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醫(yī)療用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具有精確固定引流裝置的病床。
背景技術:
目前,神經(jīng)外科引流手術后,有些病人通常還需要繼續(xù)插入引流管進行治療,現(xiàn)有的神經(jīng)外科用的病床上,沒有固定引流袋的裝置,對需要引流病人的護理很不方便,而且引流袋的高度關系到顱內壓高低的改變,不恰當?shù)囊骺赡軙е缕鋰乐氐暮蠊踔廖<安∪说纳谶@種情況下,準確可靠的引流裝置是非常必要的,而且神經(jīng)外科的病人做完手術后,常常會出現(xiàn)意識不清楚或失去自控能力,四肢容易傷害自己和他人,增加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難度,同時對剛做完手術的病人十分不利,因此,有必要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具有精確固定引流裝置的病床,通過管體上的懸掛桿將引流袋懸掛在懸掛桿上,引流袋懸掛的高低可通過選擇管體上高低不同的懸掛桿來調節(jié),病人四肢可通過下臂固定帶腿部固定帶固定在床板上,方便快捷,為護理人員帶來便利。
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具有精確固定引流裝置的病床,具有床板和床腿,所述床板上設有固定管,管體下端插入固定管內,所述管體上設有若干均勻分布的懸掛桿,所述懸掛桿的位置與管體上相應的刻度對齊,所述床板上設有固定裝置。
其中,所述固定裝置包括下臂固定帶、腿部固定帶和掛鉤,所述下臂固定帶一端固定在床板兩側中部位置,所述腿部固定帶一端固定在床板底部一側,所述下臂固定帶和腿部固定帶的另一端均制有固定孔,所述床板外側與下臂固定帶和腿部固定帶另一端對應位置設有掛鉤。
進一步地,所述下臂固定帶和腿部固定帶均為彈性帶。
進一步地,所述懸掛桿一端的固定環(huán)固定在固定管上,懸掛桿另一端懸置于固定管外部。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的優(yōu)點:
1、管體插入床板上的固定管內通過管體上的懸掛桿將引流袋懸掛在懸掛桿上,在不需要使用管體時可將管體從固定管內取出即可;
2、管體上的刻度可反映出懸掛桿的高低,從而確定引流袋懸掛的高低,引流袋懸掛高低無需調節(jié)懸掛桿的位置,方便快捷;
3、下臂固定帶和腿部固定帶可將病人四肢固定,避免病人情緒不穩(wěn)時對自身或護理人員造成傷害;
4、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便于將患者肢體固定,省時省力,為醫(yī)護人員帶來便利。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描述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例。
具有精確固定引流裝置的病床,具有床板1和床腿2,所述床板1上設有固定管3,管體4下端插入固定管3內,所述管體4上設有若干均勻分布的懸掛桿5,所述懸掛桿5的位置與管體4上相應的刻度6對齊,所述床板1上設有固定裝置,具體的,所述固定裝置包括下臂固定帶7、腿部固定帶8和掛鉤9,所述下臂固定帶7一端固定在床板1兩側中部位置,所述腿部固定帶8一端固定在床板1底部一側,所述下臂固定帶7和腿部固定帶8的另一端均制有固定孔10,所述床板1外側與下臂固定帶7和腿部固定帶8另一端對應位置設有掛鉤9,所述下臂固定帶7和腿部固定帶8均為彈性帶,所述懸掛桿5一端的固定環(huán)11固定在固定管3上,懸掛桿5另一端懸置于固定管3外部。
需要對引流袋懸掛時,將管體4下端插入床板1上的固定管3內,將管體4上的懸掛桿5旋轉至右側,引流袋所需懸掛高度通過選擇管體4上高度對應的懸掛桿5來實現(xiàn),無需調節(jié)懸掛桿5的位置便可完成高度的調節(jié),方便快捷,病人下臂放置在下臂固定帶7下部,之后將下臂固定帶7拉緊后將下臂固定帶7上的固定孔10掛在床板1外側的掛鉤9上便將病人下臂固定,固定病人下肢時,將腿部固定帶8繞病人下肢纏繞一端拉緊后將腿部固定帶8上的固定孔10掛到床板1外側的掛鉤9上便可將病人下肢固定,下臂固定帶7和腿部固定帶8均為彈性帶,當病人情緒不穩(wěn)掙扎時,下臂固定帶7和腿部固定帶8可避免對病人皮膚造成損傷,管體4使用完畢后,將管體4從固定管3內取出后放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為護理人員帶來便利。
上述實施例,只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制本發(fā)明實施范圍,故凡以本發(fā)明權利要求所述內容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包括在本發(fā)明權利要求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