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潰瘍性口炎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潰瘍性口炎是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等引起。常于患全身感染抵抗力低下時,口腔不潔,利于細菌繁殖而引起。其癥狀是:口腔黏膜充血、水腫、唾液增多。牙齦、舌、頰、唇內側及上腭等處出現大小不等、散在的潰瘍,有時亦可連成大片。潰瘍周邊較規則,有較厚的纖維素性滲出物,形成灰白色或黃色假膜覆蓋創面。假膜剝離后呈出血性糜爛面,取假膜作涂片或培養可發現病原菌。潰瘍處疼痛明顯,有輕微口臭、局部淋巴結經常腫大,全身癥狀輕重不一,多有發熱、煩躁、食欲減退或因局部疼痛而不能進食。目前,西醫治療通常采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等。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愈率高,安全無毒副作用的治療潰瘍性口炎的中藥組合物。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潰瘍性口炎的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小茅香5-8g,書帶蕨10-15g,茉莉葉8-20g,蜀葵葉薯蕷10-15g,番杏10-18g,心葉荊芥5-15g,胡枝子3-7g,聚藻5-10g,鼠尾粟10-15g,五色梅根8-15g,山蒟3-5g,五爪金龍5-18g,合萌3-7g,三葉委陵菜5-20g,蠶豆莢殼10-20g。
優選的,治療潰瘍性口炎的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小茅香5g,書帶蕨13g,茉莉葉15g,蜀葵葉薯蕷15g,番杏15g,心葉荊芥10g,胡枝子5g,聚藻8g,鼠尾粟10g,五色梅根10g,山蒟5g,五爪金龍10g,合萌7g,三葉委陵菜15g,蠶豆莢殼15g。
本發明各中藥原料的藥理活性如下:
小茅香,為菊科植物羊耳菊的根,辛,溫,祛風散寒,活血舒筋。治風寒感冒,咳嗽,哮喘,風濕痹痛,月經不調。
書帶蕨,為書帶蕨科植物書帶蕨的全草,苦,澀,涼,歸心、肝經,疏風清熱;舒筋止痛;健脾消疳;止血。主小兒急驚風;目翳;跌打損傷;風濕痹痛;小兒疳積;婦女干血癆;咯血;吐血。
茉莉葉,為木犀科植物茉莉的葉,辛,微苦,溫,歸肺、胃經,疏風解表,消腫止痛。主外感發熱,瀉痢腹脹,腳氣腫痛,毒蟲螫傷。
蜀葵葉薯蕷,為薯蕷科植物蜀葵葉薯蕷的根莖,辛,苦,溫,疏風祛濕;健脾消食;活血消種。主感冒頭痛;風濕痹證;食積飽脹;消化不良;跌打損傷。
番杏,為番杏科植物番杏的全草,甘,微辛,性平,歸肺、肝、大腸經,疏風清熱;解毒消腫。主風熱目赤;療瘡腫痛;腸炎;敗血癥;腫瘤。
心葉荊芥,為唇形科植物心葉荊芥的全草,味辛,性涼,疏風清熱;活血止血。主外感風熱;頭痛咽痛;麻疹透發不暢;吐血;衄血;外傷出血;跌打腫痛;瘡癰腫痛。
胡枝子,為豆科植物胡枝子的莖、葉,甘,平,歸心、肝經,清熱潤肺;利尿通淋;止血。主肺熱咳嗽;感冒發熱;百日咳;淋證;吐血;衄血;尿血;便血。
聚藻,為小二仙草科植物穗狀狐尾藻的全草,味甘,淡,性寒,清熱;涼血、解毒。主熱病煩渴;赤白痢;丹毒;瘡癤;燙傷。
鼠尾粟,為禾本科植物鼠尾粟的全草,甘淡,平,清熱,涼血,解毒,利尿。治流腦、乙腦高熱神昏,傳染性肝炎,赤白痢疾,熱淋,尿血。
五色梅根,為馬鞭草科植物馬纓丹的根,味苦,性寒,歸膀胱、肝、腎經,清熱瀉火;解毒散結。主感冒發熱,傷暑頭痛;胃火牙痛;咽喉炎;痄腮;風濕痹痛。
山蒟,為胡椒科植物山蒟的莖葉或根,辛,溫,歸肺、脾經,祛風除濕;活血消腫;行氣止痛;化痰止咳。主風濕痹痛;胃痛;痛經;跌打損傷;風寒咳喘;疝氣痛。
