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特大型竹根篼生態茶具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竹制品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特大型叢生竹竹根篼生態茶具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中國對竹子的認識和利用歷史悠久,竹子的利用途徑和加工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擴大,但長期以來特大型叢生竹竹根篼只是廢棄之物,被棄之于山野而未得到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利用特大型竹根篼制作特色茶具目前在市場上尚未見到。此前的開發只能采用一些中、小型竹,如毛竹直徑最大不超過18cm,一般均在15cm以下,其它一般竹則只有IOcm以下。采用直徑超過25cm的特大型叢生竹根篼,保持原生態特性,原材料特別,加工難度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著眼于廢物利用和竹類資源綜合利用,開拓特大型竹根篼的一種高附加值產品途徑,提供一種特大型竹根雕生態茶具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的特大型竹根篼茶具是由單個竹根篼及竹稈的一部分或若干個竹根篼相連而成的整體,其中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竹根篼的直徑達到25-35cm。本發明的特大型竹根篼生態茶具按以下方法制備
原材料選擇和出土一原材料預處理一無污染生態防護處理一人工去泥和清潔一藝術設計和清潔加工一配件一整形和拋光處理一成品包裝。1、原材料選擇(1)生長土壤為紅壤、赤紅壤或石灰土 ;(2)無任何污染的原生態自然環境;(3)竹叢生長年齡20年以上;
2、原材料預處理在整個竹篼挖掘從地下出土后,先不剝除和清洗泥土,在其原生態泥土包裹下進行風干預處理,在全封閉的與污染源隔絕的環境下風干處理3-5天;
3、恒溫輻射防護處理在隔絕污染源的狀況下風干處理3-5天后,仍然保持其原生態泥土包裹下狀態,進行45-55°C恒溫輻射處理22- 小時,達到材質干燥和生態防蟲蛀、防霉變、防開裂效果;
4、無污染去泥和清潔干燥和無污染清潔車間的條件下進行人工去泥和表面清潔處
理;
5、藝術設計和加工根據竹篼自然屬性和整體性狀用鏤、雕、刻、刨、鋸、削、切、拼、接、 粘的方法進行造型設計;
6)外部物理拋光處理造型設計后進行外表面物理拋光處理,制作或組合成生態文化茶具。本發明是用直徑可達25_35cm的特大型竹根篼制作或組合成生態茶具或套件,包括茶幾、案板、桌面等。本發明所采用的特大型竹根篼,包括單個竹根篼及竹稈的一部分或若干個竹根篼相連而成的整體。竹根篼是指竹稈的稈基、稈柄和稈基表面著生的須根;可以由單個竹根篼及竹稈的一部分或若干個竹根篼相連而成的整體,其中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竹根篼的直徑至少達到25-35cm。本發明所采用的特大型竹根篼,主要指巨龍竹(ife/^rocah^As ^iflicm )、碧玉龍竹(錫金龍竹 Dendrocalamus sikkimensis )、龍竹(Dendrocalamus gigan teus )、云南龍竹 (Dendrocalamus yunnanensis )、小葉龍竹(Dendrocalamus barba tus )等竹禾中的地下部分。本發明的特大型竹根篼生態茶具的制備方法與現有技術比較具有的優點
1、常規加工時,在整個竹篼挖掘從地下出土后,一般是先去泥和清洗干凈后進行加工。 而本發明該技術關鍵是能防止外部水分侵入后帶入微生物、病菌、霉菌使健康材質受到感染而變質,同時可均衡消除內應力的作用。2、常規加工時一般技術規程是先去泥和清洗干凈后進行干燥和“三防”處理,防蟲和防霉必須使用化學防護劑。本發明在進行干燥和“三防”處理之前并不進行去泥和清洗, 該技術關鍵是在其原生態泥土包裹下狀態進行防護處理,可以消除其自身因水分蒸發而產生的內應力造成篼材裂變。本發明創造了用特大型竹的地下莖(根篼)和稈材的一部分制作成套裝的生態文化型特色茶具,通過物理加工過程實現竹根篼整體茶具的經久耐用和無污染生態效果,能保障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同時具有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本發明既是創新又是廢物利用, 所開發的產品是高層次創新產品。產品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對于推動竹類資源的科學開發和加快新興竹產業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特大型竹根篼生態茶具按以下方法制備
