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藥用品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石墨烯艾炙貼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艾灸: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點燃用艾葉制成的艾炷、艾條為主,熏烤人體的穴位以達到保健治病的一種自然療法。艾灸產生于中國遠古時代,因為它的作用機理和針療有相近之處,并且與針療有相輔相成的治療作用,通常針、灸并用,故稱為針灸。是用艾葉制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
但現有技術中真正有效的艾灸主要通過有多年經驗的人手動操作,方便快捷的艾炙貼多為艾葉與膠片的機械結合,效果不好,且沒有配套的熱、磁作用,同時易傷害皮膚,生效時間短且持續性差,同時有些制作成本高的艾炙貼無法循環使用也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這些問題,市場上亟待一種成本低、使用方便、持續時間長、效果顯著、可循環使用的艾炙貼。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成本低、使用方便、持續時間長、效果顯著、可循環使用的石墨烯艾炙貼的制造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制造石墨烯艾炙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無紡布包制備
①采用網孔間隙0.1mm-0.2mm的單層無紡布編織成內含兩層空間的布包,所述兩層空間分別為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
2)遠紅外陶瓷珠制備
①按重量份準備氯化鎂11份-13份、次氯酸鋯25份-30份、硫酸鋁銨65份-70份、四氯化硅55份-60份、四氯化鈦70份-75份、三氯化釔2份-3份、三氯化鋁1份-2份,混合并攪拌均勻作為添加物;
②將石英25份-30份、長石35份-40份、滑石5份-8份分別煅燒制成熟料;
③按重量份將高嶺土10份-15份、黑電氣石2份-3份、稀土0.3份-0.5份與粘合劑混合、造粒、烘干,燒制成陶粒;
④將步驟③獲得的陶粒、步驟②獲得的熟料、步驟①獲得的添加物混合并攪拌均勻,經過550℃-600℃、保溫1h-2h,800℃-850℃、保溫1h-2h,1350℃-1400℃,保溫2h-3h的工藝燒結成陶瓷坯;
⑤將陶瓷坯機械破碎并研磨成直徑2.5mm-4mm的陶瓷球,該陶瓷球即為所需遠紅外陶瓷珠;
3)石墨烯粉末制備
①準備石墨粉,置于550℃-600℃有氧環境內,保持3h-3.5h,獲得預氧化石墨;
②將步驟①獲得的預氧化石墨緩慢沉入盛放有濃度為98%的濃硫酸中,獲得第一混合液;
③在步驟②獲得的第一混合液中緩慢添加原石墨總質量5倍-6倍的高錳酸鉀粉末,并采用玻璃棒緩慢攪拌,持續2h-3h,獲得第二混合液;
④將盛放有第二混合液的容器緩慢放入冰水浴桶中,保持容器開口處在冰水液水平面上方,并在容器內放置水銀溫度計;
⑤在第二混合液內緩慢滴加純凈水,加入速度控制在容器內液體溫度不高于40℃,滴加總體積為第二混合液總體積的2倍-2.5倍,獲得第三混合液;
⑥在第三混合液內滴加體積分數3%-5%的過氧化氫水溶液,至第三混合液內不再有氣泡產生,濾除液體,獲得充分氧化的氧化石墨;
⑦將步驟⑥獲得的氧化石墨浸入純凈水中,緩慢加熱至50℃-60℃,持續加入維生素c粉末,至反應完結,濾除液體,將固含物研磨成粉,獲得石墨烯粉末;
4)艾炙貼制備
①將新鮮艾葉陳放3年-5年,獲得陳艾;
②將陳艾機械粉碎為尺寸0.5mm-2mm的碎末,然后與3)中步驟⑦獲得的石墨烯粉末混合均勻,填充進第二空間;
