管遠端。
套管主要是通過其近端束緊鞘管的膨脹段,套管遠端并不接觸鞘管的膨脹段,因此彈性段可以僅設置在套管近端的局部,當然也可以延伸至套管遠端。
作為優選,所述彈性段在遠端側通過非彈性段延伸至鞘管遠端。所述非彈性段為與彈性段相對接的管狀或其它可牽動彈性段軸向運動的結構,至少具有必要的軸向剛度。
作為優選,所述彈性段與非彈性段之間為一體結構或相互焊接或粘結。
作為優選,所述彈性段包括管壁,所述管壁為卷壁結構,橫截面為盤繞形,所述管壁為能夠在受脹狀態和預定型狀態之間自主切換的彈性材料。
在本發明中,管壁的受脹狀態,是指管壁包覆膨脹段時,管壁受外力的作用,發生彈性形變而膨脹。在本發明中,管壁的預定型狀態,是指管壁未受力時的初始狀態,或經外部力撤銷后,恢復至未受力時的初始狀態或接近于初始狀態的狀態。例如:當套管的彈性段撤出膨脹段后,管壁恢復至未受力時的初始狀態或接近于初始狀態的狀態。當彈性段彈性足夠好時,外力撤銷后,管壁可恢復至初始狀態,或者管壁相對于初始狀態,略微膨脹,恢復至接近初始狀態。
所述管壁為采用沿周向延伸的卷壁結構且具有預定型狀態,因此應理解為其材料本身具備一定的彈性或至少可發生形變,且在外力撤消后可恢復至未受力時的預定型狀態。
使用時管壁僅在滑動至鞘管的膨脹段時展開,一旦回撤退出膨脹段,卷壁結構隨即復原,這樣一來,套管就能以其預定型狀態插入較細的血管,僅僅在使用時局部變粗,將對血管的擴張變形以及刺激降到最小。
所述管壁為能夠在受脹狀態和預定型狀態之間切換的彈性材料。例如管壁的材質選自hdpe或pebax等;為了保證管壁在外力撤消后能夠自主復原,且保持一定的強度和順應性,作為優選,所述管壁的厚度為0.2~0.5mm。
為了包覆鞘管,作為優選,預定型狀態的管壁卷繞大于一個圓周,超出360度圓周部分與360度內的部分相互疊搭。這樣可以保證內部的鞘管不外露。
彈性段在周向上盡管局部相互疊置,但并非是封閉的。這也是卷壁結構可以展開的原因,另沿周向延伸的時候,可以使沿光滑的曲線路徑,也可以帶有迂回結構,例如沿波浪或鋸齒路徑在周向延伸,這樣會使得彈性段截面形狀的變化上更加靈活,當然,選用其他形式時,也不能忽視彈性段在徑向上順應性的喪失。
管壁卷繞的度數即所對應的圓心角,度數越大,管壁的容許變化程度越大,但卷繞過多也會造成展開阻力過大等負面影響,具體度數可以根據兩種狀態的直徑變化計算得到,即管壁要有足夠的周長來圍成介入器械的通道。
作為優選,預定型狀態的管壁卷繞小于等于720度。
為了在不同狀態下,均可以形成鞘管的封閉通道,作為優選,所述卷壁結構在周向上卷繞的起始側和末尾側通過柔性包絡膜連接。
管壁在受脹狀態下釋放相應部位的卷壁結構并通過柔性包絡膜保持套管的封閉。柔性包絡膜相對于管壁的其它部位應具有稍低的剛度,即更加容易在周向上彎曲或折疊,形成給迂回結構。
為了收納柔性包絡膜,所述柔性包絡膜的至少一部分處在管壁搭接部分的中間層。
由于柔性包絡膜是連接在彈性套管壁的起始側和末尾側之間,因此在管壁延伸的路徑上,柔性包絡膜可視為在周向上的迂回部位,起始側和末尾側之間的迂回部位在管壁受脹狀態下展開且處在管壁搭接部分的中間層。迂回部彎折可延伸至管壁外,可以增加管壁光滑平整,利于輸送鞘管的移動。
作為優選,所述柔性包絡膜的轉折處設有折痕線。折痕線可以通過熱定型處理加工,在預定型狀態下,轉折處會更加平整。
柔性包絡膜的作用是將卷壁結構的起始側和末尾側連接起來,形成封閉通道,且可以限制和套管擴張的極限尺寸、進一步提高安全性,柔性包絡膜由于在管壁切換狀態時要打折或扭動,因此壁厚以及剛度比管壁本身要低。
柔性包絡膜可以采用ptfe等材料,壁厚為0.1-1mm。優選0.25-0.5mm。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所述柔性包絡膜為周向封閉的管狀結構,所述柔性包絡膜管狀結構截面周長大于管壁截面的壁長,管壁固定貼覆在柔性包絡膜的外壁。
