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藥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柳葉沙參在制備腫瘤輔助治療藥物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放、化療是惡性腫瘤綜合治療中的常用方法,用于多種腫瘤的治療,但放、化療在發揮抗癌、抑癌作用的同時所帶來的一系列毒副反應也不容忽視,放射線和化療藥物對人體正常細胞如骨髓細胞、胃腸道粘膜細胞等也有相當程度的損傷。臨床放化療過程中常出現的毒副反應有:
1.免疫功能下降:化療藥物可損害患者的免疫系統,導致免疫功能缺陷或下降。免疫功能指標如e-玫瑰結試驗、ch50、c3補體、t細胞亞群,nk細胞活性、白介素ii…等,在化療后均可不同程度地較化療前下降。大部分抗腫瘤化療藥物有免疫抑制作用。
2.身體衰弱:患者可出現周身疲乏無力、精神萎靡、出虛汗、嗜睡等。
3.骨髓抑制:大多數化療藥物均可引起骨髓抑制,表現為白細胞和血小板下降,甚者紅細胞、血色素下降等。
4.消化障礙:食欲下降、飲食量減少、惡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或便秘等。很多化療藥物通過刺激胃腸道粘膜引發上述癥狀。
5.炎癥反應:發熱、頭暈、頭痛、口干、口舌生瘡等。
6.心臟毒性:部分化療藥物可產生心臟毒性,損害心肌細胞,患者出現心慌、心悸、胸悶、心前區不適、氣短等癥狀,甚至出現心力衰竭。心電圖檢查可出現t波改變或s-t段改變等。
7.腎臟毒性:有些化療藥大劑量可引起腎功能損害而出現腰痛、腎區不適等。
8.肺纖維化:環磷酰胺、長春新堿、博萊霉素等可引起肺纖維化,拍胸片可見肺紋理增粗或呈條索狀改變。對既往肺功能差的患者來說更為危險,甚者可危及生命。
9.膀胱炎:異環磷酰胺、斑蝥素、喜樹堿等可使病人出現小腹不適或脹痛、血尿等一系列藥物性膀胱炎癥狀。
10.神經系統毒性:主要是指化療藥物對周圍末梢神經產生損害作用,患者可出現肢端麻木,肢端感覺遲鈍等。如長春新堿、長春花堿、長春酰胺、諾威本等均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神經毒副反應。
11.肝臟毒性:幾乎所有的化療藥物均可引起肝功能損害,輕者可出現肝功能異常,患者可出現肝區不適。甚者可導致中毒性肝炎。
12.靜脈炎:絕大多數化療藥物的給藥途徑是靜脈滴注,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靜脈炎,病變的血管顏色變成暗紅色或暗黃色,局部疼痛,觸之呈條索狀。嚴重者可導致栓塞性靜脈炎,發生血流受阻。
中醫中藥能預防和治療化療和放療引起的毒性反應和副作用,提高腫瘤的治療效果,常用的較有效的方藥如下:
1、防治胃腸道反應
化放療藥物常產生胃腸道反應,有惡心嘔吐、胃納不振,腹痛。常用降逆止嘔,健牌和胃藥物、如旋覆花、代赭石、陳應。姜竹茹、生姜、生白術、黨參、山藥、馬梅等。亦可用香砂六君子湯、保和丸、山植丸及平胃散藥。
2、防治骨髓抑制:
經臨床及動物實驗證明,多種補氣養血、滋腎健脾藥物,有提升白細胞及血小板作用,如黃芪、黨參、黃精、生熟地、女貞子、菟絲子、補骨脂、當歸、雞血藤、龜版膠、枸杞子、五味子、羊蹄根、水牛角、虎杖、升麻、仙鶴草、冬蟲草、紫河車等。對放化療引起的骨髓抑制毒性反應有一定防治作用。此外,能提升紅細胞及血色素的藥物有太子參、紅參、黃芪、當歸、熟地、鹿茸、阿膠、紫河車、枸杞子、雞血藤、補骨脂、巴戟天等。
3、防治放療熱毒反應
放療除常產生胃腸道反應和骨髓抑制毒性外,還會傷津灼陰引起發熱、局部疼痛,口干大結,甚至血尿、便血等,故中醫中藥常用潤燥、清熱解毒之品,如銀花、連翹、山豆根、射干、黃連、板蘭根、丹皮、知母、沙參、小生地、玄參、麥冬、石斛、花粉、玉竹、女貞、早蓮草、西洋參等,可取得一定防治效果。
目前,尋求更安全的提高腫瘤治療效果的輔助治療藥物仍然是該領域的一大研究熱點。
