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脫發的外用中藥酊劑。
背景技術:
脫發癥是以頭發大片脫落或稀疏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證,也是皮膚科中的常見病、多發病。臨床可分為斑禿、脂溢性脫發、老年性脫發、化療性脫發等類型,并以斑禿和脂溢性脫發的發病率最高。
中醫學認為脫發的病因主要在腎,若肝腎兩虛氣血不足,全身的血液循環就疲軟,無力將營養物質輸送到人體直立的最高處“頭頂”,頭上毛囊得不到滋養,漸漸萎縮,就會引起脫發。“腎藏精,主生殖,其華在發”、“發為血之余”,認為腎為先天之本,頭發為血液的產物。腎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相互轉化,兩者缺一不可。
目前,脫發的西醫治療通常采用米諾地爾酊外擦,非那雄胺口服,但見效慢,容易反復,且副作用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療效確切、愈后不易復發、無毒副作用的治療脫發的外用中藥酊劑。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脫發的外用中藥酊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絲瓜絡15-25g,風藤草5-15g,苦蒿10-15g,大地棕根3-7g,牡荊葉10-20g,藕節10-25g,西歸芹根5-10g,辣蓼草5-15g,蕨根3-10g,蒴蓮5-8g,匙葉草10-15g,犁頭草5-10g,竹卷心10-20g,楮樹根5-10g。
優選的,治療脫發的外用中藥酊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絲瓜絡20g,風藤草10g,苦蒿15g,大地棕根5g,牡荊葉18g,藕節20g,西歸芹根8g,辣蓼草10g,蕨根10g,蒴蓮5g,匙葉草12g,犁頭草8g,竹卷心15g,楮樹根8g。
上述中藥酊劑的制備方法為:將各中藥原料搗碎成粗粒狀,置于消毒后的容器中,加入濃度75%的酒精1500ml密封,常溫浸泡7天,至原料藥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浸出,過濾取澄清液即得酊劑。
本發明中藥原料的藥理活性如下:
絲瓜絡,為葫蘆科植物絲瓜老熱果實的網狀纖維或粵絲瓜的枯老果實,味苦,性涼,歸肺、肝、胃經,通經活絡;解毒消腫。主胸脅疼痛;風濕痹痛,經脈拘攣,乳汁不通,肺勢咳嗽,癰前程瘡毒。
風藤草,為毛茛科植物鈍萼鐵線蓮的藤莖和葉,味苦,苦,性涼,歸肺、脾經,祛風清熱;和絡止痛。主風濕關節痛;風疹瘙癢;瘡疥;腫毒;火眼疼痛。
苦蒿,為菊科植物苦蒿的全草,味辛,苦,性平微寒,祛風濕;解熱毒。主風濕關節炎;癰腫瘡毒。
大地棕根,為石蒜科植物大葉仙茅的根莖,辛,微苦,溫,歸腎、肺、肝經,補腎壯陽;祛風除濕;活血調經。主腎虛咳喘;陽痿遺精;白濁帶下;腰膝酸軟;風濕痹痛;宮冷不孕;月經不調;崩漏;子宮脫垂;跌打損傷。
牡荊葉,為馬鞭草科植物牡荊的葉片,味辛,苦,性平,解表化濕,祛痰平喘;解毒。主傷風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痛;暑濕瀉痢;腳氣腫脹;風疹瘙癢;腳癬;乳癰腫痛。
藕節,為睡蓮科植物蓮的根莖的節部,甘,澀,平,歸腎、胃、肝經,散瘀止血,治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血崩。
西歸芹根,為傘形科植物西歸芹的根,祛瘀止痛;養血調經。主跌打損傷;月經不調;痛經;血虛萎黃。
辣蓼草,為蓼科植物柳葉蓼的全草,辛,性溫,解毒;健脾;化濕;活血;截瘧。主瘡瘍腫痛;暑濕腹瀉;腸炎痢疾;小兒疳積;跌打傷疼。
