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無煙空氣炸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ー種利用高速熱空氣循環技術,既能完成對食物烹飪,又無油煙排出的ー種無煙空氣炸鍋,屬空氣炸鍋制造領域。
背景技術:
CN201948771U、名稱“ー種新型無油油炸鍋”,包括有上蓋、上蓋內的金屬外鍋蓋、外殼、設置在外殼內上部敞ロ的金屬外鍋以及內置在金屬外鍋內的呈網格狀的食物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蓋內設置內由上至下依次設有電機、金屬外鍋蓋、發熱元件和風扇,電機設于金屬外鍋蓋的上方,發熱元件和風扇設于金屬外鍋蓋的下方,且風扇安裝在電機的向下伸出的輸出軸上,發熱元件位于風扇的正上方,裝配后,金屬外鍋蓋蓋合在金屬外鍋上,風扇的吸風ロ向上對應著發熱元件,風扇的出風ロ向下對應著金屬外鍋內壁、風流道和食物籃內腔。采用上述結構后,本發明具有結構簡單緊湊、成本低、熱空氣傳導效率高的特 點。目前,市場上銷售的菲利浦公司生產空氣炸鍋。在結構設計上,一是該空氣炸鍋由空氣炸鍋固定體和空氣炸鍋移動體構成,其空氣炸鍋固定體與空氣炸鍋移動體之間為抽拉式結構;ニ是空氣炸鍋固定體中的電加熱盤與風扇之間設有ー扣盤,其電架熱盤位于扣盤內;三是電加熱盤與空氣炸鍋固定體內壁之間為非弾性固定連接;四是位于空氣炸鍋固定體上端面的氣窗的環形導流間斷槽為ニ圈;五是空氣炸鍋移動體中接油回流鍋的底部為凸起的風葉狀結構且將鍋底分割成互不導通的小槽狀。上述背景技術的不足之處ー是空氣炸鍋固定體和空氣炸鍋移動體之間沒有電源切斷裝置,當空氣炸鍋移動體與空氣炸鍋固定體分離后,其空氣炸鍋固定體仍處于工作狀態,不僅能耗損失大,而且安全性差;ニ是由于空氣炸鍋固定體中的電加熱盤與風扇之間設有一反射扣盤,電加熱盤位于反射扣盤內,因此風扇產生的氣流無法直接作用在電加熱盤上,只有通過扣盤四周作用在空氣炸鍋固定體鍋的內壁,由鍋內壁反推到被烹飪的食物上,不僅使熱能效率降低,而且既造成空氣炸鍋鍋體內壁過熱,又造成反射扣盤及電加熱盤溫度過高所導致的電加熱盤使用壽合縮短,以致過熱燒毀。更重要的是在烹飪肉類食物時,由于電加熱盤及反射扣盤溫度過高導致肉類食物淋出的油脂被氣化后在與電加熱盤及反射扣盤相觸時瞬間變成黑色油煙排到鍋外,不僅污染環境,而且不利于操作者的身體健康;三是由于電加熱盤與空氣炸鍋固定體內壁之間為非弾性固定連接,電加熱盤通電后,在高溫條件下其電加熱盤與空氣炸鍋固定體內壁之間固定連接,不僅易導致鍋體內壁的損壞,而且易導致電加熱盤的損壞;四是由于位于空氣炸鍋固定體上端面的氣窗的環形導流間斷槽為ニ圏,導致負壓吸氣不足,既無法在空氣炸鍋內形成動態氣壓平衡,也導致空氣炸鍋內熱氣流由空氣炸鍋排煙ロ流失,不僅造成熱能損失,而且延長食物的烹飪時間,影響效果;五是空氣炸鍋移動體中接油回流鍋的底部為凸起的風葉狀結構,該風葉狀結構導致空氣炸鍋內熱氣流形成中心集中熱旋風,該熱旋風在上升的過程中不僅破壞了空氣炸鍋內氣流的動態平衡,而且集中上升的熱氣流攜帶油脂在與過熱電加熱盤和過熱反射扣盤接觸的瞬時即產生油煙,且由空氣炸鍋的排煙ロ排到空氣炸鍋外。
發明內容
設計目的避免背景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設計ー種利用高速熱空氣循環技木,既能完成對食物烹飪,又無油煙排出的ー種無煙空氣炸鍋。設計方案為了實現上述設計目的。I、空氣炸鍋固定體前部用于安裝定時器的凸臺部的下端面ー側設有頂動式電源開關的設計,是本發明的技術特征之一。這樣做的目的在干由于空氣炸鍋移動體與盛物網籃呈鎖定開啟配合的手柄的上端面一側設有頂動凸臺,該頂動凸臺與空氣炸鍋固定體中凸臺部的下端面一側的頂動式電源開關呈頂動開、關配合,當空氣炸鍋移動體與空氣炸鍋固定體合為一體時,空氣炸鍋移動體上的頂動凸臺將空氣炸鍋固定體上的頂動式電源開關頂動閉合,此時空氣炸鍋工作,烹飪食物;當空氣炸鍋移動體與空氣炸鍋固定體分開時,空氣炸鍋移動體上的頂動凸臺與空氣炸鍋固定體上的頂動式電源開關分離,頂動式電源開關斷開,此時空氣炸鍋不工作,確保使用者的安全。2、空氣炸鍋固定體中下壓空氣風扇下方為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的設計,是本發明的技術特征之ニ。