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用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氣管插管的霧化器。
背景技術:
神經外科病人因意識障礙、呼吸功能受損、使用脫水劑、呼吸道分泌物多且黏稠以及舌后墜等原因導致呼吸道不暢,一部分病人常需氣管插管來保持呼吸道通暢;另一部分病人在插管后使用呼吸機時,用人工鼻或主動濕化器給予氣道濕化,但在脫機后,很多病人因病情的需要還需留置氣管插管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脫機狀態下使用人工氣道病人,有效給氧及氣道濕化是治療的重要環節。但由于氣管插管后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濕化、加溫、過濾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減弱,如果在護理工作中對人工氣道的濕化不夠,將在氣管插管壁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引起氣道堵塞,增加排痰困難及缺氧,引起或加重呼吸道感染,導致在插管、甚至導顱內壓增高等危險。而肺部感染率隨氣道濕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當濕化充分時,即使是沒有咳嗽反射的昏迷病人,也能保持呼吸道纖毛運動活躍,不需要重復吸引,降低因吸痰負壓大、次數多、時間長而引起的氣道黏膜損傷,降低肺部感染的機會,因此,加強氣管插管的護理非常重要,充分而恰當的氣道濕化可以有效減少人工氣道并發癥,并且增加脫機的成功率。
因此,加強氣管插管的護理非常重要,充分而恰當的氣道濕化可以有效減少人工氣道并發癥,并且增加脫機的成功率。氣管插管的氣道溫濕化問題一直是眾多學者研究的焦點。目前氣管插管術后氣道濕化的護理有了很大的進展,在濕化液的選擇、溫度,濕化路徑等方面進行了很多的研究。但目前還沒有專用于氣管插管霧化吸入的器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充分濕化氣管插管內的氣道,避免氣管插管內氣道堵塞的霧化器。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于氣管插管的霧化器,包括用于儲存濕化液的霧化器本體、設于所述霧化器本體上的進氧口、活動的連通于所述霧化器本體上的第一連接通道、活動的連通于所述第一連接通道上的第二連接通道,所述第二連接通道上設有用于與所述氣管插管連通的第一開口。
優選地,所述霧化器還包括設于所述第二連接通道上的用于排出病人痰液的第二開口。
更優選地,所述霧化器還包括活動的設于所述第二開口上的第一蓋板。
優選地,所述霧化器還包括設于所述霧化器本體上的至少一個呼吸孔、活動的設于所述霧化器本體外側的呼吸瓣膜。
更優選地,病人呼氣時,所述呼吸瓣膜打開,呼出氣體經所述呼吸孔排出;病人吸氣時,所述呼吸瓣膜關閉并堵住所述呼吸孔。
優選地,所述霧化器還包括設于所述霧化器本體上的用于添加所述濕化液的進液口、活動的設于所述進液口上的第二蓋板。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本發明的用于氣管插管的霧化器,通過在霧化器本體上設置第一連接通道和第二連接通道,將霧化器與氣管插管連通,經高速氧氣氣流霧化的濕化液可以使氣管插管內保持濕潤,避免了氣道堵塞;同時活動連接的第一連接通道和第二連接通道可以靈活調節方向,避免了病人體位改變時壓迫管道,使管道始終保持暢通。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霧化器本體;2、進氧口;3、第一連接通道;4、第二連接通道;5、第一開口;6、第二開口;7、第一蓋板;8、呼吸孔;9、呼吸瓣膜;10、進液口;11、第二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來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闡述。
參見圖1所示,一種用于氣管插管的霧化器,包括用于儲存濕化液的霧化器本體1、設于霧化器本體1上的進氧口2、活動的連通于霧化器本體1上的第一連接通道3、活動的連通于第一連接通道3上的第二連接通道4,第二連接通道4上設有用于與氣管插管連通的第一開口5。
在本實施例中,在霧化器本體1上設有用于通入高速氧氣的進氧口2,氧氣從進氧口2進入霧化器本體1中,利用氧氣氣流破壞濕化液表面的張力,使濕化液形成霧狀,以霧化的形式吸入,隨病人呼吸緩慢均勻地進入氣道深部。霧量溫和,顆粒細小。對氣道刺激小,不易引起咳嗽。同時,氣道始終處于一種濕化狀態,痰液的黏稠度降低,痰液稀薄,不易引起痰痂,還能更好地協助排出痰液,避免了吸痰次數多、負壓大、時間長而對呼吸道黏膜的損傷。
在這里,霧化器本體1上還設有進液口10,用于添加濕化液,始終保持霧化器本體1內的濕化液的量能達到治療目的。在進液口10上活動的設有第二蓋板11,當需要添加濕化液時打開第二蓋板11,不需添加時關閉第二蓋板11,保持霧化器本體1內無污染。
同時活動連接的第一連接通道3和第二連接通道4可以靈活調節方向,第一連接通道3和第二連接通道4之間有一定的角度,第二連接通道4可繞第一連接通道3的軸心線方向轉動,不受護理操作及病人體位的限制,管道始終保持暢通,霧化濕化徹底,大大降低了感染和堵管的風險。
在這里,該第一連接通道3和第二連接通道4為圓柱形管體。
該霧化器還包括設于霧化器本體1上的至少一個呼吸孔8、活動的設于霧化器本體1外側的呼吸瓣膜9。病人呼氣時,呼吸瓣膜9打開,呼出氣體經呼吸孔8排出;病人吸氣時,呼吸瓣膜9關閉并堵住呼吸孔8。
在本實施例中,呼吸瓣膜9在病人吸氣時關閉,以保證吸入氧氣及霧化液,減少氧氣及霧化液的流失,呼氣時呼吸瓣膜9打開,使呼出氣體能順利排出,不造成二氧化碳的殘留,使病人呼吸更順暢。
在本實施例中,進液口10設于霧化器本體1的上部,在進液口10上活動的設有第二蓋板11,呼吸孔8設于第二蓋板11上,呼吸瓣膜9活動的設于第二蓋板11外側。
該霧化器還包括設于第二連接通道4上的用于排出病人痰液的第二開口6。霧化器還包括活動的設于第二開口6上的第一蓋板7。
設置第二開口6可以在保證不中斷供氧的前提下同時進行吸痰,吸痰時,將吸痰軟管從第二開口6插入,進行吸痰,吸痰結束將吸痰軟管拔出。第一蓋板7的設置保證了不吸痰時霧化器的密閉,防止氣道感染,有利于吸痰,不間斷供氧,防止血氧飽和度的下降。
在本實施例中,霧化器本體1有一定的高度,具有一定高度的霧化器本體1可起到支架作用,能夠有效托起氣管插管尾端,不會使氣管插管固定部位變形、塌陷,從而改善病人的通氣,減少因壓迫病人鼻腔、下頜部皮膚,形成反向力而壓迫氣管后壁,引起損傷。
以下具體闡述下本實施例的工作過程:將氧氣自進氧口2輸入霧化器本體中,同時打開第二蓋板11,將濕化液從進液口10加入霧化器中,高速氧氣將濕化液霧化,隨后氧氣和霧化的濕化液隨病人呼吸緩慢均勻的經第一連接通道3流至第二連接通道4直至進入氣道深部,被病人吸收;病人需要排除痰液時,不中斷氧氣供應的同時,打開第一蓋板7,將吸痰軟管經第二開口6插入,進行吸痰,吸痰結束拔出吸痰軟管,關閉第一蓋板7。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