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側面排氣的排氣閥閥帽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壓力鍋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壓力鍋上的側面排氣的排氣閥閥帽。
背景技術:
現有的壓力鍋或電壓力鍋的排氣閥一般包括閥芯、閥帽,閥帽上設有頂針和排氣孔,閥帽扣在閥芯上方,頂針頂在閥芯上。當壓力鍋內的壓力超過一定值時,高壓氣體將頂針和閥帽頂起,或者手動將閥帽拉起時,鍋內的氣體就從排氣孔排出。既起到安全保護的作用,又可以用于手動排氣降壓。但是現有的排氣閥的排氣時,氣體直接從閥帽的上方噴出,用戶不小心還是容易 被燙傷,所以此結構需要進一步改進。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設計了一種側面排氣的排氣閥閥帽。一種側面排氣的排氣閥閥帽,包括閥蓋部(I)、閥體部(2)、頂針部(3),其中閥蓋部設有排氣孔(4),本方案的創新處是上述的閥蓋部(I)上方套有壓蓋(5),壓蓋(5)的側面設有出氣孔(8)。本方案在使用時,氣體從排氣孔(4)排出,但由于壓蓋(5)的阻擋,使得氣體無法直接向上噴出,而是從壓蓋(5)側面的出氣孔(8)向側面噴出,在此過程中由于增加了氣體的流動距離,既可以降低氣體的溫度,又可以降低氣體的壓力,并且向側面噴出,減少了用戶被燙傷的風險。而且用戶可以轉動閥帽,調整側面出氣孔(8)的方向,使其面向遠離用戶的方向。本方案只需在原有的閥帽上增加壓蓋(5),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即使用戶原有的壓力鍋的排氣閥上沒有此零件,也可以另外選購。作為進一步改進,上述的壓蓋(5)為食用級硅膠,方便拆裝清洗。作為進一步改進,上述的閥蓋部(I)和閥體部(2)為一體式,閥體部(2)內嵌入配重鋼芯(7),便于生產組裝。作為進一步改進,上述的閥蓋部(I)、閥體部(2)、頂針部(3)為一體式,頂針部(3)外側包裹有膠套(6)。作為進一步改進,上述的壓蓋(5)側面的出氣孔(8)的數量為兩個以上,使氣體面向不同的方向噴出。作為進一步改進,上述的壓蓋(5)側面的出氣孔(8)為圓形、方形、矩形或菱形。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主要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氣體從壓蓋側面的出氣孔向側面噴出,既可以降低氣體的溫度,又可以降低氣體的壓力,減少了用戶被燙傷的風險,結構簡單,成本低廉。
圖I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剖面結構示意 圖2為圖I的右視 圖3為圖I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實施例
如圖I、圖2和圖3所示一種側面排氣的排氣閥閥帽,包括閥蓋部I、閥體部2、頂針部3,其中閥蓋部I設有排氣孔4,閥蓋部I上方套有壓蓋5,壓蓋5的側面設有矩形出氣孔8。 其中,壓蓋5為食用級硅膠。閥蓋部I、閥體部2、頂針部3為一體式,頂針部3外側包裹有膠套6。閥體部2內嵌有配重鋼芯7,便于生產組裝。本實施例在使用時,氣體從排氣孔4排出,但由于壓蓋5的阻擋,使得氣體無法直接向上噴出,而是從壓蓋5側面的出氣孔8向側面噴出,在此過程中由于增加了氣體的流動距離,既可以降低氣體的溫度,又可以降低氣體的壓力,并且向側面噴出,減少了用戶被燙傷的風險。而且用戶可以轉動閥帽,調整側面出氣孔8的方向,使其面向遠離用戶的方向。本實施例只需在原有的閥帽上增加壓蓋5,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即使用戶原有的壓力鍋的排氣閥上沒有此零件,也可以另外選購。
權利要求
1.一種側面排氣的排氣閥閥帽,包括閥蓋部(I)、閥體部(2)、頂針部(3),其中閥蓋部設有排氣孔(4),其特征是所述的閥蓋部(I)上方套有壓蓋(5),壓蓋(5)的側面設有出氣孔(8)。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側面排氣的排氣閥閥帽,其特征是所述的壓蓋(5)為食用級硅膠。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側面排氣的排氣閥閥帽,其特征是所述的閥蓋部(I)和閥體部(2)為一體式,閥體部(2)內嵌有配重鋼芯(7)。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側面排氣的排氣閥閥帽,其特征是所述的閥蓋部(I)、閥體部(2)、頂針部(3)為一體式,頂針部(3)外側包裹有膠套(6)。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側面排氣的排氣閥閥帽,其特征是所述的壓蓋(5)側面的出氣孔(8)的數量為兩個以上。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側面排氣的排氣閥閥帽,其特征是所述的壓蓋(5)側面的出氣孔(8)為圓形、方形、矩形或菱形。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壓力鍋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側面排氣的排氣閥閥帽,包括閥蓋部(1)、閥體部(2)、頂針部(3),其中閥蓋部設有排氣孔(4),本方案的創新處是上述的閥蓋部(1)上方套有壓蓋(5),壓蓋的側面設有出氣孔。本發明在使用時,氣體從排氣孔排出,但由于壓蓋(5)的阻擋,使得氣體無法直接向上噴出,而是從壓蓋側面的出氣孔向側面噴出,在此過程中由于增加了氣體的流動距離,既可以降低氣體的溫度,又可以降低氣體的壓力,并且向側面噴出,減少了用戶被燙傷的風險。
文檔編號A47J27/09GK102871540SQ20121037285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9日
發明者黃樹才 申請人:袁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