這樣做的目的在干一是由于下壓風扇直接作用在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平面螺旋式電 加熱管通電所產生的熱量均被下壓風扇吹向被烹飪的食物,不僅熱利用率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而且避免了空氣炸鍋壁過熱現象的出現,同時由于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始終處于額定的加熱范圍內,從而避免了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過熱而導致的使用壽命縮短、易損壞的弊端;ニ是由于本申請取掉了位于下壓風扇與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間的反射盤,不僅避免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過熱現象的產生,而且由于下壓風扇所產生的下壓風カ在20毫米的范圍內大于空氣炸鍋內的熱空氣,因此既避免了肉類油脂熱空氣對下壓風扇扇葉的污染,又避免了肉類油脂熱空氣遇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過熱煙化的弊端,從而實現了無煙化熱空氣烹飪食物的目的,既保護了環境,又有利于操作者的身體健康。3、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的電源接頭通過連接件與空氣炸鍋固定體內壁連接,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管身通過拉簧與空氣炸鍋固定體內壁彈性連接的設計,是本發明的技術特征之三。這樣做的目的在干由于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的電源接頭通過連接件與空氣炸鍋固定體內壁連接,而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管身通過拉簧與空氣炸鍋固定體內壁呈彈性連接,因此當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通電發熱后,其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熱脹所產生的變化被拉簧所吸收,既確保了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在熱脹或冷縮中始終保持動態平衡,又避免了背景技術對空氣炸鍋內壁的損壞,同時又避免了對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的損壞。4、空氣炸鍋固定體上端面的負壓吸氣窗中的環形導流間斷孔為三圈或三圈以上的設計,是本發明的技術特征之四。這樣做的目的在干由于空氣炸鍋烹飪食物的原理是利用高速熱空氣循環技術烹飪食物,這就要求在空氣炸鍋內要有足夠的氣流產生,本申請在并且在空氣炸鍋固定體上端面的負壓吸氣窗中的環形導流間斷孔為三圈或三圏,并且該環形導流間斷孔中心開有中心導流孔,因此當蓋上導流蓋板吋,在負壓風機的作用下,大氣中的空氣通過導流蓋板與環形導流間斷孔形成的氣道,能夠快速地在空氣炸鍋內形成高速熱空氣,既確保了空氣炸鍋鍋內動態氣流的相對平衡,又降低了電機的功率損耗,達到了節能的目的。5、空氣炸鍋移動體中接油回流鍋的底部中部呈弧形凸起、鍋壁的四周與鍋底呈弧形造形的設計,是本發明的技術特征之五。這樣做的目的在于由于空氣炸鍋移動體中接油回流鍋的底部中部呈弧形凸起、鍋壁的四周呈弧形,當下壓風扇將熱空氣下壓作用食物后所產生的非純凈熱空氣在作用到弧開凸起時,被弧形凸起導流到鍋壁的四周,而鍋壁的四周由于呈弧形,因此非純凈熱空氣由鍋壁四周翻到被加熱食物的上方后再次被下壓風扇下壓的熱空氣下壓,從而形成熱空氣圍繞被加熱食物翻滾且不上竄的情形,不僅極大地加速了熱空氣的利用率,而且避免了熱油脂空氣的煙化,從而達到無煙烹飪肉類食物的目的。6、空氣炸鍋固定體下部背面排煙ロ兩側下部開有兩個氣壓平衡氣窗,該氣壓平衡氣窗與空氣炸鍋固定體底部開有導流孔的設計,是本發明的技術特征之六。這樣做的目的在干由于空氣炸鍋是利用高速的熱空氣烹飪食物,這就要求空氣炸鍋的鍋壁既要保持相對熱度,又要防止過熱損壞鍋壁及傷及人,因此能否保持空氣炸鍋鍋壁氣道氣流動態回流至關重要。本申請在空氣炸鍋固定體背部下部設有兩個氣壓平衡氣窗,該兩個氣壓平衡氣窗與空氣炸鍋固定體底部開有導流孔相通且構成氣窗面積,不僅能夠通過大氣壓阻止空氣炸鍋固定體上部風冷風扇的下壓風量,使空氣炸鍋壁始終保持在既熱又不燙手的保溫狀態,而且又能在鍋壁空氣過熱出現的瞬間實現倒吸大氣、強制冷卻,重現保溫的目的。技術方案一種無煙空氣炸鍋,包括空氣炸鍋固定體和空氣炸鍋移動體,所述空氣 炸鍋固定體前部用于安裝定時器的凸臺部的下端面ー側設有頂動式電源開關,空氣炸鍋移動體與盛物網籃呈鎖定開啟配合的手柄的上端面一側設有頂動凸臺,且頂動凸臺與空氣炸鍋固定體中凸臺部的下端面一側的頂動式電源開關呈頂動開、關配合;所述空氣炸鍋固定體中下壓空氣風扇下方為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的電源接頭通過連接件與空氣炸鍋固定體內壁連接,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管身通過拉簧與空氣炸鍋固定體內壁彈性連接;所述空氣炸鍋固定體上端面的負壓吸氣窗中的環形導流間斷孔為三圈或三圈以上,并且在環形導流間斷孔中心開有中心導流孔;所述空氣炸鍋固定體下部背面排煙ロ兩側下部開有兩個氣壓平衡氣窗;所述空氣炸鍋固定體底部開有導流孔且導流孔與氣壓平衡氣窗連通;所述空氣炸鍋移動體中接油回流鍋的底部中部呈弧形凸起、鍋壁的四周與鍋底呈弧形造形。