③在第一空間內部填裝2)中步驟⑤獲得的遠紅外陶瓷珠;
④在第一空間遠離第二空間的外表面粘貼矩形膠片,即獲得所需石墨烯艾炙貼。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采用價格低廉的石墨為原料,再采用特殊工藝的三次氧化加維生素還原的氧化還原法制備的石墨烯粉末純度優于市售石墨烯,同時由于基材的方向性均一、三次氧化均為大氣均勻氧化或液體浸潤氧化,使得生成的石墨烯粉末的均勻性及熱、磁性能相當穩定而可靠(石墨烯對高周波磁場具有極好適應性,同時能引導磁力線的方向);遠紅外陶瓷珠通過加熱進行能量轉換,它通過吸收電磁波產生共振,又將共振產生的動能轉化成熱能蓄存起來,熱能則激發了遠紅外線,而這種遠紅外線波長正好與人體高分子蛋白的振動頻率一致,可在人體組織內生熱,產生生理、生物效應,可以起到溫經散寒、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恢復經絡通暢的目的,達到扶正祛邪、補虛瀉實、調節臟腑功能,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除濕、治病強身保健之目的;選用陳艾是根據大量研究表明,新艾其中的揮發油沒有完全揮發掉,不僅不能達到治療效果,而且可能對人體產生一定的危害,而陳艾其艾油已經完全揮發掉,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而且滲透力好;新艾施灸有灼痛感,而陳艾施灸則相對柔和灸感明顯效果好;陳艾灸熱“溫而不燥,潤能通經”,遠紅外陶瓷珠放熱過程中,陳艾末釋放的熱力溫和,能穿透皮膚,直達深部,經久不消,功效強勁;由于有石墨烯粉末的存在,陳艾的受熱更加均勻,同時遠紅外陶瓷珠釋放的遠紅外線經粉末狀石墨烯散射后獲得了更好的穿透性,由于遠紅外陶瓷珠只需要吸收機械能,即隨著人體運動自然生熱,生效時間極長;由于石墨烯及遠紅外陶瓷珠物理化學性質穩定可以撕去膠片、燃燒去除陳艾葉,成本高且制作難度大的石墨烯粉末和遠紅外陶瓷珠可重復再利用。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制造石墨烯艾炙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無紡布包制備
①采用網孔間隙0.2mm的單層無紡布編織成內含兩層空間的布包,所述兩層空間分別為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
2)遠紅外陶瓷珠制備
①按重量份準備氯化鎂12份、次氯酸鋯28份、硫酸鋁銨68份、四氯化硅58份、四氯化鈦72份、三氯化釔2.5份、三氯化鋁1.5份,混合并攪拌均勻作為添加物;
②將石英28份、長石38份、滑石6份分別煅燒制成熟料;
③按重量份將高嶺土12份、黑電氣石2.5份、稀土0.4份與粘合劑混合、造粒、烘干,燒制成陶粒;
④將步驟③獲得的陶粒、步驟②獲得的熟料、步驟①獲得的添加物混合并攪拌均勻,經過580℃、保溫1.5h,820℃、保溫1.5h,1380℃,保溫2.5h的工藝燒結成陶瓷坯;
⑤將陶瓷坯機械破碎并研磨成直徑3mm的陶瓷球,該陶瓷球即為所需遠紅外陶瓷珠;
3)石墨烯粉末制備
①準備石墨粉,置于580℃有氧環境內,保持3.5h,獲得預氧化石墨;
②將步驟①獲得的預氧化石墨緩慢沉入盛放有濃度為98%的濃硫酸中,獲得第一混合液;
③在步驟②獲得的第一混合液中緩慢添加原石墨總質量5.5倍的高錳酸鉀粉末,并采用玻璃棒緩慢攪拌,持續2.5h,獲得第二混合液;
④將盛放有第二混合液的容器緩慢放入冰水浴桶中,保持容器開口處在冰水液水平面上方,并在容器內放置水銀溫度計;
⑤在第二混合液內緩慢滴加純凈水,加入速度控制在容器內液體溫度不高于40℃,滴加總體積為第二混合液總體積的2.2倍,獲得第三混合液;