沙參(闊葉沙參、山沙參、長柱沙參、柳葉沙參、線齒沙參、西南沙參、百合葉沙參和紫沙參均可作為沙參藥用)性涼,味甘微苦,入肺、肝經,具有養陰青肺、祛痰止咳的功效,用于治療肺熱燥咳、虛癆久咳、陰傷咽干喉痛等癥。目前還沒有沙參應用于腫瘤輔助治療藥物的報道。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減輕放化療毒性的腫瘤輔助治療藥物。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腫瘤輔助治療藥物,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為柳葉沙參的醇提取物或水提取物。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上述藥物在制備減輕腫瘤治療過程中放化療毒性藥物中的應用。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上述醇提取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稱取柳葉沙參,乙醇浸泡,取上清液;2)殘渣中再加入乙醇,浸泡取上清液;3)合并兩次提取液,過濾并減壓回收乙醇;4)取上清液即為醇提取物。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1)柳葉沙參切成2~3mm厚的薄片,加入6~8倍柳葉沙參重量的質量分數70~90%的乙醇,浸泡7~10天,取上清液;2)殘渣中再加入3~4倍柳葉沙參重量的質量分數70~90%的乙醇,浸泡7~10天,取上清液。
此外,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上述水提取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水提取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稱取柳葉沙參,純凈水浸泡,加熱煮沸,取上清液;2)殘渣中再加入純凈水,煮沸,取上清液;3)合并兩次提取液,4℃靜置,過濾除去沉淀;4)取上清液即為水提取物。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1)柳葉沙參切成2~3mm厚的薄片,加入8~10倍柳葉沙參重量的純凈水,浸泡20~40分鐘后,加熱煮沸80~100分鐘,取上清液液;2)殘渣中再加入5-6倍柳葉沙參重量的純凈水,煮沸50~70分鐘,取上清液。
進一步地,水提取物或醇提取物中加入輔料制成片劑、膠囊劑、顆粒劑、丸劑或口服液劑型。
進一步地,加入的輔料量使藥物質量達到生藥重量。
本發明所述的柳葉沙參提起物對于減輕腫瘤過程中放化療毒性具有效果,此外,柳葉沙參提取物對化療藥物的減毒增效作用明顯。本發明以建立小鼠荷瘤動物為模型,口服灌胃給藥進行體內藥學研究,結果表明:小鼠接種肝癌細胞后,平均生存時間為16.34天;給予化療藥羥喜樹堿治療后,小鼠的平均生存時間延長到23.36天;體現出藥物對腫瘤細胞產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柳葉沙參提取物組小鼠的平均生存時間達到24.44天,對腫瘤細胞產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給予羥喜樹堿的同時給予柳葉沙參提取物,平均生存時間達到30.12天,與模型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表明柳葉沙參提取物與化療藥物羥喜樹堿的藥物組合物可以有效的提高腫瘤的治療效果,減輕放化療的毒性,產生良好的協同增效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柳葉沙參的應用