為了進一步提高安全性以及加工方便等因素,柔性包絡膜本身即為管狀結構,這樣可以避免管壁與柔性包絡膜連接部位被撕裂,柔性包絡膜的局部打折迂回,收納在管壁的搭接部分內。
本發明的套管在加工時,針對彈性段的管壁可以采用擠出成型,再通過熱處理獲得預定型狀態的管壁。
若還設有柔性包絡膜,可以采用先擠出管壁,再將柔性包絡膜焊接在相應的位置,而后熱處理定型。也可以一次性擠出管壁和柔性包絡膜這種雙層結構,而后熱處理定型。
為了操作套管相對于鞘管軸向滑動,在鞘管遠端設有驅使套管軸向運動的驅動機構。
可選的,所述驅動機構包括:
與套管相固定的滑動件;
作用在滑動件與鞘管之間,或作用在滑動件與所述操作手柄之間的滑動定位機構。
使用時手動驅使滑動件牽引套管相對鞘管軸向運動,滑動定位機構為實現定位功能,即鎖定套管的軸向位置。
可選的,所述滑動定位機構為與所述鞘管或所述操作手柄相固定的定位件;定位件與滑動件之間設有相互配合的卡扣;或所述定位件與滑動件之間插接或螺紋配合。
本方案通過定位件與滑動件之間的配合實現套管的定位。
作為優選,所述滑動件滑動套設在鞘管上。
可選的,所述滑動定位機構包括套設在鞘管上的壓帽和彈性墊圈;其中滑動件和壓帽螺紋配合,彈性墊圈受壓在滑動件和壓帽之間,彈性墊圈受壓狀態下箍緊鞘管。
作為優選,所述滑動件內設有環形槽,所述彈性墊圈安裝在環形槽內。
可選的,所述驅動機構包括:
與套管相固定的滑動件;
安裝在所述操作手柄上設有與滑動件傳動配合的電機或驅動手輪。
利用電機可以更加方便的驅動并定位滑套。也可以手動方式驅動,即利用驅動手輪將便于控制的旋轉運動轉化為套管的直線運動。
利用電機驅動時,可選的,所述電機的驅動軸連接有絲杠,絲杠上螺紋配合有滑塊,所述滑塊與滑動件相對固定連接。
利用電機驅動時,可選的,所述電機的驅動軸連接有主動齒輪,所述滑動件上設有與主動齒輪嚙合的齒條。
利用手動方式驅動時,所述驅動手輪的旋轉軸線與套管軸線平行或垂直。
可選的,驅動手輪軸接在操作手柄外殼上,驅動手輪上同軸固定有齒輪,所述滑動件上連接有與該齒輪嚙合的齒條。
可選的,驅動手輪軸接在操作手柄外殼上,驅動手輪上同軸固定有絲杠,絲杠上螺紋配合有滑塊,所述滑塊與滑動件相對固定連接。
可選的,驅動手輪軸接在操作手柄外殼上,操作手柄外殼上還軸接有與驅動手輪相配合的擠壓輪,所述滑動件處在驅動手輪和擠壓輪之間。
本發明解決了瓣膜釋放定位不準確的回收問題,通過軸向運動的套管對鞘管的進一步包攏,可以箍緊并回收支架,并防止支架脫出鞘芯,降低了手術的風險及手術的死亡率。不僅如此,套管可以靈活的采用手動或其他驅動方式,方便與現有的控制手柄或鞘管相配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輸送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輸送系統中鞘管膨脹段部位的剖面圖;
圖3為套管受脹狀態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輸送系統在體內的工作狀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輸送系統中套管的彈性段(預定型狀態下)截面示意圖;
圖6為圖5的彈性段受脹展開的截面示意圖;
圖7為彈性段改變卷繞角度的截面示意圖;
圖8為彈性段中設有柔性包絡膜的截面示意圖;
圖9為柔性包絡膜為整體管狀的的截面示意圖;
圖10為圖9的彈性段受脹展開卷壁結構的截面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輸送系統中套管驅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輸送系統中套管驅動機構另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3,本發明輸送系統包括鞘管1、位于鞘管1內的鞘芯2以及操作手柄3,鞘芯2從遠端到近端包括依次連接的芯管2a、支架固定頭2b、安裝段2c和引導頭2d,進行瓣膜植入時,首先將覆有人造瓣膜的支架通過其尾部的鎖定件卡合到支架固定頭2b的卡槽2e上,然后將鞘管1套在鞘芯2的外部,保持支架的壓縮狀態。鞘管1、鞘芯2攜帶著支架從血管的入口處推送到病變部位,再通過操作手柄3上的控制鈕7后撤鞘管1釋放支架,支架在體溫的作用下會膨脹開并完成定位,然后再將鞘管1和鞘芯2抽出。
