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盛湯容器及一次性湯面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次性容器,具體涉及一種盛湯容器及采用該盛湯容器的一次性湯面碗。
背景技術:
目前,由于許多公司都缺少自己的飯堂,越來越多的白領喜歡叫外賣。對于餐館來說,在外送湯面、湯粉時,為了避免在外送的過程中,因面或粉長期浸泡在湯內而導致變糊的問題,通常的做法是,把煮好的面或粉與湯分離后放置在一次性碗內,而把湯裝進塑料袋內。這樣,就造成了浪費,而且也不衛生。開餐的時候,需要把塑料袋打開或戳穿,讓湯流進碗內,與面或粉混合。使用起來也十分的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種使用方便的盛湯容器。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出一種環保衛生、使用方便的一次性湯面碗。為了達到上述目的之一,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盛湯容器,其包括頂部開口的槽體,以及拉手,槽體的底部或側壁設有撕開部,拉手的一端與撕開部固定連接,拉手的另一端為自由端。作為優選的結構,所述撕開部為刀版虛線,刀版虛線的孔為盲孔。刀版虛線所形成的圖形為閉合圖形,拉手的一端位于閉合圖形內。作為優選的結構,所述撕開部包括蓋體,以及開設在槽體上的通孔,蓋體覆蓋在通孔上并與通孔密封連接,拉手的一端與蓋體固定連接。更優選的,拉手與蓋體一體成型連接。更優選的,蓋體為片狀結構,蓋體的面積大于通孔的面積,蓋體的底面與槽體粘接。更優選的,蓋體的端面邊緣設有凹槽,槽體上設有凸起,凸起與凹槽過盈配合。更優選的,蓋體的周緣設有外螺紋,通孔的周緣設有內螺紋,外螺紋與內螺紋螺接。為了達到上述目的之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采用了上述目的之一的盛湯容器結構的一次性湯面碗,其包括碗體,頂部開口的槽體,上蓋以及拉手,槽體的底部或側壁設有撕開部,拉手的一端與撕開部固定連接,拉手的另一端為自由端;槽體的上周緣向外延伸有翻邊,翻邊與碗體的上周緣配合安裝,上蓋與翻邊密封連接。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時,只需拉動拉手,即可把撕開部掀起,槽體內的湯就可流入碗體內,完成湯與面的混合。若無需使湯與面混合,也可以把盛湯容器直接從碗體上取下而不必拉動拉手。使用起來十分的方便、衛生,而且也不必額外使用塑料袋來盛湯,十分環保。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盛湯容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A向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一次性湯面碗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盛湯容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一次性湯面碗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盛湯容器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一次性湯面碗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的盛湯容器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五的一次性湯面碗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盛湯容器,其能方便地把容器中的湯液流出,其包括頂部開口的槽體,以及拉手,槽體的底部(也可以是側壁)設有撕開部,拉手的一端與撕開部固定連接,拉手的另一端為自由端。上述的盛湯容器可應用于一次性湯面碗中,該一次性湯面碗的結構為其包括碗體,頂部開口的槽體,上蓋以及拉手,槽體的底部(也可以是側壁)設有撕開部,拉手的一端與撕開部固定連接,拉手的另一端為自由端;槽體的上周緣向外延伸有翻邊,翻邊與碗體的上周緣配合安裝,上蓋與翻邊密封連接。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思想。實施例一如圖I和圖2所示,一種盛湯容器,其包括頂部開口的槽體1,以及拉手3,槽體I的底部設有撕開部,拉手3的一端與撕開部固定連接,拉手3的另一端為自由端。所述撕開部為刀版虛線2,刀版虛線2的孔21為盲孔。刀版虛線2所形成的圖形為閉合圖形(如圓形、方形、菱形等,實際上,也可以不是閉合圖形,如弧形也可以),拉手3的一端位于閉合圖形內。如圖3所不,一種米用了本實施例的盛湯容器的一次性湯面碗,其包括碗體4,盛湯容器,以及上蓋5 ;盛湯容器的槽體I的上周緣向外延伸有翻邊11,翻邊11與碗體4的上周緣配合安裝,上蓋5與翻邊11密封連接。餐廳使用時,先把隔湯的面放進碗體4內,然后把盛湯容器安放進碗體4內,把拉手3的頂部拉到槽體I的翻邊11處,把湯液倒進盛湯容器內,蓋上上蓋5,此時,拉手3的頂部位于上蓋5與翻邊11之間。吃面時,打開上蓋5,用手體拉拉手3,槽體I的底部即沿刀版虛線2撕開,湯液即從盛湯容器流入碗體4內,與面混合。本實施例不僅可以外送湯面時使用,還可以外送飯時使用,即碗體4內裝飯菜,盛湯容器內裝湯水,吃飯時,直接把盛湯容器從碗體4內取下即可,無須拉動拉手3。