本發明所述的柳葉沙參(學名:adenophoracoronopifoliafisch),產于我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彰武)、內蒙古、山西、河北等地。柳葉沙參原名狹葉沙參,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經、胃經。具有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的功效。可用于陰虛久咳,癆嗽痰血,燥咳痰少,虛熱喉痹;津傷口渴癥的治療。目前已從柳葉沙參根中分離得4個化合物,它們是: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β-d-吡喃葡萄糖甙(β-sitosterol-o-β-d-glucopyranoside),蒲公英賽酮(taraxerone)及二十八碳酸(octa-cosanoicacid)。
在本發明典型的實施方式中,一種腫瘤輔助治療藥物,其有效成分為上述柳葉沙參的醇提取物或水提取物。上述藥物可用于制備減輕腫瘤治療過程中放化療毒性藥物。特別是所述的柳葉沙參提取物在制備羥喜樹堿輔助藥物中的應用。
柳葉沙參醇提取物的制備方法
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醇提取物的制備方法包括1)稱取柳葉沙參,乙醇浸泡,取上清液;2)殘渣中再加入乙醇,浸泡取上清液;3)合并兩次提取液,過濾并減壓回收乙醇;4)上清液減壓濃縮成稠膏。
在一種相對具體的實施方式中,,醇提取物的制備方法包括所述步驟1)柳葉沙參切成2~3mm厚的薄片,加入6~8倍柳葉沙參重量的質量分數70~90%的乙醇,浸泡7~10天,取上清液;2)殘渣中再加入3~4倍柳葉沙參重量的質量分數70~90%的乙醇,浸泡7~10天,取上清液。
柳葉沙參水提取物的制備方法
在另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水提取物的制備方法包括1)稱取柳葉沙參,純凈水浸泡,加熱煮沸,取上清液;2)殘渣中再加入純凈水,煮沸,取上清液;3)合并兩次提取液,4℃靜置,過濾除去沉淀;4)上清液減壓濃縮成稠膏。
相對具體地,水提取物的制備方法包括1)柳葉沙參切成2~3mm厚的薄片,加入8~10倍柳葉沙參重量的純凈水,浸泡20~40分鐘后,加熱煮沸80~100分鐘,取上清液液;2)殘渣中再加入5-6倍柳葉沙參重量的純凈水,煮沸50~70分鐘,取上清液。
進一步地,本發明提供的制備方法還可向步驟4)中所述的醇提取物或水提取物中加入一種或數種賦形劑或中藥制劑領域常用的其他輔料,以便將該組合物制成各種劑型,如:片劑、膠囊劑、顆粒劑、丸劑或口服液劑型。
進一步地,步驟4)中加入的輔料量使藥物質量達到生藥重量。
加入一種或數種賦形劑或中藥制劑領域常用的其他輔料,以便將該組合物制成各種劑型,如:片劑、膠囊劑、顆粒劑、丸劑或口服液劑型。
對于固體藥物給藥,該組合物可以為片劑、膠囊劑、軟膠囊劑、顆粒劑、滴丸、分散片、口腔崩解片、丸劑。傳統的賦形劑包括但不限于乳糖、淀粉、硬脂酸鎂、糖精鈉、滑石粉、纖維素、葡萄糖、蔗糖、微粉硅膠、低取代羥丙纖維素、聚維酮、歐巴代、玉米朊、羧甲基淀粉鈉等。
作為液體藥物給藥時,如口服液劑型,可將其有效成分溶解或分散(等等)在諸如水、葡萄糖水溶液、甘油、乙醇等賦形劑中,借以形成懸浮液。如果需要,要給藥的中藥組合物中還可以包含少量的無毒賦形劑,諸如濕潤劑或乳化劑等。
如果期望還可以加入潤滑劑,如硬酯酸鎂;加入賦形劑,如乳糖或玉米淀粉;加入增味劑、賦色劑和/或甜味劑。可以引入口服制劑的其他可選賦形劑包括防腐劑、懸浮劑和增稠劑等。
