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自助扶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自助扶瓶裝置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輔助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固定瓶子輔助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現實生活中,很多情況不方便引用流食,比如醫院中需要照顧的病人等?,F在的孩子大多需要吃奶粉,奶粉通常是泡在奶瓶中,孩子吃奶粉時,自己無能力手扶奶瓶,大人手扶奶瓶較長時間時,特別是孩子躺在床上時,手會比較累。還有騎車時等體育活動中,因為喝水而失去平衡等影響賽事等情況發生。實用新型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發明一種自助扶瓶裝置,代替人工扶持瓶用以喂食。[0004]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自助扶瓶裝置包括有前、后豎斜支架和前、后橫桿組成;并且前、后橫桿上分別設有可活動凹槽;其中前、后豎斜支架分別與可調節高度的前、 后橫桿構成三角形支架結構;前橫杠低于后橫桿水平位置。所述前、后豎斜支架開合通過交叉處帶有刻度撥片調節大小。所述的前、后豎斜支架與前、后橫桿之間的活動連接為前、后豎斜支架上軌道連接前、后橫桿;或前、后橫桿頂端環狀套連前、后豎斜支架。扶瓶裝置的制作材料可采用外面柔軟材料包裹鐵質或鋼制等具有韌性的材料。[0005]本實用新型相較于現有技術的積極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采取支架方式,穩定裝置本身,防止癱瘓病人、嬰兒身體扭動時,把裝置碰倒。而且,支架避開人體部位,可以避免對病人或嬰兒的身體占壓。裝置各個組成部分的寬度、高度均可以根據身體狀況、工作環境、個人偏好等情況進行調節。前后托的大小、深度、高度根據身體狀況、工作環境、個人偏好等需要進行調整。
[0006]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7]如附圖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可知,本裝置由可前后左右移動的前豎斜支架2、后豎斜支架I分別與可上下調節高度的前橫桿4和后橫桿3共同構成三角型支架結構。前橫桿4上設有可活動凹槽為前托瓶掐口 5 ;后橫桿3上設有可活動凹槽為后托瓶掐口 6用以托起瓶底部。前橫桿4低于后橫桿3水平位置,確保安裝上瓶子后保持瓶口向下的結構。使用時將瓶口放入口中,根據喂食者使用狀況調節位置即可。前、后豎斜支架通過交叉處帶有刻度的撥片7控制開合大小。本結構制作材料可采用外面柔軟材料包裹鐵質或鋼制等具有韌性的材料制成。前、后豎斜支架底端可做成環狀將繩子穿過其中固定于身體某處;也可以做成吸盤底座用于固定玻璃或光滑面處。[0008]本實用新型裝置可以根據臉型的胖瘦,瓶子的大小,使用者的睡姿進行調整,能代替人工扶瓶,減輕長時間手扶瓶的勞累,用于嬰兒喂奶時可以把大人解放出來去干別的事, 還可用于癱瘓病人,可邊簡單喂流食邊做其他工作。無自食能力扶喂裝置電腦一族、釣魚愛好者、賴人、游戲發燒友、運動員(包括自行車運動員,可以邊騎車邊用)等,騰不出來手一族等均可使用。
權利要求1.一種自助扶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前、后豎斜支架和前、后橫桿組成;所述的前、后橫桿上分別設有凹槽;所述前、后豎斜支架分別與前、后橫桿構成三角形支架結構;前橫杠低于后橫桿水平位置。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扶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為活動凹槽。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扶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后之間交叉處設有刻度撥片。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扶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后豎斜支架與前、后橫桿之間連接為活動連接。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扶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后豎斜支架與前、后橫桿之間的活動連接為前、后豎斜支架上軌道連接前、后橫桿;或前、后橫桿頂端環狀套連前、后豎斜支架。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扶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裝置的制作材料為外面柔軟材料包裹鐵質或鋼制材料制成。
專利摘要一種自助扶瓶裝置包括有前、后豎斜支架和前、后橫桿組成;并且前、后橫桿上分別設有可活動凹槽;其中前、后豎斜支架分別與可調節高度的前、后橫桿構成三角形支架結構;前橫杠低于后橫桿水平位置。用以替代人工扶瓶,減輕長時間手扶瓶的勞累,用于嬰兒喂奶、癱瘓病人,可邊簡單喂流食邊做其他工作。無自食能力扶喂裝置電腦一族、釣魚愛好者、賴人、游戲發燒友、運動員如包括自行車運動員,可以邊騎車邊用等,騰不出來手一族等均可。
文檔編號A47G29/093GK202724280SQ20122034247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6日
發明者吳穎, 王赤坤, 張里祥 申請人:王赤坤