五爪金龍,為葡萄科植物狹葉崖爬藤的根或全株,味辛,性溫,祛風除濕;接骨續筋;散瘀消腫。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骨折筋傷;水火燙傷;無名腫毒。
合萌,為豆科植物田皂角的地上部分,甘苦,寒,歸肺、胃經,清熱利濕,祛風明目,通乳。主熱淋,血淋,水腫,泄瀉,癤腫,瘡疥,目赤腫痛,眼生云翳,夜盲,關節疼痛,產婦乳少。
三葉委陵菜,為薔薇科植物三葉委陵菜的全草,苦,微寒,清熱解毒,散瘀止血。治骨結核,口腔炎,瘰疬,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蠶豆莢殼,為豆科植物蠶豆的莢殼,味苦,澀,性平,歸心、肝經,止血;斂瘡。主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手術出血;燒燙傷;天泡瘡。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諸藥配伍具有疏風清熱、清熱瀉火、消腫解毒的功效,能有效治療潰瘍性口炎,治愈率高,不易復發,安全無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描述,但是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凡是不背離本發明構思的改變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實施例1
一種治療潰瘍性口炎的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小茅香5g,書帶蕨13g,茉莉葉15g,蜀葵葉薯蕷15g,番杏15g,心葉荊芥10g,胡枝子5g,聚藻8g,鼠尾粟10g,五色梅根10g,山蒟5g,五爪金龍10g,合萌7g,三葉委陵菜15g,蠶豆莢殼15g。
實施例2
一種治療潰瘍性口炎的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小茅香6g,書帶蕨15g,茉莉葉20g,蜀葵葉薯蕷10g,番杏10g,心葉荊芥5g,胡枝子3g,聚藻10g,鼠尾粟15g,五色梅根8g,山蒟3g,五爪金龍13g,合萌3g,三葉委陵菜10g,蠶豆莢殼20g。
實施例3
一種治療潰瘍性口炎的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小茅香7g,書帶蕨10g,茉莉葉10g,蜀葵葉薯蕷12g,番杏18g,心葉荊芥15g,胡枝子6g,聚藻7g,鼠尾粟13g,五色梅根15g,山蒟4g,五爪金龍5g,合萌6g,三葉委陵菜5g,蠶豆莢殼10g。
實施例4
一種治療潰瘍性口炎的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小茅香8g,書帶蕨12g,茉莉葉8g,蜀葵葉薯蕷13g,番杏13g,心葉荊芥12g,胡枝子7g,聚藻5g,鼠尾粟12g,五色梅根12g,山蒟4g,五爪金龍18g,合萌4g,三葉委陵菜20g,蠶豆莢殼13g。
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臨床共收治潰瘍性口炎患者720例,其中男性345例,女性375例,年齡10-75歲。
治療方法:本發明中藥組合物按常規方法制成粉劑,涂于口腔中的潰瘍面,一日兩次,三天為一個療程。
療效判斷標準:
治愈:口腔內潰瘍面愈合,無不適感,半年以上未復發;
有效:口腔內潰瘍面減少,或愈合后偶有復發;
無效:口腔內潰瘍面未減少,甚至加重。
治療結果:經1-3個療程的治療,720例患者治愈675例,有效33例,無效12例,治愈率93.75%,治愈率98.33%,治療過程中患者未出現不良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