蕨根,為蕨科植物蕨的根莖,甘,寒,歸肺、肝、脾、大腸經,清熱;利濕;平肝安神;解毒消腫。主發熱;咽喉腫痛;腹瀉;痢疾;黃疸;白帶;高血壓;頭昏失眠;風濕痹痛;痔瘡;脫肛;濕疹;燙傷;蛇蟲咬傷。
蒴蓮,為西番蓮科植物蒴蓮的根,味甘,微苦,性涼,祛風通絡;益氣升提。主胃脘痛;風濕痹痛。
匙葉草,為龍膽科植物匙葉草的全草,苦,辛,性寒,歸肺、肝、大腸經,活血化瘀;清熱止咳。主腹內血瘀痞塊;勞傷咳嗽。
犁頭草,為堇菜科植物心葉堇菜的全草,味苦,微辛,性寒,歸肝、脾經,清熱解毒;化瘀排膿;涼血清肝。主癰疽腫毒;乳癰;腸癰下血;化膿性骨髓炎;黃疸;目赤腫痛;瘰疬;外傷出血;蛇傷。
竹卷心,為禾本科植物淡竹等的卷而未放的幼葉,苦,寒,淡,甘,歸心、肝經,清心除煩;利尿;解毒。主熱病煩渴;小便短赤;燒燙傷。
楮樹根,為桑科植物構樹的嫩根或根皮,甘,性微寒,涼血散瘀;清熱利濕。主咳嗽吐血;崩漏;水腫;跌打損傷。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的中藥酊劑具有涼血祛風、健脾化瘀、瀉火除濕的功效,對脫發及頭皮油膩、瘙癢、毛囊炎等療效顯著,有效率高,愈后不易復發,安全無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描述,但是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凡是不背離本發明構思的改變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實施例1
一種治療脫發的外用中藥酊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絲瓜絡20g,風藤草10g,苦蒿15g,大地棕根5g,牡荊葉18g,藕節20g,西歸芹根8g,辣蓼草10g,蕨根10g,蒴蓮5g,匙葉草12g,犁頭草8g,竹卷心15g,楮樹根8g。
實施例2
一種治療脫發的外用中藥酊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絲瓜絡15g,風藤草5g,苦蒿13g,大地棕根3g,牡荊葉20g,藕節15g,西歸芹根5g,辣蓼草15g,蕨根5g,蒴蓮8g,匙葉草10g,犁頭草10g,竹卷心10g,楮樹根10g。
實施例3
一種治療脫發的外用中藥酊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絲瓜絡25g,風藤草15g,苦蒿12g,大地棕根7g,牡荊葉15g,藕節10g,西歸芹根7g,辣蓼草8g,蕨根3g,蒴蓮7g,匙葉草13g,犁頭草7g,竹卷心18g,楮樹根5g。
實施例4
一種治療脫發的外用中藥酊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絲瓜絡20g,風藤草12g,苦蒿10g,大地棕根6g,牡荊葉10g,藕節25g,西歸芹根10g,辣蓼草5g,蕨根8g,蒴蓮6g,匙葉草15g,犁頭草5g,竹卷心20g,楮樹根7g。
臨床資料
用本發明酊劑治療脫發患者318例,其中男性279例,女性39例,年齡30-58歲。
治療方法:用棉球沾取本發明酊劑在脫發處反復涂擦,一日三次,30天為一個療程。
療效判斷標準:
治愈:發量恢復正常,頭皮油膩、屑多瘙癢癥狀消失,一年以上未復發;
有效:發量增加,脫發處有新發生長,頭皮油膩、屑多瘙癢癥狀消失或減輕;
無效:臨床癥狀未減輕,甚至加重,脫發繼續。
治療結果:318例患者治愈292例,有效26例,無效0例,治愈率91.8%,總有效率100%,總有效率100%,治療過程中全部患者未出現不良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