本發明與背景技術相比,ー是空氣炸鍋固定體和空氣炸鍋移動體之間電源切斷開關設置,不僅避免了能耗損失,而且安全可靠;ニ是由于空氣炸鍋固定體中的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盤直接由風扇下壓吹風,既避免了電加熱盤過熱、易損,又避免了背景技術存在的烹飪肉類時,肉類食物油脂被煙化弊端,不僅避免了環境污染,而且有利于操作者的身體健康;三是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盤與空氣炸鍋彈性連接,避免了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盤熱脹冷縮情況下,易導致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盤的損壞不足;四是位于空氣炸鍋固定體上端面的氣窗的環形導流間斷槽為三圈或三圈以上的設計,滿足了負壓吸氣,確保了加熱空氣在空氣炸鍋內動態氣壓平衡的形成,避免了空氣炸鍋內熱氣流由空氣炸鍋排煙ロ流失的現象,不僅提高了熱能利用率,而且縮短食物的烹飪時間,確保了烹飪效果;五是空氣炸鍋移動體中接油回流鍋的底部中部呈弧形凸起、鍋壁的四周與鍋底呈弧形造形的設計,既有效地提高了熱空氣的利用率,烹飪完成后形成的是冷凝水,又避免了油煙產生,實現了無煙烹飪的目的。
圖I是無煙空氣炸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后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I的仰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I中A-A仰視結構示意圖。圖5是空氣炸鍋固定體上端面的負壓吸氣窗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6是接油回流鍋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無煙空氣炸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參照附圖1-7。一種無煙空氣炸鍋,包括空氣炸鍋固定體I和空氣炸鍋移動體2,所述空氣炸鍋固定體I前部用于安裝定時器的凸臺部3的下端面一側設有頂動式電源開關301,空氣炸鍋移動體2與盛物網籃呈鎖定開啟配合的手柄4的上端面ー側設有頂動凸臺401,且頂動凸臺401與空氣炸鍋固定體I中凸臺部3的下端面ー側的頂動式電源開 關301呈頂動開、關配合;所述空氣炸鍋固定體I中下壓空氣風扇102下方為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103,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103的電源接頭通過連接件與空氣炸鍋固定體I內壁105連接,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103管身通過拉簧104與空氣炸鍋固定體I內壁連接;所述空氣炸鍋固定體I上端面的負壓吸氣窗中的環形導流間斷孔106為三圈或三圈以上,并且在環形導流間斷孔106中心開有中心導流孔107,負壓吸氣窗上設有導流蓋101 ;所述空氣炸鍋固定體I下部背面排煙ロ 109兩側下部開有兩個氣壓平衡氣窗108 ;所述空氣炸鍋固定體I底部開有導流孔110且導流孔110與氣壓平衡氣窗108連通,氣壓平衡氣窗108與空氣炸鍋內中流體氣道201連通;所述空氣炸鍋移動體2中接油回流鍋5的底部中部呈弧形凸起501、鍋壁的四周與鍋底呈弧形造形502。所述排煙ロ 109位于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103管面上方,在本申請主要起大氣平衡的作用。所述空氣炸鍋固定體I中下壓空氣風扇102扇葉下端面與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103管面間距離小于10毫米,既有利于將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103產生熱量下壓,又可以避免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103對下壓空氣風扇102的烘烤。