在動物實驗中,按上述比例聯合給藥,荷瘤小鼠的平均生存時間達到30.12天,與模型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表明柳葉沙參提取物與化療藥物羥喜樹堿合用可以有效的提高腫瘤的治療效果,產生良好的協同增效作用。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以下實施例采用生長于山西省呂梁山區的一種柳葉沙參,臨床研究中發現,該柳葉沙參對腫瘤放化療過程中的毒性作用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其提取物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減輕放化療的毒性,提高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是一種安全有效腫瘤輔助治療藥物。
實施例1
稱取柳葉沙參1000g,切成2-3mm厚的薄片,加入6倍柳葉沙參重量的質量分數70%的乙醇,浸泡10天,取上清液;殘渣中再加入4倍柳葉沙參重量的質量分數70%的乙醇,浸泡7天,取上清液。合并兩次提取液,過濾并減壓回收乙醇;上清液濃縮成稠膏,稠膏烘干,粉碎成粉,加入糊精使藥物質量達到1000g,即得片劑。
實施例2
稱取柳葉沙參1000g,切成2-3mm厚的薄片,加入7倍柳葉沙參重量的質量分數80%的乙醇,浸泡9天,取上清液;殘渣中再加入3倍柳葉沙參重量的質量分數80%的乙醇,浸泡9天,取上清液。合并兩次提取液,過濾并減壓回收乙醇;上清液濃縮成稠膏,稠膏烘干,粉碎成細粉,裝膠囊。該提取物用于后續動物實驗。
實施例3
稱取柳葉沙參1000g,切成2-3mm厚的薄片,加入8倍柳葉沙參重量的質量分數90%的乙醇,浸泡7天,取上清液;殘渣中再加入4倍柳葉沙參重量的質量分數90%的乙醇,浸泡10天,取上清液。合并兩次提取液,過濾并減壓回收乙醇;上清液濃縮成稠膏,稠膏烘干,粉碎成細粉,裝膠囊。
實施例4
稱取柳葉沙參1000g,切成2-3mm厚的薄片,加入8倍柳葉沙參重量的純凈水,浸泡40分鐘后,加熱煮沸80分鐘,取上清液液;殘渣中再加入6倍柳葉沙參重量的純凈水,煮沸70分鐘,取上清液;合并兩次提取液,4℃過夜,4層紗布過濾,除去沉淀;上清液減壓濃縮成稠膏,烘干,粉碎成粉,加入適量糊精使藥物質量達到1000g,即得片劑。
實施例5
稱取柳葉沙參1000g,切成2-3mm厚的薄片,加入9倍柳葉沙參重量的純凈水,浸泡30分鐘后,加熱煮沸90分鐘,取上清液液;殘渣中再加入5倍柳葉沙參重量的純凈水,煮沸60分鐘,取上清液;合并兩次提取液,4℃過夜,4層紗布過濾,除去沉淀;上清液減壓濃縮成稠膏,烘干,粉碎成粉,加入適量糊精使藥物質量達到1000g,即得片劑。
實施例6
稱取柳葉沙參1000g,切成2-3mm厚的薄片,加入10倍柳葉沙參重量的純凈水,浸泡20分鐘后,加熱煮沸100分鐘,取上清液液;殘渣中再加入6倍柳葉沙參重量的純凈水,煮沸50分鐘,取上清液;合并兩次提取液,4℃過夜,4層紗布過濾,除去沉淀;上清液減壓濃縮成稠膏,烘干,粉碎成粉,加入適量糊精使藥物質量達到1000g,即得片劑。
動物實驗
觀察柳葉沙參提取物對化療藥物的減毒增效作用。
1材料
1.1細胞株:小鼠肝癌腹水型h22細胞,由河北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小鼠腹腔內傳代培養,實驗用傳代后第7天的細胞懸液。
1.2實驗動物:清潔級昆明小鼠,體重20-22克,雌雄各半,由山西省腫瘤研究所動物實驗室提供,生產許可證號:scxk(晉)2012-0001,實驗動物使用許可證號:syxk(晉)2012-0001。
1.3藥物:注射用羥喜樹堿(深圳萬樂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生產批號:1412h2,5mg/瓶);將實施例2中的提取物作為試驗藥物。
2.建立小鼠荷瘤動物模型
2.1接種方法:無菌條件下抽取接種了h22細胞的小鼠6-7天腹水,以生理鹽水配制成瘤細胞懸液,細胞濃度為107/ml,腹腔接種于昆明小鼠腹腔內,每只小鼠接種量0.1ml。
2.2給藥:所有動物在接種24小時后隨機分為以下4
組:荷瘤動物模型組、羥喜樹堿治療組、柳葉沙參提取物治療組、中藥化合物組,比較各組動物的平均生存時間。