實施例二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撕開部的結構。具體如下本實施例的撕開部包括蓋體6,以及開設在槽體I底部的通孔12,蓋體6覆蓋在通孔12上并與通孔12密封連接,拉手3的一端與蓋體6固定連接。具體的,蓋體6為片狀結構,蓋體6的面積大于通孔12的面積,蓋體6的底面與槽體I粘接。即蓋體6與槽體I之間具有一粘接層7。為了加強拉手3與蓋體6之間的強度,拉手3與蓋體6 —體成型連接(此結構也適用于其他實施例,若為實施例一,則是拉手3與槽體I底部一體成型)。如圖5所不,一種米用了本實施例的盛湯容器的一次性湯面碗,其包括碗體4,盛 湯容器,以及上蓋5 ;盛湯容器的槽體I的上周緣向外延伸有翻邊11,翻邊11與碗體4的上周緣配合安裝,上蓋5與翻邊11密封連接。本實施例的使用方法與實施例一相同。
實施例三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二的區別在于蓋體與通孔的密封結構,具體如下蓋體8的端面邊緣設有凹槽81,槽體I的底部設有凸起13,凸起13與凹槽81過
盈配合。如圖7所不,一種米用了本實施例的盛湯容器的一次性湯面碗,其包括碗體4,盛湯容器,以及上蓋5 ;盛湯容器的槽體I的上周緣向外延伸有翻邊11,翻邊11與碗體4的上周緣配合安裝,上蓋5與翻邊11密封連接。本實施例的使用方法與實施例一相同。實施例四如圖8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二的區別在于蓋體與通孔的密封結構,具體如下蓋體9的周緣設有外螺紋91,通孔12的周緣設有內螺紋14,外螺紋91與內螺紋14螺接。如圖9所不,一種米用了本實施例的盛湯容器的一次性湯面碗,其包括碗體4,盛湯容器,以及上蓋5 ;盛湯容器的槽體I的上周緣向外延伸有翻邊11,翻邊11與碗體4的上周緣配合安裝,上蓋5與翻邊11密封連接。本實施例的使用方法與實施例一相同。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變形,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變形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盛湯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頂部開口的槽體,以及拉手,槽體的底部或側壁設有撕開部,拉手的一端與撕開部固定連接,拉手的另一端為自由端。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盛湯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撕開部為刀版虛線,刀版虛線的孔為盲孔。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盛湯容器,其特征在于,刀版虛線所形成的圖形為閉合圖形,拉手的一端位于閉合圖形內。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盛湯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撕開部包括蓋體,以及開設在槽體上的通孔,蓋體覆蓋在通孔上并與通孔密封連接,拉手的一端與蓋體固定連接。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盛湯容器,其特征在于,拉手與蓋體一體成型連接。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盛湯容器,其特征在于,蓋體為片狀結構,蓋體的面積大于通孔的面積,蓋體的底面與槽體粘接。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盛湯容器,其特征在于,蓋體的端面邊緣設有凹槽,槽體上設有凸起,凸起與凹槽過盈配合。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盛湯容器,其特征在于,蓋體的周緣設有外螺紋,通孔的周緣設有內螺紋,外螺紋與內螺紋螺接。
9.一種一次性湯面碗,包括碗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頂部開口的槽體,上蓋以及拉手,槽體的底部或側壁設有撕開部,拉手的一端與撕開部固定連接,拉手的另一端為自由端;槽體的上周緣向外延伸有翻邊,翻邊與碗體的上周緣配合安裝,上蓋與翻邊密封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盛湯容器及一次性湯面碗,所述盛湯容器包括頂部開口的槽體,以及拉手,槽體的底部或側壁設有撕開部,拉手的一端與撕開部固定連接,拉手的另一端為自由端。所述一次性湯面碗包括其包括碗體,前述的盛湯容器,以及上蓋;盛湯容器的槽體的上周緣向外延伸有翻邊,翻邊與碗體的上周緣配合安裝,上蓋與翻邊密封連接。本實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環保衛生的優點。
文檔編號A47G19/03GK202553247SQ20122022631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6日
發明者羅靜婷 申請人:羅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