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藥物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治療骨質增生的藥物組合物。
背景技術:
骨質增生是臨床上非常常見的一種骨科疾病,主要表現是關節功能減退,多發于中老年人群,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研究報道認為這主要是老齡人群的自身功能發生退行性改變導致的。患者年齡發病主要集中在45~70歲之間,50~60歲發病率最高,本病病變部位多發生于頸椎、腰椎,其次胸椎、膝關節、踝關節和跟骨。骨質增生是一種常見、多發而又較頑固的病癥,對人體危害很大,由于患者年齡、體質、病變部位不同,其臨床表現及危害程度也有所不同,給患者帶來不同程度的痛苦和生活工作的不便。
從西醫的角度,骨質增生又稱增生性骨關節病,是指由于關節退行性病變,以致關節軟骨被破壞而引起的慢性關節病。分為原發性骨關節病和繼發性骨關節病,原發性骨關節病的基本病因是,人體成熟后的逐漸老化及退行性變,在骨關節方面的表現;繼發性骨關節病是指因某種已知原因,例如外傷、手術或其他明顯因素而導致的軟骨破壞,或關節結構改變,由于關節面摩擦或壓力不平衡等因素,造成關節面的退行性病變。
從中醫的角度,骨質增生是一種退行性病變,由于機體受力部位的骨或關節處出現增厚和變粗,伴隨壓迫神經、血管而出現肢體麻木、疼痛等癥狀的一種疾病,中醫稱為骨刺、骨痹、骨贅、骨疣。由于體內局部氣血循環不暢,骨骼得不到氣血供養;或骨的局部受到外傷、勞損、風寒濕邪、淤血阻滯、痰濕內阻等刺激,使骨發生不規則的增厚、變粗;或肝腎虧虛,無力保護骨髓,充養骨髓,時間久了,關節在反復的活動過程中,漸漸地受到損害而過早過快地出現退化。
如上所述,目前對于骨質增生的治療,西醫一般都采用非甾體抗炎藥,抗氧化藥物,軟骨保護劑,腔內注射藥物等方式,可減輕或控制癥狀,但不能改變病變的進展,只是在急性疼痛發作期間起治標作用,應在評估患者風險因素后慎重使用且不宜長期服用。而中醫藥對于骨質增生的治療占有優勢,有很多采用中藥進行治療的報道對改善其臨床癥狀效果顯著。
所以,本發明提供一種新的用于治療骨質增生的藥物組合物,對該病的治療能夠標本兼顧,把整體和局部結合后一并治療,與西藥的局部癥狀緩解相比具有很大的優勢。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的用于治療骨質增生的藥物組合物,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用于治療骨質增生的藥物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組分組成:
當歸:30-35份,黃芪:30-35份,牛膝:14-20份,杜仲:14-20份,細辛:5-8份,紅花:5-8份,制川烏:5-8份,制草烏:5-8份。
本發明的發明人通過大量實驗得出:上述組分之間,采用合適的比例,相互協同,可以通筋絡,祛痹癰,尤其適用于骨質增生,癥見局部疼痛,畏寒怕風,關節屈伸不利,其療效確切,毒副作用小,不易復發。
其中,當歸,為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主要功能為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腸燥便秘;
黃芪,豆科植物蒙古黃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莢黃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癰疽難潰,久潰不斂;
牛膝,為莧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bidentatabi.)的干燥根,苦、甘、酸、平,歸肝、腎經,祛風除濕,痛痹止痛,用于風寒濕痹,腰膝疼痛,少陰伏風頭痛,風寒挾濕頭痛;
杜仲,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的干燥樹皮,性味甘、溫,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功效,用于肝腎不足,腰膝酸痛,筋骨無力,頭暈目眩,妊娠漏血,胎動不安等病癥的治療;
細辛,為馬兜鈴科植物北細辛(asarumheterotropoidesfr.schmidt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漢城細辛(asarumsieboldiimiq.var.seoulensenakai)、華細辛(asarwmsieboldiimiq.)的干燥根和根莖,性味辛、溫,歸心、肺、腎經,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用于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淵,風濕痹痛,痰飲喘咳;
紅花,為菊科植物紅花(carthamustinctoriusl.)的干燥花,性辛,溫;歸心、肝經;活血通經,散瘀止痛。用于經閉,痛經,惡露不行,癥瘕痞塊,胸痹心痛,瘀滯腹痛,胸脅剌痛,跌撲損傷,瘡瘍腫痛;
制川烏,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carmichaeliidebx.)干燥母根的炮制加工品,味辛、苦,性熱;歸心、肝、腎、脾經,祛風除濕,溫經止痛,常用于用于風寒濕痹,關節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制草烏,為毛茛科植物北烏頭(aconitumkusnezoffiireichb.)干燥塊根的炮制品,味辛、苦,性熱;歸心、肝、腎、脾經;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用于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心腹泠痛,寒疝止痛。
