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熱回收盆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設計一種廚衛用具,具體為帶有熱回收功能的盆具。
背景技術:
家用和商用盆具是常用的集水洗漱用具,如臺盆、洗頭盆、洗菜盆等。這類盆具遇到連續的熱水使用,浪費巨大,溫度較高的熱水直接從下水口被排除。如傳統的理發店洗頭盆最為明顯,洗頭廢水直接通過下水管道排放,廢水的熱能沒有得到回收,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有熱回收功能的盆具,具體的技術方案為熱回收盆具,包括盆體,盆體下部有出水口,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熱交換管,熱交換管有進水口和出水口。熱交換管可以設置在盆體內壁表面、背面和材質層內,還可以設置在盆體下方。熱交換管的進水口和出水口可以設置在盆體內壁的底部或者上邊緣。為了提高熱交換效率,最優化的設計為,熱交換管進水口在盆體內壁的最底部,可以與廢水進行較為充分的熱交換,熱交換管的進水口與冷水源連接,出水口在盆體的內壁上邊緣,經過預熱的水通過出水口導出經過再次加熱達到使用溫度。熱交換管呈螺旋狀布置在盆體的內壁上。也可以根據盆體的內壁形狀采用其他排列方式。作為優化設計,相鄰熱交換管之間留有空隙,可以提高廢水在盆體內停留的時間。本實用新型的提供的熱回收盆具,設置有熱交換管,充分將廢水中的余熱回收用于預熱冷水,節約的能源。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內壁表面設置熱交換管的實施例一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內壁表面設置熱交換管的實施例二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內壁表面設置熱交換管的實施例三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內壁材質層內設置熱交換管的實施例四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內壁背面設置熱交換管的實施例五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盆體下方設置熱交換管的實施例六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整體式熱回收洗頭盆,包括盆體I,盆體I下部有出水口 11,盆體I內壁布置有熱交換管2,熱交換管2有進水口 22和出水口 21。熱交換管2進水口 22在盆體I內壁的底部,與冷水源連接,出水口 21在盆體I的內壁上邊緣。熱交換管2呈螺旋狀布置在盆體的內壁上。為了增加廢水在盆體內停留的時間,如圖2和圖3所示,靠近盆低的熱交換管布置為凸起狀或者平面。圖4、圖5、圖6分別是熱交換管2位置處于內壁材質層內、內壁里面和盆體I下方的三種實施例,區別在于熱交換管位置不同,自然也會產生不同的換熱效果。并且,不管何種位置,熱交換管的形式都可以使用螺旋狀布置或者S形布置或其他形狀,其目的在于進行充分的熱交換。以上實施例都是以臺盆為例,當然本實用新型也可以應用于其它盆具,如洗頭盆、 淋浴盆等,且可以應用于各種材料。
權利要求1.熱回收盆具,包括盆體(1),盆體(I)下部有出水口(1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熱交換管(2),熱交換管(2)有進水口(22)和出水口(21)。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熱回收盆具,其特征是熱交換管布置在盆體(I)內壁表面。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熱回收盆具,其特征是熱交換管布置在盆體(I)內壁的材質層內。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熱回收盆具,其特征是熱交換管布置在盆體(I)內壁的背面。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熱回收盆具,其特征是熱交換管布置在盆體(I)下方。
6.根據權利要求I飛任一條所述的熱回收盆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熱交換管(2)進水口(22)在盆體(I)內壁的底部,與冷水源連接,出水口(21)在盆體(I)的內壁上邊緣。
7.根據權利要求I飛任一條所述的熱回收盆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熱交換管(2)呈螺旋狀布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衛浴用具,具體為熱回收盆具。包括盆體,盆體下部有出水口,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熱交換管,熱交換管有進水口和出水口;熱交換管可以設置在盆體內壁表面、背面和材質層內,還可以設置在盆體下方。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熱回收盆具,在盆體內壁設置熱交換管,充分將廢水中的余熱回收用于預熱冷水,節約的能源。
文檔編號A47K1/04GK202619495SQ20122021060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1日
發明者丁杰, 李玉峰 申請人:無錫博康節能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