鞘管1的近端為用以包絡支架的膨脹段1a,膨脹段1a的遠端連接有鞘管推送段1b,鞘管推送段1b外周包有軸向滑動配合的套管4,套管4的近端為彈性段4a,該彈性段4a具有箍緊在膨脹段1a外圍的受脹狀態,以及處在鞘管推送段(處于非膨脹狀態)的預定型狀態。
本發明輸送系統中,靠近病灶一側為近端,遠離病灶一側為遠端,鞘管近端的膨脹段1a由于需要收納壓縮狀態的支架,因此相對于推送段1b具有較大的直徑,當彈性段4a向近端運動開始包裹膨脹段1a時,即逐漸從預定型狀態通過徑向擴張變形包覆束緊膨脹段1a,直至完全轉變為受脹狀態,當然,彈性段4a包裹膨脹段1a的長度,可以根據手術實際情況調整。
為了操作套管4相對于鞘管1軸向滑動,在鞘管1遠端設有驅使套管4軸向運動的驅動機構5。
參見圖4,以主動脈瓣置換手術為例,手術過程中,鞘管、鞘芯攜帶著支架6從股動脈入口經主動脈弓8推送到病變部位,通過操作手柄回撤鞘管,支架6逐漸從膨脹段1a暴露出來,在體溫作用下膨脹。
當發現支架6釋放位置有偏差時,先沿軸向朝病灶部位推送套管,結合圖3,在套管的彈性段4a行進至膨脹段1a時,彈性段4a發生形變擴張逐漸包裹膨脹段1a,此時一方面提高可以膨脹段1a整體強度和抗擴張性能,另外也可以將支架6尾部的鎖定件限定在支架固定頭的卡槽內,防止支架脫出。
彈性段4a完全包裹膨脹段1a后再前推鞘管,此時彈性段4a與膨脹段1a同步向近端運動(相對而言,即回撤支架),使支架6逐漸回收重新進入鞘管的膨脹段1a,在膨脹段1a內壁的擠壓下,支架6會逐漸收攏直至完全被膨脹段1a包裹回到釋放前的狀態,完成支架6的回收。
為了束縛膨脹段1a,處在受脹狀態的彈性段4a與膨脹段1a的外壁緊配合,以避免膨脹段1a受形變支架的影響進一步擴張,兩者之間的緊配合還可以降低彈性段4a的最大外徑,提高其預定型狀態的順應性,便于介入手術操作。
本實施例中彈性段4a的軸向長度為膨脹段1a軸向長度的1.2倍,可根據需要將膨脹段1a完全包裹,彈性段4a處在受脹狀態時其近端與膨脹段1a近端大致平齊。
彈性段4a在遠端側通過非彈性段延伸至鞘管遠端,非彈性段整體為管狀滑動套在鞘管的非膨脹段外部。處在預定型狀態的彈性段4a,以及非彈性段與鞘管非膨脹段的外壁相貼近,例如間隙≤0.1mm,處在預定型狀態的彈性段4a可以與非彈性段具有相同的內徑,套管整體上盡可能具有較細的尺寸,以提高其順應性。
套管與鞘管在相接觸的部位處,兩者均具有光滑的接觸面,彈性段4a與非彈性段之間熱熔粘接。
本實施例中套管的非彈性段可采用ptfe等材質,彈性段4a可以選自hdpe或pebax等材質,壁厚為0.5mm。
參見圖5,本實施例中采用的彈性段包括管壁,管壁為卷壁結構,處于預定型狀態下彈性段為了包覆鞘管,其管壁卷繞大于360度,即從卷繞的起始側9至末尾側10在周向上延伸大于360度,超出360度部分與未超出360度的部分相疊。
圖中可見,超出部分11與未超出部分12相互搭接,超出部分11包裹在未超出部分12的外周,管壁內部形成完整的通道。
參見圖6,彈性段包裹鞘管膨脹段而受脹時,為了避免膨脹段外露,受脹狀態下的管壁卷繞大于等于360度,即仍有重疊搭接區域13。
圖7中即重疊搭接區域13加大,管壁卷繞的度數即所對應的圓心角越大進一步加大為540度,其展開后會獲得更大的內徑,容許通過更粗的膨脹段。