⑥在第三混合液內滴加體積分數4%的過氧化氫水溶液,至第三混合液內不再有氣泡產生,濾除液體,獲得充分氧化的氧化石墨;
⑦將步驟⑥獲得的氧化石墨浸入純凈水中,緩慢加熱至55℃,持續加入維生素c粉末,至反應完結,濾除液體,將固含物研磨成粉,獲得石墨烯粉末;
4)艾炙貼制備
①將新鮮艾葉陳放3年-5年,獲得陳艾;
②將陳艾機械粉碎為尺寸0.5mm-2mm的碎末,然后與3)中步驟⑦獲得的石墨烯粉末混合均勻,填充進第二空間;
③在第一空間內部填裝2)中步驟⑤獲得的遠紅外陶瓷珠;
④在第一空間遠離第二空間的外表面粘貼矩形膠片,即獲得所需石墨烯艾炙貼。
實施例2
整體與實施例1一致,差異之處在于:
一種制造石墨烯艾炙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無紡布包制備
①采用網孔間隙0.1mm的單層無紡布編織成內含兩層空間的布包,所述兩層空間分別為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
2)遠紅外陶瓷珠制備
①按重量份準備氯化鎂11份、次氯酸鋯25份、硫酸鋁銨65份、四氯化硅55份、四氯化鈦70份、三氯化釔2份、三氯化鋁1份,混合并攪拌均勻作為添加物;
②將石英25份、長石35份、滑石5份分別煅燒制成熟料;
③按重量份將高嶺土10份份、黑電氣石2份、稀土0.3份與粘合劑混合、造粒、烘干,燒制成陶粒;
④將步驟③獲得的陶粒、步驟②獲得的熟料、步驟①獲得的添加物混合并攪拌均勻,經過550℃、保溫1h,800℃、保溫1h,1350℃、保溫2h的工藝燒結成陶瓷坯;
⑤將陶瓷坯機械破碎并研磨成直徑2.5mm的陶瓷球,該陶瓷球即為所需遠紅外陶瓷珠;
3)石墨烯粉末制備
①準備石墨粉,置于550℃有氧環境內,保持3h,獲得預氧化石墨;
③在步驟②獲得的第一混合液中緩慢添加原石墨總質量5倍的高錳酸鉀粉末,并采用玻璃棒緩慢攪拌,持續2h,獲得第二混合液;
⑤在第二混合液內緩慢滴加純凈水,加入速度控制在容器內液體溫度不高于40℃,滴加總體積為第二混合液總體積的2倍,獲得第三混合液;
⑥在第三混合液內滴加體積分數3%的過氧化氫水溶液,至第三混合液內不再有氣泡產生,濾除液體,獲得充分氧化的氧化石墨;
⑦將步驟⑥獲得的氧化石墨浸入純凈水中,緩慢加熱至50℃,持續加入維生素c粉末,至反應完結,濾除液體,將固含物研磨成粉,獲得石墨烯粉末;
實施例3
整體與實施例1一致,差異之處在于:
2)遠紅外陶瓷珠制備
①按重量份準備氯化鎂13份、次氯酸鋯30份、硫酸鋁銨70份、四氯化硅60份、四氯化鈦75份、三氯化釔3份、三氯化鋁2份,混合并攪拌均勻作為添加物;
②將石英30份、長石40份、滑石8份分別煅燒制成熟料;
③按重量份將高嶺土15份、黑電氣石3份、稀土0.5份與粘合劑混合、造粒、烘干,燒制成陶粒;
④將步驟③獲得的陶粒、步驟②獲得的熟料、步驟①獲得的添加物混合并攪拌均勻,經過600℃、保溫2h,850℃、保溫2h,1400℃、保溫3h的工藝燒結成陶瓷坯;
⑤將陶瓷坯機械破碎并研磨成直徑4mm的陶瓷球,該陶瓷球即為所需遠紅外陶瓷珠;
3)石墨烯粉末制備
①準備石墨粉,置于600℃有氧環境內,保持3.5h,獲得預氧化石墨;
③在步驟②獲得的第一混合液中緩慢添加原石墨總質量6倍的高錳酸鉀粉末,并采用玻璃棒緩慢攪拌,持續3h,獲得第二混合液;
⑤在第二混合液內緩慢滴加純凈水,加入速度控制在容器內液體溫度不高于40℃,滴加總體積為第二混合液總體積的2.5倍,獲得第三混合液;
⑥在第三混合液內滴加體積分數5%的過氧化氫水溶液,至第三混合液內不再有氣泡產生,濾除液體,獲得充分氧化的氧化石墨;
⑦將步驟⑥獲得的氧化石墨浸入純凈水中,緩慢加熱至60℃,持續加入維生素c粉末,至反應完結,濾除液體,將固含物研磨成粉,獲得石墨烯粉末;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僅為了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