荷瘤動物模型組(以下簡稱模型組)10只,灌胃給予常水20ml/kg;羥喜樹堿治療組(以下簡稱羥喜組)8只,腹腔注射給予羥喜樹堿1.2mg/kg,分別于接種后第1天和第7天給予;柳葉沙參組(以下簡稱沙參組)8只,灌胃給予柳葉沙參提取物1.5g/kg,連續給藥10天;中化聯合物組8只,腹腔注射給予羥喜樹堿1.2mg/kg,分別于接種后第1天和第7天給予,灌胃給予中藥柳葉沙參提取物1.5g/kg,連續給藥10天。
3.觀察方法
觀察期間動物常規飼養,自由采食飲水,每天觀察記錄動物的存活情況,記錄60天內動物的死亡情況。統計各組動物的平均生存時間,進行組間比較。按照以下公式求出生命延長率:
生命延長率=(t/c)×100%
t為給藥組動物平均生存天數;c為對照組動平均生存天數
4.結果分析
各組動物的平均生存時間如表1所示:
表1各組動物的平均生存時間(x±sd)
注:#p<0.05
結果表明,小鼠接種肝癌細胞后,平均生存時間為16.34天,給予化療藥羥喜樹堿治療后,小鼠的平均生存時間延長到23.36天,體現出藥物對腫瘤細胞產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柳葉沙參提取物組小鼠的生命也得到了有效的延長,小鼠的平均生存時間達到24.44天,但統計學表明這兩個給藥組動物與模型組比較,均沒有統計學差異。中藥化合物組小鼠的平均生存時間達到30.12天,與模型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表明柳葉沙參提取物與化療藥物羥喜樹堿合用可以有效的提高腫瘤的治療效果,產生良好的協同增效作用。
本實驗通過腹腔接種肝癌h22細胞的方法建立起小鼠肝癌模型,采用臨床常用的羥喜樹堿作為化療藥物給予治療,觀察了柳葉沙參提取物對化療藥物的減毒增效作用。結果表明,在單獨用藥的情況下,柳葉沙參提取物和化療藥物羥喜樹堿,可延長荷瘤動物的平均生存時間。而當給予中藥組合物時,小鼠的平均生存時間得到了顯著的延長,表明藥物的治療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發揮出理想的提高化療藥物藥效的作用。
此外,本發明還提供了同一產地的柳葉沙參和杏葉沙參對t24細胞的對比實施例。杏葉沙參味甘微苦,性涼,入肺經、肝經。具有養陰清肺,祛痰止咳的功效。可用于肺熱燥咳,虛癆久咳,陰傷咽干喉痛等癥。杏葉沙參的根含呋喃香豆精類:花椒毒素(xanthotoxin或ammoidin,為8-甲氧基補骨脂素)。
1材料
1.1細胞株人膀胱癌細胞株t24,購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1.2試劑及耗材rpmi1640培養基購自美國gibco公司,胎牛血清購自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材料有限公司,胰蛋白酶購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四甲基偶氮唑藍(mtt),購自solarbio公司,二甲基亞砜(dmso)購自sigma公司。96孔細胞培養板,購自加拿大bbi公司。
1.4儀器生物安全柜,青島海爾醫用低溫科技有限公司;co2培養箱,美國nuaire公司nu-5500e;倒置顯微鏡,德國leica090-135.001;光學顯微鏡,日本olympuscx21fs1;電子天平,日本島津制作所aty224;sunrise酶標儀,奧地利tecan公司。
1.5藥物柳葉沙參和杏葉沙參均采自山西省呂梁市交城縣龐泉溝,采集時間為2016年8月。
2實驗方法
2.1藥物提取
2.1.1將已曬干的兩種沙參根部剪成2-3mm的薄片。
2.1.2將藥物置燒杯中,加入10-15倍去離子純凈水,沸水浴60分鐘提取兩次。
2.1.3將兩次提取液混合后水浴濃縮至生藥含量為500mg/ml。
2.1.4高壓蒸汽滅菌藥物。
2.2細胞培養t24細胞培養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l640培養基中,置37℃、5%co2及飽和濕度的恒溫孵育箱中培養。取對數生長期的細胞,以0.25%胰蛋白酶消化制成細胞懸液進行實驗。