圖5中,盡管超出部分11與未超出部分12相互搭接,但并非相對固定,它們之間可相對滑動,形成間隙,使得血液或體液有可能進出管壁,為了在不同狀態下,均可以形成封閉通道,參見圖8,本發明提供了另一種實施方式,通過在管壁的起始側和末尾側設置柔性包絡膜的形式,封閉管壁。
圖8中,管壁卷繞的起始側9和末尾側10通過柔性包絡膜14連接。柔性包絡膜主要起到一個徑向的支撐力,束縛鞘管膨脹段,防止其外露,同時還可阻止血液或體液溢出管壁。
柔性包絡膜14由于在管壁切換狀態時要打折或扭動,因此壁厚以及剛度比管壁本身要低。本實施例柔性包絡膜14采用ptfe材料,壁厚為0.25-0.5mm。
管壁無論出于何種狀態,柔性包絡膜14均可以保持導管鞘的封閉,柔性包絡膜14可以通過焊接等方式與管壁相固定。
為了收納柔性包絡膜14,柔性包絡膜14處在管壁搭接部分的中間層。柔性包絡膜14在周向上可以延伸一段,即并沒有360的包絡整個管壁的的內腔,在預定型狀態下,柔性包絡膜14繃緊在管壁卷繞的起始側9和末尾側10之間,柔性包絡膜14的作用是封閉起始側9和末尾側10之間形成的間隙,防止血液或體液有進出管壁。因此柔性包絡膜14與管壁的固定點并不嚴格要求在起始側9和末尾側10,也可以適當調整。
圖9中,作為另一優選實施方式,柔性包絡膜14為周向封閉的管狀結構,彈性段的管壁固定貼覆在柔性包絡膜14的外壁,柔性包絡膜14的其中一部分為迂回部分15,迂回部分15處在管壁的起始側9和末尾側10之間。
迂回部位15的轉折處16以及轉折處17設有折痕線,折痕線可以通過熱定型處理加工,轉折處17延伸至管壁外,在預定型狀態下,延伸的轉折處可使得迂回部位的折疊處更加平整。
參見圖10,迂回部位15在管壁受脹狀態下展開,可以容許管壁具有更大的形變范圍。
參見圖11,為了操作套管4相對于鞘管1軸向滑動,在鞘管1遠端設有驅使套管軸向運動的驅動機構。
驅動機構包括與套管4相固定的滑動件18以及作用在滑動件18與鞘管1之間的滑動定位機構。
本實施例中滑動定位機構包括套設在鞘管1上的壓帽20和彈性墊圈19;其中滑動件18套設在鞘管1上,且與壓帽20螺紋配合,滑動件18內設有環形槽,彈性墊圈19安裝在環形槽內且受壓在滑動件18和壓帽20之間,彈性墊圈19受壓狀態下箍緊鞘管1,使得滑動件18、壓帽20連同套管4相對于鞘管1固定,無法軸向滑動。
滑動件18上還連接有旁路管21,在使用前,通過旁路管21,向套管4與鞘管1的間隙注入水或其他液體,排除鞘管內的空氣。
需要滑動套管4時,旋松壓帽20,彈性墊圈19放松,滑動件18可帶動套管4軸向滑動。
為了便于控制,可在操作手柄3上設有與滑動件傳動配合的電機或驅動手輪。
利用電機驅動時,電機的驅動軸連接有絲杠,絲杠上螺紋配合有滑塊,滑塊與滑動件18相對固定連接。
或電機的驅動軸連接有主動齒輪,滑動件18上設有與主動齒輪嚙合的齒條。
利用手動方式驅動時,驅動手輪軸接在操作手柄3上,驅動手輪上同軸固定有齒輪,滑動件18上連接有與該齒輪嚙合的齒條。
或驅動手輪軸接在操作手柄3上,驅動手輪上同軸固定有絲杠,絲杠上螺紋配合有滑塊,滑塊與滑動件18相對固定連接。
或驅動手輪軸接在操作手柄3上,操作手柄3上還軸接有與驅動手輪相配合的擠壓輪,滑動件18的一部分延伸至驅動手輪和擠壓輪之間,驅動手輪和擠壓輪轉動時,可牽動滑動件18軸向運動。
滑動定位機構也可以是設置在操作手柄3上的定位件;定位件與滑動件之間設有相互配合的卡扣或通過插接、螺紋方式配合。
參見圖12,操作手柄3上的定位件為與操作手柄3一體結構的外螺紋管22,滑動件18朝向操作手柄3一側帶有內螺紋23,用于與外螺紋管22相配合,滑動件18旋松后與操作手柄3分離,可帶動套管4相對于鞘管軸向滑動。
本發明解決了瓣膜釋放定位不準確的回收問題,通過軸向運動的套管對鞘管的進一步包攏,可以箍緊并回收支架,并防止支架脫出鞘芯,降低了手術的風險及手術的死亡率。不僅如此,套管可以靈活的采用手動或其他驅動方式,方便與現有的控制手柄或鞘管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