在上述配方中,本發明人將當歸和黃芪配伍使用,具有氣血雙補的作用,專門對骨質增生患者體內骨骼得不到氣血供養的癥狀進行調養,內部血液循環得到改善,緩解了外部的腫脹和疼痛;牛膝和杜仲對補益肝腎能夠協同增效,骨質增生患者多有肝腎虧虛,因此補益肝腎,使骨骼得以充養,可緩解風濕痹痛和腰膝酸軟的癥狀;紅花可活血化瘀,協助其他藥味加強療效作用,并能夠使患者的氣血阻滯得以緩解;方中雙烏同用更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疼痛。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由下述重量份的組分組成:
當歸:31-33份,黃芪:31-33份,牛膝:15-17份,杜仲:15-17份,細辛:6-7份,紅花:6-7份,制川烏:6-7份,制草烏:6-7份。其效果更佳。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由下述重量份的組分組成:
當歸:32份,黃芪:32份,牛膝:16份,杜仲:16份,細辛:6.4份,紅花:6.4份,制川烏:6.4份,制草烏:6.4份。其效果可以達到最佳。
本發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組合物制成的藥物制劑。
所述的藥物制劑優選為膏劑,或者其他外用制劑。
所述膏劑的制備方法為:將所述組分稱量后粉碎成粗粉,用體積濃度為85-95%的乙醇作溶劑,滲漉,收集滲漉液,回收乙醇至相對密度1.20-1.28(70℃)的清膏,備用;取生橡膠22-28份、松香22-28份及氧化鋅30-35份制成基質,加入上述清膏混勻,制成涂料,進行涂膏、切斷、蓋籿,切塊,即得。
提取時的滲漉法,優選采用中國藥典2015版中流浸膏劑下的滲漉法。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粉碎后過24目篩。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乙醇體積濃度為90%。
本發明的制備方法簡單,成本低。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優勢是:諸藥配伍可調節氣血運行,促進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環,增強局部組織的新陳代謝,調節和改善骨骼組織的營養狀態,制止組織繼續退變或延緩其退變速度,進而抑制增生部位的生長。此膏藥直接作用于增生部位,藥物吸收時間長,故臨床上治療骨質增生收到良好效果。本發明的制備工藝技術成熟,安全可靠,價格低廉,降低了患者的治療成本。
下面對本發明作詳細的說明。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1:
一種用于治療骨質增生的膏劑,由下述重量份的組分組成:
當歸:31份,黃芪:31份,牛膝:15份,杜仲:15份,細辛:6份,紅花:6份,制川烏:6份,制草烏:6份;
制備方法為:將所述組分稱量后粉碎成粉,過24目篩,用體積濃度為90%的乙醇作溶劑,滲漉,收集滲漉液,回收乙醇至相對密度1.26(70℃)的清膏,備用;取生橡膠25份、松香25份及氧化鋅32份制成基質,加入上述清膏混勻,制成涂料,進行涂膏、切斷、蓋籿,切塊,即得。
實施例2
一種用于治療骨質增生的膏劑,由下述重量份的組分組成:
當歸:33份,黃芪:33份,牛膝:17份,杜仲:17份,細辛:7份,紅花:7份,制川烏:7份,制草烏:7份;
制備方法為:將所述組分稱量后粉碎成粉,過24目篩,用體積濃度為90%的乙醇作溶劑,滲漉,收集滲漉液,回收乙醇至相對密度1.28(70℃)的清膏,備用;取生橡膠28份、松香28份及氧化鋅35份制成基質,加入上述清膏混勻,制成涂料,進行涂膏、切斷、蓋籿,切塊,即得。
實施例3
一種用于治療骨質增生的膏劑,由下述重量份的組分組成:
當歸:32份,黃芪:32份,牛膝:16份,杜仲:16份,細辛:6.5份,紅花:6.5份,制川烏:6.5份,制草烏:6.5份;
制備方法為:將所述組分稱量后粉碎成粉,過24目篩,用體積濃度為90%的乙醇作溶劑,滲漉,收集滲漉液,回收乙醇至相對密度1.26(70℃)的清膏,備用;取生橡膠27份、松香27份及氧化鋅34份制成基質,加入上述清膏混勻,制成涂料,進行涂膏、切斷、蓋籿,切塊,即得。
對于骨質增生治療的臨床試驗
臨床資料
本組94例中,男60例,女34例;年齡最小者40歲,最大者74歲;頸椎骨質增生52例,腰椎骨質增生42例,病程最短者1年,最長者20年。
治療方法
貼用本發明實施例3所得的藥膏,每日早上起床一次,晚上睡覺前一次,共兩次,10天為一療程,共使用6個療程。
療效評價標準
按照下述標準進行評價:
痊愈: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能正常生活或工作,隨訪2年未復發者;
顯效:經治療后,臨床癥狀明顯減輕,活動后有輕度不適,1年內無復發為顯效;
好轉:經治療后,局部癥狀有所改善,但活動后仍有反復者為好轉;
無效:經治療后,局部癥狀無改善的為無效。
治療結果
痊愈:54%;顯效:24%;好轉:22%;無效:0%,有效率為100%,治愈率為78%,說明本發明的藥物對于骨質增生的治療效果顯著;并且沒有反饋明顯的不良反應;
另外,治療半年后隨訪,治愈的73例中,僅有4例復發,復發率非常低。
典型病例舉例:
林某某,女,60歲,四川成都人,骨質增生病史5年以上,發病時膝腫痛甚重行走不利,檢查:患者膝關節腫脹、壓痛明顯,浮髕試驗(+),伸屈功能受限制;x線片可見軟組織腫脹,髕骨上下緣、裸間脊增生變尖,常伴有股骨下端或脛骨內、外裸骨增生;按照實施例4的貼用方法治療后,癥狀完全消失,關節功能恢復正常,主要理化檢查指標均正常;
劉某某,男,四川綿陽人,68歲,骨質增生病史8年以上,左膝疼痛腫脹,伸屈功能明顯受限,x線片顯示膝關節諸組成骨都有骨刺樣增生;按照實施例4的貼用方法治療后,癥狀完全消失,關節功能恢復正常,主要理化檢查指標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