所述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103功率大于1300W、小于1500W,有利于對食物快速烹飪。油回流鍋5的底部中部凸起501高度小于20毫米,既有利于熱空氣的翻滾,又達到熱效率的最大化利用,同時又避免了油煙的產生。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實施例雖然對本發明的設計思路作了比較詳細的文字描述,但是這些文字描述,只是對本發明設計思路的簡單文字描述,而不是對本發明設計思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發明設計思路的組合、増加或修改,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無煙空氣炸鍋,包括空氣炸鍋固定體(I)和空氣炸鍋移動體(2),其特征是 所述空氣炸鍋固定體(I)前部用于安裝定時器的凸臺部(3)的下端面一側設有頂動式電源開關(301),空氣炸鍋移動體(2)與盛物網籃呈鎖定開啟配合的手柄(4)的上端面ー側設有頂動凸臺(401),且頂動凸臺(401)與空氣炸鍋固定體(I)中凸臺部(3)的下端面ー側的頂動式電源開關(301)呈頂動開、關配合; 所述空氣炸鍋固定體(I)中下壓空氣風扇(102)下方為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103),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103)的電源接頭通過連接件與空氣炸鍋固定體(I)內壁(105)連接,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103)管身通過拉簧(104)與空氣炸鍋固定體(I)內壁連接; 所述空氣炸鍋固定體(I)上端面的負壓吸氣窗中的環形導流間斷孔(106)為三圈或三圈以上,并且在環形導流間斷孔(106)中心開有中心導流孔(107);所述空氣炸鍋固定體(I)下部背面排煙ロ(109)兩側下部開有兩個氣壓平衡氣窗(108); 所述空氣炸鍋固定體(I)底部開有導流孔(110)且導流孔(110)與氣壓平衡氣窗(108)連通; 所述空氣炸鍋移動體(2)中接油回流鍋(5)的底部中部呈弧形凸起(501)、鍋壁的四周與鍋底呈弧形造形(502)。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無煙空氣炸鍋,其特征是所述排煙ロ(109)位于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103)管面上方。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無煙空氣炸鍋,其特征是所述空氣炸鍋固定體(I)中下壓空氣風扇(102)扇葉下端面與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103)管面間距離小于10毫米。
4.根據權利要求I或3所述的無煙空氣炸鍋,其特征是所述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103)功率大于1300W、小于1500W。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無煙空氣炸鍋,其特征是油回流鍋(5)的底部中部凸起(501)高度小于20毫米。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高速熱空氣循環技術,完成對食物烹飪,無油煙排出的無煙空氣炸鍋,包括空氣炸鍋固定體和空氣炸鍋移動體,空氣炸鍋固定體前部用于安裝定時器的凸臺部的下端面一側設有頂動式電源開關,空氣炸鍋移動體與盛物網籃呈鎖定開啟配合的手柄的上端面一側設有頂動凸臺,且頂動凸臺與空氣炸鍋固定體中凸臺部的下端面一側的頂動式電源開關呈頂動開、關配合;所述空氣炸鍋固定體中下壓空氣風扇下方為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的電源接頭通過連接件與空氣炸鍋固定體內壁連接,平面螺旋式電加熱管管身通過拉簧與空氣炸鍋固定體內壁彈性連接;所述空氣炸鍋移動體中接油回流鍋的底部中部呈弧形凸起、鍋壁的四周與鍋底呈弧形造形。
文檔編號A47J27/00GK102824120SQ201210357549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4日
發明者張一騁 申請人:張一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