1、原材料選擇(1)生長土壤為紅壤、赤紅壤或石灰土;(2)方圓IOkm內無任何有污染源的工廠;(3)竹叢生長年齡20年以上;
2、原材料預處理在整個竹篼挖掘從地下出土后,先不剝除和清洗泥土,在其原生態泥土包裹下進行風干預處理,在全封閉的與污染源隔絕的環境下風干處理3-5天;
3、恒溫輻射防護處理在隔絕污染源的狀況下風干處理3-5天后,仍然保持其原生態泥土包裹下狀態,進行45-55°C恒溫輻射處理(紫外線照射)22-28小時,達到材質干燥和生態防蟲蛀、防霉變、防開裂效果;
4、無污染去泥和清潔干燥和無污染清潔車間的條件下進行人工去泥和表面清潔處
理;
5、藝術設計和加工根據竹篼自然屬性和整體性狀,可以用鏤、雕、刻、刨、鋸、削、切、 拼、接、粘等方法進行造型設計;
6、外部物理拋光處理造型設計后(加工成型和組裝配件),進行外表面物理拋光處理, 制作或組合成生態茶具或套件,包括茶幾、案板、桌面等茶具。本發明所采用的特大型竹根篼,包括單個竹根篼及竹稈的一部分或若干個竹根篼相連而成的整體。竹根篼是指竹稈的稈基、稈柄和稈基上面著生的須根;可以由單個竹根篼及竹稈的一部分或若干個竹根篼相連而成的整體,其中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竹根篼的直徑至少達到25-35cm。
權利要求
1.一種特大型竹根篼茶具,其特征在于由單個竹根篼及竹稈的一部分或若干個竹根篼相連而成的整體,其中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竹根篼的直徑達到25-35cm。
2.權利要求1所述的特大型竹根篼茶具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驟進行.1)原材料選擇(1)生長土壤為紅壤、赤紅壤或石灰土;(2)無任何污染的原生態自然環境;(3)特大型叢生竹,竹叢生長年齡20年以上;.2)原材料預處理在整個竹篼挖掘從地下出土后,先不剝除和清洗泥土,在其原生態泥土包裹下進行風干預處理,在全封閉的與污染源隔絕的環境下風干處理3-5天;.3)恒溫輻射防護處理在隔絕污染源的狀況下風干處理3-5天后,仍然保持其原生態泥土包裹下狀態,進行45-55°C恒溫輻射處理22- 小時,達到材質干燥和生態防蟲蛀、防霉變、防開裂效果;.4)無污染去泥和清潔干燥和無污染清潔條件下進行人工去泥和表面清潔處理;.5)藝術設計和加工根據竹篼自然屬性和整體性狀用鏤、雕、刻、刨、鋸、削、切、拼、接、 粘的方法進行造型設計;.6)外部物理拋光處理造型設計后進行外表面物理拋光處理,制作或組合成生態文化茶具。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一種特大型竹根篼茶具及其制備方法。由單個竹根篼及竹稈的一部分或若干個竹根篼相連而成的整體,其中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竹根篼的直徑達到25-35cm。按本發明特有的方法進行制備,制作或組合成生態茶具或套件,包括茶幾、案板、桌面等茶具。本發明創造了用特大型竹的地下莖(根篼)和稈材的一部分制作成套裝的生態文化型特色茶具,通過物理加工過程實現竹根篼整體茶具的經久耐用和無污染生態效果,能保障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同時具有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本發明既是創新又是廢物利用,所開發的產品是高層次創新產品。產品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文檔編號A47G19/14GK102525217SQ20121000662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1日
發明者梁妮, 谷中明, 輝朝茂 申請人:梁妮, 谷中明, 輝朝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