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保溫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保溫杯(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保溫杯。(二) 背景技術現有的使用最廣泛的保溫杯,經過多年的使用改進,存在的缺陷 有1、使用過濾裝置卻每次都得取下再放茶葉、使用不方便;2、杯 蓋反向放置作為杯子使用,如幾人共用一只杯子,仍然存在衛生問題; 3、杯子內部有贓物而不易清洗;4、出水部位為杯體的上蓋邊緣。(三)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已有保溫杯的使用不方便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 使用方便的保溫杯。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保溫杯,包括杯蓋、杯體,所述杯蓋安裝在杯體上端,在所 述杯體的上端設有喝水口,所述出喝水口的形狀與人的嘴巴匹配,在 所述喝水口下部的安裝弧形過濾裝置,所述弧形過濾裝置圍繞所述喝 水口。進一步,在所述的杯體的杯壁內設有孔,所述孔內安裝清洗裝置。 再進一步,所述的杯體底部設有與杯子上部形狀相同的槽口,所 述的槽口為至少兩個以上,杯子插入所述槽口,所述的杯體下部設有 螺紋段,杯體下部與旋蓋螺紋連接,所述杯子底部與旋蓋接觸。更進一步,所述的清洗裝置包括可伸縮式金屬桿、毛刷,所述毛 刷與金屬桿鉸接。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為通過設置弧形過濾裝置,且該弧形過 濾裝置圍繞喝水口,放置茶葉時不需要取出過濾裝置,飲用方便。 在杯體的杯壁中設有清洗裝置,方便使用者清洗杯體的內壁。 在杯體的底部設有多個杯子,只要將旋蓋取下,就能夠取出各個 杯子,與其他人一起分享茶水。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現在1、使用方便;2、飲用衛生; 3、方便清洗;4、喝水口人性化設計,口感更好。。(四)
圖l是保溫杯的結構圖;圖2是圖1的俯視圖;圖3是清洗裝置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參照圖l、圖2以及圖3, 一種保溫杯,包括杯蓋l、杯體2,所 述杯蓋1安裝在杯體2上端,在所述杯體2的上端設有喝水口 3,所 述出喝水口 3的形狀與人的嘴巴匹配,在所述喝水口 3下部的安裝弧 形過濾裝置4,所述弧形過濾裝置4圍繞所述喝水口 。在所述的杯體2的杯壁內設有孔5,所述孔5內安裝清洗裝置。 所述的杯體2底部設有與杯子上部形狀相同的槽口 6,所述的槽口 6 為至少兩個以上,杯子插入所述槽口,所述的杯體下部設有螺紋段, 杯體下部與旋蓋7螺紋連接,所述杯子底部與旋蓋7接觸。所述的清 洗裝置包括可伸縮式金屬桿8、毛刷9,所述毛刷8與金屬桿9鉸接。弧形過濾裝置4的長度比喝水口長一半,深度大概是杯長的1/3, 與水接觸的面是過濾網。
清洗裝置由可伸縮式金屬桿8 (長度比杯體長了 1/4到1/3)鉸接 毛刷9而成,毛刷9可旋轉,在翻折的杯蓋的較厚的杯壁處有一條長 溝長度與裝置收縮后平齊,寬度比裝置收縮后稍寬。靠杯底部的杯壁中開有圓弧狀的槽口 6,有兩個小茶杯正好安裝于 此,深度約為杯長的l/3;要求小茶杯安在口子時,會自動落下;再在 保溫杯底安裝一旋蓋將其扣住。喝水口 3由兩邊向中間凹,由外向凹, 一個嘴形相匹配的喝水部 位,長約7厘米左右。使用時,將杯蓋2打開,取出清洗裝置,拉長,將毛刷9旋轉到 槽底端即可,在清洗過濾裝置時,將毛刷9旋到向兩邊與金屬桿8垂 直即可;取小茶杯時,只要將杯底的旋蓋7旋開,就會自動掉下(一小 茶杯大體上可裝保溫杯放茶葉,直接1/3的容量),然后在杯體內放茶 葉,直接投向杯底即可,從喝水口中向小茶杯倒水即可。
權利要求1、一種保溫杯,包括杯蓋、杯體,所述杯蓋安裝在杯體上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杯體的上端設有喝水口,所述出喝水口的形狀與人的嘴巴匹配,在所述喝水口下部的安裝弧形過濾裝置,所述弧形過濾裝置圍繞所述喝水口。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溫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杯體的杯壁內 設有孔,所述孔內安裝清洗裝置。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溫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杯體底部設 有與杯子上部形狀相同的槽口,所述的槽口為至少兩個以上,杯子插 入所述槽口,所述的杯體下部設有螺紋段,杯體下部與旋蓋螺紋連接, 所述杯子底部與旋蓋接觸。
4、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溫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洗裝置包 括可伸縮式金屬桿、毛刷,所述毛刷與金屬桿鉸接。
專利摘要一種保溫杯,包括杯蓋、杯體,所述杯蓋安裝在杯體上端,在所述杯體的上端設有喝水口,所述出喝水口的形狀與人的嘴巴匹配,在所述喝水口下部的安裝弧形過濾裝置,所述弧形過濾裝置圍繞所述喝水口。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使用方便的保溫杯。
文檔編號A47G19/22GK201039896SQ200720109858
公開日2008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25日 優先權日2007年5月25日
發明者楊楠林 申請人:浙江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