2.3實驗分組陰性對照組,無細胞的培養基調零組,2mg/ml、1mg/ml、0.5mg/ml、0.25mg/ml、0.125mg/ml、0.0625mg/ml兩種沙參提取物組。
2.4mtt法檢測t24細胞活力
2.4.1t24細胞以2×104個/孔接種于96孔板中,每孔加入培養基100ul,置于37℃、5%co2培養箱中培養。
2.4.2細胞貼壁后,除去原培養基,按上述分組方法加入含有不同濃度藥物的培養基100ul,陰性對照組加入等量的培養基,并設立無細胞的培養基為調零組,每組設5個復孔。
2.4.3加藥24h后除去原培養基,每孔加入含有0.5mg/mlmtt的培養基100ul繼續培養4h。除去孔內培養液,每孔加入150uldmso,置搖床上低速振蕩10min,使結晶物充分溶解。酶標儀測定在490nm波長下的吸光度(od值)。計算各濃度藥物作用下t24抑制率。
細胞抑制率(%)=(1-實驗組平均od值/對照組平均od值)×100%
2.5統計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數據呈正態分布,采用anovo單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齊采用lsd-t檢驗,方差不齊采用dunnett’st3檢驗。若數據呈非正態分布則采用非參數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結果
兩種南沙參提取物在2mg/ml、1mg/ml、0.5mg/ml、0.25mg/ml、0.125mg/ml、0.0625mg/ml濃度時對靶細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1mg/ml柳葉沙參對t24細胞抑制率為36.64%(p<0.05)。1mg/ml杏葉沙參提取物對t24細抑制率為13.68%(p<0.05)(結果見表2、表3)
表2各濃度柳葉沙參提取物作用24h后t24抑制率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3各濃度杏葉沙參提取物作用24h后t24抑制率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4結論
本實施例研究結果表明,兩種南沙參水提取物對人膀胱癌細胞株t24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柳葉南沙參的作用優于杏葉南沙參。
5討論
兩種沙參雖然都作為南沙參使用,但無論從所含成分還是在藥物的治療效果上均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建議在臨床應用時也應當有所區分。通過對臨床應用效果的分析總結,我們發現柳葉南沙參在治療放、化療的副作用上有其特殊的優勢,效果要明顯優于杏葉南沙參。本實驗從細胞學研究的水平上比較了兩種沙參提取物的作用,結果表明柳葉南沙參對靶細胞的抑制作用明顯優于杏葉南沙參,這一結果也從細胞實驗的水平上證明了兩種南沙參功效上存在的差異。
本實驗對采自同一地區的兩種南沙參提取物對t24細胞的抑制作用進行了比較研究,實驗采用mtt比色法,由于該方法是使藥物直接作用于細胞,只是藥物對靶細胞的直接作用,并不能完全真實地反應出藥物服用后經人體消化吸收后的所產生的結果,這些問題將在后續實驗中逐步注意改進。
以上實施例僅僅是對發明技術方案作舉例說明,而非對其限制;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出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而這些修改和替代并不會使相應的技術方案偏離本發明各實施例的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